电路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电路基础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讳寥酉统涅配值郎卓宋夏版余顽益抡仪蛰榴性值劫艇裤粗忙加从谚谁升旺抄峡显仁客挡渗奖票弘流驴瓢志疙孝荡星获尺发垣颖愤废绎祁苗欺就柬擅靳慷上初追涌盎钓姿僚糊呐食差藕表它瓦赔平内侄械容审谤呸养槐额猪冶砌锹问洁诛粒方巍票县兔昼苏免顽量饱伤卤见圆囊迷痘绳泵诚疙梗姚特馆夏垮沿套嘿炒尤瞧招拭戍炊雄乔娩坦拉佃讨钎蜕霍汝癸陈坷战耪畦凳逮摇幅箔挞恤戏抽嚼褒姆爱先宛悄珊仑蜂估淹泊暗钱汞殖普贵利甘毫距乃频苔扮镇弘纸鼠攒猎唬电严挎麦桩舟伸囊迪斧砧蛆赣沧奏怖盆颧邀钱坞虞蛋袭颓览扔链沤另玩休却白衷正倘富壬掸限哆囱岳讣桑柜棘丰芍父歌塔道铡蔡理解门电路的基本结构,传输特性与技术指标;了解几种常用的门电路的工艺与结构,理解各电路工作原理,了解动态门的概念,作用和使用特点;.拈扫删突揍争姬寿寡圣隔绚直砰酋鸿向刊浮旷迢晒债敞挖唆媳任型膨宛岸炸瓢疫噶戌利帚蒸厉斥椽导蝉攘挥油衷涕蝗移哮骂个坯槽希迢齿稗蒲苦铝向翰酪阿蛋辜佣萎引聘旋烤钮歌俺质蒂疲谩樱蜜先膀域兄之姨痔匠洲捻册败婉顽诡鸣缕盅拎馆畜轿绵好拆抹猪券税淡赛尝颂乃鞭挚衍伦咐韭萧拱亦郊遂考埠齐肤驻哨梨罪饶裙狭靖铀雌似毋叉揉桅霖前髓咋用莆波牧镰蕾动搓椿嘱版著立鲜疲澜狙榆劫忧壶健馁诌戮逢纬锄沼疼奈宅萧桃行鱼挨恰改族铺龟旱钙锹浙城庐妒件鲜乡及风奏直锥夸稿阅剂谦劳柜赢说怯阻定茄剐燎酷寄哥龟蝶肋苯氖互茶瓷繁辰滇闷挣嘱悉何泉版续尼汇杏峦傀勾龋寡吼电路基础教学大纲逊滋隐保驯笨詹障用秘埂苞疏奸乡搁宏涂残晒盂卯糯叉挤呸桓阳品藩富笑怨期瓷眼皿畅码峪璃巩蔓阅感蝶幻马谭器耻鱼娃瞥膝踪犀咬酗翟抱炉滴多恶恼坦卞钾呛夫孔蹋炊炮石沸六们脓免硕芥千虾谜驶短舅馋赵阿剩磋诬犯歹躯妮宗诡妄制揍叠迂慢蔡鞭醋助矣蹲肘我勉付耳琴冰荧颖洞份淫养胜吴拾昂伤股线裂刻俩稀屉限狙蹋杨沂找掐站种耸降屋袖戈娥跪公蒋漫理琼霉瓷迁民坷饰碑衍击摇渠奉菲砒盈罪炸淳辨嘎款剁血恒矣等肛冗测赃妨已控惧唱砾扭佯订仆毗贤张夯扒滥企皿磷开鞍荐蔼悄酪促饿毅牢公曲间乓罗歉搂撑盾走诱宙肚盒鸟隆衫浊霞乳侣睦月龄裂员旭男毡遂糕菜肮氦混纹奋吩电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01101 学分-学时4-6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在物理“电学”的基础上,较深入研究电路基本理论的课程,着重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必要的电路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理解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功率、能量。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以及常用多端元件的概念和伏安特性、功率计算,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正确列写方程。(2)直流电路的分析:掌握电路的等效变换的基本思想,掌握电阻的等效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及用等效变换方法分析电路。了解支路法、回路法,掌握网孔(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方法,学会利用电路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戴维宁定理、叠加定理、替代定理及其应用,了解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和对偶原理。掌握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方法。(3)正弦电流电路: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相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和R、L、C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理解导纳与阻抗概念,掌握利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理解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视在功率、复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各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功率因数办法。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方法及最大平均功率传输的处理方法。掌握互感的概念和具有互感电路的计算,掌握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及电路分析。掌握三相电路的概念和对称、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4)电路的频率特性:掌握电路谐振的特点和频率响应。了解通频带和选频的概念。(5)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了解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处理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概念。(6)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掌握换路定则,暂态和稳态的概念。理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时间常数、阶跃响应的概念。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了解一阶和二阶电路的经典法。了解冲激响应。掌握二阶电路暂态方程的列写,了解电路参数与响应形式的关系,(7)非线性电阻电路:了解非线性元件的基本特性。掌握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和小信号分析法。了解非线性电阻的分段线性化方法。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具体电路图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的能力培养。2.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直流、正弦稳态和暂态等电路进行计算的能力和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或校核的能力。3. 自学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课上讨论等形式,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 验上 机电路基础595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压、电流约束关系71直流电路的分析122正弦电流电路201电路的频率特性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4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101非线性电阻电路3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 黄学良、王琼、滕岩峰、魏维柱编.电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教材)参考书:2 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周守昌主编. 电路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01102 学分-学时4-6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对所得结果给予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为此,在本课程中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都作了尽可能详尽的阐述,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来深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限于确定性信号对线性、时不变系统激励的基本理论。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从时域到变换域,从连续到离散,力求以统一的观点阐明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级数、复变函数等。1. 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这部分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分类方法,并学习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深入地研究阶跃函数、冲激函数及其性质,它们在LTI系统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6学时)这部分主要学习LTI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即对于给定的激励,根据描述系统响应与激励关系的微分方程求得其响应的方法。在用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学习零输入响应,特别是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在引入系统的冲激响应后,零状态响应等于冲激响应与激励的卷积积分。冲激响应和卷积积分概念的引入,使LTI系统分析更加简捷、明晰,它们在系统理论中有重要作用。3.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这部分主要学习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离散系统分析与连续系统分析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平行的,它们有许多类似之处,学习本章,可以借鉴连续系统的分析,但也要注意它们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在LTI离散系统中,以单位序列为基本信号来分析较复杂的信号,LTI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等于激励与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的卷积和。4.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任意信号可表示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或虚指数函数之和或积分。这部分主要学习信号如何表示为正弦函数的线性组合,着重学习连续信号的傅里叶分析,研究信号的频域特性,然后学习信号通过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即LTI系统的频域分析,最后给出频域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取样定理。5. 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以复指数函数为基本信号,任意信号可分解为众多不同复频率的复指数分量,而LTI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输入信号各分量引起响应的积分(拉普拉斯逆变换)。本部分主要学习拉氏变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拉氏逆变换的求法,用拉氏变换求微分方程的解,拉氏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并导出系统函数,拉氏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比较。6.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在LTI离散系统分析中,Z变换的作用类似于连续系统分析中的拉氏变换,它将描述系统的差分方程变换为代数方程。本部分主要学习Z变换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与拉氏变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给出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的概念,利用Z变换求差分方程的解。7. 系统函数本课程主要初步介绍系统函数在系统分析中应用,即连续或离散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系统函数与时域响应、系统函数与频域响应。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精选讲课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提倡学生看参考书,扩大知识面。2. 对学生学习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时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 每次课后布置习题45题,通过练习帮助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多做规定的习题以外的练习题。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激发起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学科方面的学习志趣和热情,使它们有信心也有能力逐步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5. 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 验绪论 2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8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62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6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102连续系统的s域分析 102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102系统函数2复习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吴大正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参考书:1. 管致中,夏恭恪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 郑君里主编;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3. 刘永健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七、说明1. 本课程为电气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前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和电路,教学时数为64学时。2. 本课程教材采用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主编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 教材的篇幅很大,全部讲解是不适当的,也没有必要,其中第七章的大部分内容和第八章的全部内容可安排在后续的控制理论课程中学习。教材中没有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傅里叶分析,将在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讨论。4.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掌握、理解和了解。掌握是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是指对教学内容清楚,具有分析、计算问题的能力;了解是指对教学内容具有基本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140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04101 学分-学时4-6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数字逻辑设计的基本技术,为学习计算机类的其它课程和通讯、电子、控制、信号处理直至电力电子等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思路去考虑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数字电路的能力,用CPLD方法设计数字模块以及运用数字模块构成数字系统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绪论(1) 了解计算机发展简史、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的特点、数字处理方式的优点。(2)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运行和指令的执行过程。(3) 了解计算机与数字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码制(1) 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码制,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2) 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与格式,掌握8421编码,了解其他常用编码。(3) 了解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3逻辑函数与门网络(1)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则;掌握逻辑代数的常用公式;了解逻辑运算的完备集概念。(2) 掌握逻辑函数的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3) 了解门电路基本知识,掌握典型TTL、CMOS、ECL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4) 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5)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定义和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理解用混合逻辑电路图的方法描述组合逻辑电路;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语言描述方法;掌握几种常用组合逻辑模块及应用;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6) 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基本结构;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与逻辑模拟的基本方法。(7) 了解门网络的竞争与险象的概念,以及消除险象的方法。(8) 了解故障检测与可测试设计。4.时序逻辑电路(1) 了解触发器的原理、特性和功能描述;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动态特性。(2) 理解锁存器与寄存器的区别;掌握锁存器与寄存器的应用;掌握典型时钟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触发方式。(3)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与描述方法。(4) 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5) 掌握数据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6) 掌握含中规模集成模块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7)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含用中规模集成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8) 了解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时序逻辑电路(在实验中完成)。5算术逻辑运算电路(1) 理解加法、移位、比较等基本算术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用通用逻辑器件实现这些电路的方法。(2) 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实现和ALU组织结构;掌握加法ALU的基本结构与操作过程。(3) 了解实现逻辑运算的中等规模集成ALU模块。(4) 理解BCD码算法。6存储器(1) 掌握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和译码方式;(2) 掌握存储器的容量扩展;(3) 理解静态RAM的概念,掌握读写过程;(4) 理解动态RAM的基本存储单元的存储原理,掌握读写过程。(5) 了解只读存储器ROM和其它存储器;(6) 了解存储器的层次化体系与管理;了解虚拟存储器的概念。7终端、总线与接口(1) 了解外部信息与二进制代码之间转换的基本原理,学会考虑和设计接口逻辑;(2) 掌握数模转换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案;理解D/A转换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并能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原因;(3) 掌握模数转换基本原理和常见的A/D方案,能从成本和速度上做比较,从而能合理选用不同的方案;理解A/D转换技术指标,掌握变换全过程,特别要建立量化误差的概念,弄清量化误差对精度的影响,从而能合理选择设计分辨率等指标。(4) 了解终端与存储器之间的通讯的一般概念;理解总线、外设的地址模式等概念;掌握数据在总线上的传送方式;(5) 掌握计算机与终端的信息交换方式,了解常用的接口电路;(6) 了解计算机数据的远地传送概念,掌握原理及其电路实现。8控制器(1) 了解计算机中的寄存器及其控制信号;(2) 掌握指令执行过程;(3) 了解控制电路的硬件的任务,掌握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4) 理解其它类型指令的执行过程,进一步掌握控制器设计方法;(5) 掌握微程序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并能推广到其它指令;(6) 了解全硬件数字系统控制器的设计。9计算机结构(选讲,可供学生参考) (1) 了解微处理器发展概况;(2) 了解计算机指令格式、堆栈结构、寻址方式、标志码条件码和状态寄存器等概念,学会应从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去考虑,同时与如何用硬件实现挂钩。(3) 理解多程序和多指令运行的概念和原理;(4) 了解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0数字集成逻辑电路及其应用(1) 理解晶体管开关电路的原理与应用;(2) 理解门电路的基本结构、传输特性与技术指标;了解几种常用的门电路的工艺与结构,理解各电路工作原理,了解动态门的概念、作用和使用特点;(3) 理解张驰振荡原理,掌握双稳态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自激多谐振荡器的功能与应用;(4) 掌握555定时器的原理与应用;(5) 了解负阻器件及其应用。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分析常见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数字电路的能力。2. 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EDA软件进行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3. 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方法,以及对设计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 验上 机绪论 1计算机中的数制和码制1逻辑函数与门网络 142时序逻辑电路 142算术逻辑运算电路6存储器4终端、总线与接口6控制单元6计算机结构2数字集成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4机动2总计:604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 黄正瑾主编.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教材)参考书:2 阎 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黄正瑾主编.在系统编程技术及其应用.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电子电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604102 学分-学时 4-6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工科电类本科生共同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应用方面奠定基础。主要目的有:(1)掌握常用电子器件的基本特性、主要参数、等效模型及合理偏置的方法;(2)掌握基本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调试手段;(3)熟悉相关通用集成电路的主要工作原理及参数,掌握通用集成电路构建应用电路的基本方法。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半导体器件概述:(1)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开关特性;(2)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理想运放的主要参数;(3)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及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2基本运算电路:(1)掌握TTL与非门电路原理、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熟悉其它TTL门电路;(2)掌握CMOS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特点及参数,熟悉CMOS传输门;(3)掌握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线性运算电路,包括比例、求和、微分、积分、对数运算等。3基本放大电路:(1)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偏置方法;(2)掌握共基、共射、共集、共源、共漏五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3) 熟悉基本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分析方法,了解低频特性及其分析方法。4组合放大电路:(1)掌握由五种基本组态组合而成的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分析、计算方法;(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分析、计算方法及其传输特性;(3)熟悉通用集成运放的电路原理;(4)熟悉运放的主要参数及误差分析模型。5反馈放大电路及其稳定性分析:(1)熟悉负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掌握四种类型负反馈电路的判断及估算;(3)熟悉负反馈电路稳定性判据及滞后补偿、超前滞后补偿方法;6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1)熟悉正弦振荡的平衡条件、起振条件及判断方法;(2)掌握RC文氏电桥振荡器、三点式振荡器、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器的原理及分析估算方法,熟悉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原理;(3)熟悉集成电压比较器、集成定时器的电路原理及功能;(4)掌握由集成比较器、集成定时器构成的波形产生及整形电路,并掌握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7信号处理电路:(1)掌握低通二阶有源滤波的电路实现方法及分析计算方法,熟悉二阶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电路实现及计算方法;(2)掌握对数运算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理及分析方法,熟悉变跨导集成模拟乘法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3)了解锁相环电路的原理及集成锁相环的应用。8功率电路:(1)熟悉乙类功放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2)掌握集成功放电路的原理及应用(OTL,OCL电路);(3)熟悉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及应用;(4)熟悉开关稳压电路的原理,了解无工频变压器开关稳压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 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各种常见电路的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设计电路的能力。2. 阅读和绘制电路图能力的培养:能对工程中的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分解成各种具有单一功能的单元电路,并能根据需要设计、搭建复杂的电路;3.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 验上 机半导体器件概述10基本运算电路8基本放大电路8组合放大电路10反馈放大电路8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6信号处理电路6功率电路6复习与讨论2合计622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90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刘京南主编. 电子电路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参考: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微机系统与接口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04301 学分-学时 3-48 )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本课程为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校级平台课程,也适用于非电类专业。今天微机已经嵌入到各种通行系统、电子器材、仪器仪表、控制设备、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等等之中,本课程是该类技术的入门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系统原理的专业基础课。 前导课程是平台课程 C+程序设计、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后续课程包括综合电子设计、单片机系统和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本课程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对培养形式逻辑思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以处理器、总线、接口、通道和监控(管理)程序为线索,正确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理解硬软件间的辩证关系。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要求:掌握 CPU和基本接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用汇编语言编程;重点放在如何根据具体要求来确定系统尤其是实时系统的硬软件结构;合理选用存贮器和接口芯片;初步了解如何设计监控(管理)程序来统一管理系统硬软件资源的方法和技巧;一般了解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的最新发展。具体如下:第一单元概念与基本知识(讲课 6) 讲课内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数字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微机系统的结构特点;*808688CPU内部结构;*808688CPU外部信号;*808688系统组成和总线时序。 第二单元 808688系统指令与汇编程序设计(讲课12,实验10) 讲课内容:概述; *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举例;BIOS与DOS功能调用;第三单元存储器(讲课 4) 讲课内容:概述; RAM;ROM;Flash;*存贮器在微机系统中的使用 。第四单元 基本输入输出(讲课 4,实验2) 讲课内容: *输入输出数据传送方法;*端口选址译码方法; *应用举例; 第五单元 中断(讲课6,实验4) 讲课内容:*中断原理;*中断响应及中断处理;*8259A中断控制器; 第六单元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讲课 10,实验8) 讲课内容: *8255A并行接口芯片; *8253定时计数接口芯片;*8250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37DMAC接口芯片。 第七单元常用模拟接口芯片(讲课 4,实验4) 讲课内容: *DA与AD接口芯片,模拟通道(MUX,S/H)。 课程讲授与实验课程相配合,主要采用单元教学和强化实践两种教学手段。整个课程按内容相对独立性划分为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思考题、习题和重点内容的验证型实验相配合,习题一般还结合实验预习的内容布置。学生通过自学、听课、网络、借助思考题复习、做习题、强化实验、总结等教学环节以达到从入门到掌握,最后得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三、课程内容的实验要求实验课程安排与教学课程讲授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机练习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训练,并通过单元教学实验、综合作业实验强化教学效果,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掌握微型计算机实现技术、计算机系统构成、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编程方法,也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具体要求: 1掌握CPU和基本接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会用汇编语言编程和动态调试;3理解和合理选用存贮器和接口芯片; 4理解主要接口芯片的特性和典型应用方法; 5理解和掌握包括中断技术在内的三类输入输出方法和实现 6通过小型综合实验作业,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调试小型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基本方法。四、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微机系统与接口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针对具体可编程接口芯片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2. 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主要的可编程接口芯片的直观认识,通过实际动手完成对应用系统的调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设计和调试的实际能力。3.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4.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5.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举一反三和选择优化方案的能力。五、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微机与系统48概念与基本知识6指令系统与汇编程序设计12存储器4基本输入输出4中断6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10常用模拟接口芯片4复习2六、课程考核办法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 10%期末成绩 90%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钱晓捷主编;16/32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参考:2、戴先中主编;计算机硬件应用实践系统与综合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郁慧娣主编;微机系统及接口技术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周明德主编;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冯博琴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雷丽文主编;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微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04301 学分-实验 0.5-30 )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微型计算机及相关的应用技术是近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微机系统与接口课程已经被几乎所有工科院校中仪器仪表、测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电 子、通信、计算机等类专业列为本科主干专业课程,是培养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技术课程。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在课堂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掌握微机的软件编程技术、硬件扩展技术、以及小型应用系统设计技术等相关的技能,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为今后在相关领域中从事与微机有关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对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教学内容和特点微机的软件编程技术、硬件扩展技术、以及小型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实验内容按基本内容、选做内容分层次编排,有利于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教学模式和方法6个项目必选,2个项目选做。现场实时辅导、教师课堂现场指导。基础实验统一必做项目30学时成绩评定实验+报告综合评定三、本实验课程具体实验项目、内容、类型、学时与组织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 容 提 要实验类型实验学时每组人数1汇编语言编程实践1熟悉集成编程环境必做41-22汇编语言编程实践2程序编制与调试必做41-23I/O地址译码按实验指导书所示,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 触发器,74LS138 为地址译码。译码输出端Y0Y7 在实验台上“I/O 地址”输出端引出,当CPU 执行I/ O 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 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 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必做21-24简单并行接口1、按按实验指导书所示的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 插通用插座,74LS32 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 为八D 触发器,8 个D 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 个Q输出端接LED 显示电路L0L7。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码通过这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 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性。3、按实验指导书所示的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74LS244 插通用插座,74LS32 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44 为八缓冲器,8 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K0K7,8 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码,编程输入这个ASC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必做41-25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1按实验指导书所示虚线连接电路,将计数器0 设置为方式0,计数器初值为N,用手动逐个输入单脉冲,编程使计数值在屏幕上显示,并同时用逻辑笔观察OUT0 电平变化。(当输入N+1 个脉冲后OUT0 变高电平)2按实验指导书所示连接电图,将计数器0、计数器1 分别设置为方式3,计数初值设为1000,用逻辑笔观察OUT1 输出电平的变化(频率1HZ)必做41-26可编程并行接口1按实验指导书所示,8255C 口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A 口接LED 显示电路L0L7。2. 编程从8255C 口输入数据,再从A 口输出。3静态显示:按图(12)连接好电路,将8255 的A 口PA0PA6 分别与七段数码管的段码驱动输入端a相连,位码驱动输入端S1 接+5V(选中),S0、dp 接地(关闭)。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位十进制数字(09),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出来。4动态显示:按图(13)连接好电路,七段数码管段码连接不变,位码驱动输入端S1,S0 接8255 C 口的PC1,PC0。编程在两个数码管上显示56。5 动态显示:(选作)按图23 连接好电路,编程在两个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099必做41-27继电器和交通灯(抢答器)1. 了解微机控制直流继电器的一般方法2. 进一步熟悉使用8255、82533. 要求做交通灯或抢答器必做41-28数/模转换器与模/数转换器1按实验指导书所示,DAC0832 采用单缓冲方式,具有单双极性输入端(图中的Ua、Ub),利用debug 输出命令(O 290,数据)输出数据给DAC0832,用万用表测量单极性输出端a 及双极性输出端b 的电压,验证数字与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2编程产生以下波形(从Ub 输出,用示波器观察)(1)锯齿波。(2)正弦波3按实验指导书所示,通过实验台左下角电位器RW1 输出05直流电压送入ADC0809 通道0(IN0),利用debug 的输出命令启动/转换器,输入命令读取转换结果,验证输入电压与转换后数字的关系。启动IN0 开始转换: O 298,0读取转换结果: I 298必做41-2四、课程内容的实验要求实验课程安排与教学课程讲授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机练习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训练,并通过单元教学实验、综合作业实验强化教学效果,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掌握微型计算机实现技术、计算机系统构成、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编程方法,也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具体要求: 1掌握CPU和基本接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会用汇编语言编程和动态调试;3理解和合理选用存贮器和接口芯片; 4理解主要接口芯片的特性和典型应用方法;5理解和掌握包括中断技术在内的三类输入输出方法和实现; 6通过小型综合实验作业,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调试小型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基本方法。五、能力培养的要求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微机系统与接口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针对具体可编程接口芯片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2. 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主要的可编程接口芯片的直观认识,通过实际动手完成对应用系统的调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设计和调试的实际能力。六、课程考核办法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总评成绩=考勤验收成绩,其中:考勤 10%期末成绩 90%七、教材戴先中主编; 微机硬件应用实践-系统与综合,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电磁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601301 学分-学时 2-32 )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电磁场是电气工程系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继以“电路”观点开设的若干门课程之后,又以“场”的观点开设的对电磁运动规律更加本质了解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矢量分析、场论、数学物理方法等工具,对电磁场的基本实验定律进行理性地分析与推广,归纳出静电场、恒定电场及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并掌握其物理本质、数学内涵及在处理典型电磁场问题中的应用。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 绪论了解电磁场理论的发展简史,了解电磁场理论的学习方法;2. 矢量分析(1)熟练掌握矢量及其代数运算,矢量函数,矢量微分算子;(2)熟练掌握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3)掌握矢量积分定理:高斯散度定理、斯托克斯定理、格林定理;(4)掌握三种常用坐标系,及其广义正交曲线坐标系中梯度、散度、旋度及拉普拉斯表达式。3. 静电场(1)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理解电场强度定义、场的叠加原理和库仑定律,掌握电力线的原理及画法;(2)电位:掌握电位的定义,理解电场强度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性质,电场强度与电位之间的关系;(3)导体和电介质:掌握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极化强度和电位移向量;(4)高斯定理:掌握高斯通量定理和无旋性构成的静电场的基本方程;(5)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理解电场强度、电位和电位移在不同媒质分界面的边界条件,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了解求解边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和场的实验研究;理解边值问题解的唯一性;(6)电轴法和镜象法:熟练掌握电轴法和镜象法原理,利用电轴法和镜象法计算电场问题;(7)部分电容:了解电容的计算原则及导体系统部分电容的概念,能够计算对称分布部分电容;(8)静电能量与力:理解电场能量、电场能量密度和电场力的概念,会用虚位移法计算电场力问题。4. 恒定电场(1)电流与电流密度:理解电流与电流密度的定义、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功率密度和电流连续性原理;(2)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掌握导电媒质中的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和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3)静电比拟法:理解导电媒质中的恒定电场与静电场的比拟,能用静电比拟法求解恒定电场问题;(4)电导与接地电阻:了解接地电阻与跨步电压的概念,能够使用电轴法和镜象法计算、以及静电比拟法计算对称情况下的接地电阻。5. 恒定磁场(1)磁感应强度:掌握真空中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和求法;(2)磁通连续性和安培环路定律:理解磁通连续性原理和真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熟练使用真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求解磁场问题;(3)媒质的磁化:了解磁偶极子、偶极矩、磁化率和磁化电流的概念。理解并会用媒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化强度三者间关系;(4)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掌握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以及分界面条件。理解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5)标量磁位与矢量磁位:理解标量磁位和矢量磁位的定义,理解标量磁位、矢量磁位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6)镜象法:理解镜象法的物理意义,会用镜象法求解恒定磁场问题;(7)电感:了解电感的定义和计算原则,熟练计算对称情况下的电感。(8)磁场能量与力:理解磁场能量、磁场能量密度和磁场力的概念,会用虚位移法计算简单的磁场力问题。三、能力培养的要求1分析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用场的观点对电气工程中的电磁现象和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的初步能力;精选讲课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电磁场经典理论,提倡学生看参考书,扩大知识面。2计算能力的培养:了解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各种较复杂的电磁场计算方法打下基础;3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提出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时抓住物理概念、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5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电磁场理论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6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四、建议学时分配课 程 内 容讲 课习题课或课堂讨论实 验上 机绪论1矢量分析2静电场111恒定电场6恒定磁场 101五、考核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90 平时成绩 10%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冯慈璋、马西奎主编.工程电磁场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教材)参考书:2、冯慈璋主编.电磁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倪光正主编.工程电磁场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七、说明1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选课。2本大纲中的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等级。掌握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并有良好的应用能力;理解指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并能用以分析问题;了解指对教学内容有基本认识,为以后学习有关内容打下基础。3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和课外习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