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doc_第1页
《灯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doc_第2页
《灯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doc_第3页
《灯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doc_第4页
《灯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合肥 骆岩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清代之诗描写出当时元宵佳节民间盛行猜灯谜风俗。武林旧事载:“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由此可见灯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深受人民群众之喜爱。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戏,也是民间文学花园里一朵色彩鲜艳的奇葩,猜谜是一种高雅的文娱活动,通过猜灯谜不仅能增长知识,活跃思维,也能增进人际间的交流。人们在猜灯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对文字的掌握,也能够学到许多有益的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情操。 灯谜发源于中国民间,它的发源期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到了宋代时期,有了悬灯射虎的记载,而清朝才形成了灯谜空前繁荣的局面。建国以后,灯谜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随后又在文革中没落,近二十年则是灯谜发展的繁盛期。但在国家体制改革的转折期中,灯谜跟随着当时的社会大形势而变化,灯谜渐陷于不景气状态。其具体表现在观念陈旧、人才缺乏、理论后滞、形式不新、技艺保守诸多方面,谜界有识之士深感困惑和忧虑,当引起谜界大家的高度重视。尤其在灯谜创作中,经过几代人传承,谜里出现最多的,字一,列国人,泊人、六才一句、古文一句,等等,纷多此类谜作,总会感官疲劳,会觉得陈旧不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受改革开放新思潮影响,谜界劲吹新风,新谜佳作纷呈,成谜手法屡屡创新,创新的途径很多,谜友们在扣合手法、谜材串读、谜目延伸、谜种探索、谜格改造等方面都广为试验,推陈出新。一、花色谜喜闻乐见。198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中华杯电视猜谜竞赛”,由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和中国谜报社联合主办,章品、苏寿真、柯国臻、吴仁泰、费之雄等谜家为评委。第一届中华杯电视猜谜竞赛实况录象由中央电视台连续三个周末播出,收视率仅次于春节联欢晚会,盛况空前,一向被认为是“雕虫小技”的灯谜登上大雅之堂,实为谜界空前创举,令谜人扬眉吐气。本次比赛的谜题浅显易懂、形式新颖,趣味盎然,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利用灯谜抢答竞赛形式,让更多的群众对猜谜产生了兴趣,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一届中华杯电视猜谜竞赛中的谜题,利用电视节目音像,表演的节目,很好的结合起来,设计了不少花色谜,花样翻新,引人入胜。略举一二:1、哑谜:谜例1 桌上散放六枚五分硬币,要求猜者连续做两个动作,猜四个数学名词。动作:先数一下硬币,然后放一边。谜底是:数、和、等于、三角。2、画谜:画中一只老虎出现,儿童四散跑开,猜中成药名,小儿惊风散。3、印章谜:印文:改革,射成语一,底为:刻意求新。4、书法谜:著名书法家费之雄用行书写了“白浪滔天”四字,猜成语,谜底是行云流水。5、邮票谜:和平鸽邮票猜电影二,谜底是:邮缘、为了和平。6、电报谜:请于十月一日来,打四字常言,节约用电。7、实物谜:半决赛,主持人姜昆手拿一罐罐头上场,要求猜三字俗语,被女将丛川快速射中,谜底是吃得开。8、声像谜:电视中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镜头:孙悟空出世,玉帝大惊失色, 打成语一,谜底:石破天惊。9、节目谜:马季赵炎合说一段相声名人大会串,谜目:央视栏目名,卷帘格。谜底:名人名言10、漏字谜:谜面:冲出亚洲,走向。谜目:电视剧,谜底:寻找回来的世界。到了1989年,灯谜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这次是出现在在收视率最高的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节目名叫谜语擂台,央视春晚节目专门给了猜谜节目十分钟,(图6)章品、汪寿林、侯康林三位谜家为评委,邀请六支代表队参加:江苏、福建、吉林、浙江、上海。辽宁,使灯谜走进春晚,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灯谜离老百姓更近一步。这次谜题依然有画谜等花色谜。 画谜:米老鼠和唐老鸭,打成语一,谜底:衣冠禽兽电视荧屏中首次出现即物赠,即猜着什么,就赠送什么。台上亮出谜面是:八戒踏过火焰山,台下一位女观众猜出:红烧猪蹄,姜昆当即送上一盘红烧猪蹄,现场气氛为之活跃,节目播出之后,全国各地谜友在灯谜展猜活动中,创作了大量即物赠谜,以烘托现场气氛,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灯谜形式迅速传播,也促进了灯谜的创新发展,其后新的谜种和花色谜不断涌现。近年来谜友们又创造出笑话谜、三角谜、方块谜、圆圈谜、动画谜、表情谜,等等花色谜,通过开创新的花色谜品种,增强谜的趣味性,通俗易懂,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不失为普及灯谜文化的一条捷径,在为群众出灯谜展猜活动中,可多多利用花色谜,相比文义谜,会起到很好的反馈效果。二、谜目的机巧:1、谜目藏机关。灯谜谜目在传统上多以“字、词、人名、成语、唐诗句”等为多见,随着数代谜人们的不断开发创新,如今的谜目已经是色彩斑斓,覆盖全面了。创新并非一朝一夕,谜人们在潜移默化中,顺应时代潮流,就是谜目也和时代构成了同步,与时俱进。2002年6月,第六届“华清杯”谜网对抗赛中有一谜:谜例1 当了头把手,目中便无人 (红人) 扫红 ; 该谜作者黄毅。 作者在“目”字大做文章,将它别解为该谜的谜目,手法新颖,尽管谜友对此谜褒贬不一,但这种开创灯谜新思路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此谜在谜面和谜目之间的联系方面开拓了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扣合新颖准确,造面定目设底不露雕凿痕迹,工巧妙造,一经推敲趣横生。谜例2 间谍反目(兵种)特种兵;武汉林敏作。2003年1月18日林敏主擂的华清谜会谜题之一,此谜在利用谜目方面有所创新,不落俗套,将谜目“兵种”反之,成了“种兵”,加上间谍“特”,特种兵立现。 谜者,回互其辞,使人昏迷也。谜例3 “玉垒浮云变古今”(唐诗目,遗珠)琴台,作者 林丰来,网名楼得月,斯谜乃第十届华清杯谜网对抗赛林丰来谜作, 面出唐代杜甫诗登楼,斯谜面系用增损离合手法,“玉”加“云”加“古今”减去(丶)得出“琴台”,“遗珠”是谜格之一,而在此处“遗珠”别解,提示遗露一点“丶”。虽然不符谜格,然深用匠心,也算开创新意,谜例4 嫁入豪门,引人注目 (唐诗一) 高适,是2006年谜苑天涯网络社区第二届BT杯赛题之作,谜目唐诗,缘何高适?作者暗布机关,斯谜将谜目“唐诗一”加一“人”,乃成“唐诗人一”,嫁入豪门,可得“高适”。该谜与“当了头把手,目中便无人 (红人) 扫红”异曲同工,扫红乃目中无人,高适为引人注目。谜例5 干杯时,明白美人是谁 (离合音字) 喝悟WHO;斯谜是谜苑天涯第二届BT杯赛题,WHO是英文单词,中文“谁”的意思,谜底中西合并,离合音字,可见趣味。2、离合音字 离合音字乃新世纪新兴的谜目,所谓“离合音字”谜,是在分解汉字音韵结构的基础上,以字代音,求得切扣的一种字谜品种。“离合音字”谜底由两个子字、一个母字组成。猜制方法是,先将母字的读音分解成能独立表示声母和韵母读音的两个子字,然后再按表声子字在前、表韵子字在中、母字在后的顺序连缀起来,构成能表达一定意义的短语或句子作为谜底,去扣合谜面。离合音字最早应系起源自潮汕地区的拼音字,可见谜例:谜例1 大地微微暖气吹(潮音拼字)徐温春;谜例2 今日欢呼孙大圣(潮音拼字)思妖消;谜例3 不可沽名学霸王(潮音拼字)多威追;谜例4 万般愁绪抛东海(潮音拼字)多忧丢;谜例5 教我如何不想他(潮音拼字)思余师;此类谜作应该是离合音字的前身,只不过是发潮汕当地土音的离合音字。那当今谜坛最先创作离合字谜者为何人呢,笔者经过考证,有据可查的,乃是广东省南澳县谜友吴松泰,笔者手头的春灯谜刊,在春灯一九九八年第一期中(13页),就有吴松泰的一则离合音字谜作,“匆匆下完这盘棋(声韵字)急于局”。当时谜目标的是声韵字。离合音字首次出现网络,乃是河南谜友半双筷子于2002年4月6日主擂的华清谜会,他在这次谜会上抛出八则谜作,当时标目为离合音。谜例1 尤喜奉承(离合音)颇爱拍 谜例2 兄长,让我来做(离合音)哥俺干 谜例3 莫唱前朝曲(离合音)歌勿古 谜例4 大家别送了(离合音)各位归 谜例5 半双筷子缺吃少喝(离合音)轲饿渴 谜例6 只因相逢共举杯(离合音)喝为会 谜例7 剩下的人都脱离了危险(离合音)其余安全 谜例8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衫羽衣曲” (离合音,双钩格) 乐无安乱;发表之后,在网上引起谜友很大兴趣,一时此类谜作纷纷出现,可谜目并未统一,有标之为离合音,有标之为声韵字,有标之为拼音字,有标之为离合音字。受离合字启迪,后来大多数谜友觉得“离合音字”更妥,渐定为“离合音字”。因是新出,尚在不断摸索与总结,谜友们总结了谜法与规则,大体如下,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的,一个音节就是一个单字。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读出不同的音调,普通话的四种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受汉字声调的限制,在猜制“离合音字”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第1、猜制离合音字须依照现代汉语汉字拼读规则,第2、首字必须是第一声,即阴平,第3、对韵母声调也必须限制,即谜底最后二字声调须相同。 由此可见半双筷子之作:“颇爱拍”“各位归”、“其余安全”、“乐无安乱”四谜有违韵母声调,不可效仿。其他谜友之作略举一二:谜例1 守街亭马谡扎营(离合音) 师安山; 作者:咔哒,谜例2 受人崇敬和拥护(离合音)得爱戴; 作者:施志,谜例3 兄长的房间我来看(离合音)哥屋俺管; 作者:李清川;谜例4 牛皋狂笑擒番龙 (离合音字) 制兀术; 作者:李国安; 3、同音四声字。所谓同音四声字,即:拼音相同、声调分别为第一声到第四声的四个字。这是广州网络谜友木头龙首创出谜目“同音四声字谜”。风云谜社天涯随后制作不少同音四声字,于网络谜会亮出,引得众人效仿:谜例1 憔悴玉容遮秀色(同音四声字)恹颜掩艳; 谜例2 惹火上身寻保护(同音四声字)招着找罩; 谜例3 徒脏了我这把宝剑(同音四声字)污吾武物; 作者:天涯;同一个音节是yi的,以四个不同声调的字做谜底:谜例1 小姐做了整容术(四声字)伊仪已异 谜例2 救死扶伤树新风(四声字)医仪已易 谜例3 聊凭容貌想当初(四声字)依仪以忆 谜例4 着装不要老一套(四声字)衣宜以易 在猜制“同音四声字”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1、选用同音四声字时,应当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为准。 第2、谜底如是多音字,务必做到音义统一,不可读此音而表彼义。 第3、由二字二声组成的谜底,由于四声缺失过半,四声的读音特点已经淡化;而且“同音字”谜早已存在,故不宜纳入同音四声字谜之列。这种谜由于谜底的读音抑扬顿挫、平仄有致、富于变化,从而体现了汉字声韵跌宕起伏的韵律美,并且内容又具有和谐统一的审美效应,堪称声情并茂,故深为谜众所欢迎。 4、方位字 方位字是近几年在网络中出现的新谜目,首创为谁不可考,所谓方位字谜,指的就是专门选择可以分拆出独立汉字(子字)的字作为母字,配上表示子字方位的词,再与分拆出来的子字缀合在一起组成新词语来扣合谜面的一个字谜谜种。一般在增损离合法成谜时所使用的规范的表示方位的词在方位字谜创作过程中均可使用, 常见的示位词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里、边、周、头、尾、首、末、先、初、始、终、顶、端、底、脚、梢、中、心、肚、旁、侧、畔、高、低”等等。有时还使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合成方位词。 由于母字结构的不同,使用的表示子字方位的词也有所不同,切记不可乱用示位词,必须合情合理地运用。1、上下结构的母字,应使用“前、后、始、终、上、下、高、低、南、北”等示位词。例如: 谜例1 “马蹄催趁月明归”(方位字)岳下山, 作者:骆岩;谜例2 “少年成老大” (方位字) 当头小, 作者:林松龄; 2、左右结构的母字,应使用“先、前、后、始、终、头、尾、左、右、东、西”等示位词,例如: 谜例3 敬军礼,举错臂(方位字)抬左手, 作者:骆岩;谜例4 下棋时争取能够主动出招 (方位字) 抢先手, 作者:薛道达; 3、全包围或三面包围结构的母字,应使用“外、边、周、内、里、中、心”等示位词。例如: 谜例5 关云长刮骨疗毒(方位字)医中矢, 作者:陈剑毅;谜例6 家庭作业 (方位字) 舍里干, 作者:方龙铭; 4、两面包围结构的母字或子字处于母字侧偏位置的,则使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等示位词。例如:谜例7 战事唯余东北 (方位字) 武西南止, 作者:止于至善; 谜例8 惦记着黑山白水大地 (方位字) 挂东北土, 作者:纪培明; 方位字谜,还可以进行多方拓展,进行创新探索。如多子字方位字,例“孰为效颦者(双子字方位字)东施人也”;双示位方位字,如“分赐秀清与朝贵(双示位方位字)班东王西王”;双母字方位字,如“原先怀歉意(双母字方位字)前惭愧心”;中分方位字,如“代代相传(中分方位字)后人从前人”。方位字谜的开拓创新方面,还可大做文章,尚须谜友共同努力。一个新谜手法,好不好,还须接受广大谜友的检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待一种新谜种的出现,应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革新和创造,要做到有序健康发展,。三、谜底的创新 方今谜坛,“造底”之作很流行。所谓“造底”,这里专指谜底并非使用一般现成的谜材,而是明显地带有由好几个底材“制造”拼凑而成的谜作。,造底在谜书中的解释:中国灯谜知识“第三章灯谜的结构”中说:“造底”即改造谜底,使其生发出第二层意思来。主要有别解、异读、顿读、拆字、用格等方法。 中华谜语大辞典第102页有词目“造底方法”:灯谜之所以能通过变异文字形、音、义,收到回互其辞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改造谜底。改造谜底的方法,一般可归纳为别解法、异读法、顿读法、拆字法、用格法等五种。谜友们通过造底,增加谜味谜趣,扩宽了谜底的容量,激发灯谜创新的热情与活力,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谜材制谜难的问题,探索积累了一系列灯谜创作的新思维、新路径、新方法,谜例如下: 谜例1 “不破楼兰终不还”(中药名冠数量) 一克当归,作者:郑百川,此为郑老十数年前之作,面系唐代王昌龄从军行,谜底从反面贴合面意,作“一旦攻克(楼兰),便当归来”释。其中量词“克”,别解为“克敌”。以当归来扣合“当归”,屡见不鲜,然加上量词,一克。过去购买中药一般是以斤两计算,何至用克,一克当归能有多少,合理补充底材,斯谜领谜底扩展之先风。 谜例2 左边豪杰霹雳火,右边英雄铁扇子(朝代名六)西汉、秦、明、东汉、宋、清;谜底缀合读为“西汉秦明,东汉宋清”时,则顿读自然,底意立现作者深得集底之大乘。 谜例3 那扈三娘果真是长得标致(纺织品冠颜色、数量) 一丈青色的确良,作者郭少敏。水浒传扈三娘,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之一,绰号“一丈青”,谜底顿读为“一丈青,色的确良”。郭少敏君,猜制双修,善于积极捕捉新事物为谜材,不断开拓新思路,以新引人,以新制胜,能娴熟运用各种谜艺技巧,已臻化境。谜例4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商业称谓冠商标)飘柔形象小姐,作者郭少敏。面句出唐代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谜底顿读作“飘柔形 / 象小姐”。观乎前人之作,以“飘柔”为底材多矣,“形象小姐”也不乏见。作者独具慧眼,合理延伸,巧妙连缀,观之清新自然,可谓巧夺天工。谜例5 有计划肯定不难办,关键是先得摆顿宴,打了辆出租到乡间,来宾们起立见个面(十七字广州地铁报站用语,卷帘格)下一站客村,下车的乘客请提前做好准备 / 作者:顽石斋。2005年度谜作。斯谜为我所见底材最长的卷帘格谜作,达十七字。谜例6 题李凝幽居之颔联,描述了这样的意境:从前,有和尚挂单在禅院,正当他启扉之时,有雀儿在枝头叫了起来,映着柳枝的,是那潭柔柔的清波(离合字七)诗言寺、僧人曾、住手一推、门耳闻、鸟口鸣、树木对、池水也 / 作者:顽石斋。2005年度谜作。也为我所见集底最多之离合字,多达七个,但是一点也不觉晦涩,顿读流畅,手法老到,是为佳构。造底,出现了很多前所未见的谜目来,“四字过激行为”、 “底层人群抱怨语”、“四字北京人行程用语”、 “冯小刚电影报道用语”、“六字韩国人自我介绍用语”、“ 五字对习武评价语”“询问女孩子情感用语”、“ 三字催促应答语”“对某些领导评价语”、“ 八字工作部署语”、“六字事故报道语”、“ 六字看戏评论语”“饮料冠不确定量”、“职务升迁经历用语”“ 五字借忙消愁语”“四字工作进展程度语”。令人眼花缭乱,造底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表现在:干扰谜目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生编硬造谜底谜目,灯谜作品失去自然。影响正确灯谜价值观的确立,误导新谜友对灯谜的认知认同感。大家应努力放大有利的因素,尽力消减不利的影响。法无定法,技有高低。合理造底,大有可为。四、灯谜猜射活动的变革 灯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有些灯谜活动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需要改革。谜事活动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在传统节日时悬挂一些灯谜谜条,烘托节日气氛,各种形式嗯嗯猜谜方式也是纷纷涌现,报刊猜谜、电话猜谜、电台猜谜、电视猜谜、短信猜谜、网络猜谜、等等。各种参与方式,普及灯谜艺术,增加了受众面,起到了社会效应。江苏南通谜友定期主持电台猜谜,在节目中出谜,听众电话报猜,与听众互动,气氛良好。漳州谜协与移动公司办短信猜谜,谜协提供灯谜作品给移动通信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开办手机猜谜业务,通过合作,通信公司与谜协都收到一定经济效益;门户网站新浪网2008年中秋节期间有奖猜谜,是中华灯谜委员会与新浪联合举办的活动,新浪网在首页公布竞猜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网友十万多次参与答题,如今是网络时代,区别于报刊、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成为影响最大的传播方式,以前没有地方玩谜的谜友,在网络中找到组织,网上谜社纷纷成立,只要对灯谜感兴趣,都可共射虎齐引弓,一些传统灯谜组织开通灯谜网站,安徽谜友开通的徽风皖韵灯谜网站、南京谜友办的南京灯谜网,上海谜友的海上谜谭网站,苏州谜协的苏州灯谜网,澄海开通的红头船谜网,揭阳开办的揭阳三江谜苑,石狮谜协的狮城雄风网站,还有很多网站,通过网站宣传普及灯谜,吸引更多对灯谜感兴趣者踏入谜途。还有一些灯谜QQ群,都是各地谜友建立的灯谜群,群里100人至500人不等,成员基本都是谜友,经常在群内举办灯谜抢猜谜会,影响比较大的群有:华清谜会、风云谜擂、灯谜小屋、老鹰灯谜QQ群、天之林谜群、传统谜人群、揭阳灯谜沙龙、潮汕谜友群、等等谜群,还有各地灯谜社团开办的谜群,以及本省区(或市县)谜友群,这些谜群,定期或者不定期在群内举办灯谜抢猜谜会,每周一到每周日的晚上黄金时间,都有群谜会在展猜,谜群自能挽弓,网上也可射虎,众多射手不再担心无虎可射,只要有条件上网,只要会上网,就可千里同引弓,天涯共此时。 时代在发展,还要看到,当前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猜谜不当盈利,应当警惕。例如一些电视台、广播电台竞猜节目,提供数码相机、名牌手机、电脑、数千元现金等“丰厚大奖”,出一些很简单的有奖竞猜问题,因奖项诱人, 诱惑观众听众致电参与,但电话一直不能接通,总是处于等待之中,导致观众听众付出高额话费。这种行为会遭受大众唾弃,谜友们勿要为虎作伥,而应声讨笔伐。五、灯谜活动的发展变化。灯谜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实体推动支持。“灯谜搭台,经济唱戏”。就全国而言,灯谜在地域发展的很不平衡,大多数地区灯谜活动很不景气,相对而言,福建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灯谜发展程度远高于国内其他地方。这些地方一直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福建的漳州、晋江、石狮几地,走在时代前列。石狮更是被命名为“中国灯谜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 石狮灯谜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并不显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