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3.8圆内接正多边形教案2.docx_第1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3.8圆内接正多边形教案2.docx_第2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3.8圆内接正多边形教案2.docx_第3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3.8圆内接正多边形教案2.docx_第4页
九年级数学下册3.8圆内接正多边形教案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8圆内接正多边形 教学目标:1、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2、会通过等分圆心角的方法等分圆周,画出所需的正多边形;3、能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作出一些特殊的正多边形;4、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学习重点: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学习难点:利用直尺与圆规作特殊的正多边形.教法与学学指导: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讲练结合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生:圆规,铅笔、直尺、练习本.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下列图形,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吗?提问:1等边三角形的边、角各有什么性质?2正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性质?【处理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将正多边形与圆联系起来并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二、探究新知,尝试发现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图形,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入正多边形的概念 概念: 叫做正多边形.(注:各边相等与各角相等必须同时成立)提问:矩形是正多边形吗?为什么?菱形是正多边形吗?为什么?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有n(n3)条边,就叫正n边形等边三角形有三条边叫正三角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叫正四边形活动二:分析、发现:问题:正多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发现:正三角形与正方形都有内切圆和外接圆,并且为同心圆分析:正三角形三个顶点把圆三等分;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把圆四等分要将圆五等分,把等分点顺次连结,可得正五边形要将圆六等分呢?师生共同归纳: 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的正多边形叫做圆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把圆分成n(n3)等份: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活动三:探究等分圆周问题:为什么等分圆周就能得到正多边形呢?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板书证明正五边形的过程:如图, 同理可证: 五边形是正五边形 A、B、C、D、E在O上, 五边形ABCDE是圆内接正五边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证明,方法不限.说明:(1)要判定一个多边形是不是正多边形,除根据定义来判定外,还可以根据这个定理来判定,即:依次连结圆的n(n3)等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2)要注意定理中的“依次”、“相邻”等条件(3)此定理被称为正多边形的判定定理,我们可以根据它判断一多边形为正多边形或根据它作正多边形 在师生共同作图的基础上,归纳出:正多边形与圆有着密切的联系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它的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具有旋转不变性正多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当n为偶数时,它也是中心对称图形,且绕中心旋转,都能和原来的图形重合结合图4,给出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等概念 同样说明正多边形与圆有着很多内在的联系图4【处理方式】学生先试着独立完成,如有疑难可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师进行点拨.【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熟悉正多边形的本质特征,掌握运用正多边形的性质、相关概念.活动四:例题探究例如图:在圆内接正六边形ABCDEF中,半径是OA=4,OMAB垂于M,求这个正六边形的中心角,边长和边心距分析:要求正六边形的边长,只要求AB的长,已知条件是外接圆半径,因此自然而然,边长应与半径挂上钩,很自然应连接OA,过O点作OMAB垂于M,在RtAOM中便可求得AM,又应用垂径定理可求得AB的长解:连接OA,由于ABCDEF是正六边形,所以它的中心角等于=60,O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它的半径 因此,所求的正六边形的边长为4 在RtOAM中,OA=4,AM=AB=2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边心距 OM=【处理方式】学生先试着独立完成,如有疑难可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师进行点拨.【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熟悉正多边形的本质特征,掌握运用正多边形德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五:做一做利用尺规作一个已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分析:要画正六边形,首先要画一个圆,然后对圆六等分 在学生作图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作图师生归纳出等分圆周的方法:1.用量角器等分圆:依据: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相等操作:两种情况:其一是依次画出相等的圆心角来等分圆,这种方法比较准确,但是麻烦;其二是先用量角器画一个圆心角,然后在圆上依次截取等于该圆心角所对弧的等弧,于是得到圆的等分点,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但画图的误差积累到最后一个等分点,使画出的正多边形的边长误差较大 2.用尺规等分圆.思考:如何作正八边形正三角形、正十二边形?【处理方式】提供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教师巡回引导,并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归纳、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学习成果分享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活动六:方案设计某学校在教学楼前的圆形广场中,准备建造一个花园,并在花园内分别种植牡丹、月季和杜鹃三种花卉.为了美观,种植要求如下:(1)种植4块面积相等的牡丹、4块面积相等的月季和一块杜鹃.(注意:面积相等必须由数学知识作保证)(2)花卉总面积等于广场面积(3)花园边界只能种植牡丹花,杜鹃花种植在花园中间且与牡丹花没有公共边.请你设计种植方案:(设计的方案越多越好;不同的方案类型不同)要求尺规作图;说明画法;指出作图依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画的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等分圆周方法的掌握程度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认真思考后,设计出最美的图案,并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处理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设计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导小组讨论,适时进行点拨.【设计意图】解决操作层面问题可提议用不同方法,以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此阶段通过“观察-联想-质疑-归纳-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思考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品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实现学法指导的目的.四、课堂小结: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处理方式】学生小组内畅所欲言,互讲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对小组总结情况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在学习成果分享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五、达标检测,反馈提高1如图1所示,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则ADB的度数是( )A60 B45 C30 D2252、半径相等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 ) 3圆内接正五边形ABCDE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P,则APB的度数是( ) A36 B60 C72 D1084若半径为5cm的一段弧长等于半径为2cm的圆的周长,则这段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 A18 B36 C72 D144 (1) (2) 5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1,那么正六边形的中心角是_度,半径是_,边心距是_,它的每一个内角是_6有一个边长为3cm的正六边形,若要剪一张圆形纸片完全盖住这个正六边形,则这个圆形纸片的最小半径为 .7在ABC中,ACB=90,B=15,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的圆交AB于D,如图2所示,若AC=6,则AD的长为_8如图所示,已知O的周长等于6cm,求以它的半径为边长的正六边形ABCDEF的面积【设计意图】设计此组题旨在从正反两方面灵活掌握圆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圆内接正多边形的 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六.分层作业,自由拓展(1)必做题:课本99页 习题3.10 第1题、2题、3题.(2)选做题:试一试如图,M,N分别为O的内接正三角形ABC,正四边形ABCD,正五边形ABCDE,正n边形ABCDE的边AB,BC上的点,且BM=CN,连结OM,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