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2二、专业建设基础5(一)专业基本情况5(二)专业优势与特色6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9(一)专业发展目标9(二)人才培养目标12四、建设思路与内容13(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13(二)师资队伍建设14(三)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17(四)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18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经费预算19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进度20七、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4八、预期绩效2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社会需求分析1.行业背景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手段。南昌的装备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工业经济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南昌早就提出要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如今制造业占全市工业的95以上。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都在南昌诞生。南昌有着厚重的制造业基础,汽车、电子信息、现代中医药、纺织服装、机电、新材料等30多个行业,构筑了南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机电制造产业是南昌的传统优势产业。南昌先后引进了印度马恒达、台湾东元电机、德国格特拉克、瑞士ABB等国际机电制造业巨头,同时南昌本土的机电制造企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江西东元电机、泰豪科技、凯马机电工业园等企业为龙头的动力机械制造业集群雏形。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产业集群。要以装备制造、汽车、船舶、有色金属、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大力发展机械电子、竹木食品加工、电子信息、通讯终端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其中南昌市要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家电、电子信息、优质钢材、食品加工、光电等产业。国家和江西省“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将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江西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江西计划做强做大泰豪科技、江西东元电机、凯马机电工业园、南昌凯马柴油机、江西变压器等龙头企业,延伸动力机械制造业、大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产业链,加快形成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将南昌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大影响的机电制造产业基地。为了满足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江西省需要大批的机电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需要,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调整职业学校的教育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工业园区的对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技能型人才,打通在机电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瓶颈”。2.专业人才需求通过对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西变压器集团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一带二十余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生的要求是“基础扎实,会操作新设备,维修能力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调查结果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有: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质量管理员、工艺员、设计辅助员、产线调度员、产品营销员等。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熟练的设备操作能力,熟悉设备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机电设备的机电联调,掌握设备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具有生产管理知识,有一定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独立完成设备元器件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精度优化,具有设备的设计改造能力;要求毕业生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机电设备接口技术、PLC技术、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设备操作、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当前是企业极需人才,待遇较高。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管理的复合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最受中小企业欢迎。3.项目简要说明本项目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机电专业群的发展。机电专业群还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护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实施本项目建设,总计划投入资金6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305万元,学院自筹资金279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26万元。资金用途如下: 112万元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47万元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351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二、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基本情况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于1978年成立,是我省机械行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1988年,为适应江西制造业发展需求,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制造类专业的师资优势和原机械厅下属国有企业强大的实训场所,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学生,这些学生活跃在江西工业的各条战线上,不少人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为江西制造业的崛起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1992年开始,学校分别与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进行机电一体化普通专科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的人才培养教育。学校依托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的品牌优势,充分利用两校的教育资源,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实习实验设置得到进一步的改善。2004年江西省机械科研所并入我院,促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为学院实施“立足培养制造业技能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特色办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人才需求度,专业口径宽度适当,我们的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近三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0.2%,年底就业率为95%,新生平均报到率94.83%,现有在校生889人。2008年12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称号。2009年我院数控技术实训中心获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称号。(二)专业优势与特色1.师资条件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占58.2%;研究生9人,在读博士1人,占教师的31.2%,;双师型教师17人,占53%;外聘教师1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7.5。本专业具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人。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功能,本专业建有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类机床、仿真软件、仪器设备总价值930多万元。与之配套的建有数控加工实训中心,CAD/CAM 仿真实训室,机电液气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场所,功能齐备,软、硬件配套,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这些实验实训场所可以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外协加工生产、技术应用研究等产学研活动,可满足本专业的学生接受机电操作技术的基本技能、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可开出26个技术领先的实验、实训项目;我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10项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证项目。本专业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广开渠道,加大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培养计划,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现与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宁波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有限公司、江西江铃集团车桥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江重机床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本着互助共赢的原则,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技术服务与研发等多方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保证了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每年大约有100150名学生前往这些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岗位培训。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应用为主线,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让课程结构更具职业针对性和市场针对性。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准则,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课堂,大胆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2)加强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从2005 年以来,本专业以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重点建设课程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在重点课程的引领下,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有了较快的进展。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两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本专业正在开展新一轮的重点课程建设,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3)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本专业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训练法等方法,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按模块化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业分为基本作业和扩展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对学习好的学生严格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鼓励,动态掌握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要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4.社会服务能力本专业通过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协作生产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相互提高,实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以及设备资源,积极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拓展服务渠道,为企业和社会开展产品开发、技术合作以及职工技能培训等服务。发挥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科技攻关服务,积极为合作企业承接了科研技术攻关、产品协作等任务。其中,省级课题“智能化球墨铸铁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对提高我国球墨铸铁件的质量,提升球铁行业的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省科技攻关课题“基于欧标准的汽车尾气净化器蜂窝陶瓷挤压模具研制”项目完成,为我国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学院与南昌卷烟厂和兴国卷烟厂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培训协议,两年来为两个企业的职工开展了11轮次机电技能的培训,累计700多人次,我院现己成为江西中烟公司指定的机电操作技能培训和比赛基地。本专业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和各类培训,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增加了学院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纲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构建基于产教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强化专业质量内涵建设;以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为原则,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合一、项目驱动的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课程考核标准及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搭建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提升辐射能力。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重点做好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围绕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基于岗位目标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带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执行双证融通制度,开展双证融通的课程建设,突出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不断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加大对实验、实训教材、讲义、指导书的编写工作,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与教材配套的助教助学用的多媒体课件。至2013年申报省级教改课题3项,院级教改课题5项,开发建设5门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特色教材3本,建设5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2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短期进修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双师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和科研项目,在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继续增量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至2013年培养专业带头人23名,培养骨干教师46人,引进企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各1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达75%,企业兼职教师达45%以上。3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完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加工实训室、CAD/CAM仿真实训室、PLC控制实训室和机电液气实训室。建设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和机电产品电气控制一体化实训室。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继续完善“订单式”培养模式,不断拓展实训功能,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满足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同作用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满足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师资、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年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为企业、社会和职业院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将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为江西制造业的崛起服务,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效力。5专业群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实现教学团队、专业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带动并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发展。(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具有扎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人才培养岗位能力要求是: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使用CAD/CAM软件运用能力;具有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机电设备与生产线的能力;具有按照工艺要求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的能力;具有编制和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机电设备与生产线销售和服务的能力。要求学生获得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工、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工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绘图中级证书。在原有98%以上学生获得双证书,要求达到95%学生获得2个以上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四、建设思路与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基础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实习+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的4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13学期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操、仿真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制图、设备操作技能等专业基本技能;第4学期学生去企业实习,第5学期学生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综合技能;第6学期再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该阶段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创建“基础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实习+顶岗实习”的3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14学期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操、仿真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制图、设备操作技能等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第5学期后半学期去企业实习,第6学期再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该阶段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素质。2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弱化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采用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开发建设5门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工作岗位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5门核心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及训练、液压与气动技术及应用训练、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控制、CAD/CAM技术及训练等。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设46门院级精品课程,力争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特色教材3册,建成重点教学资源库1个。3教学内容改革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进行专家访谈,总结出企业对机电技术方面技能型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打破按学科体系确定课程内容的传统做法,按职业岗位能力、工作任务以及知识需求来组织教学。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项目的选取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注重结合企业实例,突出实用性。加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机电行业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补充到教学内容当中来。4、大力推进和实施“双证制”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施“多证书”教育,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鉴定紧密衔接。(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双师培养工程,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23名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列入学院“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计划,通过到国内外著名职业院校进修访学、到企业挂职等形式等途径,学习先进的职教理论、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理念,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引领教学团队、能够承担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工作;能够主持省级以上研究项目或担任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本专业科研成果鉴定,主编教材,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专业带头人。2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在教学团队中选拔46名骨干教师,列入学院“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计划,通过在国内知名院校培训、进修,使其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主持或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工作,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主持或参与课程团队建设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通过承担科研课题、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科技开发与服务等多种等形式,培养一支在机电控制、机械制造等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计划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力争引进企业技术专家1名,充实专业骨干教师队伍。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在项目建设期内,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将安排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考试,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安排专业教师根据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状况,增加其企业生产经验,最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力军,使专业教师中的“双师素质”比例达75以上。同时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本专业还将在校内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邀请专业带头人或教育专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此来促进全部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4兼职教师队伍及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 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现有12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计划聘请1名企业专家做兼职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专业建设及重点课程教学及课程改革工作;聘请20名专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教学或顶岗实习指导教学工作,组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制定兼职教师骋任、管理等制度,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经两年建设使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5%以上。5教学团队建设根据专业及课程建设的需要,做好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历进修、技能培训、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等形式,促使团队成员在理论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以课程建设项目、生产科研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三)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建设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契机,完善和扩大机加工实训中心。建设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提高学生机械设计、维修和操作的能力。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建立自动控制生产线,构造生产车间型基地,提高学生对现场控制过程中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及应用能力。建设机电产品电气控制一体化实训室,开展机床电气维修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维修能力。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专业群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江西机械学会等行业学会,与行业内著名企业如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洪都集团等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达12家,合作企业15家。保证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四)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1科技服务将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与江西、南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和制造业服务中的高新技术应用上,重点项目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利用机械科研所的科研辐射作用,每年开发专利1个以上、纵向与横向课题与项目到帐资金达100万以上。加强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凯马柴油机有限公司、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形成一批专利成果,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面向南昌及周边地区中小企业深入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2教育培训服务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的优势,依托我院国家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我院职业技能鉴定所优质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工等培训或鉴定。开展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将办学优势与江西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3资源共享服务建设资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远程自主学习平台,带动专业群教学质量提高。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高职相关专业群教学质量提高。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万元)中央财政投入行业企业院校自筹合计20122013小计20122013小计20122013小计小计总计(万元)158147305620269618327961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标准研究10717551027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2152755323.特色教材建设6915281025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61117471128师资队伍建设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121123729322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104145510243骨干教师培养工程610167613294兼职教师建设358257257225.专业教学团队建设614201010204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 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1231571320352.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20626153550763.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3030055102030654.机电产品电气控制一体化实训室20626123749755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3636552525666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室51015459551034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建设内容2012年8月2013年8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标准研究目标:围绕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要点: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制定各课程标准,并用于教学实践。目标:围绕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工作过程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要点:修订并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标准。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各课程标准。完成所有课程及技能训练项目的教学文件编写工作。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目标:开发建设门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选择23门核心课程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1门核心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要点:开发建设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目标:开发建设3门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按照院级课程精品标准进行建设的课程达到46门。累计2门核心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建设。要点:开发建设数控机床控制、CAD/CAM技术及训练重点课程。建设数控机床控制、CAD/CAM技术及训练、机械制图课程为院级课程。在院级课程中选择一门课程进一步完善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特色教材建设完成1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编写工作。完成2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编写工作。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平台、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库、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习题库。要点:(1)初步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2)初步建立专业教学标准;(3)收集、制作部分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料目标:初步建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重点建立一门课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要点:建设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资源库师资队伍建设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目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互动,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形成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良性循环。要点:选送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2名,外出培训教师56名。目标: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互动,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形成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良性循环。要点:选送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2名,外出培训教师56名。2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目标:按专业技术方向,培养12专业技术带头人。提升专业建设内涵,通过专业研修、专业交流活动和企业兼职等,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要点:(1)到国内外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学习考察;(2)主持教研项目1项;(3)在企业兼职,参与技术服务或应用技术项目研究;(4)负责建设一门核心课程。目标:培养专业带头12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能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要点:(1)到国内外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学习考察;(2)主持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1项;(3)负责1门课程资源库开发;(4)聘任1名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3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目标:组建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2人,具有独立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使专业建设和改革能持续发展。要点:选派2位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支持与企业合作完成科研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目标:再培养23人,建设骨干教师团队,形成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要点:选派3位具备双师素质,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技术服务与应用技术项目研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4兼职教师建设目标:聘请从事机电产品开发、现场维修、工艺及管理工作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操作技能的10名左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组成本专业兼职教师库,并实行动态更新,对兼职教师开展教案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形成规范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要点:聘请培养稳定的兼职教师10名,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聘请从事机电产品开发、现场维修、工艺及管理工作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操作技能的5名左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组成本专业兼职教师库,并实行动态更新,对兼职教师开展教案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形成规范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要点:聘请培养稳定的兼职教师5名。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5.专业教学团队目标:通过专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企业调研,提高整个专业团队素质。目标:专业团队建设为省级教学团队要点:高级职称教师占70%,“双师型”教师占85%,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5%以上;年轻教师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或硕士学位比例达35%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目标:在原有实训室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方案。完成扩建改造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能满足机械制图测绘实训需要。将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成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室。要点:建设机械零件模型陈列室、分别购置30套减速器和齿轮泵装置,满足校内学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要求。目标:将机械零部件测绘及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成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教室,能满足机械零部件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要点:满足校内学生和对外培训的机械零件测绘和机械设计实训要求。2.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目标:初步完成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前期工作。要点:(1)调研实训室建设设备;(2)拟根据设备清单,制定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方案比较。(3)购置小型机床及附件用于机床设备的拆装实训。目标:将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成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教室,能满足机床设备维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及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实践的需求。要点:(1)完成实训室整体建设,配套机床设备附件主要包括工装和夹具、量具与刀具等。(2)满足本专业、专业群的教学需要,年实验实训量达到300人次。(3)购置微型数控机床2台。3.自动控制生产线实训室目标:规划自动生产线实训室;初步完成自动生产线实训室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要点:初步建成具备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平台,适合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目标:完善自动生产线实训室建设,并整理相关制度。要点:建成具备典型的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平台,能满足模拟生产要求,适合教学实训考核和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4.机电产品电气控制一体化实训室目标:改造完善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要点:完成本专业4个班1周的PLC控制系统实训课程,专业群12个班PLC实训整周实训。目标:完成实验实训室二期建设主要设备的采购,完成机房硬件配置的升级,提供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使用,具有现场教学功能,达到省内同等高职院校先进水平。要点:(1)购置机床电气维修实训柜和机床仿真设备。开展机床电气维修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维修能力。(2)能满足高级维修电工(PLC部分)资格认证,年鉴定能力达到40人次;(3)结合生产需要,与企业开展生产工艺科研工作。5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目标: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室建设成为初步具备以数控铣床的电气和机械的综合装配、调试、维修等技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要点:满足一个班50个人拆装实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设备的内部结构。6校企合作建设目标: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开展校企合作。要点:(1)建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2)增加3个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为13个。目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要点:(1)开展两次校企合作联谊会活动,并定期互访,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进行深层次的合作.(2)增加3个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为16个。七、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1在专业建设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采取的主要办法:(1)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采取的主要办法是首先进行行业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并且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再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的职业技能,结合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全面实施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需加快培养。采取的主要办法制定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制度,每年坚持选派部分教师到相关协作企业兼职锻炼。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短期进修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双师素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和科研项目,在教学研究中提高教学质量,聘请一大批企业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师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至2013年,专业教师总数达到50人, 双师型”教师占75%,兼职教师比例达到45%以上;年轻教师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或硕士学位比例达35%;培养24名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46名骨干教师。(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和实效,学生实训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专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广开渠道,加大与省内外企业的合作力度,开展“订单”培养计划,本着互助共赢的原则,在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技术服务与研发等多方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以建设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契机,完善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共同作用,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满足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技能要求。2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特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学院已将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纳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分管院领导担任,副主任由企业专家担任,下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工作组,组长由系主任担任。学院对特色专业建设加强日常监管,并且还按照具体建设的工作进程要求,定期检查,及时奖惩。(2)政策保障无论是国家、江西省或者是南昌市,都把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到重要的地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江西省大力鼓励、支持学院进行专业建设,对发展当地经济需要的专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在招生计划、经费、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为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措施,主要有:特色与示范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对于国家财政支持的专业,学院将会专门制订一系列的制度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3)资金保障学院在经费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障,明确规定专业建设的资金,列为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有专人配合财务参与管理,用于特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培训,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4)人员保障本专业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与学历结构上逐步趋向合理。本专业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取得了多项教研和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本专业教师获省厅奖励20余次、获院级奖励30余次,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各类教研和科研课题23项,与企业合作开发各类技术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八、预期绩效通过二年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机电一体专业实训条件,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师资队伍结构将更加合理。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共享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为江西及沿海地区输送大量的机电类“双证融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如下:(1)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双证融通”高级技能型人才。(2)根据工作岗位和岗位群的对所需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的要求构建项目式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优质课程取得成效,46门优质课程建设成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3)通过实施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程,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4)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推进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基本建设单元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推行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企业满意率在96以上。(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依托学院实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所,对院内外开展维修电工、维修钳工、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数控加工中心等工种的技能等级培训与考核工作。附件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工程职业学院二一一年五月目 录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一)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