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1、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A.维护分封制度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满足关中经济需求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2.“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A. 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 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 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 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3.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社稷时,用十二章冕服(十二章:上衣下裳有十二种图案的冕服)。唐高宗时,长孙无忌等集体上疏,指责现行冕制:皇帝祭社稷时用三章秀冕,然而这都是四五品官的冕服等级。这一现象反映出( )A.周礼因社会转型而崩坏 B.君主专制受到高官制约C.唐朝等级礼乐制遭破坏 D.唐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4.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 )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 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D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7.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 B孟姜女传说 C商朝卜辞 D资治通鉴8.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在执行中选官标准发生了变化 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C.有利于选拔出有才能的寒门子弟 D.意图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9.2016年在江西发掘的海昏侯墓已出土2万多件文物,“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此评价是由于该墓( )A. 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B. 陪葬文物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C. 出土文物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全面的 D. 全面再现了西汉时期的社会面貌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1.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国。采用这种治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C.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12.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13.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14.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制15.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16.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 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17.监察制度经过了秦、汉、唐、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秦、汉和唐监察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确立御史大夫一职负责监察系统 B汉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C唐御史台定期到京都监狱视察执法 D都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18.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 )A.等级观念的淡化 B.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人口大量迁徙流动19.中国古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不断变化。民间俗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里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应是()A管理地方行政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事D管理地方财政20.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21.传统中国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这些整合( )A.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 B.实理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完全控制C.促使了中国社会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D.推动了各地文化交流与语音文字统一22.从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开始,到唐玄宗李隆基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下令禁止农地买卖和抵押结束,近130年内共有五个皇帝(含大周皇帝武则天)发布九道诏书,都是禁止农地买卖的。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普遍 D.小农经济稳定23.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2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5.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母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臣内26.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27.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 )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 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 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28.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全国所辖郡数秦岭淮河以北郡数秦岭淮河以南郡数西汉1037429西晋1628676A. 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29.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 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30.据统计,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国家控制的人口是l699万人,其中纳税人口只有237万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人口猛增,农税锐减 B.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C.税收制度混乱,官吏腐败 D.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31.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所谓“王道”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对“王道”理解正确的是( )A.孟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 B.孟子主张“为政以德”C.孟子的仁政理想最终指向“王道” D.以武力、刑法、权势统治天下32.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A.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 B.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C.“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D.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3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34.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35.汉武帝时京城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旱灾,皇帝曾令群臣斋戒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统治者作出这一行为最可能依据的观念是(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经世致用36.小成语大文化。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A.道家、墨家、儒家 B.墨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 D.道家、儒家、法家37.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A. B. C. D.38.儒家学说提倡“为仁由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强调的是( )人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知识、美、善的修养都要靠“己”由个体到群体去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个人的社会责任感。A. B. C. D.39.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孔子反对对饥民实施救助 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A. B. C. D.40.汉书曰:“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这说明( )A.儒家学说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B.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C.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 D.儒家思想成为丞相对抗君权的有力工具二、非选择题(41题25分,42题15分,共40分。)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5分)(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10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0分)42、(15分)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 ,归于灭亡。摘编自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效率初级药师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常见膳食补充剂知识试题及答案
- 模拟训练卫生管理试题及答案
- 药物疗效评估相关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学相关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英语翻译考研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复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试题及答案
- 固体钻探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药品保管员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内容
- 高中主题班会 奋力拼搏圆梦高考课件-高三下学期冲刺高考主题班会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制动卡钳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试题)试题
- 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宁夏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S镇35kV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论文)14000字】
- 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4-国开(ZJ)-参考资料
- 高墩(40m高)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
- 配电室运行维护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中建盘扣式落地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