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词赋.ppt_第1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词赋.ppt_第2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词赋.ppt_第3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词赋.ppt_第4页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词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n第一节 秦代文学 n“车同轨,书同文” n“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n“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 文学史纲要) n一、吕氏春秋 n吕不韦 n八览、六论、十二纪。 n(“吕览”) n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n第一,体系严密。 n十二纪(十二个月) n八览(八方、八极) n六论(六亲、六义) n第二,用事说理生动。 n大量比喻、故事帮助说理 n第三,寓言故事丰富多彩。 n二百多则 n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 ,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 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 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 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 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 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 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 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 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 鼎之调。 n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 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此其所以败也。 n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 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感乎?以故法为其国与 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 岂不难哉! n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 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 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 此任物,亦必悖矣。 n二、李斯谏逐客书 n李斯 n代表作品为谏逐客书 n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 n郑国渠 n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n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 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 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 ,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 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 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 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 侯,使秦成帝业。 n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 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 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 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 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 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 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 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 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 不立于侧也。 n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 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 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 危,不可得也。 n全文议论驰聘,气势奔放,比物连类,辞 采斐然;既富有战国文章宏放雄辩的姿态 ,又开启汉代辞赋铺叙藻饰的特色,是一 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被后人誉为“ 骈体之祖”。 n秦刻石文大多出于李斯之手。 n吕氏春秋: n战国后期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 一部历史著作。全书分八览、六 论、十二纪三大部分,又称吕 览。思想驳杂,文章多用故事 说理,生动有趣。 n第二节 贾谊和汉初散文 n一、陆贾新语 n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 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 诗、书!”贾曰:“马上得之 ,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 以顺守之,文帝并用,长久之术也。 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 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 n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 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 “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 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 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 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汉书陆贾传) n二、贾谊 n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人。 n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n18岁有才名; n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n后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n23岁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n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n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n死时年仅33岁。 n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贾谊) n所著文章58篇,刘向编为新书。 n散文名篇主要有过秦论上、中、 下三篇,陈政事疏(亦名治安 策),论积贮疏等。 n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 。 n贾谊的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n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 n如过秦论: n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n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 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 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亡秦族矣。 n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 ,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n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 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 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 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 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n不直说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 ;不径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 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尽书秦 之盛。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 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n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疏牍文。 n陈政事疏及新书之“事类”。 n此类散文的特色是观察敏锐,能透过各种现 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能够透过太平 景象觉察到社会潜伏的矛盾和危机。 n如数宁:“曰天下安且宁者,非至愚 无知,固谀者耳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 ,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 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n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 。 n新书之“连语”、“杂事”。 n语言浅显,叙述生动。 n吊屈原赋是赴长沙王太傅之职,路过湘 水凭吊屈原时所作。 n鵩鸟赋是谪居长沙时所作。 n吊屈原赋是汉初骚体赋之代表。 n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 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 :“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 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 曰: n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 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 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 n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 、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 ,铅刀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 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 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n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 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 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 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 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 n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 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 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 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 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 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n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悲愤情怀。 n此赋铺叙与议论并用。无论是铺叙,还是 议论,都熔铸了作者的激愤情感,带有强 烈的抒情色彩。 n此赋模拟楚骚的迹象明显,尚处于汉赋早 期创作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状态。 n鵩鸟赋是一篇哲理赋。 n主要阐明作者对于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 :“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n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鵩似 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 ,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其辞曰 : n作品在抒发对人生、社会的感慨时,表现 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n汉赋:赋是汉代新兴的独特文体,介于韵 散之间。一般认为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 ,形成和兴盛于两汉。汉赋是汉代赋体文 学的总称,一般认为包括骚体赋、汉大赋 和抒情小赋,但以汉大赋最为典型。 n骚体赋:指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 而写成的一种赋,内容上继承了楚辞的“ 怨刺”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 志,形式上大抵保持了楚辞整饬中见变化 、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常用带“兮”字的 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等。 n三、晁错 n颍川人。 n早年学申、商刑名之学。 n文帝时,被派往故秦博士伏生处接受 尚书的传授。 n历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得太子(即 后来的景帝)宠信,号为“智囊”。 n景帝即位,任内史,迁御史大夫。 n吴楚七国叛乱时被杀。 n“诛晁错,清君侧” n汉书艺文志著录晁错文31篇,今存 比较完整的有8篇,贤良文学对策、 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论贵 粟疏为最有名。 n其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 体透彻,唯文采略逊于贾谊。 n论贵粟疏是作者上给汉文帝的奏疏, 上承贾谊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 务农贵粟的主张。 n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 ,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 瘠(胔)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n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 ,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 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 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 ;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 n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 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 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 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 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 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 ,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n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 n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 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 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 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 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 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 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 谷而贱金玉。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 ,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 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 n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 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 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 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 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 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 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 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n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 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 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 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 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n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 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 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 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 n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 。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 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 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 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 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 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 ,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 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 矣。爵 n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 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 ,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 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n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云:“晁贾性行, 其初盖颇同,一从伏生传尚书,一从 张苍受左氏。错请削诸侯地,且更定 法令;谊亦欲改正朔,易服色;又同被功 臣贵幸所谮毁。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 言;司马迁亦云:贾生晁错明申商。 n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 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 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 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 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 ,乃颇疏阔,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 n西汉鸿文:语出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是鲁迅对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 和晁错的贤良对策、言兵事疏、 守边劝农疏等文章的评价。两人欲行 变革,却被功臣贵幸所谮毁,为文皆疏直 激切,尽所欲言,影响深远。 n“西汉鸿文”的特征: n1、汉代初年,学尚黄老,文化思想相对自由。 兼之战国纵横余风犹存,作者为文,较能畅所欲 言,文章具有铺陈壮大的风格。 n2、文人从政机遇尚多,社会生活相对稳定,有 条件对历史、现实、人事作深入具体的思考和研 究。这时的文章,大抵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少 有策士之辞的浮靡与诡辩。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也趋于详密和严整。 n3、汉初文人抚今追昔,对当代社会的统一与安 定倍感珍惜。他们以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总结 前朝的兴亡教训,为统治阶级提供经验与借鉴, 史论而兼政论、冷静客观而兼热情洋溢,是这一 时期文章的又一特点。 n四、邹阳 n文景时人,曾为吴王和梁孝王门客。著有 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n第三节 枚乘 n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 汉初重要的辞赋家。 n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劝阻吴王谋反无效, 改作梁孝王门客。 n“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 n梁孝王死,归故里。 n武帝即位,以“安车蒲轮”征聘他,因年 老病死途中。 n汉书艺文志著录乘赋九篇。 n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均为前 人所称道,然以七发最为著名。 n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 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 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 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 日 n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节轖(塞)。纷 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 。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越渫,百病 咸生。聪明眩曜,悦怒不平。久执不废, 大命乃倾。太子岂有是乎?”太子曰:“ 谨谢客。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 是也。”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 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饮食则温淳甘膬(脆),脭醲肥厚;衣 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虽有金石之坚 ,犹 n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 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 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 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 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 血脉淫濯,手足堕窳;越女侍前,齐姬奉 后;往来游醼(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 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所从 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 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今如太子之 n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 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淹 沉之乐,浩唐(浩荡)之心,遁佚之志, 其奚由至哉!” n太子曰:“诺。病已,请事此言。” n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 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 乎?” n太子曰:“仆愿闻之。” n以下分述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 、 n观涛六事,一步步启发太子。 n最后是“论道”,用“要言妙道”进一步 启发太子: n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 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渊) 、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 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 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 ,太子岂欲闻之乎?” n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 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n一、“七发”的意义 n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 膏粱之子也。(文心雕龙杂文) n李善注云:“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 太子也。”( 见文选卷三十四) n后一种解释比较符合作者原意。 n这是劝戒膏梁子弟的一篇成功之作。 n二、七发的艺术成就 n1、七发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对 先秦文学多有借鉴。 n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 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 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 乐,命之曰伐性之斧。(吕氏春秋本 生) n它在体制与描写手法上都受到过楚辞的影 响,离骚的宏大体制及其中的问答形 式、招魂帝与巫阳的问对,以及招 魂和大招的铺排描写手法,还有纵 横家说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n区别在于,招魂和大招的铺排对 象都是作为正面事物出现,以此诱导游魂 的回归;而七发则把上述铺排对象作 为否定性因素加以处理,是对贵族公子养 尊处优生活方式的批判。 n2、七发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 n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 丽风骇。(文心雕龙杂文) n3、七发的出现,对汉赋的发展有着 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n第一,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 中以问答体展开的。 n第二,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 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 文体。 n第三,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 开拓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 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n第四,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 主题的矛盾,也即“劝百讽一”的现象, n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特征。 n4、七发既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 基础,又是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七” 体的开创之作。 n如傅毅七激、崔骃七依、张衡 七辨、崔瑗七厉、曹植七启、 王粲七释、左思七讽等,以至 文选别立“七”体。 n枚乘的散文: n谏吴王书、重谏吴王书。 n第四节 司马相如及其他作者 n司马相如(?前118) n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n青少年时期,好读书,又学击剑。 n初入仕途,“以赀为郎”,任“武骑常侍” ,时随从天子(景帝)狩猎。 n以有病为由,客游梁,成为梁园文学群体 中的一员,作子虚赋。 n梁孝王卒,梁园宾客解体,相如归蜀。 n与临邛富家女卓文君结为伉俪。 n武帝继位后,偶读子虚赋,称赏之, 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n恰好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于侧,遂曰: “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武帝十 分惊喜,遂召相如。 n相如见到武帝后,称子虚赋乃叙诸侯 之事,不足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于是 作上林赋。 n武帝大悦,以相如为郎。 n撰谕巴蜀檄以安抚巴蜀百姓。 n见秦二世陵,作哀秦二世赋。 n武帝好神仙,遂撰成大人赋。 n长门赋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n还有美人赋、难蜀父老。 n相如口吃而善著书,未尝肯与公卿交游。 n患消渴疾,常称疾避事。 n晚年以病免官,居茂陵。武帝元狩五年( 前118),终以消渴疾辞世。 n相如居茂陵,亦时时著书,辄为人索去。 病逝后,朝廷遣人往取其所著书,仅有 封禅文一篇奏上。 n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 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 用的成果。 n这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作于 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上林赋作于武 帝召见之际,前后相去十年。 n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 为一篇完整作品。 n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 通过他们讲述天子、诸侯苑囿之大、田猎 之盛。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 n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 畋。畋罢,子虚过奼(诧)乌有先生,亡 是公存焉。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 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 ”曰:“少”。“然则何乐?”对曰:“ 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 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 曰:“可。王车架千乘,选徒万骑,畋于 海滨射中获多, n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 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 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 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 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 焉足以言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 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仆对曰:唯 唯。 n“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 。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 n“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 以应仆也。” n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 千里,来贶齐国;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 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以 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 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 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 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 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 囿之 n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 以应哉?” (子虚赋) n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 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 ,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 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 ,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 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 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 n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n“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 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n“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 乐乎膠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 ,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 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 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n“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 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览听余 n闲,无事弃日,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以 于此,恐后世靡丽,遂往而不返,非所以 为继嗣创业垂统也 n“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 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本不得垦辟 而人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 之所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 n于是二子揪然改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