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脑pp课件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脑pp课件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脑pp课件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脑pp课件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脑pp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脑,脑,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6个部分组成。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3部分合称脑干。脑内有腔隙;称脑室。左右大脑半球内各有一侧脑室,间脑内的裂隙称第3脑室,中脑有一细管称中脑水管,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为第4脑室,向下与脊髓中央管连接,它们共同构成脑室系统,内容脑脊液。 我国成人脑重男性平均为1375克,女性平均为1305克。人的脑重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但不能以此来衡量人种的优劣,人脑与动物脑的重量和结构相比,脑发达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面积的增加以及皮质各层细胞的高度分化和严密的构筑。,脑的分部,端脑 间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延髓,脑干,脑,脑干,脑干腹侧面观,1.延髓(腹侧面),脑干外形,延髓呈倒置锥体形,下界在平齐枕骨大孔处续于脊髓,外形与脊髓相似,表面沟裂为脊髓沟裂的延续:延髓上界以腹侧面的横沟与脑桥相隔。在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纵行隆起,称锥体,由皮质脊髓束组成,其在锥体下方大多数纤维左右交叉,称锥体交叉。锥体外侧有第12对脑神经根,它的外侧是橄榄体,橄榄体后外侧的纵沟里有第9、10、11对脑神经根。,延髓(背侧面),延髓背侧的上半部,构成菱形窝的下半部,延髓背侧的下半部,在后正中沟两侧,各有一对隆起,内侧为薄束结节,是薄束向上的延续;外侧为楔束结节,是楔束向上的延续,楔束结节外上方为构成菱形窝下缘的小脑下脚,由自延髓进小脑的粗大纤维束组成。,脑干腹侧面观,2.脑桥(腹侧面),脑桥位于中脑和延髓之间,腹侧膨隆,由大量横行纤维和部分纵行纤维组成。脑桥向两侧逐渐缩窄成为小脑中脚,该处有第5对脑神经根。小脑中脚是由脑桥行向小脑的纤维组成。在脑桥与延髓分界的横沟里,自内向外有第6、7、8对脑神经根。,脑桥(背侧面),脑桥的背面构成菱形窝的上半部,窝的边缘为小脑上脚,由连结小脑与中脑的纤维束组成。,第四脑室,第四脑室,中脑水管,脉络丛,上髓帆,下髓帆,脑干腹侧面观,3.中脑(腹侧面),中脑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它的腹侧面的上界是视束,下界是脑桥上缘。腹侧面主要是由粗大纵行纤维构成的两侧大脑脚,两脚间有深窝称脚间窝,内有第3对脑神经根。,中脑(背侧面),中脑的背面有4个小丘,称四叠体(又称顶盖),上方一对小丘称上丘,下一对小丘称下丘。下丘下方有第4对脑神经根。,脑干内部结构,灰质,白质,网状结构,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 外侧丘系 三叉丘系,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内部也由灰质和白质组成,但脑干的灰质不连贯成柱,而是分散的灰质团块,称神经核,主要分布在背侧;白质主要分布在腹侧;中央部是由灰白质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所占据。,脑干的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位于脑干中央,下起自脊髓,上可延至间脑,是指除去脑神经核和其他边界明确的核团(如薄束核、楔束核等)以外的灰白质交织区域,该区域内神经纤维纵横交织成网,其间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1) 发出下行的网状脊髓束,止于脊髓前角的和神经元,可兴奋或抑制骨骼肌的运动。 2) 在延髓中上部的网状结构里,存在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中枢,如心跳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故延髓有“生命中枢”之称。网状结构通过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活动,调节呼吸、血管运动及内部感受器的活动。 3) 网状结构可以把各种感觉冲动广泛地传到大脑皮质各区去,它不但引起皮质特定区域对痛、温、触、压觉的特异感觉,而且保持大脑皮质处于清醒或警觉状态。若网状结构受损,动物或人可长期处于睡眠状态。此外,有人提出它与意识活动和条件反射的形成有关。,脑干的功能,(1)传导机能:自脑于通过的上行和下行传导束、中继核群的网状结构,把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活动联系起来。 (2)反射机能:脑干不但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既有一般感觉,又有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和本体感觉,还有内脏感觉的皮质下中枢。而且还是重要的皮质下躯体运动中枢和自主神经中枢,调节身体姿势、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小 脑,小脑位于大脑枕叶的下方,延髓和脑桥的背面。小脑与延髓、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延髓和脑桥背面的菱形窝即第四脑室的底。小脑上面平坦、下面中间凹陷,两侧隆起。中间缩窄的部分称蚓部,两侧膨隆部称小脑半球。小脑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沟把小脑分成若干个叶。小脑借3对脚与脑干相连。小脑下脚连延髓,小脑中脚连脑桥,小脑上脚连中脑。,小脑表面为灰质,称皮质,内部是白质、称小脑髓质,髓质内有灰质团块,称小脑中央核。小脑中央核共4对,最大的1对是齿状核,它接受小脑皮质的纤维,由它发出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 小脑皮质中主要的神经元是梨状神经元,它接受所有传入小脑的冲动。,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的功能,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活动。小脑受损时,出现肌张力改变和病态运动。,三、间 脑,间脑,位于中脑之上、大脑两半球之间,大部分被两侧大脑半球掩盖着,中央有一矢状腔隙即第3脑室。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即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其中上丘脑位于第3脑室顶部,连有松果体;底丘脑与中脑相接壤,只能从切面上见到。下面只着重叙述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丘脑,间脑的最大部分,是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左右各一。几乎所有的传入(感觉)纤维在到达大脑皮质前,都要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中继站,而且能进行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称整合作用),所以它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后丘脑,在丘脑后端,包括丘脑枕、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皮质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皮质下中枢。,下丘脑,位丘脑下方,是自主神经、内脏活动和调节内分泌机能的较高级中枢。参与机体的情绪反应、水盐代谢、体温调节、血压和食欲等的调节活动。,大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个半球之间有连结两半球的横行纤维束,称胼胝体。每侧大脑半球表面都被覆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皮质深面是白质,白质当中埋藏一些灰质团块,称基底核。每侧半球里都有腔隙,称侧脑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和分叶,每侧大脑半球分为3个面,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底)面。 每个面上都有深浅不一的沟,通常可借3条主要的沟将半球分为5个叶。 3条沟分别是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分叶,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 叶,颞 叶,顶 叶,枕 叶,枕前切迹,Frontal lobe,Parietal lobe,Temporal lobe,Occipital lobe,大脑的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基底核,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底部,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是重要的皮质下运动中枢。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纹状体受损或出现震颤麻痹,表现为运动减少,肌肉强直,表情呆板,动作迟缓;或表现为运动过度,出现不随意运动,如手足徐动和舞蹈症。近年研究证明,尾状核还影响感觉传入机能和参与针麻镇痛。,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大脑半球的髓质,大脑白质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根据走行和功能分为3类:即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胼胝体,(1)连合纤维,指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2)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3)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投射纤维是连结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级中枢的上、下行纤维束。这些纤维束集中地通过豆状核与尾状核、丘脑之间,形成致密的白质板,称内囊。,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机体全部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官。人类大脑皮质的总重量约600克,占全部脑重的40。大脑皮质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其中1/3露于表面。大脑皮质的厚度各处不同,平均25毫米,中央前回最厚;距状沟处最薄,一般回顶厚于沟底。大脑皮质里的神经元占皮质总重量的30,约140亿,分为3类:即锥体细胞(又分为大、中、小型)、颗粒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篮状细胞、水平细胞)、梭形细胞。自胚胎68个月时大脑皮质的结构即可分辨出6层,至成人皮质大部仍保持这种类型,因此,6层型的皮质可视为人类大脑皮质的基本类型。,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有5类,如锥体细胞、颗粒细胞、梭形细胞等。 大脑皮质按层次可分6层: 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大脑皮质的6层结构: 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中枢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 不同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能的分析综合。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大脑皮质中枢,大脑皮质的分区,较常用的是Brodmann(1909)分区法,将大脑皮质分为52区。,大脑皮质重要的中枢,一般中枢,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 功能:管理对侧肢体骨骼肌的运动。,躯体运动区,躯体运动区,特点: 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 交叉管理; 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 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的后部(3、1、2区) 功能: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特点: 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 交叉管理; 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视觉区,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17区),功能: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对侧半视野。 损伤: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听觉区,功能:接受双侧听觉传入。,位于颞横回(41、42区)。,损伤:不完全性耳聋, 双耳听力下降。,损伤: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下回后部(44、45区),语言中枢,损伤:运动性失语症。,额中回后部(8 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