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历史课件1:1.3宋明理学.ppt_第1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件1:1.3宋明理学.ppt_第2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件1:1.3宋明理学.ppt_第3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件1:1.3宋明理学.ppt_第4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件1:1.3宋明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明理学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 儒学面临的困境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佛教的发展 材料一: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排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 驮来佛经。鸣笛要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并为他们修建了 白马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历代皇帝也有不少大 兴佛教的。如南朝梁武帝三次出家,杨坚、武则天都曾兴 佛。 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三: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 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如宣扬“天堂地狱”、“因果 报应”、“六道轮回”的观念,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时 寻求幸福。 道教的发展 材料一: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 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时 ,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材料二: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 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 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 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 、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 儒学面临的困境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 “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此图绘佛、道、儒三 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 一图之中,似正在辩 经论道,体现了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 三教图 明 丁云 鹏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泰山名胜 红门宫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儒学面临的困境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 “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儒学复兴运动高涨 2、儒学的复兴运动 1、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 的产物,它以“理”(或“天理”) 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 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 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二、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宋明理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2、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 ,归纳程朱理学归纳程朱理学 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材料一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 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 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无所适而不在。 程颢像 “理”是世界的本原, “ 理”的核心是三纲五常。 程颐像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 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 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达到“理”? 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花工夫, 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 质,以掌握天下之理。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乡有叫盛温和的好友 ,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手中 拿着一个竹篮子。 朱熹问他:“你去那里?” 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听盛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 不说买南北呢?” 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什么是五行吗? ” 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 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 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 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 不会盛土,所以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朱熹听后唉了一声说: “原来是这样!” 为何要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 材料三材料三 “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 、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遏人 欲而存天理欲而存天理”。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 ?”?”曰: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 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朱熹像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实质;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 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自然欲望 “理”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观 通过“格物致知” 把握“理” 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3、主要内容 程 朱 理 学 陆王心学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陆九渊 阅读材料,归纳心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归纳心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材料一 陆九渊陆九渊说:说: “ “宇宙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材料二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一次,王阳明和朋友 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 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 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 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 。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材料三材料三 “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致良知为圣人教人 第一义第一义” ”。 “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 王守仁王守仁 如何把握 “理”? 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 ” 知行合一, 强调自我主动,鼓励 奋发立志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宇宙观 通过内心的“自省” 把握“理” 方法论 “知行合一” 道德观 3、主要内容 陆 王 心 学 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同: 异: 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 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鲁迅 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 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 妇容、妇功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 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 清人戴震 三、理学的影响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压抑、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