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在线投稿系统.doc_第1页
毕业论文(在线投稿系统.doc_第2页
毕业论文(在线投稿系统.doc_第3页
毕业论文(在线投稿系统.doc_第4页
毕业论文(在线投稿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投稿系统ONLINE SUBMISSION SYSTEM专 业: (宋体小三、加粗)姓 名: (宋体小三、加粗)指 导 教 师:(指导教师手签)申请学位级别: 学 士(宋体小三、加粗)论文提交日期:(宋体小三、加粗、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学位授予单位: (宋体小三、加粗)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使得数字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加,此外,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当今事务管理中应用十分普遍,这些都为在线投稿系统的实现提供的必要的条件。针对目前稿件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的现状,从稿件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的在线投稿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1)用户的注册、登录、投稿、稿件信息查询、留言版留言、新闻等。(2) 编辑安排专家审稿、个人管理、留言板留言等(3) 专家审理稿件、个人管理、留言板留言等(4) 管理员管理用户、专家、编辑信息,管理系统留言、新闻等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稿件和网站的管理,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在线投稿系统采用ASP.NET作为编写环境,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作为后台数据库,在windows XP 环境下开发,以IIS 作为后台Web 服务器,采用B/S 工作模式,用户通过Internet Explorer 访问。B/S 工作模式运行维护比较简单,能够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关键字:在线投稿; 审稿; SQL Server 2005; ASP.NETABSTRACT As people on the network bandwidth requirements increase and develop of their own broadband networks,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the type on network applications,inter-connect type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rich。Computer,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nables the production,processing,dissemination,greatly increased the ability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storage,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more convenient than other forms of stored information。In addition,the database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todays society in all areas of transa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re very common,these ar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system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Now the present manuscript management mainly relies on the manual operation,From the manuscript managements actual need,I have designed one online contribution system which based on ASP and the SQLServer 2005。 The system has realized the user registration,the login,the contribution,the inquiry,the message and so on basic function。 This system has also designed the administrator login module,which is convenient to manage the website and contribution; It also raised the manuscript processing efficiency。The system uses ASP.NET as a server-side scripting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system need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databases,this site uses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as backend database。The system under development in windows XP to IIS Web server as a background,using B / S mode,the user access via Internet Explorer。B / S mode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s relatively simple to achieve different people,from different locations,different access methods to access and manipulate shared data。Key words: Online Submission System; SQL Server 2005; ASP.NET 目 录第一章 系统概述1第一节 开发背景及选题意义1第二节 在线投稿系统发展现状及特点2第三节 系统目标3第二章 在线投稿系统可行性分析及相关技术介绍3第一节 可行性分析3第二节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介绍4第三章 在线投稿系统总体设计6第一节 系统功能分析6第二节 系统功能模块6第三节 系统功能设计7第四节 在线投稿系统各模块设计9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12第一节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2第二节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5第三节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16第四节 数据库实施和维护20第五章 在线投稿系统详细设计及编码实现21第一节 功能模块设计编码21第二节 数据库连接模块编码26第六章 在线投稿系统测试28第一节 测试目的与原则28第二节 测试方法与步骤29第三节 系统界面演示32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50第一节 系统总结50第二节 系统展望52致谢53参考文献53天津科技大学2010届毕业论文第1章 系统概述第一节 开发背景及选题意义目前,杂志社和期刊编辑部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技术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常规的稿件管理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1) 工作量大使用手工方法进行稿件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稿件的收发、稿件的审查、到稿件的录用、稿件的存储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2) 工作效率低手工方法进行稿件处理,从收到稿件到通知作者录用稿件,中间需要经过很多环节,稿件在一旦在某个环节滞留,其他环节必然相应的延长稿件处理时间。因此传统的工作方式在稿件处理上存在着效率较低的缺陷。3) 实时性差常规的稿件处理方法由于工作量大,稿件处理的周期往往比较长。对于有些信息,如工作人员对于稿件的意见,需要及时传达给作者,常规的方法很难适应。杂志社事务管理细致而繁杂,要实现稿件运转无误,稿件处理及时,信息传递准确,资料保存妥善等目标,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支出。现今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处理、传播、数字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加,而且数字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时,比以其他形式存储的信息更加方便。此外,数据库管理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事务管理中应用已十分普遍,ASP.NET和 SQL Server 2005技术发展的越来与成熟,这使在线投稿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常规的稿件管理方法存在着像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实时性差等不足针对以上稿件管理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个采用ASP.NET作为开发环境,以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C#为开发语言的在线投稿系统,用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远距离的进行投稿、查询和留言等操作,管理人员使用此系统可以简化稿件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及时向作者反馈稿件处理意见,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稿件处理复杂,烦琐的现状。第2节 在线投稿系统发展现状及特点现在在线投稿系统发展已经有一些比较不错的系统,首先是国外的一些投稿系统:1、 Nature系列期刊(Nature Materials) Nature系列期刊的审稿系统非常优秀,编辑反馈很快,审稿周期比较合理,之后的校订出版严谨细致。1 投稿准备工作:Nature Materials接收word和PDF文件。正文格式没有特殊要求,标准的double space,没有模板。文章长度需要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对不同类型的文章(letter,article,review,progress)都有具体的字数和图表数目上限。图表的Figure caption要求放到正文最后,并且以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该图作为起始,然后是图中各个a,b,c,d小图的叙述。另外,该杂志鼓励在文章最后详细注明每个作者对该工作的贡献。 2 投稿过程:使用Nature Materials在线投稿系统,建立帐号后,首先要填写所有作者的个人信息 (详细单位,地址,电话,邮件等),接着填写文章题目和摘要,选择所投文章的归属分类。然后是上载投稿文件,包括:cover letter,Figures(每个图存成单个文件,接收PDF,TIF等文件种类),正文,Support information文件。之后系统自动转化文件格式为PDF,并且会要求你逐个察看转化后的PDF文件,经过察看后,系统自动合并所有Figures和正文,投稿完成。 3 审稿:Nature Materials的审稿比较严格,通常有3个审稿人,如果特殊需要可能会添加一个审稿人。Nature Materials稿件首先根据领域分到不同的编辑,编辑确定稿件是否送审,通常是一周左右时间进行预审,确定送审与否。Letter 整体审稿周期大概3-4周,通常稿件都会要求修改,并且重新从审。4 出版:文章接收后,Nature Materials会要求作者重新递交production materials,图表都要达到他们的印刷要求。 除了填写必要的版权表格,另外要递交文章全文光盘一张,图表光盘一张,抛光相纸打印的图表一式2分(规定尺寸)。另外由于图表都是从作者那里得到的原版本材料,但很多作者不一定保留了高质量的图表,所有Nature Materials要花很多时间提高图表的质量,这个过程会延误很多时间。二、美国化学会 (ACS)美国化学会的期刊是化学类杂志极有代表性的期刊,象JACS,NL都是学界顶尖杂志。向所有属于ACS的期刊投稿都需要建立一个帐户以便投稿和了解稿件状态,实际上ACS的稿件状态很简单,看不出来审稿人是否已选定,稿件是否已送到审稿人手中等,但是对稿件的审核是很负责和高效的。投稿功能、情况与Nature Materials相似,一般要求将文章与Coverletter还有Surpporting Information(如果有的话)分别作成单独的文件上传,即完成投稿,系统会自动转成PDF格式,当然可以直接上传PDF,但一般都还要求同时上传Word文件,但要注意投稿时,将文章投出,马上能得到的文章编号即copyright,要在投稿时将copyright一起发过去。总体而言,美国化学会的在线投稿系统是现今发展的很不错的投稿系统。国内也有一些发展起来的在线投稿系统,以中华系列杂志在线投稿系统为例:1. 要使用该系统,首先要注册,登录后,一般要利用该系统上传稿件,并在该系统中填写作者信息、摘要等。投稿成功后会在你注册的E-mail中收到投稿成功的信件。2. 杂志社会在该系统上处理上传的稿件相对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健全的在线投稿系统,国内的在线投稿系统不论是从上传稿件的要求,还是审理稿件的效率上来说,都和国外系统差距较大。第3节 系统目标系统采用ASP.NET与 SQL Server 2005技术相结合、基于Web 架构实现。建立了对外网站,实现对内稿件编辑管理、对外稿件发布的有机统一,加强编辑部内部以及对外的沟通交流协作。本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用户的注册、登录、投稿、稿件信息查询、留言版留言、新闻等。(2)编辑安排专家审稿、个人管理、留言板留言等(3)专家审理稿件、个人管理、留言板留言等(4)管理员管理用户、专家、编辑信息,管理系统留言、新闻等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稿件和网站的管理,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本系统具有总体投入少、跨平台、易维护、易使用等特点;解决编辑部了与稿件作者的沟通交流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作者,提高了作者对期刊的满意度;促进编辑部内部的稿件信息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编辑部工作效率。除了实现上述功能以外,在线投稿系统还应该具有友好、简洁、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的功能。第2章 在线投稿系统可行性分析及相关技术介绍第1节 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技术方面,本次在线投稿系统的开发选择的开发环境是ASP.NET,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5,采用C#语言。首先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使用一种字符为基础,分级的配置系统,这使得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其次SQL Server 2005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级数据整合平台。此平台具有出色的ETL和整合能力,使得组织机构能更加容易地管理来自于不同的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源的数据。最后这些都是开发者比较熟悉的环境和语言,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即使遇到部分困难,也可以从丰富的参考书中找到解决方案。开发出的系统具有在线投稿功能,能高效处理稿件投递与审核,针对每个用户,又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所投稿件的情况,对管理员来说可以比较方便的管理专家和编辑的基本信息等。所以技术方面是绝对可行的。二、系统平台系统所需硬件环境要求:处理器(CPU):Pentium 4 1.2G,内存容量(RAM):至少256M(推荐 512M)。所需软件环境要求数据库服务器端,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vista,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配置TCP/IP协议。第二节 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介绍一、ASP.NETASP 指 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 是一项微软公司的技术,是一种嵌入网页中的脚本,可由因特网服务器执行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运行于 IIS 之中。ASP.NET的特点如下:(1)ASP.NET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 S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为所得)的编辑环境。(2)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的Web应用中。ASP.NET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语言来编写程序,或者把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语言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ASP.NET一般分为两种开发语言,VB.NET和C#,C#相对比较常用,因为是.NET独有的开发语言,VB.NET则是以前VB程序设计的语言。(3)ASP.NET是使用一种字符为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具就可以实现。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SP.NET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二、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级数据整合平台。此平台具有出色的ETL和整合能力,使得组织机构能更加容易地管理来自于不同的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源的数据。SQL Server 2005特点如下:(1) SQL Server 2005实现的技术进步,允许在日益扩展的企业范围内,将相对独立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整合并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新增以及既有系统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目标。(2)SQL Server 2005可对Web服务和Microsoft.NET Framework提供高水平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多种平台、应用和设备之间的交互操作能力。SQL Server与其它Microsoft软件产品高度集成,并可以在机构,运用协同技术手段,节省时间和金钱。(3)SQL Server 2005提供从根本上改变数据库开发与部署方式的更多改进特性。具备丰富扩展标记语言(XML),支持特性,并与.NET技术和Microsoft开发工具实现高度集成,SQL Server 2005促使开发人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得到显著提高。解决了长期以来,阻碍开发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缺乏用于数据库开发和调试的集成化工具手段。三、C#C#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的特点如下所示:(1)C#是微软公司研究员Anders Hejlsberg的最新成果。包括了单一继承、接口、与Java几乎同样的语法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C#借鉴了Delphi的一个特点,与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而且它是微软公司.NET 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2)C#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优雅的,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在继承C和C+强大功能的同时去掉了一些它们的复杂特性(例如没有宏和模版,不允许多重继承)。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的首选语言。微软C#语言定义主要是从C和C+继承而来的,而且语言中的许多元素也反映了这一点。C#在设计者从C+继承的可选选项方面比Java要广泛一些。(3)在数量最大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上,C# 将取代C+的位置。首先,C# 和JAVA一样,就是照搬了C+的部分语法,因此,对于数量众多的C+程序员,学习起来很容易上手,另外,对于新手来说,C#学习起来比C+要简单一些。最重要的是,相对于C+,用C# 开发应用软件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同时可以利用原来除用户界面代码之外的C+代码。第三章 在线投稿系统总体设计第一节 系统功能概要设计本系统是专门用于在线投稿以及工作人员在线管理。系统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两项功能模块:一是用户模块,用户必须先注册,然后进行登录,进而完成投稿以及查询稿件状态等服务,用户还可登录留言板,提出意见建议等,还有新闻版块,用户可以点击新闻版块,及时了解本站最新动态。二是管理模块,管理人员包括管理员,编辑和专家,管理员登录后在后台对专家和编辑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查。编辑登录后台可以安排专家审理稿件。专家登录后,按照编辑安排的领域,审理自己负责的稿件,并给出审核意见,决定是否录用。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一、用户模块如图3.1.1用户模块功能结构图所示,用户模块功能如下所示:1.用户注册:用户首先进行注册,然后登录系统。2.稿件投递:用户登录成功后,根据表单提示填写稿件信息,最后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稿件。3.用户管理: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注册资料以及登录密码。4.稿件管理:此项功能列出本登录用户所有投递稿件状态,分为已审和未审,方便用户及时了解稿件处理情况。还可看到稿件的详细信息,如题目,上传时间等。5.留言信息:用户可以使用留言板向工作人员咨询投稿相关问题,还可以向管理人员提出对于本站的意见,建议。6.新闻:通过此项功能, 用户可以看到本站新闻,方便及时了解稿件及本站最新状态。二、管理模块(1)管理员模块如图3.1.2管理员模块功能结构图所示,管理员模块功能如下所示:1.管理登录:管理员通过管理员登录窗口登录系统。2.稿件查看:管理员通过此项功能查看稿件信息,并且可以以附件的形式下载稿件。3.专家管理:管理员通过此项功能可以编辑、删除和添加专家信息。4.编辑管理:管理员通过此项功能可以编辑、删除和添加编辑信息。5.个人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此项功能浏览并修改信息及密码。6.新闻管理:通过此项功能, 管理员可以编辑、修改、发布本站信息。7.留言管理:管理用户留言,如删除。也可发表留言。(2) 编辑模块如图3.1.3 编辑模块功能结构图所示,编辑模块功能如下所示:1.编辑登录:编辑通过编辑登录窗口登录系统。2.安排专家审稿:编辑通过此项功能查看稿件信息以及专家信息,可以根据专家的研究领域安排专家审理相对应领域内的稿件。3.个人管理:编辑可以通过此项功能浏览并修改个人信息及密码。4.留言版: 编辑可以通过留言板对本站进行留言。5.新闻:通过此项功能, 编辑可以看到本站新闻,方便及时了解稿件及本站最新状态。(3) 专家模块如图3.1.4 专家模块功能结构图所示,专家模块功能如下所示:1.专家登录: 专家通过专家登录窗口登录系统。2.专家审稿: 专家通过此项功能查看稿件信息,可以根据编辑分配的研究领域对该领域内的稿件进行审理,并给出审核意见和结果。3.个人管理: 专家可以通过此项功能浏览并修改个人信息及密码。4.新闻: 通过此项功能, 专家可以看到本站新闻,方便及时了解稿件及本站最新状态。5.留言版: 专家可以通过留言板对本站进行留言。第二节 在线投稿系统各模块详细设计在线投稿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面向广大有投稿需求的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使用系统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操作。本系统中主要包含稿件的查询、上传、下载,专家对稿件的审核,管理员对系统的维护等操作。同时根据系统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使得系统功能更加人性化,便于用户操作。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2.1所示。整个系统分为用户模块、管理员模块、专家模块、编辑模块四个部分,四个部分互相关联,根据不同的用户身份登录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在线投稿系统的主要使用者是具有投稿需求的用户,而对于其他身份的用户,如专家和编辑,可以通过向管理员申请,等待管理员分配相应身份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而对于一般用户,登录系统前要进行注册,本系统不允许在尚未登录的情况下,进行投稿,留言等操作。根据系统用户的特点,本系统主要面向普通投稿用户,管理员,专家,编辑这四类用户。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根据其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登录窗口进行登录,登录后可以进行其相对应的操作。系统中的所有专家,编辑均由系统管理员管理,专家和编辑没有注册的权利,只有普通用户可以注册后登录本系统。因此游客只能够通过前台首页浏览本系统中的部分稿件的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库中的资源遭受病毒类信息侵害,保证资源库的安全性。用户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当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后就可以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了。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自己所投稿件的信息,审核状态,也可以浏览系统中的其他稿件资源,并下载需要的资源。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系统参数等系统信息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以下是在线投稿系统各种用户功能的详细设计。1、 用户模块系统根据需求划分出普通用户,专家,编辑,管理员这四种用户身份。(1)未注册用户:一般称之为游客,由于本系统面向广大网络用户,这类用户拥有最少的资源权限以及最少的数据库访问权限。由于管理员对游客的管理难度比较大,而且网络中用户人群类型比较繁杂,为了方便系统管理,保证系统中资源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系统赋予游客最小的权限,可进行的操作也是最少。游客只拥有在前台首页查看本系统中部分稿件信息的权限,但只能浏览,无权进行下载等其他操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恶意用户对本系统进行攻击或破环,由于本系统属于投稿系统,系统中存放着大量的稿件数据和信息,一旦遭到攻击或破坏,数据将会丢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游客只能浏览信息,而不能进行其他操作。(2)普通用户:投稿的普通用户将是在线投稿系统使用最多的人群,拥有浏览本站中所有稿件,包括自己上传的稿件信息,还可以进行下载稿件,个人信息修改等功能。普通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获得用户名和密码,然后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系统,登录后,可以浏览系统中的所有稿件,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稿件进行下载。但由于用户的流动性很大,因此,需要管理员对用户信息定期更新和管理,对于不遵守系统规定的用户信息及时删除,减少数据库中的无用数据,避免增加数据库负担。(3)编辑:编辑拥有部分管理和修改权限,编辑通过编辑登录窗口登录本系统,登录成功后,进入编辑控制面板,进行相应操作。编辑控制面板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安排专家审稿板块,进入此版块,编辑可以通过选择专家名称查看专家信息,尤其是专家研究领域,还可以选择稿件类别来选择出与该专家研究领域最匹配的稿件,安排专家审核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稿件,这样可以增加审核稿件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编辑可以通过个人管理板块修改个人信息和密码。新闻版块可以方便编辑了解本站的信息和稿件的情况。设置的留言板板块,可以方便编辑与站内用户交流以及对本站提建议和意见。(4)专家:专家同样拥有部分管理和修改权限,专家通过专家登录窗口登录本系统,登录成功后,进入专家控制面板,进行相应操作。专家控制面板中最重要一个功能是审核稿件。进入专家审稿界面,可以看到编辑安排给专家研究领域内的稿件,点击稿件名称,可以看到稿件详细信息,点击下载稿件,下载后浏览稿件,并在审核意见中填写意见,并根据稿件情况选择合格、不合格或修改后重新提交三种状态。专家也可以通过个人管理板块修改个人信息和密码。新闻版块可以方便专家了解本站的信息和稿件的情况。设置的留言板板块,可以方便专家与站内用户交流以及对本站提建议和意见。(5)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负责服务器端的维护与管理,同时也拥有直接访问数据库和修改数据库的权力,负责整个系统的参数设置,其中包括用户管理,专家信息管理,编辑管理,稿件管理,新闻管理等。系统管理员不参与稿件的审核,因此只拥有浏览稿件信息和下载稿件的权限,以及对数据库中的稿件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权限。本系统中只有普通投稿用户对稿件具有上传权限,并且上传稿件存在统一文件夹中与用户名相同名的文件夹里,这保证了系统中稿件存放的规整性,而管理员可以根据稿件审核情况对所有审核不合格的稿件进行删改,这样有利于系统管理。二、稿件模块稿件是通过用户投稿板块,由用户投递到网站中,再由经过编辑安排审稿的专家对稿件进行审理,审核后会给出稿件的意见,分为合格、不合格和修改后提交。合格的稿件被网站系统采用。稿件终生流程图见图3.4.2。管理员会定期对稿件进行整理,对于评论为修改后提交,但是又长时间没有改动的稿件,管理员会对此类稿件进行清理删除,以保持存储空间容量。第4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第1节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信息结构的技术,它是整个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他独立与逻辑结构设计和DBMS。根据在线投稿系统各模块功能设计的要求,首先,需要记录使用系统的用户信息,并且对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根据用户所属身份的不同,可进行不同的操作。其次,需要将稿件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记录用户上传稿件和本系统中的现有资源的详细信息,包括稿件存放路径,上传时间,审核时间等。l 以下为分E-R图:1) 不同部分的分E-R图2) 合并各分图,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等冲突,得到初步E-R图,再消除不必要冗余,得到的基本E-R图如下所示:第2节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是把在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也就是导出特定的DBMS可以处理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这些模式在功能、性能、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方面满足应用要求。概念结构设计所得的E-R模型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抽象的表达形式,它独立于任何一种具体的数据模型,因而也不能为任何一个具体的DBMS所支持。为了能够建立起最终的物理系统,还需要将概念结构进一步转化为某一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然后根据逻辑设计的准则、数据的语义约束、规范化理论等对数据模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形成合理的全局逻辑结构,并设计出用户子模式。这就是数据库逻辑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特定的DBMS可以支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本系统采用的是关系模型。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概念设计所得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然后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下面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完成优化后的关系模型。l 管理员表(AdminId,Adminname,Adminpwd)l 用户表(Uid,Uname,Upwd,Uemal)l 编辑表(id,name,Pwd)l 专家表(Expert_id,Expert_name,Expert_pwd,Expert_email,Expert_Age,Expert_Mail,Expert_chubanshe,Expert_Tel,Expert_address)l 栏目表(Id,Class_name)l 稿件表(Book_id,Author,Title,Author_email,Description,File_path,File_class,fileshenhe,filepinglun,filehege,shenhetime,shangchuantime)l 留言表(liuyan_name,liuyan_word)l 新闻表(xinwen)l 审稿表(id,zhuanjia,Class)第3节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是利用自己确定的逻辑数据结构以及DBMS提供的方法、技术,以比较优的存储结构、数据存取路径、合理的数据存储位置以及存储分配,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可实现的物理数据库结构。物理结构设计阶段实现的是数据库系统的内模式,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因此在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之前,对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事务要进行仔细分析,获得优化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参数。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通常分为两步:1) 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确定存取的方法和存储结构。2) 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由于不同的DBMS提供的硬件环境和存储结构、存取方法以及提供给数据库设计者的系统参数以及变化范围有所不同,因此,物理结构设计还没有一个通用的准则,只能给出一般的设计内容和原则,本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主要用到九张数据库表,分别为:1 管理员表(Admin):主要用于存放管理员的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2 用户表(Users):主要用于存放普通用户的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电子邮箱。3 编辑表(editor):主要用于存放编辑的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4 专家表(Expert):主要用于存放专家的信息,如专家姓名、密码、电子邮件、年龄、性别、研究领域、电话号码、联系地址。5 栏目表(Class):主要用于存放本站所投稿件属于的栏目,如造纸工程、塑料工程、食品工程、发酵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海洋化工、新工艺、新设计等。6 稿件表(Efile):主要用于存放所投稿件信息,如稿件作者,题目,描述,存储路径,所属领域、审核时间、上传时间,审核评论、审核是否合格等。7 留言表(liuyan):主要存放使用本系统登录,通过留言板发表的言论。8 新闻表(news):主要用于存放有管理员发布的本站信息。9 审稿表(zhuanjia_Class):主要用于存放专家名和编辑安排专家审核稿件的领域名称。各数据库详细信息如下所示:1) 管理员表(Admin)其结构如表4-1所示。 表4-1 管理员表(Admin) 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AdminId管理员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Adminname管理员名称varchar(50)Not Null3Adminpwd管理员密码varchar(50)Not Null2) 用户表(Users)其结构如表4-2所示。表4-2 用户表(Users)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Uid用户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Uname用户名varchar(50)Not Null3Upwd用户密码varchar(50)Not Null4Uemal用户电子邮箱varchar(50)Not Null3) 编辑表(editor)其结构如表4-3所示。表4-3 编辑表(editor)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id编辑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name编辑名称varchar(50)3Pwd编辑密码varchar(50)4) 专家表(Expert)其结构如表4-4所示。表4-4 专家表(Expert)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Expert_id专家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Expert_name专家名varchar(50)Not Null3Expert_pwd专家密码varchar(50)4Expert_email专家电子邮箱varchar(50)5Expert_Age专家年龄varchar(50)6Expert_Mail专家性别varchar(50)7Expert_chubanshe专家研究领域varchar(50)8Expert_Tel专家电话varchar(50)9Expert_address专家联系地址varchar(100)5) 栏目表(Class)其结构如表4-5所示。表4-5 栏目表(Class)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Id栏目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Class_name栏目名称varchar(50)Not Null6) 稿件表(Efile)其结构如表4-6所示。表4-6 稿件表(Efile)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Book_id稿件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 Author作者名varchar(50)Not Null3Title稿件题目varchar(100)Not Null4Author_email作者电子邮箱varchar(50)Not Null5Description稿件描述varchar(500)Not Null6File_path稿件存放路径varchar(300)Not Null7File_class稿件所属领域varchar(50)Not Null8fileshenhe审核情况varchar(10)9filepinglun审核评论varchar(500)10filehege是否合格varchar(100)11shenhetime审核时间varchar(50)12shangchuantime上传时间varchar(50)Not Null7) 留言表(liuyan)其结构如表4-7所示。表4-7 留言表(liuyan)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liuyan_name留言人名称varchar(50)Not Null2liuyan_word留言内容varchar(500)Not Null8) 新闻表(news)其结构如表4-8所示。表4-8 新闻表(news)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xinwen新闻内容varchar(500)Not Null9) 审稿表(zhuanjia_Class)其结构如表4-9所示。表4-9 审稿表(zhuanjia_Class)序号字段名称中文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id审稿标识符int主键,Not Null2zhuanjia专家名称varchar(50)3Class栏目领域varchar(50)第4节 数据库的连接一、数据库连接模块SqlConnection con = new SqlConnection();con.ConnectionString = Data Source=WORKGROU-8A1340SQLEXPRESS;Initial Catalog=file;Persist Security Info=True;User ID=wang;Password=123456;连接数据库信息,包括数据源名称,用户名,密码,连接数据库名等。con.Open();/开数据库con.Close();/关数据库二、系统与数据库连接操作1 用户登录:根据身份不同“select”语句中所选表名不同,普通用户、管理员、专家、编辑分别对应Users、Admin、Export、editor。下面以普通用户为例。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name= + this.txtname.Text + and Upwd= + this.txtpwd.Text + ,con);SqlDataReader sdr = cmd.ExecuteReader();/获取数据库异常2 用户注册(只限普通用户):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cmd。Connection = (SqlConnection)con;/对象实例化cmd。CommandText = insert into Users(Uname,Upwd,Uemal)values(Uname,Upwd,Uemal);/数据库插入新信息语句cmd.Parameters.Add(Uname,SqlDbType.VarChar);cmd.Parameters.Add(Upwd,SqlDbType.VarChar);cmd.Parameters.Add(Uemal,SqlDbType.VarChar); cmd.ParametersUname.Value = this.txtname.Text;cmd.ParametersUpwd.Value = this.txtpwd.Text;cmd.ParametersUemal.Value = this.txtemal.Text;string na = this.txtname.Text;/定义一个变量,用于记录新注册的用户名Directory.CreateDirectory(Server.MapPath(稿件)+/+na);/自动在此路径下新建与注册名相同文件夹cmd.ExecuteNonQuery();con.Close();Response.Write(alert(注册成功请登录);location.href=UserLogin.aspx);3 管理员编辑管理,专家管理,栏目管理。专家管理中添加专家“insert”语句:insert into Expert (Expert_name,Expert_pwd,Expert_email,Expert_Age,Expert_Mail,Expert_chubanshe,Expert_Tel,Expert_address)values(Expert_name,Expert_pwd,Expert_email,Expert_Age,Expert_Mail,Expert_chubanshe,Expert_Tel,Expert_address);栏目管理中添加栏目“insert”语句:insert into Class (Class_name)values(Class_name);编辑管理中添加编辑“insert”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