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在正确的后面画“”,在错误的后面画 “”。 1.利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2CO3溶液与NaHCO3溶液 ( ) 2.纯碱不是碱 ( ) 3.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 4.25 ,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 ) 5.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 ( ) 6.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 体 ( ) 7.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 考点1 碳酸钠、碳酸氢钠 *自主梳理* 1.(1)性质 纯碱或苏打碱 小 小苏打碱 2.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 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变化,属于元素的性 质。 (2)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钾元素:(透过蓝色 钴玻璃)。 紫色 物理 黄色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 一般来说碳酸盐的溶解性小于碳酸氢盐的溶解性,如碳酸 钙难溶于水,而碳酸氢钙易溶于水,但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 酸氢钠的溶解性,如果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检验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分离提纯 碳酸钠中混有碳酸氢钠,若是固体,加热即可分离提纯, 若是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中混有碳酸钠, 若是固体,先配成溶液,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3.差量法在NaHCO3分解计算中的应用 例如:2NaHCO3=Na2CO3+CO2+H2O m(固) 284 g 106 g 44 g 18 g 62 g 其固体差量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得出: (2NaHCO3Na2CO3)或(CO2+H2O) (284 g-106 g)或(44 g+18 g) 【例1】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 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A、B中分别 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 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2-7-1 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 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 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1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 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1 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 定相同 B 解析: 【例2】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 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 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 【方案二】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 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 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 器为。 (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2NaHCO3=Na2CO3+CO2+H2O 保证NaHCO3分解完全 玻璃棒 一支试管中,加一滴Ba(OH)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 【方案三】 按如图2-7-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2-7-2 (1)D装置的作用是 。 分液漏斗中(填“能”或“不能”)用盐酸 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0 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0 g, 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 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 。 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 不能 29.6% 碳气体的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本题属于定量实验题,涉及不同的方案,结合不同的方 案考查学生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方案一原理可以 转化为简单的混合物的计算,已知混合物的质量和充分加热后 剩余固体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方案二的原理也 可以转化为简单的计算,已知混合物的质量和生成的沉淀的质 量,计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方案三的原理是已知混合物 的质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 1.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 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 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 C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象数据的处理知识。向 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 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 L盐酸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 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 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 L盐酸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 析图象,可知选C。 2.纯碱、烧碱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图2-7-3 (1)利用如图2-7-3所示装置可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烧碱 溶液发生了反应。将A与B连接,打开止水夹,将胶头 滴管中的液体挤入烧瓶,此时的实验现象是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若其他操作不变,将A与C连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水倒吸进入烧瓶 2OH-+CO2=CO2-3+H2O 插入洗气瓶中的B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向100 mL 2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结晶 后得到9.3 g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是 (写化学式)。 设计实验确认该白色固体中存在的阴离子,试完成下列方案。 NaOH和Na2CO3 有白色沉淀 有Na2CO3 溶液变红有NaOH 解析:(1)解有关Na2CO3、NaHCO3的计算题时除了常用差 量法外,还可运用守恒法和极值法。在确定CO2与NaOH反应 生成产物的成分时,往往依据钠原子守恒采用极值法进行 判断后再计算。 (2)Na2CO3、NaHCO3混合物含量的测定常用沉淀法、酸碱 中和滴定法、排水量气法。 (3)Na2CO3、NaHCO3的鉴别常用热分解法、pH法、沉淀法 、与酸反应法。 (4)Na2CO3溶液与盐酸的互滴鉴别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泡产生,而向盐酸 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1.2012年安徽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Na2CO3和NaHCO3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2.2012年北京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2-3+2H2O 3.2012江苏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是否能实现 4.2012重庆7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B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 (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 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 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 烘干,得b克固体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计算。A选项采用差量法,减少的质量为 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求出碳酸氢 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B选项中b克固体为 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根据钠原子守恒和混合物总质量可列式 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C选项中 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为盐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及 溶液中挥发出来的水蒸气的质量,因此不能通过数据准确计算 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选项中沉淀的质量即为碳酸钡的质量 ,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和混合物总质量可以列式求出碳酸钠的质 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C 【备考指南】 1.与概念理论结合考查,与酸反应离子方 程式,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的考查,主要角度为足量与少量的 问题。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氢氧化钡反应:HCO-3Ba2OH- =BaCO3H2O,碳酸氢钠与少量氢氧化钡反应:2HCO-3 2OH-Ba2+ = BaCO3CO2-32H2O。 2.与计算结合考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加热差量计算,碳酸钠与碳酸氢 钠混合物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的计算。 3.与实验结合考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分离提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性质实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实验。 1.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 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 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 A2.0 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 mol/L B 解析: 2.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 NaOH溶液中,已知NaOH完全反应, 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得到a g沉淀;若在反应后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得到b 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B.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只有Na2CO3 C.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参加反应的CO2体积为0.224a L 解析:加入石灰水CO2-3和HCO-3全部生成CaCO3沉淀,而加入 CaCl2溶液,只有CO2-3生成CaCO3沉淀。据此可知b小于或等于 a,A项错误;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只有 Na2CO3,B项正确;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a g CaCO3沉 淀的物质的量,D项没有明确温度、压强等条件,故D错误;根据题 中数据可求出生成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进一步可 求出NaOH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 B 3.关于Na2CO3和NaH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B分别向Na2CO3和NaHCO3溶液滴加少量盐酸,产生CO2气 体较快的为NaHCO3 C可以用Ca(OH)2溶液区分Na2CO3和NaHCO3溶液 D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解析:氢氧化钙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所以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选项C不正确,其余 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C 4.有关苏打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苏打、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小苏打产 生的二氧化碳多 B.等质量的苏打、小苏打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小苏 打消耗的盐酸多 C.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无沉淀,而向苏打溶液 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沉淀 D.苏打和小苏打都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1 mol Na2CO3106 g2 mol HCl,1 mol NaHCO3 84 g1 mol HCl,则B错;C错,Na2CO3和NaHCO3与 Ba(OH)2溶液反应均有白色沉淀;D错,Na2CO3与NaOH 不反应。 A 5.有两个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剂瓶,因标签丢 失而无法区分。有一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 种不同的方法,其可行的是 ( ) A.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 成 B.分别取样后,加入相同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反应 的快慢 C.分别取样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 生 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解析: B、C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 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稀盐酸,生成 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 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解析:注意反应物的量对反应产物和现象的影响,同时要注 意反应过程的分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 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加等 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放出,B项错;等 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因NaHCO3的物质 的量多,所以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应为 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NaHCO3溶解度较小 ,故有NaHCO3结晶析出,D项正确。 D 7.将一定量的NaOH和NaHCO3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充分反应后生成V1L气体Z(V10)。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 量的稀盐酸反应,又生成V2L气体Z(V1、V2均为标准状况下 气体的体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Y的成分为Na2CO3 BZ的成分为CO2 CV1V2 DX中n(Na+)V2/11.2 mol C 解析: 8.(1)现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钾两种白色固体,请设计实验方法 进行鉴别(只填出方法或试剂即可,不必说明具体操作,所有表 格都要填满,下同) 加热法 焰色反应 氯化钙溶液 盐酸(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答案不分顺序)。 (2)现有含a mol NaHCO3的溶液,欲使其转变成只含a mol Na2CO3 的溶液,可采取加入其他物质的方法,试写出所加物质的化学式及 所加物质的物质的量。 解析: (1)根据碳酸氢钾和碳酸钠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予 以鉴别,如根据其稳定性不同用加热法; 根据与盐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采用分别与同浓度的 盐酸反应来鉴别等;还可以用焰色反应、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分析-全面剖析
- 高大危施工方案
- 城市生态群落演变-全面剖析
- 园艺产业品牌建设策略-全面剖析
- 游乐园餐饮环境设计-全面剖析
- 2024年五月份承包方渔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责任书
- 拍卖平台竞争策略-全面剖析
- 数字技术在版画设计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2024年4月中药饮片运输虫害智能检测灭活协议
- 悬拼施工方案
- 2024年黄芩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风湿免疫科学教学设计案例
-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 2023年数学竞赛AMC8真题D卷(含答案)
- 宴席设计实务(烹饪专业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牙刷的营销方案和策略
-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重点
- 2023小米年度报告
- 公司招聘面试工作方案三篇
- 设计交底记录表
- 职工食堂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