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大走访为“两聚一高”注入新动力_第1页
扎实开展大走访为“两聚一高”注入新动力_第2页
扎实开展大走访为“两聚一高”注入新动力_第3页
扎实开展大走访为“两聚一高”注入新动力_第4页
扎实开展大走访为“两聚一高”注入新动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扎实开展大走访为“两聚一高”注入新动力 今年第一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请大家交流开展大走访的情况。刚才听了 10 位同志的发言,有做法、有体会、有思考、有故事,没有真正走下去,是讲不出来的。去年底以来, 市分别开展了 “ 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 ”和 “ 三进三帮 ” 活动,各方面反映和效果比较好,我们感到有必要在全省推广,年前省 “ 两办 ” 转发了 做法和经验,要求各地学习借鉴,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总的来说,各地对这项活动的开展普遍很重视,都在结合各自的实际,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有力有序地推进。现在这项活动已 经在全省面上推开,借这次工作讲坛的机会,我再对大走访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些强调和明确,主要讲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政治责任这实际上是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和出发点的问题。 90 年前,也就是 1927 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 5个县进行农村考察,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是在深入调查中,我们党知晓了农民的所思所盼,把农民凝聚到了党的旗帜下,一起干革命、打江山。重温这段历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老百姓在想什么,企业在盼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了解清楚、掌握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干。大走访看起来很 具体,但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发展,我们要放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来2 / 12 衡量,认清肩负的政治责任。第一份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党委书记首要的政治责任,是要把我们党在这个地方的执政基础打牢夯实。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这个责任更为突出。现在经济、社会、城乡等各方面都处在深刻转型期,各种显性或隐性的考验风险都在增加,这对我们是十分现实的挑战。我们讲执政基础,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指标来量化,但是有几个方面是可以衡量的:比如,一个党员能够影响带动多少群众?我们讲一个党员就是 “ 一面旗帜 ” ,关键时候 党员亮身份,群众愿不愿意跟上去;再如,一个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有效地发动和组织群众?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公共利益的问题上,能不能争取到老百姓的支持;又如,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找党组织?我在基层调研的时候,有老百姓和我说,过去种地交税交公粮,干部要到农民家收统筹提留款,很多时候还主动帮助解决困难,走得比较近,现在互相不找,干群关系反而疏远了。这不是说老百姓希望恢复交粮收钱,而是企盼在村里和家门口看到干部。老百姓最讲感情,群众也是最需要党组织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感 情问题,党员干部到群众中走动走动,交朋友认亲戚,哪怕只是聊聊天,老百姓的心也是很温暖的。全省有各类党组织 27 万多个、党员 500 多万名,大家都动起来,像种子一样到基层群众中间生根开花,每个人3 / 12 带动一批、影响一片,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变得更加稳固。第二份责任,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对我们在地方工作的同志来说,践行宗旨要体现在每项具体工作中,更需要直通老百姓的小院子,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看到群众最真实的状况,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感受。我们提出,到 2020 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 面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 “ 全面 ” ,要没有死角、没有盲点,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再一个是 “ 高水平 ” ,实现的标准力争更高一些,特别是把短板补齐,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现在看来,面上的问题,我们并不太担心,大家都有这个决心和信心来完成,最牵挂的是老百姓生活当中一枝一叶的问题。大局中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问题,对当事群众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问题。这就要靠广大的党员干部走下去,把各级党委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家门口、院子里,一起来找短板、排问题、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在这个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第三份责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物质富足,还要社会和谐、百姓安宁。现在虽然全省社会大局总体比较稳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总体比较和谐,但信访总量仍处在高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还是不少的,老百姓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也比较多,这当中有很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这个角度讲,大走访也是一次大4 / 12 排查、大化解。我注意到, 的大走访大落实,从启动到现在虽然只有两个多月,但是矛盾纠纷、群众信访、安全隐患明显下降, 也是下降的,与之相应,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就升上来了。有参加走访的同志讲, “ 干部脚上有泥土,群众心中才不堵 ” 。老百姓来上访,大多一肚子怨气,有的一进门就拍桌子摔板凳,这次在大走访中,我们的干部上门了,老百姓端茶倒水递板凳。同样是一件事,方法变一变、程序反过来,效果就大不一样。绝大多数群众是讲道理的,群众最不满的是有了问题没人理会,最困难的是反映困难都很困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干部应该多一点设身处地。同时,现在企业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一个企业出了问题,影响的就是一大批人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对这些问题,我们也要通过大走访早发现、早化解。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这是全党全国 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既要以优异的成绩来迎接这一盛会,也要为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环境。从这个方面讲,开展大走访就是要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形成一个心齐气顺、和谐稳定的好氛围。第二个关键词:问题导向我多次讲过,党代会、人代会期间,老百姓主要是看我们讲了什么,会后就要看我们做了什么,几年以后会评价我们做成了什么。开展大走访活动,从干部这一头讲,就是要把力量聚拢到工作的第一线,打通落实的 “ 最后一公里 ” ;从群众这一头讲:5 / 12 就是让老百姓感到有收获、有奔头。宏观作决策,微观看落实。开展大走访,要突 出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聚焦群众、企业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我们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实到位,把 事业发展一步一步推向前进。第一,要发现和摸清问题。大家下去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问题的底数摸清楚,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从问题的角度看,总的就是两个大类:第一类是老百姓生活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贫困人口,家庭人员情况、收入情况、支出情况,贫困的原因是什么,脱贫是缺资金还是缺技术?比如,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村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新的问题也在出现,成为新的民生 诉求,像住房条件很一般、服务配套跟不上、文化生活单调等等。还有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有的企业偷排废气废水,有的畜禽养殖排放污染等,这就让住在附近的群众难以安居。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打工者返乡就业、自主创业,他们在就业创业中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再比如,虽然经济发展总体上比较平稳,很多数据都有回暖的迹象,但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在对企业的走访中,要了解清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是什么,还有哪些燃眉之急、后顾之忧?总之,对这些问题,都要做过细的工作,把脱贫的账算得更清楚一些,把老百姓的实际需要理得更清楚一些 ,把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了解得更清楚一些,做到心中有6 / 12 数。第二类是我们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省里和各地各方面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的政策措施能不能与群众和企业的现实需要对得上号,他们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会不会用这些政策,有没有什么阻碍政策执行的问题?听说有同志在走访的时候,就遇到这么一件事,有个瘫痪卧床的老乡跟他讲,就想有个轮椅能够坐着到屋子外面晒晒太阳。后来了解到是可以申请一个轮椅的,但有关部门的同志讲这户人家没来申请。可是人家瘫痪在床了,他家里人也不知道有 这个政策,怎么去申请呢?还有创业环境方面,有的企业还没办起来,就要求配这个配那个;手续还没办全,要求先缴这个费那个费、订这个报纸那个杂志。我们对一些特定群体的创业,是有相应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的,但是要拿到这个钱并不容易,需要这个部门审批、那个部门盖章,几个来回,创业者的热情就耗得差不多了。这种创业中 “ 人在证途 ” 的问题,还有很多,各地可以在大走访中结合具体事例来 “ 解剖麻雀 ” ,在你这个市县办一个创业项目,到底要盖多少个章、用多长的时间、缴多少的费?还有去年省里出台鼓励科技创新 “ 硐条政策 ” ,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其 他政策不配套,一些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有政策不敢用,政策允许的钱不敢拿,因为审计的时候不认你这个账。还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不少企业不敢申为我们在搞形式主义,甚至对我7 / 12 们的工作产生更大的不满。对大走访中了解的问题,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当然,个性的问题,既要办好,又要防止栽 “ 盆景 ” ,引起不必要的攀比,对一些确实一时办不了的事情,要实事求是地对老百姓解释清楚。个性问题之外,更多的可能是涉及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是涉及到一个片区、地区的问题,要通过政策层面的统筹,整体研究解决。有 些问题,虽然出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面,甚至在省里。对此,大家也不要有什么顾虑,梳理清楚及时报上来,省里来研究解决。此外,我们有些问题现在虽然表现得还不明显,但反映的是趋势性特征,将来可能越来越突出,比如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要统筹当前与长远,有计划、有步骤、有预案地加以解决。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老百姓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在基层组织这个层面就可以解决的,很多问题也必须依靠基层组织来解决。从一定意义上讲,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在解决问题上就可能起到 “ 四两拨千斤 ” 的效果。各地在大走访中要注重 了解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情况,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帮助支持解决,提高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条件和能力。我常讲,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 去很多创举,都是源自基层的探索。基层的干部群众是最有智慧的,讲问题也是最能切中要害的,因为他们最了解实际,距离问题最近,看得最透彻,思考问8 / 12 题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看资料、听汇报就可以解决的,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下去,拜群众为师,以实践为课堂,到基层找办法。第二,要分析和反思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固然重要,反思问题同样重要,特别 是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要从根源上进行剖析、举一反三。比如,沿江、沿海、沿河的化 T 问题,有不少企业规模小、档次低,一个企业办起来,污染周围一大片。有的企业看上去证照齐全,处理设施也具各,但是私设暗管、偷排偷放。对这些问题,老百姓反复举报,媒体也曝光过,但为什么就是解决不了?还有一些化工区的选址布局,本身就有问题,从常识上就可以作出判断,为什么可以通过规划,甚至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可以说,但凡群众反映强烈、意见集中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这样举一反三:首先,为什么这些问题出在我这个地方?这是反思的第一问,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接着问一问:为什么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今后怎么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报,因为申报了以后还要把前几年的账翻出来,说你前几年交税不规范。这些问题,也都要一一摸清楚。当然,在走访中除了摸清群众和企业的问题,对一些发展中的隐患,比如安全生产、违法经营等也要摸清楚,及早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第三,要梳理和解决问题。问题是各式各样的,具体统计起来也肯定是很庞杂的,不可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进行分类梳理,哪些是一家一户的个性问9 / 12 题,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因为基础条件限制形成的区域性问题,哪些是涉及到面上的全省性问题;哪些 是一时的阶段性问题,哪些是涉及长远的趋势性问题。比如,对老百姓装个路灯、修个厕所之类的诉求,既合情合理又具各条件办的,要即知即办,在第一时间办好。 的地方,群众反映出行难,公交车频次太少,交通局连夜就安排调剂解决,第二天一早老百姓就感到了明显变化。 同志讲,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上, “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 ,这就是一种很鲜明的解决问题的态度。老百姓问题反映上来了,如果迟迟没有回应,就可能认群众的批评甚至责难,不要都期望是笑脸相迎。如果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难道还不许老百姓说几句刺耳的话?特别是在 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要勇于自我揭短,不能藏着掖着,不能视若不见,不能给将来埋下隐患。当然,我们讲反思,不是要算过去的陈账,更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鉴以往而知来者,该解决的,痛下决心来解决;不该发生的,堵住漏洞绝不允许再次发生。这个当中,可以抓住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解剖曝光,既教育干部,也引导群众。第三个关键词:善做善成大走访活动,群众在关注,党员干部在关注,社会各界也在关注。成效决定成败,如果光注重声势轰轰烈烈,在数字上出花样做文章,实际问题没解决多少,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活 动推进要扎扎实实,取得成效10 / 12 要实实在在,这样才符合我们的初衷,也才有说服力。 1、强化组织领导。大走访最初的提出,是着眼于推动扶贫和富民工作,随着活动的深人开展,内涵和效应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不仅是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已经成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因此,这件事要由各级党委来总抓,由党委办公室来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这样更有利于放在全局工作的层面来谋划考虑,有利于调动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来推进落实。省委对大走访活动,不作过多的规定动作要求,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探索、深化、 完善,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全面覆盖,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对所有城乡居民和企业都要走访一遍,做到一户不漏、一企不落。大走访也是一门大学问,方式方法很重要,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活动效果。像有些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平时和基层很少打交道,一下子走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可能连问什么事、怎么回答都是个问题。因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一方面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白干部下访是干什么的,另一方面加强对下访干部的培训,让干部知道下去该怎么干,提高大走访的针对性有效性。 2、力戒形式主义。活动的开展,不管前 期计划制定多充分,组织多完善,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需要防止的就是形式主义。这里,我点几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请各地注意把11 / 12 握,切实避免,真正做到走访不走秀、访民不扰民。一是村(社区)干部代办包办。有的同志只是出个场、露个脸,后面的工作由村(社区)干部来办,这种走访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二是陪同走访。第一次下去,由村或者社区的干部带着,认个门、认认人是必要的,但如果每次都是有人陪同,这样的走访就变味了。三是简单给钱给物。走访中,有的干部自己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这些都是正能量 。但是也要注意,大走访重在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重在建立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渠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送温暖。四是过分注重台账。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走访台账资料,花了不少精力。台账不能只是工作的痕迹或者 “ 功劳簿 ” ,要更多考虑把有效信息汇集起来,建立民生诉求、企业发展的 “ 大数据 ” ,用 “ 数据金矿 ” 找出普遍性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五是忽视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有的同志到了老百姓家,简单地穿堂过屋,不打招呼用手机到处拍照,显示自己实地走访过。这是典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