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建设单位: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价时间:二o一二年九月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为了消减洪洞县城区现状供热污染源排放,改变城区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节约能源,洪洞县政府与五洲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热源生产、供热服务为主业。2008年6月,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洪洞县集中供热一期工程,2008年7月临汾市环境保护局对工程环评报告进行了审批,该项目已于2008年11月开始供热。洪洞县集中供热一期工程热源厂位于洪洞县县城西南方向800m,建设有264mw链条式热水锅炉,总供热能力128mw,供热面积202万m2,配套建设42个换热站。一期工程共替代县城现有的344台小锅炉,总吨位达356.1吨。由于部分环保设施尚未建成,目前现有工程尚未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近几年来,洪洞县城市建设速度较快,目前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的供热能力已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供热负荷需求。为保证老用户的正常供热,同时发展新用户,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决定建设洪洞县集中供热二期扩建工程。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新建两台91mw的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供热能力182 mw,供热面积409万m2,配套建设40个换热站。经调查,本项目已于2012年5月开始建设,现正在办理环评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项目属“未批先建”,应补办相关手续。截止到2012年8月29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技术评审时为止,本项目锅炉房的基础工程基本建设完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建设地点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位于原有厂区内,地理坐标东经1113848,北纬361506,具体位置为洪洞县县城的西南800m处。洪洞县集中供热热源厂厂址地理位置见图1-1。1.3工程概况1.3.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单位: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供热能力182mw,供热面积409万m2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地点:洪洞县城西南800m,原有厂区内建设周期:10个月1.3.2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27429.21万元,其中企业自筹7429.21万元,申请补贴资金5000万元,申请贷款15000万元。1.3.3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本项目年供热天数为120天。劳动定员58人,其中锅炉、电气、除灰、热力站按三班运行,人员按四班配备;上煤系统按二班运行,人员按三班配备;其它人员正常配备。1.3.4洪洞县供热规划根据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提供的热负荷现状和发展规划,公司目前实际集中供热采暖面积为203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建筑为153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建筑为50万平方米,供热量为109mw,现有二台64mw链条锅炉出力不超过85%,其最大供热能力不超过109mw,已达到现热源能力与热负荷的最大平衡状态。根据洪洞县城市发展规划,2011年规划增加供热面积84万平方米, 2012年规划增加供热面积66万平方米, 2013年规划增加供热面积106万平方米,2014年规划增加供热面积89万平方米,2015年规划增加供热面积64万平方米,2015年总供热面积将达到612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建筑面积为515万平方米,公共设施建筑面积为97万平方米。现有一期工程供热能力203万平方米,达到2015年供热规划目标还有400万平方米的供热负荷缺口,本次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总供热能力为182 mw,总供热面积为409万平米,本次二期工程热源厂锅炉房锅炉容量设置合理。1.3.5供热范围与热负荷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总供热能力为182 mw,总供热面积为409万平米。其供热范围在除了一期供热的范围内增加供热区域,还包括洪洞县规划中的河西新城。具体的供热范围为:现有的铁路以东,霍侯一级路以西,四清桥南路以南,洪安涧河以北的区域,并包括洪安涧河以南的部分区域;以及包括北起规划一街,南至规划九街(飞虹西街),东起规划十路(滨河西路),西抵大运二级路的区域。1.3.6工程建设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锅炉房,配套的脱硫除尘系统、除灰系统、出渣系统等环保工程以及其它辅助工程;8.9km的一次管网、40座热力站等。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及与现有工程的衔接依托关系见表1-1。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3 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表1-1 本工程建设内容及与现有工程衔接依托关系一览表工程组成现有工程(一期)本工程(二期)备注主体工程锅炉2台64mw链条热水锅炉2台91mw链条热水锅炉新建一次供热管网长18km,管径为dn800dn200长8.9km,管径为dn800dn250新建热力站42座40座新建辅助工程水处理60m3/h全自动软化除氧一体化成套设备80m3/h全自动软化除氧一体化成套设备新建上煤500mm宽的皮带机,封闭廊道500mm宽的皮带机,封闭廊道新建除渣/灰出渣采用重型框链除渣机出渣采用重型框链除渣机新建公用工程供水自备水井依托现有供电一座10/0.4kv变电站依托现有供热锅炉房换热机组依托现有生活办公办公生活用房依托现有环保工程废气两套陶瓷多管冲击式水浴(添加碱石灰)脱硫除尘装置两套布袋除尘器+旋流板脱硫塔(双碱法)脱硫除尘装置新建废水清净下水回用于脱硫,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清净下水回用于脱硫,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噪声隔声、减振、消声隔声、减振、消声工业固废锅炉灰渣厂内露天堆存,定期外售制砖取缔现有临时堆渣场,恢复至原貌,余渣及今后一期和二期产生的炉灰渣全部运输至灰渣场堆存,综合利用时从灰渣场取渣改造+新建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处置由当地环卫部门集中处置原料储存燃料煤脱硫剂煤场目前仅用防尘布进行简单覆盖储煤场进行全封闭,设机械通风装置,并设专用喷淋洒水系统增加含水率,脱硫剂(石灰)和燃料煤在煤库内分区储存改造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4 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1.3.7总平面布置本项目位于原有厂区东侧预留的扩建场地。厂区内扩建构筑物有:锅炉房主厂房、输煤廊道、风机间、脱硫辅助间等,厂房采用两列式布置,即新老厂房锅炉车间对齐,主厂房后一次布置脱硫除尘器、除尘器配电间、引风机室烟道等主要建筑物和设备。 厂内设环形通道,路宽6.0 米规格,道路形式采用混凝土城市型。厂区进行绿化设计,采用灌木和乔木相结合方式,绿化系数可达20%。厂区通行利用原有大门。 1.3.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表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建设规模1链条炉排热水锅炉台291mwdzl91-1.6/130/90-a3型2热力站座403管网km8.9二供热规模万m2409三年供暖时间小时/年192016h/120d锅炉运行时间小时/年 192016h/120d四主要原、辅材料1原煤t/a748802火碱(naoh)t/a19703石灰(ca(oh)2)t/a1830五动力消耗1新鲜水m3/a14.11042电kwh/a736104六全厂定员人58七占地面积m232800八工程总投资万元27429.21 九财务指标1年总成本万元60152年销售收入万元64833达产年利润总额万元282.174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245投资回收期(税后)年20.831.4选址可行性分析1.4.1厂址选址的可行性分析建设项目热源厂的地理坐标东经1113848,北纬361506。位于洪洞县县城的西南800m,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且周围没有文物景观等敏感目标,厂址位置较为合理。本项目共设置40座换热站,均位于城区规划范围内,据实地调研各热力站均距周边敏感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在采取合理的噪声防治措施后,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很小,均为超出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因此,各换热站选址合理。本项目供热管线的布局可以解决规划区域的供热,并且引线距离相对较短,线网布设相对合理,且从热源厂供应各供热区管网顺畅;工程量小、投资少;该管网便于后期安排和调整,对规划供热较为有利。因此,其管网布局相对合理。1.4.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中的 “城市基础设施”“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4.3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洪洞县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热源厂厂址位于洪洞县县城西南800m处,热源厂位于县城规划区以内。处于采暖期的最小风频方向,对县城污染小。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洪洞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见附件)。1.4.4厂址选择的主要工程条件(1)原煤来源洪洞县煤炭资源丰富,本期扩建工程增加的年耗煤量约7.5万吨,燃煤来源主要为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水源供水水源为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的自备水源井,用水十分方便。(3)供电本项目电源由城市电网提供两路10kv线路。(4)交通运输本项目位于洪洞县县城西南800m处,厂址北面紧邻乡村道路,再往北即为飞虹大街,交通便利。1.4.5环境承载能力分析(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1年采暖期pm10和so2监测数据最大值均超标,其余各个监测数据均达标;2009年至2011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洪洞县县城环境空气由于集中供暖逐年替代小锅炉得到很好改善;采暖期监测数据均比非采暖期监测数据高,表明北方采暖期采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由于本工程属于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其本身即为环保工程。随着燃煤采暖小锅炉的淘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有效改善;且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按照1:1.113的比例在区域内进行削减置换而来。因此项目建成后不会恶化区域大气环境。(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洪洞县境内的断面现状水质较差,cod和氨氮均有大幅度的超标。造成汾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和周边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道有关,而且上游来水水质差,也是造成汾河洪洞段超标的主要原因。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明:1#热源厂厂址的监测井位总硬度、氨氮、硫酸盐、总大肠菌群超标;2#涧桥村监测井位的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3#古县村的监测项目全部达标;4#胡家沟村监测井位的硫酸盐、氟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超标可能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氨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项目的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因此项目建成后不会恶化区域水环境。(3)声环境厂界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关心点昼间和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因此,厂界四周及敏感点周围的声学环境较好。由噪声预测可知,本项目全部建成后厂界噪声的增加值较小,较现状值变化不大,可见本工程建成后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轻微。1.4.6环境敏感因素分析霍泉泉域出露于洪洞县东北15km霍山山前广胜寺脚下,泉水出露点集中。泉域行政区划包括洪洞县、古县、灵石县、沁源县、霍州市、安泽县。本项目热源厂及渣场不在泉域保护区范围内。1.4.7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本项目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1.4.8公众参与由公众调查结果看,所有被调查人员支持本项目建设,认为项目在切实加强建设期及运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将其各种影响降至最低,其建设对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1.4.9厂址可行性综述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厂址的选择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周围环境对本项目的承载能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周围的环境敏感因素对本项目的厂址不构成制约因素。因此,评价认为在严格执行环评规定的各项措施并确保其正常稳定运行下,拟选厂址从环境角度分析可行。2环境现状2.1 环境质量现状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评价利用洪洞县城环境空气例行监测点近三年日均浓度统计数据:由监测数据可知: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1年采暖期pm10和so2监测数据最大值均超标,其余各个监测数据均达标;2009年至2011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均呈下降趋势,表明洪洞县县城环境空气由于集中供暖逐年替代小锅炉得到很好改善;采暖期监测数据均比非采暖期监测数据高,表明北方采暖期采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2.1.2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利用汾河天井村断面和北益昌村断面2010年的例行监测数据的平均值。每个断面每年共进行6次水质监测,分别为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由监测数据可知:汾河洪洞县境内的断面现状水质较差,cod和氨氮均由大幅度的超标,其中cod在2010年全部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为4.07,出现在5月;氨氮在2010年也全部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为28.288,出现在5月。造成汾河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和周边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河道有关,而且上游来水水质差,也是造成汾河洪洞段超标的主要原因。(2)地下水质量现状本次评价针对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1年9月15日-9月16日对本项目的地下水进行现状监测。由监测数据可知,1#热源厂厂址的监测井位总硬度、氨氮、硫酸盐、总大肠菌群超标;2#涧桥村监测井位的总硬度、总大肠菌群超标;3#古县村的监测项目全部达标;4#胡家沟村监测井位的硫酸盐、氟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硫酸盐、总硬度、氟化物超标可能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氨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2.1.3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针对项目可能对周围噪声环境造成的影响,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2011年9月15日9月16日对本项目热源厂厂界、典型换热站周围的敏感点的噪声进行现状监测。由噪声监测结果可知,厂界昼间和夜间的噪声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关心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因此,厂界四周及敏感点周围的声学环境较好。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锅炉烟囱为中心,南北、东西方向为轴,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延伸9.8km,其评价区域为19.619.6 km2的正方形区域范围。(2)地表水评价范围:对生产废水不外排的保证性进行分析。(3)地下水评价范围:热源厂及附近村庄的地下水,渣场周围的浅层地下水。(4)声环境评价范围:热源厂噪声的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m的范围,各热力站噪声的评价范围为热力站周边1m范围及周边的敏感目标。(5)生态环境:本次评价范围包括热源厂及供热管网管线沿线。具体范围为热源厂厂区,供热管网管线铺设沿线两边延伸各10m的区域。2.3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涉及的相关区域无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及风景旅游区等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其主要保护目标为:热源厂附近的居民、汾河和厂址附近的浅层水;各热力站周围可能受施工期及运营期噪声影响的居民;管道施工场地周围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及周边生态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别见表2-1与2-2。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1-1。表2-1 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目标类别保护对象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噪声换热站及管线施工区周围居民满足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满足晋环发2010136号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排污费核定征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地表水洪安涧河管道铺设满足河道管理部门的要求,不得影响河流的河道及行洪生态换热站及管线沿线植被在严格控制生态影响的前提下,及时恢复植被,加强绿化措施表2-2 运行期的环境保护目标类别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县城ne8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华杰中学e500地表水汾河w4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洪安涧河s30环监类地下水厂址附近浅层水/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渣场周边的浅层水/噪声厂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换热站周围居民区恒福小区、滨河路还迁区、贾村、国土资源局、洪洞经济适用房、舍东新农村、江南二期、同鑫花园、前坡底村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运煤及运渣线路两侧村庄洪段村、堡子上村、辛村、马三村、石东、石北、石南、高池村、县城、涧桥村、梗壁村、李堡店上村废气及噪声污染控制,避免出现扰民现象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污染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3.1.1大气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运营期大气污染源的产生主要在热源厂,其主要污染源有:(1)原煤储存本项目利用洪洞县热源厂一期建有储煤场,主要污染物为煤尘,尤其在有风天气下,污染会更加明显。热源厂原有的煤场有95m50m,现有的煤堆场仅设有围挡墙,未进行全封闭,仅利用防尘布进行覆盖。在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堆场扬尘较大,将污染环境空气。本次环评按照一期环评的要求对储煤场进行全封闭,主体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网架选用轻钢结构,屋面材料采用单层彩色钢板。储煤场应设机械通风装置,并设专用喷淋洒水系统增加含水率。采取全封闭式储煤场加设喷淋洒水设施后,抑尘率可达99%以上。本项目一、二期工程每天需要原煤530t/d,约820m3/d。本项目储煤场的面积为95m50m,则需堆高2m,以满足一二期工程67天原煤的使用量。(2)原煤输送锅炉输煤采用两级输送方式,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本项目采用全封闭的输煤廊道,在输送机转载点设置水喷雾除尘,抑尘率可达95%以上。(3)原煤破碎、筛分原煤破碎和一级筛分过程中可能产生煤尘。本项目采用封闭式筛分破碎机,可有效防止煤尘外溢,同时配套建设全封闭破碎筛分车间,保证煤尘不外排。(4)锅炉烟气本项目建设2台91mw链条锅炉,锅炉燃煤为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煤质为:低位发热量4150kcal/kg,硫份约0.45%,灰份39.90%。按年运行120天,每天满负荷运行16小时计算,年燃煤量74880t。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器+旋流板脱硫塔(双碱法)处理,除尘效率合计99%,脱硫效率85%,处理达标后的烟气送120m高的烟囱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1。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2 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表3-1 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源性质排放特征排气量(nm3/h)烟气温度()运行时间(h/a)废气组成产生浓度(mg/m3)治理措施治理效率排放浓度(mg/m3)排放量(t/a)高度(m)内径(m)g1原煤储存无组织202880粉尘封闭煤场,同时配置喷淋洒水系统99%0.5g2原煤输送无组织202880粉尘封闭皮带走廊,同时配置喷雾湿法除尘95%0.3g3原煤破碎、筛分无组织202880粉尘封闭式筛分破碎机,同时建设全封闭破碎筛分车间99%0.1g4锅炉烟气有组织1203.6401000551920烟尘2546布袋除尘器+旋流板脱硫塔(双碱法)除尘效率99 %脱硫效率85%25.519.6so270010580.9nox286286220.2合计无组织粉尘0.9有组织烟尘19.6有组织so280.9有组织nox220.2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3 国环评证甲字第1301号3.1.2废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热源厂水污染源分析及防治措施(1)软水制备系统排水软水制备系统排水量2.6m3/h,主要污染物为盐类,回用于厂内烟气净化系统,不外排。(2)锅炉排污水锅炉排污水量6.0m3/h,主要污染物为ss和盐类,回用于厂内烟气净化系统,不外排。(3)生活污水本项目预计生活污水产生量0.2m3/h,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和ss。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洪洞县污水处理厂。洪洞县的污水处理厂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热力站水污染源分析及防治措施热力站排水环节包括:(1) 管道循环系统除污器排水,主要污染物为ss;(2) 少量的职工办公生活及化验排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3) 热力站冲洗地坪排水,主要污染物为ss。一般热力站其排水环节主要为除污器排水、软化反冲洗水和少量的生活化验废水,每个热力站总排水量一般平均在0.1m3/h左右,其水污染物主要为盐类和ss,不含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污水的水质浓度可满足排水水质要求。与此同时,各热力站建设分散,不能统一采取治理措施,也无法单独建设处理设备,在此情况下,完善城市废水集中处理处置是实现相关废水处理的最佳途径。根据上述情况来看,拟建工程排放的废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含量不高,本工程排水不需自身设污水处理设施,各热力站的少量排水经收集池收集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即可,水质能够满足进管网的要求,排放不会对区域地表水体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本工程主要废水排放源及治理措施情况见表3-2。最终废水污染物排放结果见表3-3。表3-2 废水排放源及治理措施情况表序号污染源产生量(m3/h)主要污染物污染控制措施1软水制备排水2.6盐类厂内回用2锅炉排污水6.0盐类、ss厂内回用3热力站废水3.8盐类排入城市污水管网4生活污水0.2bod、nh3-n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表3-3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表排水量(m3/a)污染物厂排口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水处理厂排口污染物排放情况排放浓度(mg/l)年排放量(kg/a)排放浓度(mg/l)年排放量(kg/a)480cod16579.25024.0nh3-n209.6固体废物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热源厂的锅炉灰渣、除尘脱硫渣和少量生活垃圾。(1)锅炉炉渣本次工程预计锅炉灰渣产生量为35429t/a,首先立足于综合利用,送万安镇富民砖厂收购制砖,无法利用时,灰渣统一由汽车运至厂址以东11公里古县村备用渣场进行填埋处理。洪洞县富民砖厂位于洪洞县万安镇万安村,位于本项目厂址西南方向10km,生产免烧环保砖为主,制砖设备是经200吨压力八孔免烧砖机。成品结构紧密结实,耐水耐高温,棱角分明,是国家政策支持型环保水泥制品。砖机每小时出5000块砖,年产能力3000万块。(2)脱硫渣锅炉烟气采用双碱法脱硫,其脱硫废液在脱硫再生的过程中产生的脱硫渣为1654 t/a,其部分送万安镇富民砖厂收购制砖,剩余送备用渣场进行填埋处理。(3)生活垃圾本工程生产定员为58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6t/a,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项目备用渣场,位于厂址东11公里,洪洞县苏堡镇古县村北1.2km的沟内,沟内有部分农民开垦的荒地。沟为南北走向,沟深1030m,宽80100m,长1000余米。取其中上游400m长的沟作为备用渣场,初步估算其有效容积在30万m3以上。渣场要求对场地进行碾压,铺设1m的黄土起防渗作用,并设置排水涵洞、排洪沟等相关措施。本工程主要固废处理措施及产生排放情况见表3-4。表3-4 本工程主要固体废弃物产生排放情况表序号排放源名称污染物名称排放量t/a排放物组成排放去向1锅炉房锅炉灰渣35429sio2和al2o3综合利用2烟气脱硫脱硫渣1654caso4和caso3部分综合利用,剩余送渣场堆存3职工生活生活垃圾5.6纸屑、玻璃等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3.1.4噪声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热源厂生产设备噪声本工程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有鼓、引风机、水泵,均为固定声源,多数连续排放。声级值一般在80100db(a)之间。本次工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尽量选用高效低噪声设备;(2)对风机选用消声器减噪;对水泵加减振垫和阻尼层以降低噪声值;(3)主厂房设集中控制室,控制室墙壁采用减振、隔音材料。采取这些措施后车间室外噪声控制在6070 db(a)之间。热力站噪声本次工程有40个热力站。热力站在运行时主要环境问题是噪声,噪声产生于循环水泵的运行。本项目对水泵加减振垫和阻尼层以降低噪声值。热力站门窗采取隔声门窗。采取这些措施后室外噪声控制在4045 db(a)之间。本工程主要噪声控制措施及排放情况见表3-5。表3-5 生产设备噪声源强表产噪工段主要噪声设备台数(台)排放方式防治措施声压等级db(a)锅炉及辅助系统引风机2连续减振基础、消声器、室内布置85鼓风机2连续减振基础、消声器、室内布置85空压机2连续隔声、消声器、隔声85各类泵10连续基础减振、软连接、隔声75热力站水泵64连续基础减振、软连接、隔声门窗803.1.5 运煤、运灰环境影响分析运煤运灰过程对道路两侧村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输扬尘污染及运输噪声对居民的干扰。针对运输扬尘及噪声污染环评要求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运输车辆采取封闭措施,避免沿路抛洒现象,合理规划运输时间,运输车辆穿越村庄时减速慢行、减少鸣笛。采取以上措施后可以有效降低运输过程的环境影响。3.2环境影响预测分析3.2.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的大气污染源在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其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规定,污染物排放量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经大气环境预测可知,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对区域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3.2.2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热源厂的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一般热力站其排水环节主要为除污器排水和少量的生活化验废水,其水污染物主要为盐类和ss,不含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其排水经收集池收集后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同时,本项目的外排废水均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级标准,后进入洪洞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因此,本项目外排的废水对地表水影响轻微。本工程只要保证防渗措施的落实以及加强管理,防止废水废液的跑冒滴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避免固废堆放不当,就可以避免本工程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3.2.3声环境影响评价由噪声预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建成后,热源厂厂界噪声昼间等效声级的范围是43.97-45.99 db(a);夜间等效声级的范围是38.87-42.77 db(a),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的限值。本工程40个换热站都处于城区范围内,各换热站在采取评价提出的综合降噪措施后,其周边敏感目标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因此,本项目热力站对周围敏感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3.2.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种类较少,且无毒害性,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在利用不平衡时,送公司的备用渣场堆存,渣场要求对场地进行碾压,并设置排水涵洞、排洪沟等相关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本项目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2.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管网施工,可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以及防治措施,以及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的及时恢复,使生态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并随着施工结束而结束。因此,对周围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工程营运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外排的污染物对对区域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工程锅炉烟尘经脱硫除尘处理后可实现达标排放;生产废水不外排;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从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本工程是可行的。3.3环境保护措施及环保投资估算3.3.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源的产生主要产生在热源厂,其主要污染源有:(1)原煤储存本项目利用洪洞县热源厂一期建有储煤场,主要污染物为煤尘,尤其在有风天气下,污染会更加明显。热源厂现有的煤堆场仅设有围挡墙,未进行全封闭,在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堆场扬尘较大,将污染环境空气。本次环评要求储煤场进行全封闭,主体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网架选用轻钢结构,屋面材料采用单层彩色钢板。储煤场应设机械通风装置,并设专用喷淋洒水系统增加含水率。采取全封闭式储煤场加设喷淋洒水设施后,抑尘率可达99%以上。(2)原煤输送锅炉输煤采用两级输送方式,运输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本项目采用全封闭的输煤廊道,在输送机转载点设置水喷雾除尘,抑尘率可达95%以上。(3)原煤破碎、筛分原煤破碎和一级筛分过程中可能产生煤尘。本项目采用封闭式筛分破碎机,可有效防止煤尘外溢,同时配套建设全封闭破碎筛分车间,保证煤尘不外排。(4)锅炉烟气本项目建设2台91mw链条锅炉,锅炉燃煤为洪洞县陆合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煤质为:低位发热量4150kcal/kg,硫份约0.45%,灰份39.90%。按年运行120天,每天满负荷运行16小时计算,年燃煤量74880t。锅炉采用布袋除尘器+旋流板脱硫塔(双碱法)处理,除尘效率合计99%,脱硫效率85%,处理达标后的烟气送120m高的烟囱排放。3.3.2废水污染防治对策(1)软水制备系统排水、锅炉排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盐类,均回用于厂内烟气净化系统,不外排。(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和ss。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洪洞县污水处理厂。洪洞县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3万t/d,采用a2/o处理工艺,配有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后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3)换热站排污水一般热力站其排水环节主要为除污器排水、软化反冲洗水和少量的生活化验废水,其水污染物主要为盐类和ss,不含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污水的水质浓度可满足排水水质要求。与此同时,各热力站建设分散,不能统一采取治理措施,也无法单独建设处理设备,在此情况下,完善城市废水集中处理处置是实现相关废水处理的最佳途径。3.3.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热源厂的锅炉灰渣、除尘脱硫渣和少量生活垃圾。(1)锅炉炉渣本次工程预计锅炉灰渣产生量为35429t/a,首先立足于综合利用,送万安镇富民砖厂收购制砖,无法利用时,灰渣统一由汽车运至厂址以东11公里古县村备用渣场进行填埋处理。(2)脱硫渣锅炉烟气采用双碱法脱硫,其脱硫废液在脱硫再生的过程中产生的脱硫渣为1654 t/a。本工程运行时,所产生的脱离废渣同锅炉灰渣部分由万安镇富民砖厂收购制砖,剩余堆存于灰渣场。(3)生活垃圾本工程生产定员为58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6t/a,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3.3.4噪声防治措施对于热源厂产生噪声的主要设备有鼓、引风机、水泵,均为固定声源,多数连续排放。声级值一般在80100db(a)之间。本次工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尽量选用高效低噪声设备;(2)对风机选用消声器减噪;对水泵加减振垫和阻尼层以降低噪声值;(3)主厂房设集中控制室,控制室墙壁采用减振、隔音材料。采取这些措施后车间室外噪声控制在6070 db(a)之间。对于换热站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首先要求合理设置各换热站的位置,将换热站避开居住、办公集中区,或留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一般考虑在50m以上为宜)评价针对本工程换热站建设的具体特征,提出以下防治要求: 合理选择换热站水工设备,从声源上控制噪声级别:对于机械产噪设备,应选择辐射噪声小、振动小的低噪声设备,同时也要选择有可能采取控制对策的设备,提高安装精度,从源头上控制噪声产生的级别;设置减噪隔振措施:对泵类、热交换器等因振动辐射产生噪声的设备需要考虑减振、隔声和密闭措施,安装隔振座等; 加强热力站厂房的隔声性能,门窗应设计为双层结构,且距离周围居民住宅楼、办公楼小于15m的热力站应增加室内吸声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各换热站的室外噪声控制在4045db(a)之间,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3.4 环保投资情况汇总本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一览表见表3-6。该项目总投资27429.21万元,环保投资预计为497万元,约占项目投资总额的1.81%,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保证资金的投入,确保环评规定的各项有关环境综合整治措施落实到位。表3-6 本项目环保对策措施一览表环境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环保投资(万元)废气原煤储存煤尘封闭煤场,同时配置喷淋洒水系统100原煤输送煤尘封闭皮带走廊,同时配置喷雾湿法除尘20原煤破碎、筛分煤尘封闭式筛分破碎机,同时建设全封闭破碎筛分车间20锅炉烟气烟尘、so2、nox布袋除尘器+旋流板脱硫塔90加高烟囱到120m,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00废水软水制备排水盐类回用于厂内烟气净化系统1锅炉排污水盐类回用于厂内烟气净化系统热力站废水盐类直接进城市管网生活污水cod、bod5、ss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0.8固废锅炉房锅炉灰渣取缔现有临时堆渣场,恢复至原貌,余渣及今后一期和二期产生的炉灰渣全部运输至灰渣场堆存,综合利用时从灰渣场取渣12烟气脱硫脱硫废渣备用渣场灰渣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范建设渣场拦渣坝、截排洪系统。35职工生活生活垃圾建封闭垃圾箱,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0.2噪声热源厂各产噪设备噪声首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各高噪声设备均布置在室内,并单独布置;各类泵要采用独立基础,并在泵体与基础连接设置软性材料,给水管道设置软性连接;在风机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处安装一段橡胶软管,并安装吸声器,安装时,风机与钢筋混凝土基础之间应垫橡胶、软木板或毛毡板等软质材料。锅炉房、风机房、泵房可采用隔声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建筑材料,采用吸声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墙面材料。60换热站各产噪设备噪声首先选用低噪声水泵;各类泵要采用独立基础,并在泵体与基础连接设置软性材料,给水管道设置软性连接。合理选择热力站的位置,使其与各敏感目标满足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各热力站的门窗应设计为双层结构,且距离周围居民住宅楼、办公楼小于15m的热力站应增加室内吸声措施。生态院内绿化根据功能分区和用地规划进行院内部绿化8其它环境监测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及分析仪器20施工期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等施工隔离设施;施工降噪措施;管道施工场地的恢复措施;弃土场的生态恢复措施30合计4973.5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热源厂设有环境保护机构,并由专人负责。根据环保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明确环保机构的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环保管理计划。根据本项目施工的排污特点,进行施工期的环境监理。根据本项目运行期的污染特点,评价报告确定了环境监测项目,制定了监测计划、监测点位及频次。3.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本项目“三废”治理的经济投入,主要回报是环境效益,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符合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效益的和谐统一,从环境经济角度来看合理可行。3.7总量控制本工程污染物总量核定情况见表3-7。表3-7 本工程污染物总量核定情况污染物 项 目控制因子(t/a)烟尘so2nox本工程污染物排放量19.680.9220.2环保部门下达的总量指标22.2211.8367.8满足情况满足满足满足由表3-7可知,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环保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要求。4公众参与4.1调查对象与方法本评价以针对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调查方式主要以网上征求意见、随机走访调查和发放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涉及县城及周边村庄的居民。广泛征求了被调查者的意见。4.2公众参与调查阶段本次公众参与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公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向公众公告有关情况。环评单位接受任务委托后,帮助建设单位拟草了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示的有关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评价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等,经建设单位修改审核后在本项目热源厂周围村庄北营村、涧桥村等进行了公告张贴。(2)公众参与座谈会及重点人群问卷调查本次评价在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洪洞县集中供热第二期扩建工程公众参与座谈会”,到会的有评价单位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单位洪洞县热力供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洪洞县环保局、周边村庄涧桥村、常青三村等村庄的居民供给31人。在会上,首先由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了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由环评单位对本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在详细了解本项目的情况下,到会的居民对本项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填写了公众参与调查表;洪洞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也对本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其它重点调查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主要采取发放调查表格的方式,并结合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工作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回收100份。(3)环评报审前公示和意见征询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应当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向公众公告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于2012年6月4日6月18日在山西省环境保护网(/)进行了15天的公示,并提供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和反映意见的途径,其间评价单位及建设单位尚未收到任何意见及要求。4.3调查表结果分析(1)被调查人员中,大多数人对本项目比较了解,有79%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