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探究世界的本质A组基础达标1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这是因为()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即使蒙住了眼睛,也不等于世界漆黑一团,说明世界的存在不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A正确。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BCDA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能够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所以符合题意。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因,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与题意无关。3(2017烟台期末)中国西北荒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送入太空,这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暗物质的研究、发现,可以表明()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证据和证明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A B C DB科学发展提供的证明和证据属于主观意见,世界的物质性显然不依赖于它们,故错误;宇宙探测的目的是用探测成果来指导或服务于人类实践活动,故错误;暗物质的研究和发现,说明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故正确。42016年11月13日至25日,半个月时间内,地球上发生三次地震。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专家观点告诉我们()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 B C DB“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也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正确。仅指出了运动的含义,与题意无关;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引用了毛泽东同志“进京赶考”的名言,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A BC DC“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忽视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排除。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A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项符合题意。7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关于今后经济发展的规划,既继续坚持了以往的需求侧改革的一些措施,又增添了一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这一发展规划主要说明()A事物处于绝对运动变化中B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D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继续坚持以往的措施体现出事物的相对静止,增添新的内容体现出事物的绝对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A项只强调运动,不能全面反映题意;B项观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项观点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材料中的“法”指的是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规律的含义,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9台风,不请而来,这一自然现象近年却因环境破坏、海平面频频上升成为沿海城市的“危机制造者”。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创造规律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渺小的A B C DA台风的产生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入选;由于环境破坏等使这一自然现象对人类造成危害,入选;表述错误;不属于哲理。102016年3月2日,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召开炼化企业落实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座谈会。会议强调全力打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攻坚战,争当创效排头兵,积极努力为中国石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做贡献。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正是这种基本遵循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材料中的行为告诉人们()A事物发展规律是固定不变的B人类能认识规律和改造规律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D人类能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D事物在发展,规律也是发展变化的,故A项错误;人类不能改造规律,故B项错误;C项观点正确,但偏离题干主要指向性,排除;基本遵循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和未雨绸缪的过程,就是人们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的过程,故D项正确。B组能力提升11(2017廊坊期末)从2008年“下一轮增长的浪潮”、2009年“重振增长”、2010年“可持续增长”、2011年“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到2015年的“描绘增长新蓝图”,夏季达沃斯论坛已是第五次围绕“增长”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上述材料表明()事物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也各不相同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A B C DB夏季达沃斯论坛一直强调增长体现出相对静止,论坛主题的变化体现出绝对运动,故正确;不同年份的论坛确定不同的主题,体现出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的不同,故正确;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不符合题意;应该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故观点错误。12(2017大理质检)2016年10月5日,巴西某基金会公布了塞卡病毒研究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对塞卡病毒基因排序分析发现,塞卡病毒能够抑制患者免疫系统的激活,且抑制能力比同类病毒更强。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通过干扰病毒中抑制免疫系统的因子,用减弱病毒能力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新方式。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人为地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新进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可以通过认识和把握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离开了对规律客观性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B C DB说法错误,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人为地建立,故排除;研究人员通过对塞卡病毒基因排序分析发现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新进展的必要条件,故正确;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治疗的新方式,体现了通过认识和把握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故正确。说法错误,因为离开了对规律客观性的尊重,主观能动性也能发挥作用。13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如果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融汇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谈谈对“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解析一是注意知识范围,细化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二是结合材料信息,从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答案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按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办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要认真研究、科学对待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健康运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14有专家认为:支付宝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零售模式转变成全球发达的电子商务化模式。这种电子商务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又带来了促使行业重新洗牌的多米诺效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企业不能适应变化,无奈地走进历史的黄昏,有些企业在艰难地改革和转型,而还有一些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创造出令全世界瞩目的商业传奇。请用辩证唯物论道理,阐释企业应怎样积极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解析首先,明确知识范围,即唯物论知识,不能错误运用知识。其次,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要根据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如不同企业具有不同认识而产生的结果不同,说明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利用规律;不同企业的成功和失败,其原因就在于是否正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