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专题冲刺练习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二套.doc_第1页
2012高考语文专题冲刺练习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二套.doc_第2页
2012高考语文专题冲刺练习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二套.doc_第3页
2012高考语文专题冲刺练习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二套.doc_第4页
2012高考语文专题冲刺练习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二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习辅导限时限量第二套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休憩(q)校勘(jio)骁勇(xio)翘首以待(qio) B棱角(lng)鞭笞(ch)炽热(ch)胜券在握(jun) C遒劲(jn)严饬(ch)椽子(chun)瞠目结舌(chng) D颓圮(p)戏谑(xu)龟裂(jn) 自给自足(gi)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沏茶 栖息 休戚相关期期艾艾 B、余暇 裴葭 闻名遐尔 白璧微瑕 C、饯行 践诺 图穷匕见 从谏如流 D、殷红 荫翳 万马齐喑 绿草如茵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应届 应战 一应俱全 应接不暇B乘客 乘虚 乘风破浪 千乘之国C辟谣 辟邪 鸿蒙初辟 开天辟地D掉转 转弯 转危为安 斗转星移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玷污 沾染 服服帖帖 拈轻怕重 B果脯 哺育 相辅相成 捕风捉影 C毗邻 纰漏 如丧考妣 蚍蜉撼树 D罢黜 拙劣 左支右绌 咄咄怪事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的组是( )A枯躁 休憩 嘈杂 无动于衷B逻缉 嗜好 家塾 所向披靡C摩挲 跻身 恬然 卓尔不群D鹿寨 扭捏 愣怔 寥若辰星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宛然 意气用事 道貌暗然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斑驳 哀声叹气 适得其反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陡峭 韦编三绝 举棋不定 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D涅槃 无则加勉 无可置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修葺喧嚣所向披靡瑕不掩玉 B惦记坍落兴高采烈器宇轩昂 C藐视缔造磬竹难书名副其实 D楷模遐想玩事不恭归根结蒂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2004年秋季入学的高年级新生将使用重新 的教材。 (2) 这些探测队员以 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找新的矿产资源 (3)人类基因的研究对认识生命本身,揭开生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审定 艰苦 奥妙 B审订 艰苦 奥秘 C审订 坚苦 奥秘 D审定 坚苦 奥妙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推荐自己时,把自己说得过于完美,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信任。倒不如_地承认自己的弱点,让对方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这样他也会觉得你更加真诚可信。 (2)邮政法关于委托代办邮政业务的规定,不能被随意_,更不能被个别邮政企业当作继续利用廉价临时工从事邮政业务的依据。 (3)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_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 A坦荡 误解 往往 B坦荡 曲解 常常 C坦率 误解 常常 D坦率 曲解 往往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金周期间人们集中消费、出游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混乱,是黄金周制度开始遭受各种 原因,以至于人们不得不严肃地考虑,黄金周制度是否应当取消。近日,有媒体报道公交“一卡通”押金利息一年可以超过千万元,该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与 :“一卡通”沉淀的大量资金究竟用于何处?作为民生之本,尽管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在 就业上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A非议 置疑 扶持B争议 置疑 扶植C争议 质疑 扶植D非议 质疑 扶持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全都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季的突然辞世,是相声界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声的大旗谁来扛?姜昆已倍感肩上的重量:“我相信自己能继续攀爬相声的象牙之塔,一定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上走一步。” B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C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D随着交易会临近,将有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深珠游”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跃跃欲试,这着实让人担心。 D萨达姆在2007年到来之前被执行绞刑,至少反映出案件的政治性质,审判萨达姆何时开庭,何时休庭,始终是政治因素在起着关键的作用。处死萨达姆,表明其已失去对美国内政的利用价值。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几年来,某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B对于全球变暖问题,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却作壁上观,态度消极。C歌手丛飞被评为道德模范当之无愧,但有些人却认为他作了一些不甚了了的事情,不值得大肆宣扬,此种识见令人寒心。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削足适履,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1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无独有偶的现象。 B、他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住霓虹灯下,以此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C、他在文学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D、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直布:出类拔萃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今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山东是能耗、排放大省,如果不扎扎实实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加大力度清理整顿在建项目,不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山东就很难实现国家制定的能耗下降4的指标。 B毋庸置疑,时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文化”,鲜有不和市场“沾亲带故”的。文化的市场导向(或称利润导向)的最终结果,无非是利用文化做道具,此所谓借壳下金蛋也。 C厂家仅为送这两个螺钉就要花十几元的送费,已远远超出了螺钉的价格,甚至达到了整个商品原售出价的一半以上。尽管如此,信誉至上的原则,仍使得他们不计工本向客人提供最优良的服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1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注撝(hu):挥手呵斥。1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 B. C. D.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2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 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3)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答案1A(B券qun;C劲jng;D给j)2、A(A、均读q,B、葭读qi,余读xi,C、见读xin余读jin,D、殷读yn,余读yn)3、D(A“应届”、“一应俱全”中的“应”读yng,其它均读yng;B“千乘之国”中的“乘”读shng,其它均读chng;C“辟邪”中的“辟”读b,其它均读p)4A(A读音依次为din zhn ti nin ;B读音分别为f b f b;C读音分别为p p b p;D读音为ch zhu ch du)5 C(A躁燥; B缉辑,D辰晨)6D(A暗一岸;B哀一唉;C复一覆)7B(A玉瑜;C磬罄;D事世)8C(审定:审查决定,常用于对法规、政策、方案、计划等;审订:审阅修订,常用于对书籍、文章等。“教材”属于图书,应选“审订”。艰苦:艰难困苦,用来形容条件、环境的艰难;坚苦:坚忍刻苦,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扣住“精神”,应选“坚苦”。奥秘:奥妙神秘;奥妙:多指道理、内容等深奥微妙,依据句的语境,当选“奥秘”。) 9D(“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坦率”意为直率,直爽;“误解”意为理解得不正确,“曲解”意为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10 D(争议:争论,与“遭受”不搭配。非议:责备。置疑:怀疑,用在否定句中。质疑:提出疑问。扶持:扶助、护持。扶植:支持培植。)11B(A“象牙之塔”,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贬义不当;C“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D“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多用于工作、学习等,不符合句子中诈骗团伙蠢蠢欲动的语境。) 12 B(A“僧多粥少”指稀饭太少而吃饭的和尚很多,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C“不甚了了”,指不太了解、不太清楚。这里曲解了成语的意义;D“削足适履”指脚大鞋小,为了穿上鞋而把脚削去一块,比喻无原则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众条件生搬硬套,这里误用作了褒义词。)13、B(A、无独有偶指虽罕见,但不只一个,多用于贬义,C、指同一问题,各人有各的见解,即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D、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过同类之上。)14C(A项成分残缺,应在“落后产能”的后面加上“方面(上)花大力气”,与“在”搭配;B项“毋庸置疑”和“毫不夸张地说”赘余;D项“其”指代不明,可将“处死萨达姆”改为“萨达姆被处死”。)15.C“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16.B“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17.C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18.A逐渐。19.D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20.B“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21、(10分)(1)(5分)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给3分;“厉然”“惶恐”两处,每译对译出给1分。文言文翻译参考: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在新安安家。少时慷慨, 以胆识而著称。容貌魁梧伟岸,有英雄人杰的外表。 本性喜好读书,经史百家之文都大略了解要义。 周太祖看见他感到很奇怪。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交游。后来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承袭新义郡公 。 武帝攻打北齐,北齐将领独孤永业把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他拿下此城。并进一步平定范阳。授上仪同、永州刺史。陈军逼近光州,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击退陈军。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定合州。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 等互为声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