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历史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历史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历史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4页
历史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统一以前的历历史时时期,是中华华文明的勃 兴阶兴阶 段。经历经历 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发展过过程;生 产产力不断进进步,精耕细细作的农农耕经济经济 模式确立;中华华文化萌生,奠定了 中华华民族传统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的确立、发发展及逐步瓦 解。 (2)经济上,小农经济农经济 逐步成为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经济 形态态。男耕女织织 、自给给自足是其基本特点,延续续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历史。 (3)思想文化上,出现现了古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百家争鸣鸣,奠 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基础础。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220年曹魏建立)古代中华文 明的发展 阶段特征 是中国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统的时时代,也是统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奠基时时期。其开创创的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制度为为以后历历代封建王 朝所沿袭袭;秦汉时汉时 的农农耕经济进经济进 一步发发展;秦汉汉文化作为为先秦文化成就 的总结总结 和升华华,为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进一步发发展奠定了基础础。 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秦朝统统一后,建立起专专制主义义 中央集权权制度;西汉汉解决王国问题问题 ,巩固了中央集权权。 (2)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农经济继续发 展,重农农抑商政策进进一步强化。 (3)思想上,从百家争鸣鸣到思想专专制。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议,“罢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术”,儒家思想成为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传统 文化的主流,春 秋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鸣”的局面不复存在。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古代中华 文明曲折发展 阶段特征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时期。中央集权权遭到严严重削 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经济 得到开发发,中国经济经济 重心开始南移。 主要表现 (1)政治上,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发发展。 武将专权专权 、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中央集权严权严 重削弱。 士族地主势势力发发展,九品中正制盛行。 (2)经济上,北方经济经济 恢复发发展,江南得到开发发。 (3)思想文化上,封建文化得到继续发继续发 展。 佛教、道教迅速传传播,出现现“三教合一”现现象。 凸现现个性的文人画形成;汉汉字发发展为为自觉觉的书书法艺术艺术 。 南朝祖冲之将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贾贾思勰的齐齐民要术术 是我国现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农书 。 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五代开始)古代中华文明 的成熟 阶段特征 隋唐时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时期。建立了强盛而统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实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权,制度上多有建树树;封建经济经济 空 前繁荣,对对外交往出现现了前所未有的频频繁局面;文化辉辉煌灿烂灿烂 ,以中国 为为中心形成了中华华文化圈,对对当时时的世界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举制对对后世产产生重 大影响。 (2)经济上,曲辕辕犁、筒车车的出现现,我国犁耕技术术完善,水利事业发业发 展 ;海外贸贸易进进一步发发展。 (3)文化上,科技发发展,雕版印刷术术、火药发药发 明;楷书书、草书书流行;唐 诗诗更是流芳百世。 5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古代中华文明 的繁荣 阶段特征 宋元时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经济继续发 展的时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统一,以汉汉族为为主的两宋政权权和蒙古族 建立的元朝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权。战战争一度频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 ,进进一步走向融合。全国经济经济 重心转转移到南方,农业农业 、手工业业、商业业的 发发展超过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经济 高度发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 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继续 在世界上处处于领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权制度强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权,消除藩镇镇割据; 元代实实行行省制度。 (2)经济上,商品经济经济 空前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纸币纸币 出现现;棉 纺织业纺织业 成为为新兴经济兴经济 部门门;景德镇镇成为为瓷都。 (3)思想文化上,理学产产生;中国古代科技发发展的高峰,活字印刷术发术发 明、火药药用于军军事、指南针针用于航海;文人画、风风俗画各领风骚领风骚 ,宋词词 、元曲丰富了中华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库。 6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古代中华文 明的衰落 阶段特征 明清时时期是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 转转衰的时时期。专专制主义义中央集权权空前加强。农农耕经济经济 高度繁荣,手工业业 、商业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发展,新的经济经济 因素产产生。与此相适应应,明清文 化异彩纷纷呈。但由于封建专专制制度的束缚缚,中国未能与时时俱进进,中国封 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权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废除丞相制度,设设内阁阁;清 设军设军 机处处,专专制皇权发权发 展到顶顶峰。 (2)经济上,两种不同经济经济 形式并存。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农经济继续发 展和繁荣; 资资本主义义萌芽开始在江南一些地区和行业业出现现。 (3)思想文化上,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的出现为现为 儒学的发发展变变革注入了 新的活力;传统传统 科技进进入总结阶总结阶 段,出现现了一大批总结总结 性的科技著作; 以红红楼梦为为代表的明清小说说,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历史事实实 ;京剧诞剧诞 生并发发展。 二、世界古代史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和罗马 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罗马 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摇篮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 文主义义思想,古罗马罗马 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为古代世界政治文明的 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贡献。 主要表现 (1)政治上,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罗马 的法律。 雅典民主制经经梭伦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的努力逐步确立和 完善,其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权、轮轮番而治。它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在专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较为 健全的民主制度。 十二铜铜表法的颁颁布标标志成文法的出现现,历经历经 公民法到万民法的 转变转变 ,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出现标现标 志罗马罗马 法体系完成,蕴蕴含的人人 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观念,具有超越时间时间 、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值。 (2)经济上,商品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 (3)思想上,人文主义义的起源。 智者学派主张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调人的价值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苏苏格拉底主张张“美德即知识识”,是人类类精神觉觉醒的重要表现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第 1 1 讲讲 一、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商 周 1、分封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 (神权色彩、对方国控制力有限) 目的 对象 内容 结果 特点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 (周王成共主,西周后期始破坏) 分封对象相对广泛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土地和人民”与“义务” 是周天子同诸侯间关系的关 键 层层分封 一、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周 2、宗法制 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目的 大宗、小宗 最大特点(核心) 要严加区分 (直接、根本) 嫡长子继承制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表现 一、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 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为 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同步练习 1、相传在西周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和“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 君臣?”这表明: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 治制度 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而诸侯国 的国君在自己的封地范围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C.受封的诸侯国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 D.周天子和诸侯国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君臣关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等级从属关系 兄终弟及关系 A. B. C. D.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这里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5、左传云:“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最能说明: A.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者有诸侯、卿、大夫、士等 B.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等级制相结合 C.在西周宗法等级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宗法制不仅在天子和诸侯国实施,也在中、小贵族 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实施 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 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7、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 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8、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 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确立: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 三公 九卿 关系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配合、牵制 发展演变:汉元 1、汉 中央: 地方 思想: 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 郡国并行制 目的:加强对地方控制 影响:“王国问题” 解决:武帝“推恩令” 郡县乡里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发展演变:汉元 2、隋唐 中央:三省六部制 内容 中书 门下 尚书 关系及 作用 分工合作, 牵制监督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政令草拟) (政令审批) (行政执行, 下设六部) 地方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发展演变:汉元 3、元 中书省 中央 地方:行省制 (下设路府或州县) 枢密院 宣政院 (最高行政机构,行使相权 ) (最高军事机构) (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强化:明清 1、明朝 丞相制度 的废除 内阁制度 的创立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的必然) (胡惟庸案 1380) (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明太祖 (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 (确立内阁制度) 明宣宗 (权力渐重) 要区分“票拟”与“批红”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强化:明清 2、清朝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南书房的设置 军机处设置 (清初最高权力机构,使皇 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时期) 设置 特点 影响 (雍正 用兵西北) (简、速、密) (标志君主专制发展 到顶峰) 三、中央集权制度基础、矛盾和趋势 1、两大基础 经济基础 理论基础 ( (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自然经济) ) ( (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以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以 法治国的思想法治国的思想) ) 2、两对矛盾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三、中央集权制度基础、矛盾和趋势 3、三个趋势 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日益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 性的依据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 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 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的 始终 5、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 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同步练习 1、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 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 龙川、博罗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 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 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 “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疆域的拓展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5、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 6、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7、西汉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中央机构 B.皇帝权力 C.地方行政制度 D.独尊儒术 8、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 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 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古代的分封制度 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 D.文字契约的承诺 9、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给事中(官 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