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1页
浅议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2页
浅议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3页
浅议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4页
浅议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者:舒 杰 龚琛艳 2012年6月【内容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私塾”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对、分析,认为家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第一,家庭教育是建立价值观的地方,认知伦理关系,承担一个公民责任的起点;第二,家庭教育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孩子的梦想,让他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建树;第三,家庭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载体,它让家里的每个人都呈现一种开放的成长,最终完成一个适应时代的过程。从这三个意义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等视角。【正文】: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大家对“私塾”这个概念耳熟能详,读私塾虽没有现代教育这么条分缕析,有这么完备的教学系统,有这么先进的现代实验室,但是私塾是一对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师就教五六个小孩,其交流、沟通、开放的课程,因人而异的调整,有时候比现代的教育要强一点。在当今一个多元教育匹配的阶段,每一个当父母的人都不可能指望着让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寄宿学校,若干年回来后他就迅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毕竟,学校是教专业的,而家庭是塑造一个人的最好的地方。中国人是信任家教的,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接人待物,基本的价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们在今天会经常见到一些学问水平很不错的人,学历文凭拿得很高的人,不一定就有教养,知识跟教养是两码事。所以,我想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关于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提高孩子修养和培养价值理念的发源地。 从传统的观念上来讲,家庭首先是建立道德伦理关系的地方。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完成他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善待朋友兄弟,也就是要处理好责任、义务、为人、处世的关系。第二阶段叫做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说白了就是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泛爱众,广泛的博爱大众,对每个人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第三阶段叫做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你把家庭学习、社会学习都完成了还觉得有余力,你可以去进行专业的文化学习了。但是现在我们好像都是倒过来了,一个小孩子,家庭、社会教育都没有接触的时候,可能从小就去学知识了。小孩开始背唐诗宋词了,学写字了,学那种学前班了,一直上完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回过头来再被社会调教,甚至被社会修理,一个人言语不谨慎了,不守信用了,然后再去逐渐学习。这就是现在社会上的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素质的现象,我想,这些都是忽略家庭教育的结果。对于中国人来讲,家庭论题的教育绝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是你认知整个社会公民责任的一个基础。中国人没有上教堂的习惯,中国人讲究的是出门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人信任的就是伦理中建立起来那种笃诚守信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有上教堂传统的人,要是眼前打翻一个杯子,他可能会本能的说“我的上帝”。但是一个中国人,可能会本能就会喊“哎呀,我的妈呀”。这就是中国强调家庭教育,认知伦理关系重要性的一个前提,只有认识了伦理,你才能到世界上走得更远,整个从亲人之间拓展到朋友之间,才能够有家国天下的关系。伦理价值的建立,在今天特别是在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往往是被忽略的。越是发达的大城市,越是高知识分子的家庭,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学习的时间很多,而在家里与长辈一起分享家务劳动的时间很少。最近听到一个真实的笑话:今年高考点的一个校门外,一个家长硬是要进入校园,保卫硬是不让进,保卫问其原因,那家长振振有词地说:我得告诉孩子进考场前一定要去一趟厕所。其实,如此可笑的事情在当今社会举不胜举。我们不妨回去问问家庭,追着一个快要上大学的孩子提醒要上厕所的妈妈,到底是合格的慈母还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至少我认为,学习伦理的认知,学习一个人格的建立,这件事情没有哪门专业课可以完成,他必须得在自己的家庭里解决。爱其实是一种执行力,这个学校教不来,看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有的时候承载的爱太多,接受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如果一个习惯于为他人做事的人会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人的爱是一种情分,所以是情分,人才会感恩,是本分得不到就会抱怨。我认为,这件事情跟家庭教育关系更大。现在幼儿园都流传着一种说法:“5+2=0”,什么意思呢?一周五天上学,在学校很听老师的话,都能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文明礼貌、热爱劳动、打扫卫生、懂得分享,一切都很有规则,每个孩子脑门上都有红点、蓝点,还真不错。周末回家两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个齐天大圣在世。周一到校,老师直摇头,“5+2=0”还真对。这样的说法在幼儿园老师起码还有意识,到了小学,到了中学,更多的不是在教一个学生的生活规范,而是教他们的知识系统。五加二等于什么,这个问题等到他们真正上大学以后,感觉只有遗憾,来不及了。而现在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是最初为其添上色彩的缔造者、启蒙者。我曾经在华之友超市看见一位家长在跟营业员吵架,原因是营业员阻止他儿子玩电视机,他说:小孩子碰碰怎么了,弄坏了,大不了给你买去。我为这个儿子有这样的父亲感到悲哀。二、家庭教育建立一个孩子充分的想象和自信的摇篮。学校、社会教育,都只能以学科出发,以知识出发去进行一种对象化的教授。而只有在家里,每个家长才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究竟在想些什么,知道自己的孩子优点与缺点都是什么。毋庸讳言,个体差异有先天的气质,有后天的习惯。偏科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吗?我们今天面对的什么是人才?有的时候我们家长自己也很遗憾,单纯信任一种专业化教育,有的时候会把一个“天才”教成“庸才”。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是一个天才,带着他的奇思妙想,但是他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受到鼓励了吗?他的兴趣爱好受到尊重了吗?他个人的潜质被敏锐地发现了吗?这一切责任在他的家庭,都在他的监护人,说白了在于他的父母。指望着老师从一个班40多个孩子去发现并且捕捉而且鼓励每个孩子不可替代的优点,这几乎是一种奢望。再好的班主任也做不到,但是每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你有理由把他当成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天才。他的特长气质、兴趣爱好、人格品质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就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我们不见得要求每一个孩子每一门功课都是一样,你可以去发觉他与众不同的那种独特的灵敏度。作为克服缺点,有的时候我觉得不如说扬长避短。一个人的短处可以避开,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就我们家的孩子来说吧,做事还比较大胆、仔细、认真,但速度很慢、效率很低,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第一学期都是这样,老师急了,我们也急了,向很多有经验的人请教、取经,刚开始都不是很见效,但我们不灰心,也不责骂他,而是首先肯定他字写得好,但经常给他举些由于速度慢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例子,后来他自己感觉到了字写得慢是不好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好了,不仅速度快了,效率也高了,晚饭前学校作业基本完成了。我现在还记得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每个同学收集树叶标本,说实话,孩子认识的树叶不多,如何使他能尽快的对树叶产生兴趣呢,我上网查了很多关于树叶的知识,星期天,我拉着孩子上青龙山,一边跟他玩,一边随手捡起地上一片红枫叶,告诉儿子,这是枫叶,秋天的时候会变红,这是银杏树叶,像扇子,在儿子的不经意中,就记住了二十几种树叶的名字,我就利用了小孩子贪玩但记忆力好,在玩耍中让他对树叶产生了好奇和兴趣,原来这各种形状的树叶都有名字,孩子回家后,用树叶专门制作了一个小本子,旁边记上树叶的名字,到现在还保留着。同时使孩子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爱。平时,我们也在思考,什么是一个人的兴趣?怎样培养一个人的兴趣?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喜欢上剪纸、折纸,但不太喜欢画画,我们就顺从他,每隔一周就会到书店去买四五本剪纸,回家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剪一二个,我们把他剪的东西都保留着,作为作品,如果他稍有进步,就会鼓励他,儿子受到表扬后,他会越来越有信心,毫不夸张的说,那时他剪的东西足足有一屋子,后来我们还把好的作品送给其他要好的小朋友,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其实那时我们是希望他学画画,但他不喜欢,我们从不强迫他,而是顺其自然,现在看来,那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画画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动手能力,但剪纸、折纸同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在儿子拿到折纸书,就能折起一个个精美的作品,让我们都赞叹不已。我们给他的永远是鼓励,因为这是一个孩子的世界。所以我们在想,家庭教育,它让一个孩子从小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是值得尊敬的事,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只要给孩子指点一二,不要强求孩子做他不感兴趣的事,这样只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国家图书馆的任继愈先生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现在最大的悲哀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推行标准答案,老师发给小朋友一人一块小圆饼干,小朋友咬一口举起来说,这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月牙。我们如果说这是小船行不行?我们为什么非要说它是月牙呢?如果连小孩子,幼儿园就习惯什么叫标准答案,他这一辈子怎么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呢?任继愈先生这段话其实挺发人深省,某种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是社会化教育的一个平衡器,社会教育要求不讲标准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了小学、到了中学、到了高考前我们还不讲标准答案吗?如果说社会教育给学生的是一种确定性价值的认可,那么家庭教育给孩子们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价值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跟社会教育形成的平衡系统才能够真正塑造起来一个健全的人。 三、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一个孩子有爱、有自信、有梦想、有追求,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轻易妥协,这种教育也许要伴随他终其一生。一个家庭教育最好的状态,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以言语或行动的施教,而是一个家庭中的循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说家庭教育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随着孩子与时俱进,一起成长。所以我们说家庭教育是循环教育,她有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也有晚辈对长辈的教育。因为我们的晚辈处于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处于一个超音速的时代,他们在说他们自己的语言,有他们的游戏规则,他们不应该紧紧承载大人的斥责,说现在的孩子没出息,一代不如一代,这只会形成一种逆反。为什么长辈不能向晚辈学习呢?所以我们觉得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元素是长辈向晚辈学习,学习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成长的生命状态,让这个家庭保持一种蓬勃新鲜,大家一起去淘气,大家一起去玩一个游戏,一起去旅游,一起来完成一次颠覆性的行动。越多这样的有意义行为,越多养成全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行为,也许最后创造不了什么具体价值,但是在享受过程。完成一种开放态度,态度的建立永远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东西。爱是一种态度,融合是一种态度,平等和尊重也是一种态度。所以我们想当家长能够向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进步了。现在儿子从学校回来,经常会给我们一些教育,确实是我们不知道的。爸爸你知道刘翔的腿在美国治好了吗?儿子有时候走在山间路边,看着花就会问,妈妈你知道夹竹桃的花有毒吗?你知道广玉兰什么时候开花吗?这个知识我们从小没学过,他会告诉我们。他会用彩色纸头做各种小玩具。所有这一切让我感到新奇,所有这些其实都给我们一种态度,我们跟着孩子练书法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比他还要差,不要瞎指挥;跟着孩子吹小号的时候,他会认为你不识谱,乱弹琴;跟着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根本看不懂,请走开;所以,我们每次与孩子闲聊、共事、学习的时候,都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成长。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做家长的人,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