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阅读。(8 分)充满泥土芬芳的剧种广西彩调上世纪 60 年代初,一部名为刘三姐的电影曾风靡 神州大地,在东南亚创下了最高的票房纪录。电影中的歌曲 朗朗上口,至今还广为传唱。而这部电影就是根据当时广西 彩调剧团出演的舞台剧刘三姐改编而成的。彩调剧由此 享誉海内外,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彩调剧曾有多种称谓:桂北沿湘桂省界各县习称调子, 梧州、钟山一带称耍牡丹,百色等民族区域则称咿嗬嗨,地 方志书上常称为采茶,民间还有唱灯、花灯、彩调之称。后 在 1955 年春一次中国戏剧家协会主持的座谈会上征得专家意 见,定名彩调剧。关于彩调剧的形成与源流,诸说不一。一种认为,是 广西土生土长的剧种,是以民间小调为基础,吸收融合湖南 花鼓、江西采茶的曲调,在清初形成;另一种认为,清代中 叶,流徙桂北各县的大量湖南移民中,有擅演调子的匠人, 主要是泥、水、瓦、木、铁匠,在业余时间教馆演调,调子传入广西,后在演出中不断吸收桂北民间山歌、小调,于清22末民初形成,并向桂南、桂西流布。据对彩调剧的剧目、唱腔、表演、习俗,及其在广西流布状况的考察,彩调剧系由湖南花鼓传入衍化而形成之说较为可信。彩调属于声腔类地方小戏曲,音乐特征非常富于民歌 色彩,小曲、小调,旋律简单,只有上下句,朗朗上口。其 剧目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 手抄本在民间流传。表演时采用桂柳方言,以三小等载歌载 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转身、亮相、 扇花、手花极富特色,其中尤以步法最为突出。由于深深扎 根于乡村民众之间,又和当地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彩调 形成了内容谐趣、形式活泼的表演风格,号称彩调“三件宝” 的扇子、手帕、彩带在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彩调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刘三 姐等优秀剧目的上演,扩大了这一剧种在全国的影响:60 年代初,来自民间的刘三姐四进中南海,由此红遍大江 南北,享誉海内外;70 年代末,现代戏喜事为广西赢得 了优秀剧本奖,使彩调剧在表现当代农村题材方面有了重大突破;80 年代,五子图又使广西彩调红火了一把,几十个剧种、几百个剧团争相上演;90 年代的哪嗬咿嗬嗨连续参加了中国戏剧节和现代戏曲观摩演出,荣获了文华奖、中 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国家级奖 23 项,省级奖 13 项,影响广 泛,被专家誉为广西戏曲艺术上继刘三姐之后的第二个 里程碑!然而近年来,受各类文化的冲击,彩调剧在广西虽有 很好的群众基础,但在城市和年轻一代中的基础不牢。曾经 辉煌的彩调剧正面临剧目荒漠化、有观众没市场等问题的困 扰。好在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彩调这一传统剧种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彩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民间被誉为“快乐剧种”的彩调剧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选自中国论文网,有删改) 注:调子:是湖南南部花鼓戏的别称;三小:小生、小 旦、小丑。 1.下列对第段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打比方 B.分类别 C.下定义 D.引资料2.下列关于彩调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彩调剧有两种源流,其中“湖南花鼓传入衍化而形成”的 说法较为可信。 B.扇子、手帕、彩带号称彩调的“三件宝”,在表演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C.彩调剧曾有多种称谓:桂北沿湘桂省界各县习称调子,梧 州、钟山一带称耍牡丹。 D.彩调剧正面临剧目荒漠化、有观众没市场等问题的困扰, 这一剧种未来有可能消失。3.下列对文章段落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第段引用刘三姐电影来引出广西彩调。 B.第段说明彩调的多种称谓。C.第段说明彩调剧的形成和源流。 D.第段说明彩调的影响。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B.第段中加点的“第一批”“必”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C.“曾经辉煌的彩调剧正面临剧目荒漠化、有观众没市场等问题的困扰。”这句话从语言角度看属于平实说明。 D.全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二、说明文阅读。(6 分)肉吃太多会缺钙?张淑会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流传比较广肉吃多了会 导致缺钙。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人体中 99%的钙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对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骨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还有 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分布在软组织、 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一般情况下,钙在人 体的储备通过“入”与“出”来衡量,主要表现为摄入量、 利用度以及流失情况三个方面。有一些饮食习惯,如喝浓茶、吸烟喝酒等,都会影响 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钙流失。少为人知的是,大 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容易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原因何在?主要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尿钙的排泄。饮食中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钙的吸收,但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人体 24 小时尿钙定量,也就是“推动”钙的流失。有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每增加 50 克,钙的排出量就会增加 60 毫克。一般来说,我们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天 0.81.2 克/ 公斤体重。比如,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 65克上下,成年女性则为 55 克左右。但瘦肉中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每 50 克瘦肉中就约有蛋白质 9 克。因此,如果经常大 量吃肉,就会导致膳食结构中蛋白质总量超标,从而产生钙 流失的风险。不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摄入过 多的脂肪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吃太多的肉,也就是吃了大量 的脂肪,脂肪酸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钙盐,从而影响钙 的吸收。大部分家禽的肉类食物中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同时 也有许多脂肪。适量吃肉并没有坏处,可过量了反而会给身体健康带 来负担。如果食谱经常以肉食“唱主角”,不仅容易导致蛋白 质摄入量超标,还会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带来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症等风险。不论是从补钙的角度,还是从控制脂肪、维护健康的角度来说,日常膳食中都应控制肉类的摄入。根据中国居 民膳食指南,我们成年人每天畜禽肉类的摄入量应控制在 50 克75 克。在平衡膳食“宝塔”上,肉类应为餐盘的点缀, 而不是主食。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享有“生命元素”之 称,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钙缺乏对健康不利,而钙过量同 样对健康有害。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 骨量,即在 35 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 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 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一般 情况下,通过日常的均衡膳食和增加奶制品的摄入,可以基 本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对此,大家一定要改变不良的生活 习惯,改善膳食结构,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对于市场 上的钙产品,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 1.下列对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下定义 举例子B.列数字 举例子C.打比方举例子D.下定义列数字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 是(2 分)()A.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流传比较广。 B.大部分家禽的肉类食物中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同时也有许 多脂肪。C.一个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在 65 克上下。 D.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剂”,享有“生命元素”之称, 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2 分)() A.人体中大部分钙以矿物质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对 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一般情况下,钙在人体的储备通过“入”与“出”来衡量, 主要表现为摄入量、利用度以及流失情况三个方面。 C.众所周知的是喝浓茶、吸烟喝酒、大鱼大肉等饮食习惯, 都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导致钙流失。 D.过量吃肉会增加体内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带来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硬化、代谢综合症等风险。三、说明文阅读。(6 分)砚,只为磨墨而生宰 予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古代 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 宋代米芾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还专门为它写了研山 铭,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睡,真是痴迷到一定境界了。砚台一物,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 石板。目前所知道最早的成型石砚,出土于一座战国秦墓, 跟毛笔、墨块放在一起,文房四宝在这时就已有其三了。汉代的砚,往往还附带一块研石,就像捣药的杵,被 称为“研杵”。这说明当时墨锭制作工艺尚未成熟,不能用手 捏着墨直接在砚上磨,需用研石将墨块碾碎磨细。东汉之后, 随着制墨工艺进步,墨锭可直接用手捏着磨,就不需研石了。早期的砚注重实用,普遍造型朴素,只有一些贵族墓 葬才会出土比较精美的砚。唐宋以后,日常所用的砚造型也 日渐丰富。比如唐代流行龟形砚、鱼形砚,明清流行牧牛砚、虎伏砚等,精彩纷呈。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但并非所有石头都适合做砚,必须精挑细选,核心因素就是材料的硬度。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 2.3 左右,想让它轻松磨出墨 汁(称为“易发墨”),砚石中要有石英、长石等硬度较大(6 7)的矿物,它们是决定发墨效果的关键成分。然而柔软的毛 笔也要频繁接触砚台,如果硬度太高,容易损伤笔毛,缩短 笔的使用寿命。所以,砚台又必须有一定的柔韧性。通常, 在砚台中占主流的成分是方解石、绢云母等,硬度在 24 之 间,质地偏软,细腻滑润,不易伤笔。从微观视角看,砚面经过打磨后,软石部分磨损较大, 微微下凹,硬石颗粒则微微凸起。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众多“小刺”从墨块上刮下墨粉,再溶于水中。硬质的石英、 长石颗粒必须很细,分布也要均匀,研磨出的墨汁才够细腻 均匀,不会出现粗粒。各种矿物成分之间联结紧密、颗粒间 空隙小,砚台就“不吸水”,墨汁更不易干涸。符合这些标准的就是一款好砚,人们将广东的端砚、 甘肃的洮砚、安徽的歙砚、黄河岸的澄泥砚,并列为“四大名砚”。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端砚出自广东肇庆,颜色多彩,石质娇嫩,摸起来像婴儿皮肤一样细腻。 洮砚出自甘肃洮河,石色碧绿,颇为秀美。歙砚出自安徽南 部、江西北部一带,多为青黑色,其代表为南唐李后主最爱 的“龙尾石砚”,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溪流中,质地细密温 润,叩之声音清越。宋代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它, 将它与天下至宝“和氏璧”相提并论。澄泥砚比较特殊,用 于反复淘洗、过滤后的细泥烧制的,属于陶砚。因其原料讲 究、工艺独绝,磨墨效果可媲美石砚。今天,除了少数书画爱好者,我们平时写字用的多是 现成的墨水或墨汁。墨从固体到液体,砚失去了用武之地, 也就渐渐淡出日常生活了。(选自博物杂志 2016 年第 2 期,有删改) 1.下列对第段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是(2 分)( )A.摹状貌打比方B.举例子摹状貌C.下定义举例子D.作诠释打比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2 分)()A.砚台,大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研磨的石槽、石板。 B.端砚、洮砚和歙砚都是天然石头做成的。 C.墨锭的莫氏硬度通常在 2.3 左右。 D.制作砚台,主要材质是天然岩石。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2 分)()A.就目前情况而言,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砚在战国时期就 有了。 B.早期的砚造型朴素,唐宋以后的砚才比较精美,造型丰富。 C.大书法家蔡襄曾专门写诗赞美澄泥砚,将它与天下至宝“和 氏璧”相提并论。 D.经过打磨后的砚面是凹凸不平的,凹出部分的石英、长石 等矿物对发墨效果起决定作用。四、说明文阅读。(8 分)为什么我们觉得蚂蚁是“大力士”昆虫肌肉的力量常常让我们惊异。比如亚洲织叶蚁可 以“口衔”超过自己体重 100 倍的物件;跳蚤能够跳到超过自己身高 100 倍的高度;蜣螂(俗称“屎壳郎”)更能推动自己体重 1140 倍的粪球!这些昆虫的“力气”为什么这么大呢?是不是它们拥 有特殊的肌肉呢?科学家们观察了昆虫肌肉的细微结构,发 现这些肌肉和人的骨骼肌一样。是不是昆虫的肌肉只是看上 去和人类的肌肉相似,而成分不同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科学家检查了这些昆虫的基因,发现昆虫肌肉的核心成分和 人类并无不同。既然昆虫的肌肉和人类的肌肉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为 什么人的相对力量会显得那么小呢?比如男子 62 公斤级的抓举世界纪录是中国的石智勇在 2002 年创造的,为 153 公斤,还不到自己体重的 2.5 倍。为什么人不能像昆虫那样,举起比自己重 100 倍的重物呢?蚂蚁肌肉的相对“强大”,其实是由于简单的几何因素。简单说是由于蚂蚁的身体小。如果把蚂蚁原样“放大” 到人的尺寸,肌肉构造不变,蚂蚁就举不起比自己重 100 倍 的物体了,甚至连头都抬不起来(多数蚂蚁头部和身体的比 例远高于人)。反过来,如果把人缩小到蚂蚁那么大,身体构 造不变,人一样会变成“大力士”。也许你有点困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物体的尺寸变化时,长度呈线性变化,面积按平方变化,而体积按立 方变化。比如同样形状的物体,线度缩小到 10 分之一时,面积会缩小到 100 分之一,而体积会缩小到 1000 分之一。对于 小的动物来说,同样比例的物体,重量就要轻得多。假设人的身长为 1.6 米,蚂蚁的身长为 6.4 毫米,蚂蚁的身长是人的 250 分之一。再假设蚂蚁的身体结构和人一样,那么蚂蚁腿部肌肉的横切面的面积就会是人的 62500 分 之一(250 分之一的平方),而体重是人的 15,625,000 分之 一(250 分之一的立方)。假设人的体重是 60 公斤,蚂蚁的体 重就应该是 3.84 毫克。由于蚂蚁腿肌的横切面是人的 62500 分之一,而肌肉 的力量大约和横切面成正比,而人一般可以举起相当于自己 体重的重量,理论上蚂蚁可以举起人体重 62500 分之一的重量,那就是 960 毫克,是蚂蚁体重的 250 倍。所以蚂蚁用相对比较细的腿,就可以举起比自己重 100 倍的物体。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昆虫如蚂蚁和蚊子可以有比 较细的腿,而大型的动物如大象却需要很粗的腿,因为动物的尺寸增加时,重量的增加要快得多。大象如果没有那么粗的腿,就承载不了那么大的重量,也无法移动。电影人猿 泰山里面的巨型猿猴,有数层楼房那么高,行动却和真实 的猿猴一样敏捷。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要是把大猩猩按比例 放大到 10 层楼高,它不仅不能跳跃,恐怕连走路都困难。(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2 分)() A.蚂蚁是“大力士”B.蚂蚁的肌肉C.蚂蚁的重量D.蚂蚁的腿 2.下列对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下定义列数字分类别B.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C.分类别作诠释举例子D.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 3.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2 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时间与空间顺序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2 分)()A.蜣螂能推动自己体重 1140 倍的粪球,是因为它们有着异于人的骨骼肌的特殊肌肉。B.人之所以无法像蚂蚁一样举起比自己重一百倍的重物,是 因为自身的身体大。身体构造不变的情况下把人缩小到蚂蚁 大小,人一样会变成“大力士”。 C.当同样形状物体的线度缩小到十分之一时,面积按平方变 化缩小到百分之一,体积按立方变化缩小到千分之一。 D.肌肉的力量和横切面大约是成正比的,所以当人可以举起 约等于自己体重的重量时,理论上蚂蚁就可以举起 960 毫克 的重量。五、说明文阅读。(6 分)动车和高铁到底啥关系?姚丁杨10 年前,一种被称作“和谐号”的白色精灵开始在中 国大地上驰骋,动车开始走进人们视野;10 年后,中国已经 发展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高铁已经成为引领和开拓“一带 一路”伟大战略的名片。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动车 和高铁的关系,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两者的前世今生。从字面意义上讲,动车就是指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而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组,是指一种固定编组的列车, 这种编组一般是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并且在其正常 使用寿命周期内这种编组不会改变。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 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 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 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 组和普速动车组。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的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 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 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普通 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音都偏小。所以,我们一般提 到的动车,就是一种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从字面意义上讲,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 铁路线路类型。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高速铁路是设计运 行时速 250 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速 160 千米至 250 千米列车的铁路;普通铁路是设计时速低于 160 千米列车的铁路。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是高速动车组列车;而在快速铁路上,主要运行普速动车组列车,但同时也运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普通铁路上运行 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绿皮、红皮、蓝皮的普通列车了。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 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则采用有砟轨道技术铺就。所谓 砟,就是指岩石、煤等碎片。砟可以减少噪音、吸热、减振、 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砟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 用较大。而无砟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可以减少 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有可能导 致路砟飞溅,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砟轨道。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 述的是“车”,后者描述的是“路”。当然,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 运列车类型。高铁是运行时速在 250 千米以上,以 G 字头命 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 车;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 200 千米左右,以 D 字头命名的一 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动车组列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只当作高铁列车,这是个误区,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并且价格低、 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已不弱于世界上任何竞争对手。 我们相信,在中国高铁人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高铁制造业 必将持续改变中国,不断改变世界。(选自百科知识2016 年第 11 期)1.下列对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举例子分类别B.作诠释分类别C.作比较举例子D.下定义分类别 2.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数理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时间顺序 3.下列对文中“动车”与“高铁”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动车主要是指“车”,而高铁主要是指“路”;动车以 D字头命名,高铁以 G 字头命名。B.动车时速在 200 千米左右,高铁时速为 250 千米以上。 C.动车和高铁均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 D.动车主要在快速铁路上运行,高铁主要在高速铁路上运行。一、1.(2 分)B【解析】分析画线句子,主要是介绍彩调剧的形成与源流的 两种看法,并得出“彩调剧系由湖南花鼓传入衍化而形成之说较为可信”的结论, 使说明更加具有条理性。最后结合选项分析可知,画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2.(2 分)D【解析】项对应原文第段内容,从第段段末“国家也非常重 视”“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可推测该剧种在未来不会消失。故答案为。 3.(2 分)D【解析】根据第段首句可知,第段主要说明彩调在新中国的 发展,并非影响。故 D 项表述有误。4.(2 分)A【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段总述广西彩调;第段分别介 绍了彩调的称谓、形成与源流、音乐特征、发展、前景。理清楚各段之间的关系, 即“总分”的结构形式,A 项表述错误。二、1.(2 分)B【解析】从第段中“50”“60”等数字,可知使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从第段中“比如”一词,可判断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2 分)D【解析】D 项中的“非常”是程度副词,修饰“重要”,去掉后意 思不变,只是语气减弱。其他三项加点词去掉后,意思会改变。3.(2 分)C【解析】C 项出自文章第段,原文是“少为人知的是,大鱼大肉 的饮食习惯”,选项表述有误。三、1.(2 分)D 【解析】据第段画线句子“研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可知是对研墨过程的解释说明,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将墨石上的颗粒比作 “小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2 分)B 【解析】B 项“都”字去掉后,句子变为“端砚、洮砚和歙砚是天 然石头做成的”,没有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十堰市张湾区2025届数学四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唱指挥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热工检测仪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运城市闻喜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初三生物试题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学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质量测试(5月)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临床中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日语中级听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EE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 贵州省气象部门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武汉农业集团限公司(校招)招聘【12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Unit 5 Here and now Section A Grammar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冷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年金华市轨道交通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心肺复苏培训课件
-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地质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 《公共资源交易主体信用评价实施指南》编制说明
- 中通服网盈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分公司(中国电信)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