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___本科论.doc_第1页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___本科论.doc_第2页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___本科论.doc_第3页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___本科论.doc_第4页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___本科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 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 学 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二XXX年六月十日摘 要摘 要随着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大,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有利因素继续保持,不利因素给予解决是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对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陈述,总结归纳了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分析研究了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即支持因素、制约因素和相互作用关系。最后,针对制约因素在现有条件下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经济运行环境 经济发展 现代物流 影响AbstractAs the role modern logistics play in the socio-economic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s economic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have cause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idly concern.Through deep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hinas enconomic operating enviroment on logistics development,it have conluded that maintaining favorable factors and promptly solving the problems generated are th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ed Chinas modern logistics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In this article,it first detailed discribed the theories associate with economic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modern logistic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devolopment states of domestic economic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modern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elements of the economic opreating enviroment.Further more,it considered the key elements impacting on Chinas logistics devolopment and deeply analysed the effects of domestic economic operating enviroment on logistics development.Namely,maintaining factors,constraiting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Finally,it tried to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under current conditios and some expectations are given on the devolopment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 China.Keywords: economic operating envior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n logistics impact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25- -目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引 言12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22.1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概述22.1.1 经济运行环境的含义22.1.2 经济运行环境的发展现状22.1.3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组成要素22.2 现代物流概述72.2.1 物流的概念72.2.2 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73 影响我国物流发展的因素93.1 环境因素93.1.1 宏观环境因素-PEST分析93.1.2 微观环境因素-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93.2 企业自身因素103.2.1 技术、设备103.2.2 人员素质114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124.1 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支持因素124.1.1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物流需求的增加124.1.2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144.1.3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174.2 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184.2.1 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184.2.2 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184.2.3 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环境尚未完善184.2.4 企业间诚信水平不高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194.3 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的相互作用机制195 我国物流发展的前景展望215.1 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普及物流观念215.2 统一物流管理,加强法规建设,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15.3 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指导现代物流的实践215.4 加强物流企业和客户间的诚信体制建设21结 论23参考文献245 我国物流发展的前景展望1 引 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理论界共同探讨的话题。研究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和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为我国发展物流提出建设性意见,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其发展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必将对其物流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国外学者己试图从理论模型上说明有关物流的各方面的数量关系并尝试建立规范化的解决途径。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健康的运行态势,当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时,会对物流业产生巨大的需求。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和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组成要素和我国物流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因素。从而得出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即支持因素和制约因素。最后展望我国物流发展前景,并为我国发展物流提出建设性意见。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在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影响的研究方面还是个刚起步的领域,很多地方还是空白,因此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赋予了本文研究重要的理论价值。希望通过对经济运行环境和物流发展的相关探讨,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从而引起政府和企业等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促进我国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2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的相关理论2.1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概述2.1.1 经济运行环境的含义经济运行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物资资源状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1。2.1.2 经济运行环境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健康的运行态势。近五年,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波动较小的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从2004的12万亿元跃升到20万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6.2,随着就业增加,工资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会继续快速增长,呈现出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人数继续增加。总之,尽管经济运行中一些领域、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和问题,但从全面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综合的视角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国际收支不平衡还比较突出,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比较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的压力;食品价格的上涨受畜产品生产周期及国际粮价影响,价格上涨压力还比较大;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多,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短期内还很难根本缓解。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使国民经济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2.1.3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组成要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综合指标,它可以反映社会再生产及其最终结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国民收入反映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2。国民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有:社会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量的增加。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量与国民收入的增长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形态上的国民收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生产资料的节约。节约生产资料可以用同量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社会总产品,从而使得同量社会总产品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大 。反映国民收入的重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人均GDP反映一个国家人们的富裕程度,而总量GDP则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GDP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因此不难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1986年到2006年的GDP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1:我国1986-2006年GDP的相关数据年 份国内生产总 值年 份国内生产总 值年 份国内生产总 值年 份国内生产总 值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0275.1812058.6215042.8216992.3218667.8221781.519921993199419951996199726923.4835333.9248197.8660793.7371176.5978973.0319981999200020012002200384402.2889677.0599214.55109655.2120332.7135822.8200420052006159878.3183867.921087 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也是经济运行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衡量消费水平,主要以消费对象的数量、品种、结构为依据,不能视为消费状况的综合的体现。消费水平可以用消费品的实物量和劳务量来衡量,也可以用获取消费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即价值量来衡量。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短期原因主要有:一方面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世界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从长期看,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这是市场对耕地日益稀缺和农业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确认,是用价格拉动农产品供给的常态反应,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途径。 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3。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中,食物、衣着等生存性消费支出明显下降,而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则大幅上升,且其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社会平均的行业发展速度,且在消费结构中其占比也得到迅速地提升,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诸多因素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首先,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为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条件。收入决定消费水平和结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分别针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未来仍将继续延续这种趋势。收入的大幅增长将有效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为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其次,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掀起新的消费结构升级热潮。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标准换算,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在6-50万元之间的家庭列入中产阶层。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将掀起新的消费结构升级热潮。第三,消费观念的改变有助于消费结构升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在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下,居民消费观念和意识将进一步发生变化,尤其是享受自然、享受人生的时尚消费,越来越多地将为居民,特别是中高收入者所接受。加上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随着居住、工作环境的改变,其消费观念也都有所改变。这将进一步促进其消费结构的升级。 就业程度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的目标之一,在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尤为重要。2003年至2006年,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四年内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从1996年到2001年是我国就业最困难的时期,这个阶段已经过去。在近两年来实施积极扩大就业政策的条件下,与前几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相比,新增就业人数有了较大增长。今年以来,我国就业人数仍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继续向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已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7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就业增加,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资源状况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有支撑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制约影响。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必要的资源保证,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90%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85%的食物由耕地提供,而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约束作用。许多资源的供给能力不是无限的,资源的承载能力反过来要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许多地区缺电程度严重,已经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瓶颈制约。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资源约束将替代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甚至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不断上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基础上的。我国资源消耗大、利用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矿产品消耗强度高于发达国家,从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看,在现行汇率下,我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4.9和4.4倍,即使按购买力评价计算,也高出许多。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和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要努力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转变成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才能保证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财税政策财税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4。物流产业的迅速扩张不仅是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同时也是微观经济一个新的利润增长源泉。然而,现行财税政策的不完善,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成本过高,除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外,税收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针对不足采取了一定的积极措施,如加大了对物流企业的投资支持,并在财政、财务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财税制度,调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并建立起基础管理扎实、征管手段先进、征管查相分离、寓执法于服务之中的税收征管模式,以堵塞漏洞,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诚信体系社会诚信体系是由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社会诚信活动三部分组成的。在诚信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构建以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为特色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带动以应用信用产品、发展信用经济、增强信用意识为重点的社会诚信活动。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却没有“水涨船高”。如今,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正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尤其是反映道德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倒退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弱化,导致价值体系和道德评判标准的混乱,并直接干扰法制的实施。物流行业对诚信的依赖程度极为强烈。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信守承诺,令客户满意,物流企业不但可以赢得自己的客户,而且培育了整个物流行业的诚信。反之处于弱势而自身有一定实力的物流服务的买方就会选择自营物流,使物流企业既损失信用,更失去客源,久而久之,该企业将无法立足市场而被淘汰,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也因此将不断萎缩,因此,诚信是物流企业的生命之源,立足之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弘扬诚信与奉献精神,谴责贪婪与自私行为。通过全面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观念,在社会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道德围墙”,这才是杜绝种种制假现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2.2 现代物流概述2.2.1 物流的概念关于物流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之一就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以下为美国物流关系协会在20世纪末对物流的最新定义:“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5其大概的含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物流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的计划、执行和控制商品的储存和流动、服务和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另外,日本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给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6。我国对物流的定义都源自国外,中国国家贸易局制定的“物流标准”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7。这个定义既参考了国外的物流定义,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2.2 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现代物流的研究,经历了几个主要著名的物流学说即:商物分流学说、黑大陆学说、物流冰山学说、第三利润源泉、效益背反说、成本中心说、服务中心说以及物流战略学说等等理论8。如同我国现代物流的实践,我国对现代物流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建立起了一定数量较有特色的物流企业,借鉴或引进了部分先进的物流经营形式和管理思想10。但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的环境与国外差距较大,国外物流管理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必须对国外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进行消化、改进和吸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自身的物流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1。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一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大量企业要求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二是,我国已经在交通设施、物流与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流基础。已经形成了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三是,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四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水陆交通枢纽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逐步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现代物流诞生于传统物流,又脱胎于传统物流。在当代日新月异的科学与技术的影响下,物流的理论体系日渐完善,特别是美国、日本及其它欧洲国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与比较成熟的学科、专业相比较,物流学尚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的问题,对现代物流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仍任重道远。3 影响我国物流发展的因素3.1 环境因素3.1.1 宏观环境因素-PEST分析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分析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12。现主要就经济环境因素做简单概述。经济全球化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贸易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国际渗透,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和8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自由化浪潮,这些因素的协力作用最终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格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这就构成了现代物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大跨国集团公司为了维护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呈现出了当今国际贸易和货物运输的新特征,并最终导致了物流业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在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现代物流活动就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3.1.2 微观环境因素-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产业地理是产业的现实布局状态,也是现实“国情”的一个内容。物流的发展,可以起到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作用,可以发现现实产业布局的问题并予以反馈,这是物流对推动经济发展能动的表现。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物流必须适应国情,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已的工作。所以,生产产业地理是物流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宽松和谐的产业环境会大大促进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企业理应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主体。发展现代物流固然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但不能采用行政手段,而应主要通过市场规律来运作,以企业为主体来实现。工商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必须增强现代物流的意识,认识到物流与企业的整体工作紧密相关。搞好企业物流,优化供应链,对企业不仅不会多花钱、增加支出,反而会节省经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专业物流等企业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户满意为目标,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方式、范围、品种、对象可以多种多样,不能强求一个模式。企业之间既是一种竞争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关系,维持一种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才是现代物流的“结果”。3.2 企业自身因素3.2.1 技术、设备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激励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宗市场的通信交流把外国产品展示给消费者,于是刺激了全球范围的需求。比如,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对牛仔裤的需求,以及全世界对运动鞋的需求之所以增长,就是媒介广泛宣传的结果。技术发展引起的另一个动力是如今的信息交换能力,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也在不断增强着这种能力。历史上,诸如订单、交付凭证以及海关表格之类的国际商业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传输,往往还会有许多误差。例如,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展之前,从远东进口美国产的鞋子,从接受订货到收取订货之间的完成周期是9个月,而由于使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了订货信息的传输速度、产品的生产速度、装运速度以及海关清关速度等,整个完成周期可减少到3个月。有了发达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许多事情做起来就容易的多了,所以要加强我国互联网的建设。近年来,物流的高速发展使先进的物流设备得到了应用,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设备的发展并不能满足新世纪全新物流任务的要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太少。我国尚处于物流设备发展的起步阶段,既缺少行业标准,又没有行业组织,致使各种物流设备标准不统一,相互衔接配套差。物流设备供应商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物流企业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没有通盘考虑整个系统如何达到最优化。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将价格作为选择物流设备的首要因素,而忽视了对内在品质与安全指标的考察。部分物流企业对物流设备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系统规划、设计时带有盲目性,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或资源的浪费。物流设备的管理并没有被广泛纳入物流管理的内容,物流设备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时间较长。因此,发展我国大型化和高速化、实用化和轻型化、专用化和通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绿色化” 的物流设备迫在眉睫。总之,通信和信息技术以及物流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广泛使用,必将促进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3.2.2 人员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加强宣传引导,使人们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的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现代物流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这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最紧迫的条件。政府部门、广大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社团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合作,为建立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共同做出贡献。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古语云:得人才者得天下。从物流业的角度看,物流是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活动,同时又是高新技术支持下的货物移动和信息传递活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管理类和技术类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应具备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我国物流概念引入晚,物流业发展历史短,从业人员多数是从传统的运输、储存、保管人员转变而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由于传统上对物资管理和流通的理解和操作已经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和管理的要求,加强现代物流的教育及科研实属重要,但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教育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较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不足,物流职业教育更为贫乏。我国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已经采取积极措施,主要是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实现物流人才瓶颈的快速突破。在企业内部,加强现有人员的物流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掌控物流的能力;在企业外部,采用多种渠道聘请、招聘、培养新的物流人才,实现企业物流人才数量的尽快增长。由此可见,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物流人才的不断增加也是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 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影响4.1 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支持因素现代物流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大幅增长,必然导致巨大的物资产品的流动,也就必然导致物流量的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规律13。最近我国出现的“物流热”,就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运行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经济发展水平对现代物流的积极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1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物流需求的增加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对物流有不同的要求。从狩猎与采集的时代,经济增长的程度比较低,社会专业化程度同样非常低,人们只需要把狩猎获得的野兽和采集的果实运会自己的聚居地(运输),其中的一部分要储存起来,以便在更长的时间内享用(仓储),因此,简单的社会分工对物流的要求也是一些简单物流活动的实现。在商品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化专业分工逐渐形成并完善,生产和消费逐渐分离,在生产和消费规模都不太大时,物流的重要性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社会生产和消费(再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大生产方式、专业化分工方式的采用使生产和消费分离的趋势不断扩大,因此带来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流的要求必然带来物流的不断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要求物流服务方式以及它们与社会物流系统的各环节之间的更有效和更合理的衔接配合。人类正在大步走向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兴起带给特殊的专业化分工,同时对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在电子商务时代,生产依然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的供应物流活动、各生产工艺之间的生产物流到物资回收的回收物流及废弃物流,整个过程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而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没有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算结束。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仅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会对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发展有所体现,而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和物流业务量(货运量和周转量)的关系会对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发展有着更为直观的体现。图4-1:我国1988-2006年GDP增长趋势图4-2:我国1988-2006年货运量增长趋势图4-3:我国1988-2006年货运周转量增长趋势从我国GDP和货运量增长趋势的曲线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我国的GDP还是货运量都一直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在我国GDP不断上升的推动下,我国的货运量也在不断攀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物流需求,带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迅速增长,社会化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带来对物流的更高要求,使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需求的增加是刺激物流供给、促进物流发展的重要市场信号。因此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社会化专业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产生对物流需求的增加,最后刺激物流不断发展,物流体系不断完善。4.1.2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 物流所处的不同阶段物流是经济总体架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受经济对其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政策、人财物力支撑、发展空间等诸方面显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相应的产业政策,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此物流的发展状况也不同14。在经济起飞阶段,国家面临着投资短缺的问题,需要对优先发展,哪种产业做出选择。这个阶段,“物流”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础还不够。在经济相对发展时期,投资不再短缺,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物流需求,产生发展现代物流的动力,刺激着物流的不断发展。此时,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加大对物流的投资,从而促进了物流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就符合这个情况,我国经济最近几年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人们对物流的认识逐渐深入,所以最近几年产生了“物流热”的情况,而“物流热”的出现,并不完全是大家所说的炒作现象,而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社会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 发达国家物流占GDP的百分比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占GDP比重的对比,同样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物流的刺激作用。表4-1:2006年我国与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估算对比国家物流占GDP的百分比(%)中国16.9日本11.4美国10.5英国10.1从2006年的数据反映出:物流成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是相对较高的,说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我国对物流发展巨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现代物流必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向前发展。 东、中、西部地区GDP和物流业务量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随时间的增加,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东、中、西部地区GDP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的对比图如下:图4-4: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4-5: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货运量对比图4-6: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货运周转量对比近年来,尽管全国GDP取得了快速的增长,但从图四、五、六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GDP总量和GDP比重都高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经济总量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务量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东部先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长期保持这样的格局也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必将导致货运量的大幅度变化,最终导致现代区域物流发展的不平衡。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为963558万吨和57226.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货运量的48%和总货运周转量的73%;而我国西部地区的货运量只占总货运量的23%,货运周转量只占总货运周转量的12%。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物流服务需求分布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物流服务需求规模较小。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促进了物流业务量的增加,使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务量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4.1.3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相对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会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从基础设施来看,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拥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但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截止2005年底中国公路里程已达193.05万公里 ,公路密度达20.11公里百平方公里,一个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中国公路网初步形成。但东、中、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技术等级和公路密度差异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2001年西部公、铁、水路网密度分别为10.6、0.377、0.34公里/百平方公里,均低于全国17.7、0.73、1.27的水平。西部铁路电气化程度、复线率也相对低。内河航运航道以等外航道及低等级航道为主。公路通车里程中,二级及以上公路的比重仅为7.3%,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的比重为76%,分别为东部地区的1/3和1.8倍。西部地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导,铁路为骨干,内河、航空为补充的运输格局,无论是公路里程占总线路的比重,还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占综合运输的比重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要解决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紧张落后的局面,就要加快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连接西部地区与中部、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连接周边国家的公路运输大通道。以便尽快建成符合地区特色的发达的运输网络,改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为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道路建设不协调会扩大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因此可以看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不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会大大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4.2 经济运行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虽然我国现代物流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现阶段看,由于我国刚刚告别短缺经济,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不断规范和完善,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模式还难免会对现代物流产生一定的阻碍。从总体上说,我国的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主要受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4.2.1 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4.2.2 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内贸局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上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4.2.3 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环境尚未完善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而我国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规政策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的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物流企业的设立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国家在税收政策特别是运输税率的征收方面相对较高等等,都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4.2.4 企业间诚信水平不高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政策法规等相关经济环境的外在支持,更需要诚信体制的内在支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企业间的诚信问题就是阻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生产企业消费品批发企业占用物流企业的大量资金甚至是严重的拖欠款项等现象,企业对不良客户和新接触的客户,要根据其诚信状况来把握与其交易的尺度。企业一般把客户分成ABC三个信用级别,十分愿意和长期合作、可以信赖的A级客户合作,甚至提供优惠待遇,而十分不愿意和初次合作的C级客户合作,甚至有时还终止它们之间的合作。这样无形中就减少了物流企业间的合作,缩小了物流发展的范围,从而大大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4.3 经济运行环境和现代物流的相互作用机制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促进作用,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经济增长越迅速,对物流的需求就越高,经济对物流的依存度越大,物流在经济增长中就愈显重要,进而经济对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对现代物流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很多文献也表明,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关系。其中,北方交通大学的张文杰教授,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15等多篇文章中运用经济学与交易理论对经济和物流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总结得出经济和物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