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DS-1数字电阻率仪 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WDDS-1 数字电阻率仪 使用说明书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目 录一、仪器主要特点与功能2二、仪器主要技术指标3三、仪器工作原理4四、仪器结构5五、操作说明65-1按键功能简介65-2开机与对比度调节65-3自然电位监测75-4接地电阻监测75-5设置工作参数85-6测量105-7显示数据和测线表115-8存贮操作135-9清除操作135-10联机通讯145-11电池电压检查155-12硬件测试15六、 操作注意事项16七、 故障诊断17八、 仪器保养18九、 仪器成套性18附录A数据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BTRC使用说明附录B电极排列说明附录C WDDS-1数字电阻率仪英文信息表WDDS-1数字电阻率仪是新一代智能电阻率测量仪器,可自动测量并存储电压、电流、视电阻率及自然电位等参数,可广泛用于寻找地下水、确定水库坝基和防洪大堤隐患位置等水文、工程地质勘探中,亦用于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城市物探、铁道桥梁等方面、还能用于地热勘探。一、 仪器主要特点及功能 超大存储:本机可储存不小于12000次的测量值(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率及相对误差、自然电位、极距常数、测点号等),掉电亦不丢失。 质量监控:每次测量完毕,仪器自动显示出本次所测电阻率与前次同一点所测电阻率值的相对误差,使操作员能及时了解野外数据采集质量。 极 距 表:对所有电极排列,可预先存储100组不同的极距常数到仪器内存的极距常数表中,仅输入一个编号就能调出相应的极距常数去使用或重新设置,从而避免同一极距常数反复输入时造成的失误。 接地检查:接地电阻测量功能可使操作员随时了解每根电极的接地情况。 自电监控:该功能可使操作员随时了解每根电极的接地情况。 电极排列:自动计算8种野外常用电极排列的装置常数,也可直接输入特殊电极排列的装置常数。 一 体 化:本机集发射机、接收机于一体、整机体积小、轻便灵活。 低 功 耗:全部采用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配以独特的待机工作方式,待机状态仪器耗电小于30mA,且待机超时时能自动关断仪器总电源。 自 动 化:由单片机自动进行自电补偿、增益调节、滤波及信号增强。 安全保护:接收部分有瞬间过压输入保护能力,发射部分有高压反 接、过流及AB开路保护能力。 汉字键盘:由16个键组成的专用汉字键盘,使操作变得极为方便。 联机操作:配备的RS-232C串行接口能与其他微机联机工作。 故障诊断:诊断程序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位置及主要损坏的器件。 密封结构:具有防水、防尘、寿命长等优点。二、 主要技术指标 发射部分 最大供电电压:700V 最大供电电流:3.5A(带过流保护)。 接收部分 输入阻抗:30M 输入电压范围:-6V+6V,1%1个字 测量延时:0.1秒5秒(可编程设定) 自然电位补偿:-1V+1V 接地电阻测量:0.1K200K3% 50HZ工频压制:60dB 电流测量:3.5A, 1%1个字 其它 LCD液晶显示器:4行20字 工作温度:-1050,95%RH 储存温度:-2060 仪器电源:2号电池(或同规格的镍隔电池)8节 重量:6Kg 体积:约240mm170mm160mm三、 仪器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仪器由CPU单元,发射和接收三部分组成。电压信号从MN端输入,经过阻抗变换后与SP补偿信号相减,经滤波放大后送到A/D进行转换。电流信号则由标准电阻采样后,经隔放、滤波、放大送A/D进行转换。CPU单元负责从A/D取出电压与电流信号的转换结果,送显示器显示。四、 仪器结构仪器的全部操作均在面板上完成。图4-1为面板示意图,面板由下列部分组成:显示器:4行20字符液晶显示器。16个键的键盘:可进行各种操作和数据输入。A、B:供电输出接线柱。M、N:信号输入接线柱。直流高压(+、):接高压供电电源的正、负端子。RS232:为标准串行接口,将测量数据传送到微机,做进一步处理。仪器电源开关:按开开机,按关则关机。R地:检测电极接地电阻的接线柱。五、操作说明51按键功能简介结果键:用当前排列等参数计算电阻率。在数据输入时作 0键。排列键:选择电极排列和测线号。在数据输入时作1键。极距键:输入当前排列极距常数。在数据输入时作2键。设置键:设定供电时间。在数据输入时作3键。显示键:显示测线表或测线数据。在数据输入时作4键。R地键:测量、显示接地电阻。在数据输入时作5键电池键:检测、显示仪器电池电压。在数据输入时作6键。清除键:可选择清除测点、测线或全部数据。在数据输入时作7键通讯键:将数据通过RS232口传给计算机。在数据输入时作8键存贮键:存贮测量的数据。在数据输入时作9键。自电键:电压表功能,动态监测MN端电位。在数据输入时作.键。键:移动选择光标、调节液晶显示对比度。键:移动选择光标、调节液晶显示对比度。在数据输入时作清除键。测量键:启动一次供电测量。在数据输入时作负号键。功能键:开机时按此键进入硬件测试。在其它情况下作停止键。确示键:确认选择或输入的数据。52开机与对比度调节【操 作】按仪器面板开键打开总电源,通电复位后显示:按、键调节对比度。仪器将自动保存对比度的调节量,以保证下次开机时显示对比度不变。【注 意】对比度的调节只能在开机后,首先出现显示版面时进行调节。53自然电位监测【测试原理】:仪器以一定的采样频率,对MN两端的电位差进行测量并显示。显示单位为毫伏。【操 作】按下面板自电键即可。若想退出本功能,按任意一键均可(自电键除外)。如果按下的是一个功能键,则立即执行该功能;如果按下的是一个无实际意义的键(如键)则显示:【注 意】上面的显示版面为结束某一功能,返回主程序的标志,并且只有当所按的键无实际意义时,才显示该版面。对其它别的功能亦是如此,后面将不再介绍。54接地电阻监测【测试原理】测量A、B、M端分别对N端的大地电阻。仪器以一定的采样频率,对N端和接地R端(面板为:R地)进行测量并显示。显示单位为K,如果开路则显示无穷大(RMAX!)。【操 作】按R地键,将显示:RMAX!分别将A、B、M电缆接至R地接线柱。【注 意】由上面测试原理可以看出,N端是一公共端,如果N端接地不良,将会得出A、B、M三端的接地电阻为无穷大的结论。反之,A、B、M三端的接地电阻为无穷大时,亦可推断N端接地不良。55设置工作参数工作参数包括:测线号和排列方式极距常数延时时间测线号和排列方式的选择输入按排列键,将提示输入测线号“NL=”,按数字键可输入测线号,再按确认键确认输入的数据。【说明】 您所输入的测线号既可是原内存中存在的测线,亦可是一个新的测线号。前者表示在以后的测量中,所有数据将连续接在该条测线,但要注意,排列方式应一致;后者表示在以后的测量中,数据将存入这条新的测线中。 当您建立一条新测线时,测线的长度为零,测量存贮的数据越多,长度越长。一条测线最多可以容纳12000点。 在输入数据有误时,可按键清除,再重新输入。对所有需键盘输入数据的地方均可,以后不再重复。输入完测线号,按确认键之后,仪器将提示您选择排列方式,按、键选择所需排列方式即可(不用按确认键确认)。【说明】本仪器存贮有九种排列方式供用户选择,各种方法在附录中分别介绍。极距常数按极距键,仪器将提示输入极距代号“NO.=”,按数字键输入极距号,并按确认键。当极距号确定以后,仪器自动调出该代号下的各极距常数值,在确定无误后按停止键退出。此时将显示K值。如果极距常数需修改,可按数字键进行修改并确认。注意:此时数据输入光标在这几个参数上循环跳动,只有在修改完按停止键后,方退出输入方式并显示K值。【说 明】 本仪器特别为用户建立了一个极距常数表,可存贮100组极距常数,您可预先把极距常数输入到该表中,在测量不同的测点时,您只需调入某一个极距号即可。 极距常数代号:“NO.=”实际是代表该常数在极距表中的位置,因测量不同测点而输入极距号之后,应确定各极距常数无误方按停止退出。 当您输入极距号后,仪器显示常数值为“*”,表示该代号下的常数值为空,可任意输入。延时时间【说 明】 延时时间是指在测量一次场电压、电流之前的供电延时时间。 该数据单位是0. 1秒,即若需供电3秒,则输入的数据应为30。【操 作】按面板上设置键,将显示“延时时间MD=”,输入数据后按确认推出。亦可按停止键退出,但不会更新该时间常数。56测量本节内容包括:测量操作过程测量数据显示格式测量工作流程测量操作过程测量之前应连好所有电缆,再打开高压供电电源。按测量键进行测量。【信息提示】 如果上次测量未存储时,将提示“数据没有存储”,同时要求输入点号。此时退出将清除原数据,并进行新的一次测量。输入数据按确认后,将存贮数据并进行新的一次测量。 如果高压反接,将提示“高压反接(HV0!)”。 如果未开高压电源,将提示“请打开高压开关”。 如果测量的电流小于1mA,将提示“AB开路”。 在2号和4号排列下,测量完毕后,版面显示“A极供电?”,按确认键表示为A极供电,按其他任意一键表示B极供电。测量完成之后,将显示测试数据。按任意一键将提示输入测点号,确认之后将存贮数据。若按停止键将推出测量程序,不存贮数据,并在屏幕右上角显示“¥”符号,表示上次测量数据未存贮。测量数据显示格式NL测线号 NP测点号SP自然电位(单位:mV) R电阻率(单位:欧姆.米)e电阻率重复误差(单位:%)V一次场电压(单位:mV)I一次场电流(单位:mA)【说明】 电阻率的重复误差是指极距常数不变,即在同一测点重复测量时所得电阻率的相对误差。 当极距常数改变时,电阻率重复误差e被清零。测量工作流程【注意】虽然仪器有自动关机功能,但设定的时间较长(大约10分钟),中间出现按键动作,又需重新计时,定时到位才关机,所以跑极时,关闭电源更省电。57显示数据和测线表本节内容包括:显示某一测线测点数据。显示最近一次测量数据。显示测线表。测线表显示格式。显示某一测线测点数据按显示键,提示输入测线(NL)号,测点(NP)号,输入数据并按确认键后,将显示测点数据。按、键可移动显示各测点。按其它键则立即执行相应功能。【注意】 当您输入的测线号不存在时,将显示“测线为空!” 当您输入的测点号不存在时,则显示最近的一个测点。例如:一条测线的最大测点号为100,而输入测点号为120,则显示测点号100的测点数据。显示最近一次测量数据测量完成之后,执行了其它功能,又想观察刚测得的结果,按结果键即可。【说明】 测量完成,执行了显示功能,即观察了以前存贮的数据,不影响最近一次测量的数据。 如果在测量之后,更改了极距常数,再按结果键,将显示以最新K值计算的结果,并且覆盖测量缓冲区。 如果电流值小于1 mA,将显示“AB开路”。显示测线表按显示键,将显示最近一次输入的测线号和点号。按两次确认键,显示测点数据。此时再按显示键,将先显示页号,再显示出测线表。按、键翻页。按其它键将立即执行其相应功能。测线表显示格式NL测线号 SIZE测线长度 Array排列方式代号【说明】测线号为1表示为空。58存贮操作【操作】只有在显示器右上角有“¥”标志时,才能按存贮键进行存贮。按下存贮键之后,将显示最近一次存贮的点号。若是重复测量同一点,可直接按确认键覆盖前一次数据;若是新测点则把测点号加1(需重新输入数据),并确认。【注意】由于存贮有覆盖(测点号重复)功能。因此在野外工作时,覆盖测点存贮应小心,以免出错覆盖掉有用的测点数据。在进入存贮操作等待输入点号时,按停止键将退出,不存贮数据。59清除操作清除操作包括:清除测线中的某一点清除某一条测线清除全部数据清除测线中某一点按显示键,再按两次确认键,将显示一测点数据。按清除,提示输入测点号NP(测线号若要修改应在第步)。输入完点号并按确认键后,将清除该点数据。清除某一条测线在主程序状态下,按清除键,将提示选择“1.清除测线数据”、“2.清除所有数据”。按1键,提示输入测线号“NL=”。输入测线号并回车确认后,将显示“NL=XX”、“Confirmclear!”,提示操作者检查无误后,按确认清除数据,按其它键则不进行清除工作。清除全部数据在主状态下,按清除键,将提示选择“1.清除测线数据”、“2.清除所有数据”。按2键,显示“Clear ALL?”,问是否要清除所有数据。若要清除所有数据,按清除键;若不想清除,则按其它任意一键。在清除所有数据时,将显示“正在初始化”,该操作较费时,大约需要6秒钟。【注意】本机对于清除过的任何数据无恢复功能,因此请操作人员在执行清除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以免失去有用数据。510联机通讯【操作】在计算机和仪器均为开机状态下,用本机专用通讯电缆将WDDS-1与IBM兼容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并且确证使用的计算机是哪一个串行口(台式计算机均有两个串口),以便在通讯软件中设置好COM1或COM2。打开计算机,执行随机配备的通讯软件,并设置好相关参数,再打开WDDS-1电阻率仪。按面板通讯键,将显示“请等待”,此时仪器正等待主机应答信号。执行通讯软件中“接收”功能,联络完毕,仪器将显示:【说明】模式号是与工作程序有关的一个参数,与用户无关,其数值由所方设定。在第一条测线成功的传送之后,仪器始终保持着与主机的联系。只需在通讯软件中改变测线号,可继续调入数据。【注意】在连接电缆时,切忌杂计算机和仪器均开启电源的情况下进行,至少应有一方是处在关机状态下。详细操作请参阅附录。511电池电压检查【操作】按电池键,仪器将测试并显示电池电压值。显示单位:mV。当电压低于9.6V时,将显示“电源电压过低!”,需更换电池。【建议】用户在野外工作时,应定时检测电池电压。因为电池电压过低时,影响技术指标的测试精度。512硬件测试【操作】在开机显示的第一版面下,按功能,进入硬件测试,仪器将显示:“WDDS-1 Doctor”。各测试功能项代码如下:0. 测试键盘1. 测试内存2. 测试电压电流放大器3. 测试A/D转换4. 测试D/A转换5. 测试供电6. 停供电需测试某项功能,请按前面的数字代码。子功能操作通则(键盘和内存测试除外):按键,循环执行测试。如:放大器将改变放大倍数、A/D将重新转换一次、D/A将加大一倍输出,供电将不停地正负变换等。按任一绿色键(即、停止、确认、)则终止正在进行的某一单元测试。按06任一数字键则立即转入另一项测试。要退出硬件测试只有关闭仪器电源,再开机方可。六、操作注意事项1. 严禁将直流高压,A、B、M、N相互混接。2. 如果仪器显示“1MAX!”,表示过流,请关机检查AB是否短路。3. 测量电流小于1mA时,仪器显示:AB开路!4. 测量自电SP绝对值大于1000mV时,显示:自电过大!5. 测量电压值小于1mV时,显示:一次场过低!6. 操作员应定时检查电池电压,其值应大于9600mV。7. 仪器在执行某一功能未结束时,请勿关机。因为仪器有可能在对内存进行读写,这样有可能造成数据混乱。8. 如果在查看测线表时,发现有重复的测线号或其它未曾建立的测线时,表示内存管理有误(有前一条操作就有可能出现),此时应清除所有数据,对内存重新初始化。9. 仪器内部建立有两个缓冲区:测量缓冲区和显示缓冲区。这两个区域是相互独立的。即测量存贮在一条测线,而显示可在另一条测线,也可与测量在同一测线。测量存贮的测线号在排列中输入;显示的测线号在显示中输入。10. 每个测点的极距常数或排列必须正确设置。七、故障诊断1. 测量电池电压正常,但测量其它参数不准确或差异很大,检查M、N电缆是否接好,电极接地是否良好。2. 如果开机无显示,表示对比度参数被修改或显示部分有故障。应先重复按键,加大对比度调节,若仍无显示,可开机检查显示器电缆是否接触不良或电源线是否脱落。3. 如果供电部分不正常,检查A、B是否短路(因本机有过流保护功能,一旦发生过流,只有关机后再开机方能重新供电),保险管是否熔断或接触不良(保险管在供电板上)。4. 如果仪器与计算机无法通讯,请检查: 软件设置的串行口号是否与连接串行口一致。 计算机BIOS中设置的串行口地址是否为:3F8H(COM1)、2F8H(COM2)。因目前高档机多由WINDOWS95管理,把串行口地址设置成自动方式,这样将影响仪器通讯。 检查通讯电缆是否断线。电缆连接方式: 八、仪器保养 每次收工后,应用脱脂棉蘸少许水将仪器显示窗、面板、直流高压线、外壳擦拭干净,严禁用有机溶剂(如酒精等)擦拭。 仪器不应常期存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环境中。 严禁将仪器工作或存放在以下温度的环境中。九、仪器成套性1. 主机1台2. 铁电极10根3. 使用说明书1本4. 6A保险丝10只5. 通讯软件光盘1张6. 专用通讯电缆1根附录A 数据接收与格式转换软件BTRC2000使用说明一、功 能 1、通过串行口接收本所设计生产的全部电法仪器传送来的测量数据。 2、显示、打印测量数据。 3、按可将测量数据合并、转换及存盘。二、安 装如果第一次使用本软件,则在使用前应先安装本软件。方法如下:1 将BTRC2000软件光盘放入光盘驱动器。2 依次点击开始程序资源管理器,运行资源管理器程序。3 在资源管理器树形目录框内,选中光盘上的BTRC2000文件夹。4 双击资源管理器文件框内的SETUP.EXE运行BTRC2000的安装程序。5 在安装过程中,如系统提示“要复制的文件比机器当前文件还旧,建议保留当前文件”时,点击保留按钮。如系统提示“注册文件出错”时,点击忽略按钮。三、连 接此步骤应在计算机与仪器关机下进行。取出仪器配备的专用通讯电缆,将7芯插头与仪器面板上的RS-232端口相连接,将9芯梯形插头与计算机的串行口1(COM1)或串行口2(COM2)相连接。四、运 行打开计算机电源,待WINDOWS9X启动完毕,移动鼠标并依次点击开始程序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BTRC2000,即启动了通讯软件BTRC2000。五、操 作1从仪器接收数据点击接收菜单,屏幕出现接收数据窗。(1)点击选择机型下拉菜单选择与计算机连接的电法仪器机型。(2)点击通讯端口中的串口1或串口2告知计算机使用正确串口与仪器通讯。(3)在测线号文本框中输入待传输数据的测线号。(4)点击 开始接收按钮, 屏幕会提示“打开仪器电源并执行通讯功能!”,操作员按要求做好后,点击确定按钮,屏幕显示数据接收过程。(5)如果该测线数据是电测深数据,则屏幕提示“输入测深点水平坐标:”,后期绘制断面等值线图时需要此数据。如果测线是高密度断面,则屏幕将提示“输入该断面1号电极坐标:”,有了1号电极水平坐标,其它测点水平坐标便可自动算出。接收过程完毕后,接收数据窗自动消失,数据显示在屏幕上的表格中。2.数据存盘点击文件保存,屏幕出现保存文件窗,提示操作员选择文件保存路径(如C:DATA)及文件名,文件扩展名默认为“.FDA”。当指定了文件保存路径及文件名后,点击保存,即可将数据存入磁盘上指定文件中。数据存盘完毕后,保存文件窗自动消失。3.将数据转换成SURFER格式此功能可将当前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SURFER格式供GOLDEN SOFTWARE公司的绘等值线软件SURFER或绘2维曲线软件GRAPHER使用,也可将转换后的数据调入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中编辑打印。若当前表格中无数据,则点击文件打开,屏幕出现打开文件窗,提示操作员选择文件打开路径(如C:DATA)及文件名,当指定了文件打开路径及文件名后,点击打开,即可将数据文件从磁盘调入表格中。点击转换SURFER,屏幕出现保存文件窗,提示操作员选择SURFER格式文件保存路径(如C:DATA)及文件名,文件扩展名默认为“.DAT”。当指定了文件保存路径及文件名后,点击保存,即可将当前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SURFER格式并存入磁盘上指定文件中。仿照上述操作,可将数据转换成其它格式。六、其它功能简介1 计算偏离度(1)基本概念 偏离度概念由中国地质大学李金铭教授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861988)激发极化法找水础理论研究中首次提出。在“含水岩石激发极化性质的实验研究”中,根据在400多个样品上测得的近年1000条激电二次场放电曲线,给出了含水岩石的极化率和半衰时与湿度、颗粒度、孔隙液度(成分)以及粘土含量等影响因素的关系;深入研究了粘土物质在砂水体系中的作用和机制;总结出了一个能很好描述放电二次场的数学模型(时间轴为对数的直线方程):rv2(t)= B - K log(t) (1)式中,K为衰减曲线斜率;为断电后单位时间(t1)的衰减电压值。方程(1)中的rv2(t)若用极化率 (t)表示时,并不失其一般性,即该方程仍具有直线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能有效用于激发极化找水的新参数偏离度: 1 (i + Klog(ti) B)2r = 100% i n式中:n为取样点数;i =( i )/ n 为观测时间段内各取样点极化率的平值。r用来衡量实测衰减曲线与“理想直线”的偏差。r越大,说明“直线性”越差;r越小,说明“直线性”越强。故称r为偏离度,即偏离于“理想直线”的程度。研究表明,r随岩石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即含水量加大时,衰减曲线的“直线性”变强。(2)计算A 运行BTRC2000B 打开原始数据文件(扩展名为.FDA),该数据应为激电方式获得的数据且供电时间应大于或等于5秒。C 点击“计算”再点击“偏离度”,BTRC2000软件即可根据M1M7计算出每个极距的偏离度值,并作为一个新参数r()存在当前表格中。D 点击“文件”再点击“保存”,将当前表格中的数据存盘。2 计算电测深导数(1)原理 软件可对常规电法的“四极测深” 装置的s及“三极测深” 装置的sa计算其对供电极距的导数,也可对高密度电法中的“A-M二极”、“A-MN三极”、“AB-M三极”、“AB-MN偶极”、“MN-B三极”、“A-MN-B四极测深”、“矩形A-MN”等滚动排列沿滚动线方向对供电极距求导数。在程序中,计算s导数Ka的公式为:K执行这一功能时,对于常规电法测量,要求野外采集的s数据是按AB/2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也即保持测点号由小到大对应AB/2(或OB、OA)也从小到大。 (2)计算a) 点击文件打开,打开需作计算的数据文件(即常规电法的一个测深点或高密度的一个断面)的数据。b) 点击计算电测深导数,执行计算Ka。计算完毕,Ka参数显示在当前表格中最后一列。c) 点击文件保存将新表格保存到磁盘上。3电力交流电导率数据采集及室内数据处理工作流程(1)野外数据采集使用WDJD-1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或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工作在“电阻率与自电” 方式,使用“四极测深装置”。(2)通讯与格式转换A 运行BTRC2000,将数据传入计算机。B 点击转换WYS2000,输入新存盘文件名(扩展名.TXT)点击保存,将WYS2000格式数据存入磁盘。(3)数据处理电性分层获取层数、层厚、层电阻率A 运行WYS2000电法处理软件,每天首次使用需插入加密盘到A:驱动器。B 创建输入新项目编号资料号工作方法(电电法勘探)、名称(数据)、类型(TXT)创建。C 管理文件到记录输入WYS2000格式数据文件名(.TXT)。D 查阅编辑在抽取窗(显示1/2/3)输入2/4点击读取,数据被读到读取窗(A(m)、R(OHM.M)点击|点击+参阅WYS2000说明书第10页,输入测深数据第一组(/Pn.X Ln.Y Rn.Z)写入,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此处最好不覆盖原始数据)返回。E 分析分析开始编辑数据双击资料名称确定数据双击记录名读取返回测试装置温纳四极拟合解释(可关掉曲线窗,反复执行)写入,不覆盖数据记录,输入记录名确认关掉窗口,确定结束电法测深。F 管理选中记录记录到文件输入存盘文件名保存。G 关闭WYS2000。(4)计算电力交流电导率A 运行BTRC2000。B 工具电力交流电导率从文件读入输入WYS2000存盘文件名打开。C 计算可选定50Hz或800Hz进行计算。附录B 电极排列的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实质上纯属直流电阻率法, 其基本原理与直流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它的装置是一种组合式剖面装置。本系统支持13种测量装置, 其中, 排列、排列、排列、A排列、B排列、2排列等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 A-M、A-MN、AB-M、AB-MN、MN-B、A-MN-B等电极排列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 分别介绍如下:一、 固定断面扫描测量该测量方法在测量时以剖面线为单位进行测量, 启动一次测量最少测一条剖面线, 存储与显示时亦以剖面线为单位进行。一个断面由若干条剖面线组成, 且每条剖面线有唯一编号, 简称剖面号。以排列(温纳装置AMNB)为例, 测量某一剖面N时, AMNB相邻电极保持极距a, 每测量完一点向前移动一个基本点距x, 直至B极为最后一个电极止, 剖面上的测点数随剖面号增大而减少, 其断面上测点呈倒梯形分布, 当实接电极数为60,剖面数为16, 断面测点分布如图B-1所示。电极1 2 3 4 5 6 7 8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N=1 N=2 N=3 N=4 N=16 图B-1定断面扫描测量断面测点示意图当实接电极数给定时, 任意剖面测点数由下式确定:sum (a)。其中, 剖面号, 剖面上的测点数,sum 实接电极数, 装置电极数(装置等于,装置等于)。例如对排列,电极数a4,设实接电极数sum60,剖面数为16, 则()。1 ,16,断面总测点数(116)/。二、 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该测量方法在测量时以滚动线为单位进行测量, 启动一次测量最少测一条滚动线, 存储与显示时则仍以剖面线为单位进行。滚动线是一条沿深度方向的直线或斜线(不可视线),各测点等距分布其上, 所有滚动线上相同测点号的测点构成一条剖面,不同深度的测点位于不同剖面上,一条滚动线上的测点数等于断面的剖面数。一个断面由若干条滚动线组成, 且每条滚动线有唯一编号, 简称滚动号。测量一条滚动线的过程称作单次滚动, 即在保持供电电极与某个电极接通不动的情况下沿测线方向(电极号由小到大)移动测量电极,测量电极与供电电极间距起始为一个基本点距,测量并存储当前点电阻率后便移动一次测量电极,每次移动一个基本点距,重复上述测量移动过程直至测量点数等于剖面数为止。图B-2为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断面测点分布示意图, 图中, 电极装置为A-M二极装置(其它装置测点分布相同, 仅水平坐标不同而已),滚动总数=15, 实接电极数=18, 剖面数=8, 断面上测点呈平行四边形分布。由于剖面数为8, 所以在18根电极布好不动的情况下只能测量前10条滚动线, 要测1115号滚动线则须将18根电极整体向前移动10个点距, 即原11号电极位置成为1号电极, 其余类推。当电极排列与实接电极数sum确定时, 最大剖面数(也即一条滚动线上最多测点数)由下式决定:maxsum (a)。其中,max 最大剖面数,sum 实接电极数, 装置电极数(装置等于,装置等于,装置等于)。若设定断面剖面数为(max),则在不移动电极情况下可连续测量的滚动线条数n由下式决定:nmax ()。若设定断面滚动总数为sum,则测量完全部滚动线须移动布置电极次数由下式决定:sumn 整除,或 sumn 不整除,其中, 表示取整数部分。断面总测点数滚动(线)总数剖面数。测1115滚动线时电极新位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电极1 2 3 4 5 10 11 15 16 17 18 N=1 N=2 N=3 N=4 N=5 N=6 N=7 N=8 滚动线号 1 2 3 4 5 10 11 15图B-2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断面测点分布示意图例如对二极排列,电极数a2,设实接电极数sum30,则最大剖面数max()。若取剖面数,则 n(),即当30根电极布好后, 在不移动电极情况下可连续测量14条滚动线。若设定断面滚动总数sum,则测量完全部滚动线须移动布置电极次数。该断面总测点数sum。三、 电极排列下述电极排列中的无穷远极应连接到WDJD-2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面板上对应符号名接线柱上, WDZJ-1多路电极转换器侧的对应符号名接线柱悬空即可。排列(温纳装置AMNB)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A M N B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描述】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排列(偶极装置ABMN)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A B M N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描述】测量时,AB=BM=MN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B、BM、M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排列(微分装置AMBN)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A M B N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描述】测量时,AM=MB=BN为一个电极间距,A、M、B、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B、B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B、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A排列(联剖正装置AMN)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B接无穷远 A M N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描述】测量时,AM=MN为一个电极间距,A、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A、M、N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B排列(联剖反装置MNB) 该装置适用于固定断面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A接无穷远 M N B 【特点】测量断面为倒梯形。【描述】测量时,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M、N、B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第一条剖面线;接着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 M、N、B 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这样不断扫描测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A-M二极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B、N接无穷远 A M【特点】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描述】测量时,A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M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A-MN三极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B接无穷远 A M NN【特点】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描述】测量时,A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AB-M三极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N接无穷远A B M【特点】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描述】测量时,A、B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B、M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不动,M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AB-MN偶极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 A B M N【特点】测量断面为平行四边形。【描述】测量时,A、B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A、B、M、N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A、B不动,M、N 逐点向右同时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平行四边形断面。MN-B排列 该装置适用于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电极排列如下:A接无穷远BBMN【特点】测量断面为矩形。【描述】测量时,M、N不动,B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一条滚动线;接着M、N、B同时向右移动一个电极,M、N不动,B 逐点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滚动线;这样不断滚动测量下去,得到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孙悟空变变变教学设计 冀教版
- 上册教案(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2 词四首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 初中主题班会“文明礼仪伴我行”教学设计
- 防性侵安全教育主题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请你相信我 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财务咨询公司业务培训
- 2024中铝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人(第十五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级水电工试卷及答案
- 宠物清洁卫生用品猫砂
- 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 干混砂浆购销规定合同6篇
- 六年级总复习常见的量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餐饮商户安全培训
-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课件 主题3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系统设计与实施
- 2025中考化学详细知识点
- 2025届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导数大题题型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