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心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心理学简介 . 1 黄帝内经中对精神活动的“精、神、魂、魄、心、意、志、智、思、虑” 等早有论述 “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2 心理治疗方面,发展出一种很特殊的操作方法,使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 ,例如从“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而衍生出的“情志相胜”或“以情胜情”治疗, 是中医在心理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发明。 3 在志為怒,怒伤肝,悲胜怒在志為喜,喜伤心,恐胜喜在志為思 ,思伤脾,怒胜思在志為忧,忧伤肺,喜胜忧在志為恐,恐伤肾,思胜 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肝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 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志为喜; 脾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 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忧; 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志为恐 5 五行五方五色五脏五腑五志五志所伤情绪互克 木東青肝胆怒怒伤肝怒胜思 火南红心小肠喜喜伤心喜胜悲 土中黄脾胃思思伤脾思胜恐 金西白肺大肠忧忧伤肺悲胜怒 水北黑肾膀胱恐恐伤肾恐胜喜 6 怒伤肝(五行属木)、喜伤心(五行属火)、思伤脾(五行属土)、忧伤肺 (五行属金)、恐伤肾(五行属水)等,均為情绪对内脏生理功能的影响; 而悲胜怒(金克木)、恐胜喜(水克火)、怒胜思(木克土)、喜胜忧(火 克金)、思胜恐(土克水)等均为情绪之间的相互影响。 7 心理小故事: 望梅止渴 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 出奇,到了中午时分,士兵非常口渴,行军速度 也慢了下来。曹操担心贻误战机,他知道此刻即 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心里很 是着急。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脑筋一转 ,办法来了。他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 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 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 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 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8 心理与健康 人体是“形神合一”的整体,心理健康往往比生理 健康更加重要。 黄帝内经“喜伤心”,“怒伤肝”,“悲伤 肺”,“思伤脾”,“恐伤肾”。 中医发现,喜和心相关,怒和肝相关,忧和肺相 关,思和脾相关,恐和肾相关。 9 心情对疾病的影响 心情对疾病的影响:喜则气缓(涣),怒则气上, 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 通过情志的变化来推测体内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 和活动状态,也可以通过调节五脏精气的方法来 实现对情志的改变。 10 怨伤脾 - 怨会造成胃脘疼闷、胀饱、噎膈、上 吐下泻、胃虚、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甚 至胃癌等疾病。 恨伤心 - 恨会造成冠心病、心肌炎、心积水、 二尖瓣狭窄、心肌梗塞、癫狂失语等疾病。 恼伤肺 - 恼会造成气喘、咳嗽、吐血、肺虚、 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鼻炎因争强好胜引起,冒 犯长辈会发烧,不服人得肺病。 11 怒伤肝 - 怒会造成头晕眼花、耳聋、牙疼、嘴 斜眼歪、中风不已、半身不遂、肝胆病。 烦伤肾 - 烦会造成腰疼、腿酸、肚腹疼痛、腰 间盘突出、腰椎结核、股骨头坏死、糖尿病,以 及尿毒症等疾病。(总之,脾气越坏、气量越小 、心情越差之人越易得病)。 血液病(白血病,造血功能不足,红斑狼疮) - - 与钱有关系 12 心情与疾病的实验 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入 水的容器内,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心态下的“气 水”,发现了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体变 成水后,澄清透明,无色;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 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 把受试者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一只大白 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掉了。通过这个例 子,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识疾病的本源。 13 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 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完美的心身医 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 “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情志相胜”的治疗技术, 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经典医案。 14 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不同的情志之间相互关联 ,一种情志会对另一种情志产生相生或制约作用 :喜胜忧(悲)、忧(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 恐胜喜。 用一种情志活动可以治疗另一种情志引起的疾病 ,这是中医对心理疾病治疗的创造发明。 15 案例1: 我国金代时,有一位官员听说父亲死于强盗之手 ,过度悲伤,渐渐觉得心下疼痛,且日益严重, 并逐渐形成肿块。一个月后,结块已有一个杯子 般大小,疼痛难忍,多方诊治无效,最后请当时 名医张从正诊治。张从正问清原因之后,想了个 办法。他从巫师那里借来道具,假扮巫师,一手 持桃木剑,一手拿着朱砂画的符纸,并且口中念 念有词,患者看到他这个架势,忍不住开怀大笑 ,几天之后,心下的硬结渐渐散开,疾病治愈。 16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可致脏腑的功能失调,出现 腹满、胀痛、呃逆、泄泻等症状。 司侯因悲忧不解,气郁于中,聚而成痞,情志不 畅是根本的原因。张氏巧用“喜胜忧”的情志相胜 之理,使病人乐而忘忧,气其舒缓通和而祛病。 现代心理学也将笑视作一种愉快心境或轻松情绪 的体现,对改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十 分有益。 17 案例2: 项关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叫呼怒骂,“欲杀左 右,恶言不辍”。众医皆用药治疗,半年多症状 未减。张从正认为此病既然药治不效,当施情治 。便让两个女娼各涂丹粉作伶人状,妇人大笑。 次日,又令作角斗,病人又大笑不止。然后让两 个能吃的妇女,在病人床前进食,时夸美味可口 ,病妇忍不住索食品尝。数日后怒减食增,不药 而病瘥。 18 医案中的病妇因大怒而致躁狂,出现语言、情绪 、行为方面的异常。张氏先以姿色艳丽的歌伎舞 于床前,又让她们角斗于庭院,使患者置身医者 设置的欢快的情境中,因暴怒导致的脏腑功能失 调得到矫治。 现代娱乐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听音乐 、做游戏等,来改善不良情绪,矫治不良行为。 19 案例3 卫德新之妻,夜间因遇盗贼惊吓坠于床下,遂惧怕声响,甚至听到家人的脚步声 都会“惊倒不知人”。张从正思考再三,乃命二侍女将患者两手按在高椅上,在其 面前置一竹几,用木棍反复敲击。病妇开始听到敲击声胆战心惊,连续敲击后, 便习以为常。 20 张从正认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 知也。平者常也,常见之必无惊”。 以惊恐之法,来治疗由惊恐所导致的惊悸症,是 中医情志相胜理论的发挥。 21 案例4 “傅山的药引子煮不软的石头”。说的是: 李小牛入赘到粉莲家,小俩口日子过得不错,堪 称恩爱夫妻。一天李小牛因入赘受人奚落,回家 跟自己媳妇发泄了几句。粉莲越想越伤心,抽泣 了一夜就病倒了,有气无力,饮食不进。这下急 坏了李小牛,听人指点,起早赶路,向清代名医 傅青主求治。傅青主问清病情笑道:“这个病不 见病人也能治疗,只是眼下药不齐,不过你可先 把药引子准备好。” 22 “你回家的路上,有条石沟,你走到石沟中间, 那里有一个鸡蛋大的黑石头,你把石蛋拣回去, 先武火后文火煎熬,随时添加水,不能停火,也 不能离人,直到石头煮软了,就来我这里取药。 ” 李小牛按照傅先生的嘱咐,果然找到了黑石蛋, 心里真是欢喜若狂:“人说傅先生通神,果然名 不虚传。”他回家便日夜煮个不停,眼睛熬得通 红,却也毫无倦意。粉莲见比情景,心中十分感 激,不禁转恨为爱。 23 她心疼丈夫,主动下床代小牛煮石蛋,并让小牛 去问问傅先生“多久才能将石头煮软”。 傅青主听完,笑着对李小牛说:“你回去吧,她 的病已经好了。”李小牛迷惑不解,傅先生解释 说:“你媳妇病在一个气字上,由于你为她的 病尽心尽力,气由你身上起也由你身上消了。” 这正是:“看以荒唐不荒唐,其中自有秘密藏。 石头虽然煮不软,以情胜情得安康。” 24 案例5 公元前280年,齐闵王患了忧虑病,整日闷闷不 乐,沉默寡言,常无故叹气。经许多名医治疗, 不见好转。齐王听说宋国有一位名医叫文挚,医 术高明,就派人前往宋国请文挚医治。文挚到后 ,详细询问和诊查了齐王的病情。太子问:“父 王的病有治好的希望吗?”文挚回答:“齐王的病 我是能治好的。但是,齐王的病治好后,必然要 杀死我文挚的。”太子吃惊地问:“这是什么缘故 ?” 25 文挚说:“齐王的病必须用激怒的方法治疗,否 则是无法治好的。我如果激怒了齐王,我的性命 也难保了。”太子急得不得了,向文挚叩头恳求 着说:“如果先生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亲拼 死也要保住你。父王平时最听我和母亲的话,先 生不必顾虑,放心的治吧。”“那好吧”文挚便答 应了太子。文挚与太子约好看病时间,第一次文 挚未去;又约定第二次,文挚也失约;连续失约 三次,齐王非常恼怒,痛哭不止。 26 有一天文挚终于来了,不行礼就走到病床前,不 将鞋脱下就上床,还踩着齐王的衣服问病,气得 齐王咬牙切齿,不答理文挚。文挚“得寸进尺”, 且粗话激怒齐王,齐王再也按耐不住了,从病床 上翻身起来大骂不休。此后齐王的忧虑症就痊愈 了。齐王病愈后怒气未消,派人捉来文挚,准备 把他杀死。太子和王后得了消息,急忙赶来解释 ,请求齐王宽赦,齐王不听,还是叫卫土将文挚 投入锅中,活活煮死了。 27 案例6 明朝名医张景岳与几位朋友外出旅游,住在榆关 客寓中。一天,有人请他去看一位患“急症”的妇 女。只见这位妇女口吐白沫,僵卧在地上。用手 触诊,口鼻皆泠,气息如绝,而脉象和缓,与“ 病情”不相适应。 根据脉象,不属病态。张景岳思索片刻,判断为 诈病。诈病就要诈医,张景岳在病人身边大声说 :“这个人的病很严重,也很危险,要用火攻, 否则性命难保。我的住处有艾绒,可速去取来。 ” 28 张景岳接着又说:“且慢,我随身带有丸药,病 人如能咽下,咽后有声息,就不必用火攻;如果 口不能咽,或咽后无反应,就要用艾绒火攻。” 患病的妇女听了张景岳医师的话,生怕艾灸烧体 ,药到口边立即咽下,随之声出体动。原来这位 妇女是装病。 29 案例7 清代有一个八府巡按,患了精神抑郁症,成天闷 闷不乐,终日愁眉苦脸,请了很多名医诊治,吃 了不少的药,而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有一天,一 个无名老中医路经此地,家人请他为八府巡按治 病,这位老中医进入官府,按脉良久,沉吟不语 ,好一会才恍然大悟的对病人说:“噢,你得的 是月经不调症嘛!” 30 这位八府巡按一听,禁不住捧腹大笑。并且一边 笑一边说:“我堂堂男子汉,身为八府巡按,怎 么会得月经不调症呢!以后,每当提及此事,这 位八府巡按总是大笑不止,就在这一次一次的开 怀大笑中,他的病不药而愈。 31 案例8 有一位病人突然声音变哑,不能说话。自从得了 这种怪病之后,看过很多大夫,吃了很多药,均 不见效。两个月过去了,病情毫无好转。一家人 都为他着急、焦虑。 据人说有一位无名老中医能治此病。全家赶忙请 到家来。这位老中医看过后声称:自有妙法治好 此病,但必须把门窗紧闭,挂上几层厚布帘子, 把室内变得暗暗的。家人按照老中医的要求布置 好了。 32 老中医郑重其事地对病人说,只要你听我的话, 此刻就可以说话。病人点头表示同意。 老中医带领病人在室内来回走动,叫病人时刻注 意自己的咽喉,走一步咽一口唾液。走动几圈之 后,老中医突然问病人:“能说话了吗?”病人也 高声回答道:“还是说不出。”从此,怪病治好了 。 33 案例9 有一富翁得了怪病,自感双脚无力,行走要人扶 持或者必须手持重物才能缓缓移步。请许多名医 治疗,均不见效,家属抬到程钟龄医寓求治。 程钟龄了解病情后,特意在病人房里作了一番布 置。他告诉病人,这是他的古董收藏室,而后一 件一件地介绍,最后特别指着病人椅旁的大瓷瓶 说:“这瓶是家传之宝,已是世间罕见,千金不 易之品了。” 34 程钟龄吩咐病人暂不服药,在室中静养,旁人未 经他的允许一概不得入室。病人在室中闷坐了两 天,无人陪伴,连程钟龄也难得见到一面,憋得 心慌,决定出去走走,环顾室内除大瓷瓶外,别 无倚仗之物,于是小心翼翼地抱瓶而走。岂知程 钟龄在旁窥视已久,待病人抱瓶欲走时,突然闯 入室内,猛喝道:“真是为富不仁,竟敢偷我宝 瓶!”病人一惊,手一松,“当”的一声,瓷瓶摔 得粉碎。病人大惊失色,垂首呆立 35 程钟龄见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随即拉着病 人的手说:“走,随我来!”那富翁竟跟在后面起 步而行,走出室外多年顽疾,霍然而愈。 程钟龄这才告诉病人,瓷瓶等古董并非稀世之宝 。这一切皆是解除他心理上的压力而设的计谋。 36 案例10 一病人双目通红,眼泪直淌,神情十分忧虑,前 求叶天士医生诊治。叶医生详诊细察,询问了起 病经过后说:“依我看,你这眼病只需几贴药便 能好了,只是,你两只脚心天后长出恶疮,那 倒是关乎性命的!”病人大惊,恳求治疮。于是 叶天士告诉他:“唯有一法,你当按法而行,每 天晨起睡前,用手搓足心三百六十次,一次不能 少,如此坚持,方能度过难关。” 37 病人很相信名医叶天士的话,便诚心诚意地去搓 脚心,天过去了,脚心不但没长出恶疮,而且 眼病也不知不觉地好了,精神十分轻松。病人前 去道谢,叶天士笑着告诉他:“你的眼病是因为 忧虑所致,我告诉你脚心要长恶疮并教你搓脚心 的方法,不外乎是要让你分心,不要老记挂着忧 虑的事;况且搓脚心本身也有降火宁神,补肾强 身的作用,所以你心病自愈,眼病也就好了。” 38 案例11 晋书.乐广传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乐广将军宴请宾客,大厅中烛光交错, 众宾客猜拳行令,饮酒举杯,热闹非凡。一位客 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发现酒杯中似乎有一条小 蛇在游动,活灵活现。因碍于众客人情面,硬着 头皮勉强饮下这杯“蛇酒”。 从此以后,这位客人忧心忡忡,疑惧横生,总觉 得蛇在腹中蠢蠢欲动,整天愁眉不展,恶心呕吐 ,以至卧床不起。 39 乐广将军得知这位客人病了,经过反复思考,终 于回忆起墙上挂着一张弓,猜测客人所谓的吃了 “蛇酒”,很可能是那张弓倒映于杯中之影。于是 他重新把客人请到大厅,再设宴席。对客人的座 位,杯盏,一如以前那次宴席安排放置。当酒斟 满杯时,挂在墙上的那张蛇形弯弓的影子,又再 次落入客人的杯中,杯中游动的“小蛇”,与以前 一模一样。客人重见此景,虽惊魂又起,而事已 了然。积虑多日的疑团顿时解开,病也霍然而愈 。 40 案例12: 有一位贵妇人,平时多思,两年来都无法入 睡,吃了很多的药都无效,她丈夫请张从正 来诊治。张从正诊后,悄悄对患者的丈夫说 ,治病需要你的配合。说完,他大声对妇人 说,要五十两银子做诊金,还要好酒好菜招 待我三天,才能给你治病。并向患者丈夫使 了个眼色,丈夫连声说好。在接下来三天里 ,张从正只管喝酒吃菜、聊天取乐,丝毫不 谈治病之事。妇人的丈夫也和张从正一起喝 酒聊天,似乎也忘了还有他妻子在等着治疗 。 41 如此三天后,张从正拿了五十两的诊金就不辞而 别了。那妇人看张从正吃喝了三天,不但没给自 己治病,还拿走了五十两银子,自己的丈夫好像 一点事都没有,根本不提治病的事,不由得勃然 大怒,大骂起张从正和自己的丈夫来。骂了一通 后她感到疲乏了,竟然沉沉睡去。这一睡就是七 八天。妇人的丈夫还有些担心,请张从正来看。 张从正查看过后说,病人脉象和缓,让她自然醒 来病就好了。 42 患者醒来后,困扰她两年之久的失眠症果然好了 。这时丈夫才告知治疗经过,并向张从正致谢。 张从正笑着嘱咐以后注意不要过度思虑及一些日 常注意事项,并奉还了先前的五十两银子就离去 了。 这就是中医“怒胜思”的情志相胜疗法。 43 心理疾病的药物治疗 中医将情志活动和人的五脏精气有机结合起来, 也为情志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 将情志疾病和五脏精气有余或不足相联系,通过 药物调节五脏精气来治疗一些情志疾病。 44 案例1. 张从正路过亳州时,遇到一个妇人,喜笑不止半 年余,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张从正看过后,让 将盐块烧红,放冷后研细,再用河水一大碗,同 煎四五沸,等水温合适时,让病人饮下,并用钗 探咽喉,使病人呕吐,吐出热痰五升,再用解毒 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服用。数日后,喜 笑渐渐停止,恢复正常。喜笑不止为心中精气有 余,盐和解毒汤都是泻心火之药,通过一吐一泻 而使心火得平、喜笑得止。 45 案例2. 朱丹溪治疗一位妇人,年十九岁,平素多怒,性 子急躁,有一天突然大叫一声昏厥过去。家人急 忙请朱丹溪来治疗,他认为,平素多怒而急躁, 则表明肝气有余,今发作是因怒则气上,气血上 冲头目而导致神昏不醒。于是用香附、川芎、甘 草、童便、姜汁煎药,并口服用青黛、人中白、 香附研粉做成的药丸。一剂服下患者就渐渐苏醒 ,再用导痰汤加黄连、香附、生姜煎服,后用当 归龙荟丸而治愈。 46 案例3. 宋代时一个妇人无故悲泣不止,家里人认为是鬼 怪附身,请了很多的道士做法事,可是没什么效 果,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请当时名医许叔微诊治 。许叔微诊后说,这不是鬼怪所致,是肺气虚的 缘故,治疗当补益肺气,肺气充足而悲戚自止。 于是处方甘麦大枣汤(甘草、淮小麦、大枣),连 服14帖而愈。 47 一女许夫婿后,其夫因经商两年不归,因不食,因卧如痴,无他病,竟日向壁而 卧,其父迎丹溪翁治之,翁于脉毕谓其父曰:此思则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 可解,不然,令其怒。,于是掴其面诬以外情,果大怒而号泣者三时。令解之 即求食矣。 所以然者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怒则胜思也。翁谓其父曰:病虽瘥,得喜方已 。乃谕其夫回,即果然,病亦不举。 48 息城司候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觉心痛,日 增不已,月余成块状,如覆杯大痛,不住药,皆无 功,议用燔针灸艾,病人恶之,乃求於戴人,戴人 至适巫者在其旁乃学以巫者,杂以狂言以謔病者至 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块皆散。 戴人曰: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又云 喜胜悲,内经自有此法治之,不知何用鍼灸哉,适 足增其痛耳。 (儒门事亲 ) 49 卫德新之妻,旅中宿於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 惊堕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到不知人,家人 辈撮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餘不癒。诸医作 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 而断之曰:惊者為阳从外入也;恐者為阴从内 出。惊者為自不知也;恐者自知也。 乃命二侍女执其手,按高椅之上,当面前下置一 小几。戴人曰:娘子当视此!一木猛击之, 其妇大惊。戴人曰:我以木击几何以惊乎? 伺少定击之惊也缓,又斯须连击三五次,又以杖 击门,又暗遣人昼背后之窗徐徐惊足而笑曰: 是何治法也? 戴人曰: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无 惊。是夜使人击其门窗自夕达曙,一二日虽闻 雷亦不惊。 (儒门事亲 ) 50 闻见录曰:州监军病悲思,其子迎赫允治之。允告其子曰:法当甚悸而 癒。时通守学宋卿御史严甚,监军内所畏也,允其子诣於宋卿一造,问责其失 ,监军惶怖汗出,疾乃癒。 盖思则气结,惊则气浮,浮则气不结矣,此亦以情相胜也。医者的处理方式中, 并没有采用怒胜思的方式。 51 在心理疾病的预防上,内经要求主观上“持满御神,恬淡虚无,志闲少欲,心 安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使“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因而 “病安从来”。在客观上要有使人精神顺畅之环境,“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百 姓人民,皆欲顺其志”。 52 伤寒杂病论的记载 汉张机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方书之祖。其中对于感 染性精神病有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一种方法一直到现代的 临床治疗上仍然被使用。 又在杂病部份的内容,收集了虑病及忧郁症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第一 本记载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医学著作。 53 大承气汤证之精神病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多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 ,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 生,濇者死,微者但发譫语,大承气汤主之。 我国神经精神病学创始人之一刘贻德教授对大承气汤证的研究可谓中西贯通,对 谵妄的鉴别诊断非常有指导意义。 54 胡永,年四十五岁,患温热极而狂,四出奔走时,或叫嚣有时如见鬼神,作叩拜 顶礼之状,有时踰墙上屋,一跃而登。其家人乞余為之诊治,病者知余为医,也 即跪拜如礼佛状,余以温言慰之,书大承气汤加天竺黄、胆南星、鲜竹沥、与服 一剂而大减,三剂而痊愈。(余无言 金櫃要略新义) 55 一妇人发狂,弃衣而走,踰屋上桓,不识亲疏,狂言狂语,人拿不住,诸医束 手,余令家人将凉水乱拨,不计其数,须臾仆倒,诊其脉三部俱弦数有力,此乃 热极生风也,用防风通圣散加生地黄、黄连、桃仁、红花、牡丹皮三剂而安,后 服愈风至宝丹而痊愈。(万病回春) 56 白虎汤证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譫语遗尿,发汗则譫语,下之 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论) 57 京师士人,某妻善忧恚,甚则骂詈不绝口,如此者十有餘年,某医疗之无甚效, 更迓先生求诊治,先生诊之心胸燥闷,口舌乾燥欲饮水,石膏黄莲甘草汤饮之, 数日诸症皆除,明年其妻妊娠。(建殊录) 58 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癒。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小腹急结者,方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 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癒。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 汤主之。(伤寒论 太阳中篇) 59 李某年二十岁,先患外感,诸医杂治,证屡变,医 者却走。其父不远十里踵门求诊,审视面色微黄, 小腹满胀,身无寒热,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 握紧伸张如欲击人状,有顷即止,嗣复如初。脉沉 濇,舌苔黄暗,底面露鲜红色,脉毕。主人促疏方 ,并询病因?答曰:病已入血分,前医但用气分 药,宜其不效。内经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 狂。此症即伤寒论中之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也,当 用桃核承气汤,即疏方授之。一剂而知,二剂而已 ,嗣以逍遥散加丹槴、生地调理而安。(萧琢如 转 载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60 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譫语 如见鬼状,此為热入血室,治无犯胃气,及上二焦 必自癒。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 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譫语者此為热 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继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 者,此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虐状发作有 时,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 治疗方法是以柴胡為主的医药配方,在某种情况下 可以使用针刺期门穴的方式。 61 热入血室证之精神疾病 许学士治一妇,病伤寒寒热,遇夜则如见鬼状,经六七日,忽然昏塞涎响如引锯 ,牙关紧急,暝目不知人,病势危困。许视之曰:得病之初,曾植月经来否 ?其家人云:经水方来,病作而经遂止,得一二日,发寒热,昼虽静;夜则有鬼 祟,从昨日不醒人事。 62 许曰:此乃热入血室症,医者不晓以刚剂与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涌,喘 息高,昏冒不知人,当先化其痰,后除其热。乃急以一押散投之,两时顷涎下 得睡,省人事。次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服,而除不汗而自解矣。(类证普济 本事方) 63 针灸疗法 唐代的千金方,孙思貌提出了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十三鬼穴,直接使用 针灸的方式来治疗心理病患。 书中还记载了许多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方剂,并指出了癲痫与癲狂的区别。 64 十三鬼穴 第一针针人中,名鬼宫宫,从左边边下针针,右边边出; 第二针针手大指爪甲下(少商),名鬼信,入肉三分 ; 第三针针足大指爪甲下(隐隐白),名鬼垒垒,入肉二分 ; 第四针针掌后横纹纹(大陵),名鬼心,入半寸; 第五针针外踝下白肉际际足太阳(申脉),名鬼路,火针针 七鋥,鋥三下; 第六针针大椎上入髪际际一寸(风风府),名鬼枕,火针针 七鋥,鋥三下; 第七针针耳前髪际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颊车颊车 ),名鬼 牀,火针针七鋥,鋥三下; 65 第八针针承浆浆,名鬼市,从左出右; 第九针针手横纹纹上三寸两筋间间(劳宫劳宫 ),名鬼路 第十针针直鼻上入髮际际一寸(上星),名鬼堂,火针针 七鋥,鋥三下; 第十一针针阴下缝缝灸三壮(会阴),女人即玉门头门头 , 名鬼藏 第十二针针尺泽泽横纹纹外头头接白肉际际(曲池),名鬼臣 ,火针针七鋥,鋥三下,此即曲池。 第十三针针舌头头下一寸,当舌中下缝缝刺贯贯出舌上(舌 底),名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针头 令舌不得 动动。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对针 两穴;若是孤穴即单针单针 之 (千金方 卷十四 治诸诸横邪癲狂针针灸图诀图诀 ) 66 高先生六十二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哈蜜街,患怪病或哭或笑,歌笑不常,游走 不定,睡卧不寧,精神恍惚,不知飢饱,如醉如痴,经其至友张先生介绍,民国 五十四年三月三日,请予诊治,余当施针神门、间使、阳溪、先后两次而愈。( 针灸验案汇编) 67 灸法治疗精神病 有士人妄语无常,且欲打人,病数月矣!予意其是心疾,為灸百会,百会治心疾 故也。又疑是鬼邪,用秦承祖灸鬼邪法,井两手大拇指,用软帛绳急缚定,当肉 甲相接处灸七壮,四处皆著火而后癒,更有二贵人子,亦有此患,有医僧,亦為 灸此穴癒。( 明 鍼灸资生经) 68 梅核气 金柜要略一书中记录了一则治疗方法:妇 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从记载中 ,炙脔是一种有如肉块的感觉,这种感觉出 现在咽喉之中,当然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反应。 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曾经提及认 为这一种病是:由于七情郁结,痰滞喉中,形 如梅核,咽之不下,喀之不出。故此这一种疾 病,就从宋代之后改称为梅核气病。而原来 金柜要略的半夏厚朴汤,就改称之为四七 汤原意即是指汤中只有四种药物,但是却可以 治疗七情之病,梅核气病就是心理因素所引发出 来的身心症;而非器官功能失常所造成的症状。 69 脏燥症 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者,甘麦大枣汤主之。 一妇无故悲泣不止,或谓之有崇,祈禳请祷不应。许学士曰:金柜妇人脏燥, 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者甘麦大枣汤主之。用其方十四贴而愈 ( 宋 许叔微 转载于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70 狐惑病 有个人告诉医生说:我有个十六岁的女儿,虽 然已订婚,但是患有奇病,当每夜家人甜睡的时 候,她却稍稍地爬起来跳舞,其舞姿绝妙闲雅, 不在舞妓之下,我是藏在一个地方偷偷地看着她 跳的。她并不是时常都跳同样的舞,而会常常变 换曲调,时间到的时候就停止下来上床睡觉,翌 晨则照常起来和常人无异,问她夜间的事则毫无 记忆。以为是狐狸作祟,而四方祈祷,也没有效 果。这种事情如果给男方知道的话!可能会被解 除婚约,所以担心得很,特地前来请先生治疗。 医生闻后告诉他说:此症是狐惑病,诊察后给予 甘草泻心汤,经服用数日后奇病便告痊愈,后来 很顺利的结婚并生下子女。(生生堂治验) 71 一妇人,不知道柜子里有只猫儿在内,而盖上柜盖三天后,再去掀开柜盖时, 猫儿因为太饿了,就怒目瞪了妇人一眼后,就钻了出去。妇人因事出突然,惊 愕不已,从此就患上了奇妙的病症,无论起居动作哭声,都和猫一样。她丈夫 的友人清水某氏,听了这样的话后,就给与服用甘草泻心汤,据说服此之后便 痊愈了。 (生生堂治验) 72 恐惧症 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 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心病,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丸不 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其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石山医案 载于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73 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 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 或见异相,登高,涉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 症,或短气、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皆心虚胆 怯之候也。治其之,法宁其心,以壮其胆,胆气无不瘥者矣(宋 严用和 济生方 ) 74 癲狂病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歧伯曰:热盛于身, 故弃衣欲走。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歧伯曰: 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饮食不饮食故妄 走也( 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 阳明之厥则癫狂,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 妄而言。(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狂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 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 狂!(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 75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 ,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灵枢 经脉篇) 癫狂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 阳明太阴血变而止;癫狂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 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 76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 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乃取足太阴 阳明。 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 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 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 取手太阳、太阴、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有所 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 太阳、阳明。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 者见血,有倾已。不已以法取之,炙骨骶二十壮。 77 李氏妇年二十四岁,万县太阳溪人,旧式家庭;新式子女。尝与姑舅斗骂,一日 与丈夫角气,遂发癫狂,笑骂不识人,奔走呼号,不避亲疏,迭次寻短遇救,面 色如丧神守。脉象乍数乍疏、时大时小、若弦若伏、脉症参合,知为肝气怒张, 雷火灼乱心神郁结之候,疑有邪鬼所凭,仿徐氏意用逍遥散加雷丸,朱砂、鬼箭 羽为方药,甫下咽覆杯而神清如昔。(录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篇续篇) 78 金泽镇某生,二十二岁未娶,忽发狂疾,昏瞀妄言,手舞足蹈,中夜不得合眼, 见妇人趋而狎之,或闻其声即破壁踰恒不可禁遏,其兄若弟扶之就诊,六脉弦大 无度,人迎尤旺,此邪火乱性之病也。主以牛黄、黄莲、羚羊角、天竺黄、元参 、灯心草等味治之,嘱其兄宜早为之婚,服两剂其疾若失。苦寒定神之法,今果 验矣!(何鸿舫医案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 79 痫 病 痫病者:卒时晕倒,身软,咬牙,吐涎沫,遂不省人事,随后醒者是痫病也。有 羊痫、猪痫、牛痫、马痫、犬痫者(中略)。又有痫病者,狂叫奔走而不知人事 也!(万病回春) 80 有一妇病风痫,从六七岁因惊风得之,自后三、 二年间一二作至五七作,逮三十餘岁至四十岁, 日作或一日十餘作,以致昏痴健忘,求死而己。 会兴定岁大飢,遂採百草而食,於水滨採一种草 状,若葱尾泡蒸而食之,食讫向五更觉心中不安 ,吐涎如胶,连日不止,约一二斗,汗出如洗, 初昏困,后三日轻健非曩之比,病去食进,百脉 调和。省其所食不知何物,访问诸人乃憨葱苗也 ,憨葱曲者本草所谓藜芦苗是也。(张子和 儒门 事亲) 81 城州,梅端真休寺住持,有痫症。发则乱言或自縊,且足挛急难於步行,来请治 ,予晓以非吐剂莫治,而僧侣阻之不肯服,乃请他医,医与四逆散加吴茱萸牡蠣 半年无寸效,於是再来请治,予用瓜蒂赤小豆末以薺汁服之,吐黏痰许多,癇不 复发,足挛急顿治,住持甚悦,行歌相赠。(中琴神溪 生生堂医谈) 82 酒精性精神病1 黄帝曰: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 歧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 入,先谷而出焉。( 黄帝内经. 灵枢)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漂悍,其 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 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 之,名曰酒悖也。( 黄帝内经.灵枢论勇篇) 83 酒精性精神病2 丹溪心法曰:外弟一日醉饱后,乱言妄语妄见, 询之系伊兄附体,言生前事甚的。乃叔在旁叱之 曰:非邪也,食时与酒太过,痰所為矣!灌盐汤 一大碗,吐痰一二升,汗固大出,因睡一宵而安 。(古今图书集成 艺术部 医药类) 酒大热有毒无形之物也,伤之先当发汗,次利其 小便,上下分消其湿气。(兰室秘藏 酒客论) 李东垣并因此而创作了一条治疗酒精中毒的专门 药方,那就是葛花解酲汤其治疗的目标是:饮酒 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 摇,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中国医学大词典) 84 戒酒法 酒大热有毒无形之物也,伤之先当发汗,次利其小便,上下分消其湿气。( 兰室秘藏 酒客论) 在唐代的千金方中曾经运用一些很独特的药物,混入酒中给病人戒酒之用例如: 白猪乳、马汗、虎屎中骨、鸬鹚屎、鹰毛、驴驹衣、死蛴螬、马脑等物,用以 混入酒中令饮,后产生大吐或对酒发生厌恶的情绪,和现代戒酒法的厌恶治疗法 很相似。 85 胎产精神病 最早记载这种病例,是在宋代的医学著作妇人良方大全一书中,后来经过明 代薛立斋的补充,到了清代沉尧封又再增加不同的理念,而完成了妇產精神病的 治疗。 陈自明善於攻瘀;薛立斋善於温补,再力加上后来清代的沉尧封善於 治痰。 86 产后癲狂,乃败血上冲,用大圣泽兰散加砂仁末三分,酸枣仁汤调下,或硃砂二 钱研细,以乳汁调和入紫项活地龙一条滚二三沸去之,入酒再用重汤煮温分三服 。(妇人良方大全 卷十八) 产后如见鬼神,或言语譫妄,皆由血气亏损阴虚发热,或瘀血停滞,以致心神烦 躁而然也,宜以调经散治之。(妇人良方大全 卷十九) 87 一产妇患前症(产后癲狂)或用大泽兰汤而癒;后又怔忡妄言,其痰甚多,用伏 苓散补其心虚顿癒,又用八珍散加远志伏神,养其气血而安。(薛立斋医案 ) 88 丁姓妇,产后神昏谵语如狂,恶露仍通,亦不过多,医者议攻议补不一,余尚陶 前辈后至,诊毕曰:待我用一平淡方服下去,用朴橘红石菖蒲等六味一剂,神遂 清,四剂霍然,此方想是经验,故当此危症绝不矜持,归语舍弟庆虞,答曰:此 名六神汤余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