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王维诗中的禅意 李金娥(唐山市第八中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王维是我国唯一享有“诗佛”称号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浓浓的禅意。这和当时佛教的盛行及家庭的影响有关,当然更与他的仕途不畅相连。王维诗中的禅意表现在他对自然山水的理解和直接的说教。关键词:禅;空、寂;闲居;静坐; 归隐田园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语言也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之中有润泽华彩。然而他的诗中佛老气很重,禅味很浓。胡应麟诗薮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庵诗话说:“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篇字句皆合圣教。”这些评论,都说明了佛教信仰对王维的诗歌创作有很深的影响。如他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清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首诗就是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的写照。不知香积寺,却去拜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未到寺中,已是云封雾罩,可想香积寺之幽远。诗人听泉声幽咽,感受日色寒冷,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远的境界。暮色降临,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这“安禅制毒龙”不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吗?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因此王维为“诗中之佛”是不过分的。那“佛学”何以对王维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呢?首先,王维的禅缘是和他的家庭影响分不开的。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斋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的大弟子,神秀灭后,其法众由普寂统领。唐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习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弟弟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旧唐书•王维传)其次,唐朝是一个佛教全面成熟的时期,佛教的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家皆知的“大唐西域记”就发生在唐代,当时可以说是广普佛法,寺院的建筑不亚于“四百八十寺”的南朝。除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外,华严宗和禅宗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士大夫学佛佞佛的风气极盛。王维作为一位虔诚的奉佛者,对中国佛学,不但有很深的领会,而且也有认真的践行。王维年近三十丧妻,“亡妻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摒绝尘累” (旧唐书•王维传)。王维交游的僧人居士很多,在其诗文中有名有姓的就有近三十人。另外,王维仕途的不畅,也是他笃信佛教的一个原因。早期的王维也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张九龄的“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献始兴公)的开明政治表示积极支持。大约在他四十岁后,李林甫上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罢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独揽朝政,国事日非。他渐渐觉得仕途生活“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累”(赠从弟司库员外)就这样,早年就笃信佛教的他开始了“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从开元二十八年(740)起,他先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别墅,后来在蓝田西南鹿苑寺畔辋川得到唐初诗人宋之问的别墅,遂迁于此,过着禅悦诗情的生活。自然,他的思想也反映到了自己的诗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这首诗给人一种“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让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静,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一个沉浸在寂的欢乐之中的诗人形象透露了出来。清朝诗论巨擘沈德潜说王维诗句“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在本诗中很能体现。在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中蕴含禅意,用热闹的字眼透出幽静的意境,寓静于动,动中显静,以含蓄曲隐、意在言外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在此方面,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哲理。那么王维诗中的禅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诗歌中极力营造一种空、寂、闲的氛围,表现诗人清静虚空的心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王维在这些诗中,由空寂表现出了一种浓浓的禅趣。在鸟鸣涧中作者营造的氛围是多么幽静:这是一个远离尘世的春山,万籁进入了夜所搭建的帐幕之中沉沉睡去,显得一片寂静。静到月亮出来,一片月的清辉竟然惊醒了睡中的鸟儿,鸟儿不时地在空旷的山谷鸣叫,这叫声更加衬托了静夜的空旷寂静。这春山的寂静其实是清闲无为的诗人的心之静。佛教寂灭的思想在其中体现了出来。同样鹿柴也描写了一个空明寥落的意境。只“空山”一句就表现了山的空寂清冷。空山里幽寂无人,只能听到人语的回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反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了环境的清幽。而辛夷坞则被胡应麟定为“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诗薮)。在这首诗中,作者艺术地表现了“不悲生死,不永寂灭”的“无生”禅理,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与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不喜其开放。王维的诗意境是很优美的,在自然的山花鸟之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精神,他欣赏着环境的冷漠,体验着内心的孤独。他把恬静的心境旨趣,融入了诗中,从而使诗歌显现出了禅光佛影。其二,王维在诗中极力表达对田园生活的赞赏,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田园之中,诗人悟出了隐居山林的禅寂之乐。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人以陶令自比,把自己生活的环境描绘得极其闲适、恬静、美好。这是一个达到极高境界的居士的生活,苍翠的寒山,潺湲的秋水,落日在渡头,孤烟于墟里,这一切都如同在画里。那画里的人儿是多么的悠闲,在柴门之外,惬意地听蝉儿鸣唱。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作者描写了无忧无虑的农家劳动生活。在这首诗中,使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了起来,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黄鹂、白鹭自由自在的飞翔,水田、炊烟透出农家温馨的消息。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就在这田园之中,诗人悟出了隐居山林的禅寂之乐。“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运,与人无碍,与世无争,还有谁会无端的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他的这一生活态度使王维保持心的清静,万事不关,一尘不染。这在他的田园乐之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对于远离尘世的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使王维把佛家求闲的清幽精神融进自己的作品中。如泛前陂:秋空自明回,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诗作写尽了诗人静极空怀的心灵,把读者带进他构筑的仙界之中。这是一个远离人间的空秋境地,有沙际之鹤,云外之心,闲适的皓月,将夕的澄波。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好一个神仙去处,一叶扁舟荡游于素波之上,渐渐远去而不归。在仕宦之中,王维总有不如归去的想法,于是他的一曲又一曲对田园进行了唱吟。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外青山明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春日与裴迪过新昌访吕逸人不遇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其三,王维在诗中写出自己“闲居静坐”的乐趣。旧唐书•王维传中曾提到王维“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在诗中有所体现:竹径从初地,蓬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登辨觉寺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秋夜独坐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蹊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轻音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我们看出:王维的“闲居静坐”一般带有禅定禅观的目的,但在“静坐”之时,又并非枯寂息念,而是耳有所闻、眼有所见、心有所感、思有所悟。他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其四,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还表现为无我的境界。如: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带衣巾。戏赠张五弟湮该诗将佛教无我的思想和庄子哲学结合在了一起。自身和大自然融合在了一起,心境清静,了无自我。他的山中示弟等也表现了无我的境界: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缘合”“性空”均为佛教术语,大般若经云:“一切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缘合谓生,缘离谓灭。”华严经道:“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王维借助于大自然的一切景物,为我们营造了明秀悠远的意境,在其中既有澄澹精致的一面,又有邈远灵动的情韵,空静、平淡、幽深,它使我们能够感受到独特的宁静之美和空灵境界。但是王维的诗中除了通过自然风物来阐释禅理之外,也有些诗是禅学的枯燥说教。如“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垢。”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 “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酬黎居士淅川作)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 这些纯属佛理的说教,枯燥乏味。可见,禅宗思想深深渗透到了王维的血液里。安史之乱后,他摒弃世事,专心事佛,以求精深的安慰和解脱。旧唐书•王维传记载他这期间的生活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元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在这样的心境里,王维送走了他的余年。王维从禅修中得到解脱,也开创了不朽的诗歌艺术境界。他对自然山水的观照,对仕途对社会的了悟,达到了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融合为一的最高艺术境界。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人能够企及。今天,我们在对王维诗歌审美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禅诵、斋戒、笃信宗教的右丞形象。透过王维及其诗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造成他此种思想的唐朝政治及当时的宗教情况。剖析王维诗中的禅意,对于深入了解唐代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书目:1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意境 宗白华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3谈艺录 钱钟书 著 中华书局4中国文学史(二) 游国恩 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5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The “Magie” in Wangwei PoemsLi Jin-e(No.8 Middle School of Tangshan Hebei Tangshan 063000)Abstract: Wangwei is the only poet who enjoy the prestige“Poem Buddha”.There is thick “magie”in his poems .Thats because of the flourishing of Buddhism in his time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 famil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单元 汉字输入:第5课 词语输入速度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江摄影版(2020)三年级下册
- 2024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5 逆命题与逆定理 3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 8《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10方便的手轮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
- 7 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ello Part A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12我的环保小搭档(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胃息肉术后护理诊断及措施
- 5《 煮鸡蛋》(教学设计)人教版劳动三年级上册
- 14 文言文二则 学弈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影视剧组聘请工作人员合同二零二五年
- 中国轮毂电机市场发展状况与投资方向预测报告2024-2030年
- 2025年长袜子皮皮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部队食品安全知识课件
- 中建商务管理手册
- 海洋中国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工程大学
- 学生心理韧性对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
- 2024年医院客服部工作计划(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