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题型复习(三)实验题题型之一光学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中考试卷,涉及到的光学实验都有可能会考查,考查的内容有光现象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6绥化)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 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 cm.(1)最好选用茶色(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 m的人,站在镜前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6长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带的是近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次数ir170702454533030(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_(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C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2016衡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薄(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3(2016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投影仪(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B(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50 cm60 cmB60 cm70 cmC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虚(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B(填序号)4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漫反射知识;(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CA两个亮点都向上B两个亮点都向下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增大入射角,注意观察的现象是折射角的变化5(2016镇江)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8.0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6(2016大连)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 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甲),乙),丙)(1)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填“亮”或“暗”)(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图乙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实验次数123456物距u/cm相同物高h1/cm相同像距v/cm4.08.012.016.020.024.0像高h2/cm2.04.16.08.09.912.0解:(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 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好处:方便改变像距;不足:像高不方便测量题型之二热学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省各地中考试卷,热学实验考查较少,考查过的有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及探究不同材料的热值和比热容热学实验题主要对实验现象、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考查(2016三明)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某同学提出问题: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小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得到结论(1)要完成实验,除了选择水、烧杯、量筒、火柴、石棉网和铁架台外,还必需的两种器材是温度计和停表(2)请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解:实验次数水的体积V/mL水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t/min1234(3)小组同学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了如图所示的tV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成正比(4)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酒精灯的火焰大小和水的初温等因素有关1(2016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填字母)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填“固”或“液”)态(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表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42.(2016绥化)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质量(填“体积”或“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末温/水20020645色拉油20020675(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4 J.(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1.9103 J/(kg)(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2016咸宁)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超越组”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高(填“高”或“低”)(3)“先锋组”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94 .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没有问题,可知此时大气压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A(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4(2016十堰)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5(2016扬州)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 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 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_(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当盐水浓度增大为24%时,其凝固点为17_(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题型之三力学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中考,实验题必考一道力学题,考查的范围较广,而力学的实验较多,因此尽量要把每个实验进行训练复习1测量物质的密度(2016郴州)小明想知道花生米的密度,为了使结果更准确,他选择了以下器材:烧杯、清水、天平和砝码、量筒、盐和玻璃棒,并完成了实验(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将一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这是因为花生米的密度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B往烧杯里的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为止;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后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如甲图所示,则m177g;D从烧杯中倒出一部分盐水到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为32 cm3;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244 g.(2)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1.03103 kg/m3.(3)以上测量花生米的密度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BA控制变量法B转换法C理想实验法2探究摩擦力(2016德州)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强有如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此小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数据如表序号压力/N接触面种类弹簧测力计示数/N16木板1.526毛巾2.8312毛巾5.6412毛巾?(1)实验1、2、3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由实验1、2可验证猜想B(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接着小强在毛巾表面上,进行第4次实验,如图4所示,使木块水平匀速直线移动了15 cm,则绳子自由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30cm,若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0%,则表中序号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5N(不计滑轮组重力)3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016十堰)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1)实验中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3N.(2)分析实验B、C可知猜想1是正确的,可以得到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比较实验D、E可知,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图中F37N,液体的密度液1.2103kg/m3.(水1.0103 kg/m3)(4)实验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016宜宾)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单位: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探究实验中(1)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力臂;(2)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左(填“左”或“右”)端将下沉;(3)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0N,钩码总质量为0.2kg.(g取10 N/kg)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下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物理量物体质量m/g体积v/cm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g.cm3) 铁块179107.9 铁块2158207.9铁块3237307.9 铝块154202.7 铝块2108402.7铝块3162602.7(1)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不同点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等(2)铁的密度为7.9_g/cm3(3)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填“有关”或“无关)(4)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5)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找不出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物理实验课堂上,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2)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非平衡力(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或“不受力”)(3)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的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小张同学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来完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用海绵而不选用木板之类材料的原因是海绵受力容易发生形变且形变大,易观察(2)实验中小张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3)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甲、丙两图所示实验(5)小张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B1、B2两块,如图丁、戊所示,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的实验结论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一定4(2016贺州)小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1)实验前,先检查压强计探头、胶管和U形管的连接是否漏气,再经过调整使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平;(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方向,压强计能(填“能”或“不能”)测各个方向的压强;(3)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反映(填“等于”或“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4)小露自制了一个简易压强计,如图乙所示,把简易压强计浸入水中,橡皮膜将内凹(填“内凹”或“外凸”),增加简易压强计在水中的深度,细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填“上升”或“下降”)5(2016包头)某同学准备用弾簧测力计、烧杯、水、吸盘、滑轮、细线来测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2)如图甲所示,木块所受的重力为0.6N.(3)如图乙所示,将滑轮的轴固定在吸盘的挂钧上,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紧压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木块栓住,绕过滑轮通过弹簧测力计将木块全部拉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4 N,如果不计摩擦和细线重,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0 N,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水1.0103 kg/m3)(4)如果将图丙烧杯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2 N,则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乙(填“甲”或“乙”)更科学,你的理由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4)在装置乙中,如果只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小车将会向右(填“左”或“右”)加速运动,此时所受的力不是(填“是”或“不是”)平衡力7(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120.051.00.1566.7%240.051.70.1578.4%360.050.15(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2.4,编号处数据应为83.3%(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2016乐山)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猜想:A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B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设计以下探究实验: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为h的斜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小球碰上水平面上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s.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m1 m2、s1s2、s1s3、h1h2,水平面上所用的木块是同一木块(1)通过观察比较木块被撞的距离就可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转换(填“放大”“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通过比较甲、乙,可初步验证B(填猜想序号)是正确的;(3)通过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初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4)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9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1)为了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将同一个弹簧压缩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把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将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2)若水平面光滑,本实验将不能(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失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错误(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10(2016沈阳)在进行“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案进行研究(1)小明用金属块按照图甲所示方案中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结合图中数据,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F浮(填“”“”或“”)G排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B(填字母)A步骤a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b的操作B步骤a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b的操作C步骤b中,金属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c的操作D步骤a中,溢水杯中注满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2)小红用蜡块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将下述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滑,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分析论证: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如果天平出现自动恢复平衡现象,则可以说明G蜡G排;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所以F浮(填“”“”或“”)G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1小芳同学设计了一个高度可调节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她首先测出小车重G,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拉动小车,调节斜面倾斜角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斜面倾斜角小车重G/N斜面高h/m斜面长s/m拉力F/N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1250.212.112.148%3050.513.62.53.669%4550.714.33.54.391.3%(1)请你替小芳在上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斜面倾斜角越小,使用的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3)实验过程中拉力的方向应与斜面平行向上,且应匀速拉动(4)若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则要保持倾斜角和斜面长度不变,只改变物重题型之四电磁学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省各地中考试卷,电学实验题为必考题,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实验,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这三个实验几乎轮番出现,偶尔也会考电阻阻值的影响因素涉及电磁的实验不常考,但也有可能出现,出题点一般在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磁场方向、电磁感应等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016扬州)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1)请按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左滑时接入电阻变大)解:(2)小华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最左(填“左”或“右”)端(3)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示数且不变,原因可能是电阻R断路(4)接着小华取来三只阻值分别为5 、10 、15 的电阻,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他将电阻5 换成10 ,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2“伏安法”实验(2016临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电阻约为10)丙丁(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完整解: (2)现有滑动变阻器R1(5 0.3 A)和R2(50 1 A),实验时应选用滑动变阻器R2;(3)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B(填“A”或“B”)端(4)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首先应该操作的是C(填序号)A检查电路是否开路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同时,眼睛应注视A(填序号)A电压表示数B电流表示数C滑动变阻器滑片(6)调节滑片P至某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95W.(7)图丁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016枣庄)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干电池(电压恒为1.5 V)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小明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分别接入电路A、B之间,闭合开关S后,记录的数据如表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是将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连接方式一根两根串联三根串联两根并联三根并联电流表读数/A0.30.150.10.60.9(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A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B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材料和长度相同,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成反比(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实验中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5 ,若该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1 mm2,则一根合金丝的长度是5m.(已知该合金丝长1 m,横截面积1 mm2的阻值为1 )2(2016河南)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C (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A(或B)(填“A”“B”或“C”)处的电流解:或(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ICIAIB(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位置ABC电 流/A0.300.24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解:3(2016益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解答下列问题:(1)请你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2)小明接入5 的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某值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8A;(3)换成10 的电阻,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B(填“A”或“B”)端移动;(4)小红在做此实验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电流大小与电阻大小成反比”的结论,原因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实验次数123电阻/51015电流/A0.30.20.144.(2016南宁)如图所示,甲是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物电路图(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解:(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Rx断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当滑片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2.4 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0.24A,则未知电阻Rx10 .(4)若实验中电压表损坏,利用其他的原有器材也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电路如图丙所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电源电压未知且不变),请将下列相关实验步骤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表示)5(2016宜昌)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接通电源,瓶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U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出瓶内电阻丝的发热多少(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左瓶(填“左瓶”或“右瓶”)内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2)让实验装置冷却到初始状态,把右瓶并联的两根电阻丝都放入瓶内,接通电源比较两瓶内电阻丝发热多少此时该装置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一段时间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左瓶(填“左瓶”“右瓶”或“两瓶一样”)多6如图所示为小玲和小辉同学制作的一种直流电动机模型,他们用回形针做成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并用小刀刮去轴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上半周漆皮,将线圈放在支架上,蹄形磁体放在线圈周围(1)按他们这种方法刮漆,线圈在平衡位置附近时会切断线圈中的电流(填“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或“切断线圈中的电流”),目的是使线圈能够持续转动(2)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磁场)方向,改变线圈的转动方向(填一种方法)(3)如果电池、开关、导线的连接和性能良好,闭合开关后,发现线圈只抖动了一下,并不转动,原因可能是磁场太弱,这时可做的有效尝试是换用磁性较强的磁铁7如图所示为探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1)闭合开关,让悬挂着的导体棒AB左右(填“左右”或“上下”)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2)若保持导体棒AB不动,要产生感应电流,正确的操作是将蹄形磁铁左右移动(3)实验中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为了使指针偏转明显,请你从实验装置和操作上各提一条改进建议装置改进: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或用线圈;操作改进:让导体或磁铁运动的快一些(4)若要利用上述装置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可以将图中的电流计更换为电源,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不仅与电流方向有关,而且与磁场方向有关题型之五课外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中考试卷,课外实验也常考查,一般是课内知识或能力放到课外的载体上来考查,这一类题的考查一般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较牢(2015云南)为安全起见,妈妈为小明买了一块浮板辅助练习游泳妈妈认为浮板能漂在水面上是因为它轻,小明认为妈妈的说法不对,科学的说法是因为浮板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为验证自己的说法,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1)找一根轻质均匀木棍、细绳(质量忽略不计)和一块标有“净重115 g”字样的新肥皂,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时,使木棍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A、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OA10 cm,OB40 cm,则浮板的质量为0.46kg.(2)把浮板压入装满水的桶中刚好浸没,用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收集溢出的水,用(1)所述方法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4.6 kg,则浮板的体积为4.6103 m3,密度为0.1103 kg/m3;用刻度尺测肥皂的长、宽、厚,算出肥皂的密度为1.33103 kg/m3.浮板在水中漂浮而肥皂在水中下沉,说明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小明用此浮板游泳时浮板受到的最大浮力为46 N.(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妈妈说原来用密度比水小的材料制成的物体才能漂浮在水上,这种说法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请举例说明用钢铁制成的船能漂浮在水上(合理即可)1(2016连云港)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往它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小球与某一个瓶子的质量相同(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A(填“A”或“B”)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3)在步骤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2(2016株洲)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气缸内气体压强p与缸内气柱长度h的关系,设计了一带有活塞(横截面积S5 cm2)并封闭了气体的密闭金属气缸,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过程中,活塞缓慢下压,记录数据后绘制出如图乙所示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活塞下压过程中,缸内气体质量不变(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据图乙可知,缸内气体压强p与长度h成反比;(3)经测量,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1105 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1.3 kg/m3,那么,当缸内气体压强p为5105 Pa时,缸内气体的密度为6.5 kg/m3.3(2016福州)如图所示,钢梁向下弯曲偏离水平位置的距离h叫下垂量小亮猜想:一根钢梁的下垂量h可能与重物对钢梁的拉力F、两个支撑柱间距离s这两个因素有关,并进行如下实验:(1)要探究“一根钢梁的下垂量h与两个支撑柱间距s的关系”,他必须控制重物对钢梁的拉力一定,改变两个支撑柱间距离(2)要探究“一根钢梁的下垂量h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支撑柱间距离一定,记录下钢梁受到不同拉力时的下垂量(忽略钢梁自重的影响),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45下垂量h/cm246.48.810.4拉力F/N1 0002 0003 2004 4005 200图中的坐标系中已经描出三个点,请根据第4、5次实验数据继续描点,并画出下垂量h与所受拉力F关系的图线解:根据图象可知,当拉力为5 000 N时,下垂量是10 cm.根据图象可得结论:当两支撑柱间距离等因素相同时,下垂量与重物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