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天竹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游憩区景观设计_第1页
毕业论文范文——天竹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游憩区景观设计_第2页
毕业论文范文——天竹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游憩区景观设计_第3页
毕业论文范文——天竹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游憩区景观设计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论文)课 题 名 称 天竹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游憩区景观设计 天竹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休闲游憩区景观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城市化虽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意味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自然景观破坏严重,良好的休闲游憩空间越来越少。城市公园的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使城市居民能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有可以休闲游玩的场所,在紧张工作后得到身心的舒展。所以本文就如何利用其他材料(植物、水体、地形)来合理有效地组织和划分空间,使功能要求和审美相统一进行研究,对塑造优美生态休闲景观,建设具休闲性、生态性、游憩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自然景观 活动空间 休闲游憩 生态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ianzhu Park - Landscape design of recreation area.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recreation city proces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city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the national total population of nearly 30%.Although the city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means: city population expansion, population density, traffic congestion;natural landscape destruction, recreational space and good less. City Park is the city of the living space, as the main recreational place city residents.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large outdoor activities, the activity space, facilities and activities for city residents, bear the main function of city residents to meet the recreational needs of the activities, the city residents in the busy city life I have leisure play place, get physical and mental stretch in the intense work after. So this article on how to use other materials (plant, water, topography) to r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division of space,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esthetic unity of research on ecological leisure landscape, beautiful shape,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sense with leisure, ecology, recreation city.Key Words:natural landscape; activity space;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cological目 录1 引言 2 背景分析 2.1 项目研究背景 2.2 项目研究意义 3 基地现状分析 3.1 地理位置 3.2 现状及周边环境 3.3 存在问题3.4 空间需求特点3.5 发展趋势 4 设计理念与目的 4.1 设计理念 4.2 设计目的 5 设计手法与表现 5.1 设计内容 5.2 设计方法 5.3 细部大样设计 5.4 图纸表现手法 6 结束语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1、 引言本基地天竹山公园位于浙江苏省温岭市,总面积约54hm2,丘陵地形起伏蜿蜒。东临周湾路,西靠四明河路,北近莱山路,是城市南延扩展的战略要点。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次生植被保护较好。一个城市公园也就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的园林绿地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也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现代城市充斥着各种建筑,空间过于拥挤,存在缺乏隔离空间、救援通车道、缺少休闲活动空间等问题,而城市公园的建设就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法。另外,随着这些年城市旅游的兴起,许多知名的大型综合公园凭借其独特的品位率先成为了城市中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城市公园同样也起到了城市旅游中心的功能。现如今,日益显露的环境问题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口爆炸、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的灭绝正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足够的休闲活动空间,才能保证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人与休闲游憩空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如何构建一个休闲健康的环境,从休闲游憩角度,整合协调要素、空间、资源等的关系,实现休闲游憩、提供有助于城市居民自我达到“休闲效益”获得之场所的功能。2、背景分析2.1 项目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城市化虽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意味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自然景观破坏严重,良好的休闲游憩空间越来越少。城市公园的是城市的起居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场所。其活动空间、活动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承担着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的主要职能,所以应该提供足够的休闲游憩空间,使城市居民能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余有可以休闲游玩的场所,在紧张工作后得到身心的舒展。这些休闲活动不仅可以消除人们大脑疲劳感,是疲惫的身体得到积极休息,恢复体力,精力充沛地再投入到劳动中,而且这些活动提供给人们一个可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可以得到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和兴趣的机会,为自身的充实生活提供广阔的天地。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园中休闲游憩区的设计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休闲游憩活动区场地不够充足,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休闲活动;休闲游憩区的环境质量较差;休闲游憩区的活动形态较为单调,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活动等综上,我们应该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为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提供足够的空间,并在功能上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且能够结合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自由、舒缓、优美、生态、有趣味、具多种活动形态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可以成为他们在休闲时间的交友、交流环境。2.2 项目研究意义体育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根据城市运动公园环境中运动休闲人群的行为心理,进行体育公园的景观设计,使景观设计契合体育运动的特征,体现体育休闲主题。本毕业设计在天竹山公园总体景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休闲游憩区部分的景观设计,为构建一个休闲健康的环境做出积极贡献,从休闲游憩角度,整合协调要素、空间、资源等的关系,实现休闲游憩、提供有助于城市居民自我达到“休闲效益”获得之场所的功能,使得公园成为满足人类对于休闲、游憩、活动需求最重要的场所,发挥公园对于个人、家庭、工作团体、邻居、社区和社会等生活层面上的价值。提升生活环境品质并扫除“挤、脏、乱、丑”的印象,改善曾经因经济发展所忽视的休闲空间,即创造“休闲、健康、优质”新家园。3、基地现状分析3.1 地理位置天竹山公园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总面积约54hm2,丘陵地形起伏蜿蜒。东临周湾路,西靠四明河路,北近莱山路,是城市南延扩展的战略要点。生态景观资源丰富,次生植被保护较好。3.2 现状及周边环境基地自然: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088.2毫米,其中梅雨量263.3毫米,日照时数2000.9小时,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0.1。 3.3 存在问题项目规划地块是一未经开发用地。其现场无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设计及管理。因此场地略显荒凉,且原有基础设施老旧,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重新的配置。周边有大量居民区,缺乏一个供游人休憩的场所,文化生活的聚集点。偌大的场地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应用。3.4 空间需求特点结合周边环境,场地周围有大量的居住区,东北北边又为农业用地,则需要一个能保持且加以改善环境的生态系统和一个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游憩、休闲体验、传播文化教育的场所,并成为温岭市地标。4.5.发展趋势(1)在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组织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 场地周围几乎没有居民游憩、休闲的场所;居民文化生活单调,急需一个结合生态、游憩、能够缓解周围工业区所带来环境污染的绿色生态公园。(3)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以虚体形式伴随着场地所在区域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文学艺术作品等等,都可为园林景区或景点景观立意提供主题线索。4、设计理念与目的4.1 设计理念公园中休闲游憩区设计的主要理念:提供“休闲、健康、优质”的休憩空间,可以在设计中将原有的场地改旧为新,在保有原本良好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休闲游憩活动区的革新,充分利用场地提供更绿色更具有选择性的活动空间。使改造后的空间更充足更适合人类休闲活动。 4.2 设计目的从休闲游憩角度,整合协调要素、空间、资源等的关系,实现休闲游憩、提供有助于城市居民自我达到“休闲效益”获得之场所的功能,使得公园成为满足人类对于休闲、游憩、活动需求最重要的场所,发挥公园对于个人、家庭、工作团体、邻居、社区和社会等生活层面上的价值。提升生活环境品质并扫除“挤、脏、乱、丑”的印象,改善曾经因经济发展所忽视的休闲空间,即创造“休闲、健康、优质”新家园。5、设计手法与表现5.1 设计内容本毕业设计在天竹山公园总体景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休闲游憩区部分的景观设计,通过将独特的景观要素如:小品、植物、起伏的地形等穿插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来完成。 1、安静休闲区:在水边设置亲水平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进行垂钓或驻足休息的地方;在密林区设置足够的更私密的空间供人们休息。图1.鸟瞰图 2、艺术活动区:在设计时通过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如在园路两边放置一些艺术雕塑、将印刷厂改造成艺术展览中心等,使人们感受美,丰富、愉悦人们的精神生活,体会艺术休闲的动人之处。让人们明白:科学、文明、道德、有益的休闲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培养性情和陶冶情操。 3、集会活动区:在水边设置餐饮区,既可在餐饮区聚会、就餐,同时在饮食过程中享受优美的自然风光;水边宽敞的草坪也可供游人在此嬉戏、玩耍、停留,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舒适。 各种形式的休闲游憩活动区可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与公园的体育运动相结合,人们在公园其他区域进行了激烈运动后可以在安静休闲区进行休息或在集会活动区就餐补充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如若游人不进行运动,也可在艺术活动区体会与感受舞蹈、瑜伽等运动的艺术美。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5.2 设计方法 1)自然优化-生态保护原则自然景观 指受人类间接轻微的影响,而原有的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景观(例如:沙漠、雨林、河流、山川)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历史文化遗迹、山体、坡地、森林、湖泊及大的植物板块,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资源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连续利用。 2)人们的消费取向从重功能性转向重情感性,休闲设计应体现人的情感需求。 在休闲活动中,“人”终归与“物”发生联系。人们置身于休。闲场所、休闲设施中,在与物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不再满足“能不能用”,而更多的是“想不想用”。体现人类的情感需求是休闲设计更高层次的要求。 3)个人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休闲形式的多元化,休闲设计应在形式上体现多样性。 多元的社会,个人价值观渐趋多元化。因此,不同性别、年龄、性格的人,休闲方式也必然是多元的。有了诸多休闲的方式与内容,就要求休闲设计必须也是多元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使更多的人在同一休闲场所获得不同的休闲体验。 4)个性原则景观的个性不同。在地域上形式上体现,有的以山岳为主,有的以海洋为主,森林植被的地域性更加明显,北方和南方差别悬殊。规划时应根据自然规律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的景观类型。5.3 细部大样设计(1) 入口跌水 图2.入口叠水示意图(2) 水边建筑 图3.水边建筑示意图(3) 自然滨水景观带 图4.自然滨水景观带示意图(1) 图5.自然滨水景观带示意图(2)5.4、图纸表现手法这次主要采用了Photoshop的彩平图,还有Autocad制图,同时还采用了Sketchup的表现手法。6、结束语根据收集到的基础信息,包括地形、土壤、水质、植被情况,结合周边环境,居民的需求特点,通过查阅许多生态修复及休闲游憩区设计的文献资料,来对天竹山公园进行基于生态修复的休闲游憩区景观规划,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改善生态环境,协调繁忙的都市生活、自然环境与居民健康三者间的关系,提升居民生活质量。7、致谢光阴似箭,四年的学习生活转瞬即逝,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的学习,令自己不仅在学业上有所突破,也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在此首先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刘静怡老师对于我们小组设计的精心指导,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刘老师给予我们小组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使我们的毕业设计能够最优化的完成。还有感谢我的小组成员滕凌华、祝赢洁、夏玉雯、朱玮婷同学,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提点互相督促,她们的支持与理解给我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8、参考文献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2)胡长龙主编. 园林规划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公园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