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宁夏银川市金凤区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24.某历史研究者说:“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官政治造成了一个脱离知识分子的(儒生)阶层,这个阶层的利益、活动都与中央集权直接联系;文官政治树立了一个儒家思想,并通过文官选拔使之成为知识分子的共同信仰,形成一股统一的民族国家所需的精神凝聚力。”以上材料意在说明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C.文官政治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政治信仰D.古代文官政治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25.白居易咏缭绫诗曰:“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该诗反映了( )A.家庭手工业的普及 B.丝织业水平的高超C.民营手工业的进步 D.官营手工业的繁荣26.书林藻鉴中载有:“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材料主要表明宋代书法( )A.艺术造诣水平非常高 B.深受帝王好恶的影响C.艺术风格受理学影响 D.借鉴古代优秀传统27.清人黄宗羲认为:“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真能发先儒之所未发”,由此可见理学( )A.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B.使儒学发生质变C.成为北宋的官方哲学 D.继承创新、空前绝后28.1895年12月,申报刊出论商务不宜掣肘“凡通商口岸城市,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此做法旨在(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B.完善机构以适应社会发展C.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D.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29.孙中山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材料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思想源于( )A.欧美国家的民族民主思想 B.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思想C.中国历史上反满革命传统 D.中国传统思想继承与发展30.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各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 )A.社会主义的政权 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C.联合各阶级的民主政权 D.工农民主性质政权31.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种经济类型比重变化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年代年代 比例%项目合计国家所有制工业集体所有制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1949100.026.20.51.648.723.01950100.032.70.82.138.126.31951100.034.51.33.038.422.81952100.041.53.34.030.620.6A.体现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趋势 B.多种所有制都在快速地发展C.三大改造改变公私经济成分对比 D.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发生改变32.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道:“就市民法来说,奴隶被认为不是人;但是根据自然法,情形便不同了,因为自然法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这表明乌尔比安A.主张人人平等的自然法 B.反对奴隶制度C.认为奴隶制与自然法相悖 D.支持奴隶的生存权33.“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这说明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A.继承传统基础上并有创新 B.没有改变君主制的本质C.未改变议会和君主的关系 D.形成近代典型的三权分立制34.1963年底至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指明了两大敌人即“两个大纸老虎,美国和苏联”,并强调必须团结绝大多数,以孤立敌人。“两个中间地带”提出的背景是A.中国国内阶级斗争尖锐 B.美苏争霸苏联优势明显C.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对抗 D.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35.“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它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的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欧洲各民族文化的相通性、同源性及认同感是欧洲得以实现一体化的基础。欧洲的一体化从欧洲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讲,实际上是对希腊文化、罗马法、基督教伦理文化认同的结果早在战后初期,欧洲一些国家为了避免战争,就提出了欧洲联合的构想。1946年9月,丘吉尔发表了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号召欧洲各国摈弃前嫌,“重建欧洲大家庭”即“欧洲合众国”。欧共体是在战后美国称霸世界时成立的,其主要目的是联合自强,与美国对抗,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为了摆脱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与美、日抗衡,欧共体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统一大市场,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 黄津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材料二 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没有经济全球化也就没有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表面上看,区域集团化将加剧各经济集团之间的抗衡和矛盾,也应看到,区域型经济集团内部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必将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的生产资本一体化的进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贸易只占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贸易总额的36%,所以该协定成员国均把北美自由贸易区看做是多边贸易关系的一种补充。 郜火星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思考(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上一体化的原因和特点。(12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13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后,的确给中国带了近代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了一些近代文明。但是殖民国家把中国这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拉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目的,是要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为了有效地发挥它们这方面的功能,不能不使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近代化。但殖民国家必然把它们的近代化严格限制在一个远远低于自己的水平,决不允许它们真正近代化,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近代中国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龚书铎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结合所学,运用中国近代史论证材料中的观点。(12分)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73年俾斯麦也在这时开始改革币制,以金马克为主要货币单位,为统一货币做准备。他还将普鲁士银行改组为帝国银行,以垄断全国货币的发行。1878年10月,二十多位议员呼吁,实行关税保护,放弃自由贸易,以扭转五年多来经济发展颓势。1879年7月,关税保护法案生效。大工业家和容克们觉得,铁血宰相以事实说明了对他们利益的维护他敏锐地意识到劳工大众的力量可用来与自由党抗衡,便去拉拢拉萨尔,听取高见,要给劳工们办些实事,不能画饼充饥。1883年7月,最早通过的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于1884年7月生效,它由雇主全数负担工伤事故保险金。养老保险法直到1889年才通过。它给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所有劳动者,以一定数量的养老金这一法案的实行,意义早已超越一国的界限,为世界所接受。 曹壮俾斯麦传(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改革的背景及措施。(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俾斯麦的改革?(6分)45.(15分)【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 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事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俄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俄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9分)46(15分)【中午历史人物评说】张载(10201078年),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材料一 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9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6分)历史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CBBADCBACACC40答案(1)原因:欧洲各民族文化的相通性、同源性及认同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为了避免战争、争取永久和平;联合自强,与美国对抗,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为了恢复和重新确立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的互补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重建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的需要,积极推动欧洲的联合;经济基础和水平接近、地缘政治创造了条件。(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特点: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从单一经济领域想多种经济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经济一体化想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任意二点即可得6分)(2)目标: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4分)联系: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9分) 41.本题是一道开放式题目,首先提取材料中的观点,由“带来了一些近代文明”“决不允许它们真正近代化”等关键信息,提炼观点即可。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史实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必须要有这一时间限定;内容上主要是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标书逻辑严谨,符合常理即可。参考答案: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这种近代化是有限的,不是真正的近代化。史实:西方列强侵略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先进技术和先进思想,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西方列强通过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主权,和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相勾结,破坏和镇压中国革命阻碍中国近代化。(12分)44.答案:(1)背景:德意志统一完成,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抑制经济发展迅速,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德国在经济上面临着欧洲其他列强的竞争。(6分)措施:进行币制改革;通过关税保护法案;加强社会保险和劳工立法。(3分)积极影响:俾斯麦的改革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社会福利待遇,为以后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3分)消极影响:提高关税不利于世界自由贸易,导致列强之间矛盾和冲突,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与发展。(3分)45(15分)答案(1)认识:希特勒把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德国内部的不团结,这是不全面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具有非正义性;德国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国的参战。(2)态势:德国发动西线战役,北欧、西欧国家多被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灭亡;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迫使在以后的战争中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 行动: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结果:二战规模扩大;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保卫战胜利。46(15分)(1)“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爱物。这种思想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然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9分)(2)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说;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哲理化;强化了儒学中的道德内涵,维护纲常伦理;对二程、朱熹构建理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6分)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