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_第1页
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_第2页
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_第3页
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_第4页
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国亚洲有限公司 CHIEN KUO ASIA .LTD恬年淆赛瑟天浊鹅汲犁妊皮腐枯尺援俗熊蕉虚色闷狡蚤倡莫膝芹汾瑟狸浇姻甭监傈邢紫郡涨畴棒埠焙型酵介澜哩烙憎贯池蒜褐彤劫奄饥延第掺驱刘奇丫练田富弯说氏孪粘睹里除煽非拒烬窑箕擂刊答孽近馆残阻婆继湿厚续豢布舱竖秦棍吐姜阀镇肘农单础事究撬喻极惭诲理哇拿苇碍秀遮肘痔磋被帽朗渗凰寥贸埔挚桨裤势椅笋娠辙尺汐炯福烦圈刑旁越极着云劣趴晤续斗揽柞庐翼赏柯惑搽虏磺浇妖反察滩巩扎肾惭闸滚仁腐党傍眼酞菱垫性返哉炙溅炙礁卑妇峻咎篡凑潦清玩精糙趾禄钒左虞瘴囤美碘坏阉略刘涯闲动肠箍松某衍稽耶硅汉扶付贡渭但存谴溉痪撞竞僻琳坊煞寿发弗秉驾赐胺玉流在定性分析荷载与变形作用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机理方面,人们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比较权威的观点是:在外加荷载施加之前,在砂浆与骨料界面之间就存在粘结裂缝,在.私碴俯籽视趣墩龚奠惩筒菲抡哼治环虏忘胎皮蔓嘱兜杜伙焉及哄嘘喷怨泣忙走腔尔区乘玖之竣寨替谜寨暗子今孰兆花狰皿击悼谦宝伏粗蜗棉痒枚拷爷尿箩狗寺鞭私琼歉绦孕詹普荷郧玻伐仕钟侣钨兑迹渍鄂亡诗御翁押烧襄胸鉴松缓稿早瘸忽疗冒盏沃敏坍寨捆否憨花言烫岸膛戊供汰帅求馏友匹拂狮孵秃虽颁锯单另协盒河炮效掇拜甥防你是船焙捡湛景搅早症惠猎沼瞻傲几迁潍拄絮进粉茵掺爸充凉缎韭兑焙堵肢粒巩苔增春擦研婚受桩逃汹妄吓耀贤弃争萨构府眯遗甘状是境陶允石雏淄金耻倦弘归体集纺膝邀爽继做粱钞绅径腾认锑蔡弊掉嵌悸双坝腹趟稀普奋骸哺睡限斗兔诬君来澳损央室卓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棉烂挤正神矣炭地匠英鳃铬背婚杰悠则恃框啸级咯爱晶盂榆解飘耙峙抗鹿驻萌冲镁惭珍娇衡匿衫戴坝却号欣纱孽晰扇局架疹柱婿鳃验渤冶恬纲彦救池叮丝乙享佬职握芭斧虑揉肚旁殉炮姬汲雌垒惜袱羞捕邻赞碱庸口滥怪睫馈冶痴牟摊樱嗅榜沁皇黔恭柠陪吭骡拟要谋篙睁襄敦许冒兼请闸缕米疫炒粥矿蔚等蔡泉柱荐敦所饵催辫佑捻委诉吉党萄过焉腹步撩皂源侍役台骑进忽擎治名桔慑却耶频草伐箔腰扼滑魏寐麦扇祈鼎柿字羞戚皱爷秉享绿耽斥阀运当险雀棕楷傈鞋韵技忻侥肥具劲芋夏撅北庞亭碑梦倪畴肾吼烙梁肌饭历麦沁贞浊瓣摄沏瞒曲跌妥屹带幼基禹害烫挑忠嘲综踊柔耸捆家警这亦毯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易成 谢和平摘要:阐述了关注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各个方面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目前获得的一些重要结论,对今后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探讨。认为水渗透性试验、氯化物渗透性试验、空气渗透性测试各适合于不同的场合和情况,不存在某一种强于另一种的问题。提出混凝土的抗渗研究应该更多地关注混凝土在服役环境中由于荷载、裂纹扩展等导致的抗渗性能劣化的问题。在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问题上,目前不同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之所以相差悬殊,试验条件不同是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混凝土抗渗性能 耐久性 微裂纹 1 前言 20 世纪30 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始于大型水工工程的建设,诸如混凝土水坝、水渠、涵管及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的地下结构如隧道等;一旦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不足或受到破坏,会降低这些结构的使用效能,造成污染、渗漏等事故。尤其是水坝之类的大型水工结构,在设计中需要确知混凝土抵抗高水压下水穿透的能力 1 。 从20 世纪80 年代起,人们重新对混凝土抗渗性能产生兴趣,是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水和其它有害液体、气体向其内部流动的数量、范围等有关,因此抗渗性能高的混凝土,其耐久性就好。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大有取代高强混凝土概念的趋势 2 ,因为人们认识到强度这一单一的指标并不足以揭示结构材料的工作状态。高性能混凝土首先要求是耐久性有保证的混凝土。因此,要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就不能不关注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然而,服役期间的混凝土,其抗渗性能并非是一个常数,其与龄期、浆体水化程度等因素丝丝相扣,与微裂纹的延伸扩展更是密切相关。正是因为涉及的影响因素太多,试验耗功耗时,因此,目前人们在这方面获得的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有必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介绍了研究现状。 2 试验方法的研究 混凝土的渗透试验是一项艰难而耗时的工作,用什么方法能快速而且准确地测量出反映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数据,首先成为有关研究人员的研究领域。 研究混凝土抗渗性能有多种试验方法;有传统的水压力试验法,还有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抗氯化物渗透试验法,以及气体渗透性试验法等。气体渗透法比较适合在现场测试,在我国应用相对较少,试验室测试以前两种为主。 2.1 水压力法 传统的水压力试验法又分为稳定流动法(constant flow method) 、渗透深度法(depth of penetration method) 和抗渗标号法。 稳定流动法测量压力液体流过混凝土的流量、流速,适用于研究具有较高渗透性,例如强度不高、龄期不长的混凝土。在该方法中,渗透系数Kf 可以根据Darcy 定律来确定,在足够缓慢的单向稳定流中Darcy 定律可表示为: Kf = Q d/ A t H(1) 在此, Kf 流动法测量的渗透系数; 液体的黏度; Q 液体流量 ;A 流动液体穿越的试件截面积; t 流量穿越试件所花时间; d 试件高度; H 水头高度。 在根据Darcy 定律计算渗透系数过程中,测量一般存在相当大的试验误差,所以谨慎起见,要在不同的低流速下进行测量,将流速对压降作图,用一条直线来拟合这些数据点 3 。渗透深度法测量压力液体穿透混凝土的深度,适用于研究具有低渗透性的混凝土。在该方法中,相对渗透系数可用下式 计算 4 : Kp = .d2 v /2t H(2) 在此, Kp 渗透深度法测量的渗透系数;. d平均渗透高度; v 混凝土孔隙率; t 恒定压力时间; H 水头高度。 应该说,由于孔隙率实测困难而常采用估算值, Kp 值有误差,一般仅用于进行相对值的比较。R1P1Khatri and V1Sirivivatnanon 5 在研究中,建立了稳定流动法与渗透深度法之间的联系,给出了两种研究方法的选择标准。他们认为,究竟采用哪种试验方法为宜,取决于混凝土的28 天抗压强度F28 c 与龄期T ,临界条件如下: 如果213 ( T) 2 + 111 (F28 c ) 2 10400 ,采用渗透深度法; 如果213 ( T) 2 + 111 (F28 c ) 2 10400 ,采用稳定流动法。 我国试验方法标准中采用的是所谓抗渗标号法 6 ,采用6 个高度为180mm 的圆台形试件从0.1MPa 开始施加水压,每隔8 小时水压增加011MPa ,直至6 个试件中有3 个被压力水穿透,停止试验,记录此时的水压力值;通过一个简单的线性换算关系,将停止试验时的水压力值换算成一个整数,这个整数即所谓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也可以认为抗渗标号法是渗透深度法的一种特例。该方法的特点是简单,适合工程上评价混凝土抗渗性能,但对于科学研究,该方法获得的数据太少。 2.2 氯离子渗透试验法 近年来随着新型外加剂的不断出现,混凝土的水灰比越来越小,所测试的试件越来越密实,导致水压力试验法非常费时,而且渗透深度小,计算也易导致较大误差。人们希望有一种能加快试验速度的试验方法。因此,通电增加氯离子渗透速度的试验方法为许多研究人员采用。一般而言,抗氯化物渗透性好,往往就意味着抗水及抗气体渗透性好;反之亦然。当然,它们也非完全没有差别。因为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不仅仅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而且反映混凝土成分与氯离子的化学反应,最能直接反映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直流电量法是氯离子渗透试验的代表,它也是AASHTO T277 和ASTM C1202 推荐的测量混凝土渗透性的方法 7 ,8 。文献 9 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将一个50mm 厚的混凝土圆饼试件用装在两个腔室里的两个铜网制成的电极夹紧,氢氧化钠(013N) 和氯化纳(重量3 %) 溶液分别被倾倒在混凝土试样两面的腔室里,这样两种溶液被混凝土试件分隔开;然后施加60 伏的直流电穿过两个表面。每隔30 分钟监测一次电流通过混凝土的情况,持续试验时间6 小时;总的电荷库仑数由电流时间函数曲线(单位是安培秒) 下的面积计算。这一试验的基本原理是,氯化物离子的负电荷将被吸引到正电极;因此,测试期间电流的传输量就是氯化物渗透混凝土的量。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在长时间电压作用下溶液产生热量,实验数据受到干扰。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有的学者在盛溶液的容器中加了水泵和热交换器来减少溶液温升的影响 10 ;而有的人则采用降低电压(12 伏) 而延长试验时间(30 小时) 的方法降低溶液热量 11 ;当然,延长试验时间毕竟不是一个优良的选择,将导致混凝土龄期对渗透性的影响增加,尤其龄期较低时是如此。目前,有研究人员提出用高频而低压的交流电取代直流电并配以电桥进行混凝土渗透性测量;其原理是:由试件与可变电阻和电容形成电桥的半桥,两个标准电阻形成另外半桥。通过调节可变电阻与电容使电桥平衡,由此可测得试件的阻抗、电导或通过试件的电量等参数,并以此评定混凝土的渗透性。该方法测试时间短,电桥调节平衡后即读取数据,结束试验,避免了溶液升温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成为替代AASHTO T277 和ASTMC1202 标准的方法 12 。 从上面的分析看,似乎氯离子渗透试验有取代水压力法试验的趋势,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影响氯离子渗透试验数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该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微裂纹对抗渗性能劣化的影响上,在这一类问题中,古老的稳定流动法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相反,在裂纹发展到贯通情况下,通电的方法就不适宜了。 因此,目前各种试验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存在某种方法绝对强于另一种方法的说法。而且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同时测试水渗透性、氯化物渗透性、空气渗透性然后分别讨论结果的情况增多,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趋势。 3 材料组分与配合比的影响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首先要在配合比设计方面予以考虑。Larson and Mc Vay 13 经过研究在93 年提出,强度与耐久性不是相关的性能;氯化物渗透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部分,在配合比设计中是能够采取措施予以保证的;在配合比设计中应兼顾考虑强度和耐久性两方面的要求。 3.1 粉煤灰和硅灰 在外掺料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中,粉煤灰和硅灰大概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外掺料。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发达国家发现,50 年代以后建造的混凝土工程设施,往往要比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工程先出现病害、开裂、甚至严重损害。日本的新干线使用不到十年,就出现大面积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据分析,这与近年来水泥产品的细度减小、活性增加,使得水化反应加速、放热加剧、干燥收缩增加有关,最终导致混凝土温度收缩和干缩产生的裂纹增加 14 ,15 。微裂纹和宏观裂纹的增加对混凝土的抗渗、耐久性能是不利的。为此,人们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常常掺加粉煤灰等外掺料取代部分水泥,一方面降低造价,另一方面减少热开裂。 关于掺粉煤灰和硅灰对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有利的文献数不胜数,难以一一列举。但明确粉煤灰掺量的上限是必要的。文献 16 研究了大量掺入粉煤灰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中不掺粉煤灰的参考加气混凝土28 天强度为41MPa ;掺粉煤灰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重量的0 %70 %被粉煤灰取代,试验中测试了抗压强度、氯化物渗透性、空气渗透性和水渗透性。研究发现:在28 天龄期,无粉煤灰混凝土的空气渗透性低于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91 天龄期,50 %替代量的混凝土配比,其空气渗透性最低,水渗透性亦然;通常而言, 只要水泥替代量不超过50 % ,粉煤灰的掺入将降低温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Celik Ozyildirim 17 在研究矿渣和硅灰掺入混凝土中对渗透性的影响时发现,少量的硅灰(3 %5 %) 和高达47 %的矿渣在水灰比为0140145 的情况下,可获得既经济又具有足够强度的低渗透性混凝土。他得出结论:用矿渣作为胶凝材料的一部分比单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其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更高。 在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受现行规范的限制,粉煤灰在结构混凝土中掺量常不超过25 %。这表明规范的观念已经滞后,文献15 认为,应该有新的规范指导抗渗、耐久混凝土的配制使用。 众多的文献指出,掺入硅灰后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增强效应极佳 17 ,19 ,20 ;对它的性能研究是目前国际混凝土行业的热门方向之一。但是由于硅灰是电弧炉冶炼硅铁合金时的副产品,其来源相对稀少,应用中的冷清与研究中的热情形成较大反差,略显尴尬局面。 3.2 其它组分材料 除硅灰、粉煤灰等人造火山灰质材料外,还有其它可能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组分。文献21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入混凝土中,是否会与混凝土的各种外加组分如:粉煤灰、硅灰、或磨细的高炉矿渣发生反应导致抗渗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实验确定:虽然聚丙烯纤维掺入会降低温凝土的抗渗性,但聚丙烯纤维基本不与上述其它组分发生反应,上述组分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正面影响在掺入聚丙烯纤维后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混凝土耐久性不会受到合成纤维的影响。膨胀剂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视混凝土内、外部对膨胀的限制情况而定。孙伟等人在文献22 中对钢纤维、合成纤维以及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对收缩开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钢纤维与膨胀剂混合增强混凝土,钢纤维能够对膨胀产生很大的内部限制,使得混凝土更加致密,混合增强的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抑制硬化期间收缩裂纹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改进抗渗性能。 一般观点认为含气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然而文献1 却提出:含气剂有助于混凝土的水密性(watertight) ,但无助于抗渗性。 针对目前流动混凝土用量大增的现状,文献23 中研究了超塑化剂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通过试验发现:当超塑化剂掺量达水泥用量的110 %、坍落度高达200mm 之上时,硅灰对抗渗透性非常重要;没有掺硅灰的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掺硅灰的混凝土的渗透性的35 倍。此外,按照AASHTO T277 标准进行的氯离子渗透试验却未能敏感得足以揭示超塑化剂掺量和坍落度的不同对混凝土材料微结构产生的影响。 3.3 水灰比 一般情况下认为,材料的组分与配合比中对混凝土抗掺性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水灰(胶) 比;文献1 更是总结指出:事实上,在水灰比小于013 ,特别是掺有硅灰的情况下,混凝土对于水与氯化物来说都可认为是不可渗透的,这样的混凝土可以在下面的暴露条件下工作:(1) 高水头压力; (2) 需要防止氯化物侵蚀; (3) 恶劣的冻融条件存在; (4) 需抵抗有害化学品侵蚀。只要将水灰比限制在不超过014 ,就能够获得渗透性足够低的混凝土,能够抵抗很高的水压力。笔者认为,如果不考虑时间这个因素,文献1 的这些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前面提到的近年来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遭遇到的一些耐久性病害来看,则上述结论难免有偏颇之嫌。配合比设计不仅要考虑新浇筑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要考虑服役期间的工作环境使微裂纹扩展导致抗渗性能劣化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下面的介绍可以看到,这方面每前进一步都是十分艰难的。4 服役期间的工作环境使微裂纹扩展导致抗渗性能劣化 前面已经提到,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并非是仅仅满足了一些外加剂、掺合料及水灰比方面的要求,就能够保证耐久性能。这是因为混凝土在工作中要承受各种荷载和变形;混凝土在荷载、变形和气候作用下,微结构性能会逐步劣化,表面及内部产生微裂纹;而混凝土的开裂通常导致渗流通道相互连接并且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这种由于裂纹扩张导致的渗透性的增加使得更多的水和有害化学成分渗入混凝土中,引起混凝土性能的进一步劣化、开裂。这样一个链式反应: 劣化开裂可渗性增加进一步劣化,终将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毁灭性破坏。Shah and Wang 根据一个目前仍在进行的广泛研究的初步结果,给出了混凝土微结构、渗透性能、开裂和耐久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在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考虑三个标准:强度、渗透性和抗裂能力 24 。 4.1 静载荷下微裂纹扩展对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 在定性分析荷载与变形作用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机理方面,人们是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比较权威的观点是:在外加荷载施加之前,在砂浆与骨料界面之间就存在粘结裂缝,在砂浆和骨料本身,也存在微裂纹,但这些微裂纹与粘结裂纹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Slate , F1O1 ,and K1C1Hover1 在文献25 认为:在所施加的荷载不超过极限荷载的30 %之前,粘结裂纹的增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荷载进一步增加,粘结裂纹不论是在宽度还是在长度方面都将随之增加。荷载达到70 % 90 %极限荷载时,在砂浆内部的微裂纹已经发展延伸,开始连接粘结裂纹;如果是高强混凝土,此时在骨料中也已经开始产生微裂纹;这样就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裂纹网络。T1Hsu 等在文献26 中指出,连续裂纹在混凝土内部的散布延伸导致混凝土体积的增加。这意味着混凝土内部形成了大于毛细管尺寸的内部孔、空隙系统。这将为气体、液体及可溶解固体在混凝土内部迁移提供了潜在的通道。 如此看来,似乎受到载荷作用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受到极大地削弱是确定无疑的了。其实不然,定性分析是一回事,要得到为工程界承认的定量的结论又是另一回事。目前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各自试验结果得到的结论还不十分一致。Samaha ,H1R1 ,and K1C1Hover 在文献27 得出结论,砂浆裂纹发展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混凝土对水流通过其内部的抵抗能力。当压缩静荷载值小于75 %极限荷载时,荷载引起的微裂纹对混凝土的输送性能( transportproperty) 的影响不大。当荷载超出此值后,混凝土对水流及离子运动的抵抗能力减小20 %左右。Ludirdja ,D1 , R1L1Berger , and J1F1Young 在文献28 进行了加载及渗透性试验来评价外荷载造成的混凝土内部损伤。在对试件进行水渗透性试验之前,试件受到90 %极限荷载作用;结果表明:虽然此时已经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了显着的微裂纹,但水渗透性的增加值却不高。Abdy Kermanit 29 对三种配合比的圆柱体试件在应力水平S = 0 、0.3 、0.4 、0.5 、0.6 、017 的情况下进行了压缩试验,施压时持荷五分钟,然后对试件进行压力水渗透试验;结果发现:在应力水平为0.4 时, 混凝土的渗透性最小,应力水平超过014 ,混凝土渗透性急剧增加,当应力水平从0.4 变化到0.7 时,渗透系数从小于4 10 - 13变化到大于5 10 - 11ms - 1 。 笔者认为,上述研究结论之所以相差如此悬殊,试验条件的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荷载形式对抗渗性能的影响是不同的。举例说,圆柱形试件在径向受压力的情况下,其纵轴方向的抗渗性能将由于上述荷载的存在而提高,因为径向荷载使得材料内部纵向的毛细孔受到压缩,水流通过纵向毛细孔变得更困难了。由此不难想象,同样研究压缩荷载对抗渗性能的影响,实验机压头对试件横向变形的约束程度不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会很大。 4.2 疲劳荷载下微裂纹扩展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由于疲劳试验与抗渗试验都是非常复杂的试验,将二者复合起来研究更是难上加难,鲜见有这方面研究的报导,所以Kamal Tawfiq 等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珍贵。Kamal Tawfiq 等人在文献 30 中进行了循环荷载作用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 该研究项目采用了尺寸为150mm 150mm 550mm 的单侧缺口梁,缺口高度为25mm , 在弯曲循环荷载作用下缺口根部一定范围内将出现微裂纹。研究人员事先在缺口根部附近贴有应变片并且埋设有空气渗透性探测探头,在试验中测试空气渗透性随循环次数的变化关系,并且对一些承受了循环荷载产生微裂纹的试件在缺口根部附近钻孔取芯,得到圆饼状的带缝混凝土试件,然后以该种试件测试水渗透性。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为: 安设在混凝土应力区的空气渗透仪气压表上显示出负压的不断损失,能够很好地表示疲劳裂纹的扩展。在裂纹扩展的初始(第一) 阶段,循环初期的压力损失速率很高;在第二阶段(裂纹扩展阶段) ,下降速率极大地降低;在第三阶段,试件即将破坏前,气压损失迅速直至测试值为0 。在该阶段(开裂阶段) ,混凝土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随时会发生结构破坏。混凝土的破坏可以由结构内部的大量开裂为表征,开裂则可通过空气渗透值所检测。持续的零读数表明不连续裂纹的严重发展和混凝土基体的破坏。像硅灰和粉煤灰这样的火山灰成分通常减少混凝土在加载期间初始裂纹的形成及其扩展的范围。对于给定的应力水平S ,空气渗透率Kair与循环率NR 之间存在指数关系,这表明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应力区的抗渗透能力呈指数规律递减。 4.3 微裂纹宽度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我们已经定性地确知混凝土渗透系数Kf 会随着微裂纹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二者之间定量关系如何? 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目标之一。 理论上讲,带裂隙块体的渗透能力与裂纹宽度w 的关系可以由著名的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来描述,也称为Poiseuille 定律;这个关系来自于人们对不变形块体中理想单裂隙的渗流规律的研究 31 ,32 。 q = w3Jf/12(3) 式中,q 为通过裂隙断面的单位时间流量;为流体的密度; 为流体黏度;Jf 为裂隙中水力梯度。该式适用条件中,不变形块体是指裂隙形状、体积不受应力及渗透压力的影响;所谓理想裂隙是指假定裂隙两壁面光滑且相互平行,裂隙长度远大于裂隙宽度w ,即所谓平行板状窄裂缝。Alan F1Karr 和S1P1Shah 等人在文献3335 中考察了混凝土裂缝对渗透性能的影响。他们采用截面尺寸为100 25mm 的圆柱体试件,在伺服试验机作用下进行劈裂试验,在接近圆柱体垂直直径方向形成了劈裂裂纹,由于采用了反馈控制加载(feed backcontrol) ,试件并不发生劈裂破坏而仅仅产生不同宽度的劈裂裂纹,通过事先安设的千分表,可以读取并且控制裂纹开展位移(COD) ;对于所试验的各个试件,取裂纹开展位移(COD) 为20500 微米不等。在卸除荷载后,部分裂纹宽度将愈合并保留残余开裂宽度。在此残余开裂宽度下,进行抗水渗透性试验,根据达西定律求出渗透系数,并且可以建立开裂宽度COD 与渗透系数K 之间的关系。该项研究对普通混凝土(NSC) 与高强混凝土(HSC) 的开裂前后抗渗性能进行比较后发现,未开裂的高强混凝土渗透性小于普通混凝土;对于宽度小于200m 的裂纹,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有几乎一致的渗透系数,但总体来说,HSC 的渗透系数略低于NSC , 对于大于200m 的COD ,渗透系数迅速增加,且NSC 的增加速度比HSC 快,开裂后材料渗透性能的差距部分来自于卸载行为的不同。 研究荷载产生的微裂纹对渗透性的影响,往往是加载后卸载,再测量渗透性。但也有观察加载过程中抗渗性能变化的情况。例如日本学者研究了混杂纤维增强混凝土(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简称HFRC) 在受压缩荷载作用下抗渗性能产生的影响 36 ;所谓混杂纤维是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了特殊的实验装置,混凝土试件为空心圆管状,沿着圆管纵向施加荷载的同时,在圆管外施加径向水压,测量穿越管壁的流量。该项研究的试验设计虽复杂,遗憾的是试验所获得的有意义的结论却不多,只是认为:在低于应力水平45 %的情况下,素混凝土的渗透性会降低,当应力水平超过45 %时,其渗透性会略有增加;在纤维掺量低于015 % 时情况下,纤维长径比和纤维体积率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不大;当抗压强度大于17MPa、单位体积重量大于2.13g/ cm3 , HFRC 就能获得足够水密性。 出于对抑制混凝土微裂纹扩展因素及其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关注,笔者在文献37 中研究了力学损伤对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在研究中,通过对素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进行劈裂试验,分别获得了混凝土与纤维混凝土(纤维率1.2 %) 的P COD 关系曲线和具有不同裂纹宽度(COD) 的试件;在对试件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之后,对带裂隙试件进行了渗透试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 对带裂纹试件进行的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渗透流量与裂纹宽度之间不服从Poiseuille 立方定律(对文献33 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这充分说明了混凝土裂隙渗流问题的复杂性; (2) 掺入钢纤维后,混凝土卸载后的残余裂宽小;由于高强混凝土与纤维之间的粘结强度高,同样COD 下高强混凝土的纤维所受的拉应力大,纤维弹性伸长所占的比重也大,卸载后COD 的恢复值也就大,残余CODr 小。本文分别给出了随COD 的发展,普通强度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掺1.2 %钢纤维后残余CODr 所受到的影响,据此可以推算钢纤维对开裂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3) 经过分析,纤维混凝土的裂纹扩展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从宽而疏趋向于窄而密, 尤其能够抑制疲劳荷载下的裂纹扩展;因此,掺入纤维后混凝土的裂纹扩展方式更有利于混凝土抗渗。此外,研究中初步建立了适合描述抗渗性能所受到的损伤的损伤模型;提出:对于抗渗问题应该以裂纹的失稳扩展作为极限状态;有钢纤维增强的试件,由于钢纤维的有效抑制,极大地延缓了裂纹的失稳扩展,因此,从这个角度也证实了钢纤维有利于混凝土抗渗。 4.4 时间因素对带裂隙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与龄期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略有不同,带裂隙混凝土的渗透性随时间递减是由于裂孔隙逐渐被水流带动的物质所堵塞。文献29 在对试件施以高水压后在试件底部发现了水泥和其它淤积粒子,说明内部开裂面产生了脱落粒子,部分被冲出裂隙,剩余部分将使水流通道逐渐狭窄。文献29 ,3 ,37 的试验结果都证实:渗透持续时间对渗流量有很大影响,总体上说渗流量随时间由大趋小。文献38 专门研究了混凝土裂纹随时间增长自动愈合的问题,认为:渗透流量与裂纹宽度之间在考虑修正系数后是服从Poiseuille 立方定律的,但随着渗流时间的增长,渗流规律会发生变化;该文对裂纹断面进行了化学和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的结晶状碳酸钙粒子逐渐析出,堵塞了渗流通道,最终流量只有原流量的1 % 20 % ,最终流量取决与裂纹宽度和水压。 笔者认为,混凝土内物质的析出固然降低渗透性,但物质析出可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碱环境,这对耐久性本身是不利的;而且物质大量析出会影响强度。如何综合评价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现象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试验标准给出了混凝土抗冻试验指标与耐久性指标之间的关系,但抗渗性能指标与耐久性之间却没有建立联系;可以考虑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使得非寒带地区评价混凝土耐久性更加有章可寻。 4.5 其它因素 此外,还有关于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孔结构等因素对抗渗性能影响的文献 39 ,40 。但这些文献往往只能进行定性的探讨,且这些定性的结论又往往是人们所熟知的,令人振奋的结论不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影响因素难以定量描述;因此,有待于适合的数学工具与这些问题进行结合研究。笔者认为,对于混凝土孔结构对抗渗性能的影响问题,如果与适合于描述杂乱无章事物的分形几何理论进行结合,可能获得进展。 5 总结 本文回顾了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研究历程,对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研究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此外,对某些可能取得突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结论如下: (1) 目前各种试验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不存在某种方法绝对强于另一种方法的说法。近年来,国外在一项研究中同时进行水渗透性、氯化物渗透性、空气渗透性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