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第七章第六节麻醉期间监测低温控制性降压课件_第1页
麻醉学第七章第六节麻醉期间监测低温控制性降压课件_第2页
麻醉学第七章第六节麻醉期间监测低温控制性降压课件_第3页
麻醉学第七章第六节麻醉期间监测低温控制性降压课件_第4页
麻醉学第七章第六节麻醉期间监测低温控制性降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 监测和管理 麻醉操作是基础! 麻醉管理是根本! 一、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1.呼吸功能监测和管理: 1)监测项目:SPO2、潮气量、每分通气量、ETCO2、动脉血 气分析。 2)有自主呼吸的病人还应观察:呼吸类型、呼吸幅度、频 率和节律,以及口唇、粘膜、皮肤及手术野出血的颜 色,判断是否有呼吸道梗阻、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 3)PaO2、PaCO2、PH值,三项指标是衡量呼吸管理是否合理的 参数。 4)麻醉期间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 积。 2.循环功能监测和管理: 1)监测项目:血压、脉搏、心电图、SPO2、出入量 等。 2)危重病人或复杂手术应监测CVP、PCWP、LAP指导 术中 输液。 3.全身情况的监测: 非全麻病人:神志、表情的变化。 1)严重低血压和缺氧可使病人表情淡漠和神志丧失 。 2)毒性反应时,出现精神兴奋症状,甚至惊厥。 3)小儿体温监测。 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麻醉后恢复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 or recovery room,RR) (一)监测和管理:基本同麻醉中。 (二)全麻后苏醒延迟: 1)原因: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 的残余作用,缺氧、颅脑损伤等。 2)处理:维持循环稳定、通气功能正常和 充分供氧。拮抗剂的使用、病因 治疗。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针对呼吸道梗阻的原因进行治疗。 (四)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低血压、高血压等。 针对原因处理。 (五)恶心呕吐的处理: 氟哌利多、枢复宁等。 第七节 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一、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 定义: 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 并控 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 及改 善血流动力学的方法。 目的:减少出血: 方便手术操作: 减少并发症: 重要脏器耐受低血压的极限: 大脑:MAP60MMHg肝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极限: MAP50-65MMHg (一)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1.保证组织灌注:保证血容量、降低SVR、不影响CO 。 2.血压控制标准: 1)术前血压正常者:SBP80mmHg或MAP在50-65mmHg, 或以 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 2)MAP低于50mmHg时,不超过30分钟 3)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收缩压的30%为标准, 每次 降压最长时间不超过1.5小时。 3.注意体位对局部血压的影响: 尽量使手术野位于最高位置,虽然全身血压降低较少 但局部渗血可显著减少。 4.加强降压期间的监测: NBP、IBP、ECG、Sp02、尿量、CVP、HCT、T, 手术时间长者应监测血气分析 (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1.吸入麻醉药降压: 1)加深吸入麻醉可达到一定程度的降压效果,常用异 氟 烷、安氟烷。 2)降压快、停药后血压恢复迅速无反跳作用,适用于 短 时间的降压。 2.血管扩张药降压: 1)硝普钠:0.5-5.0ug/(kg.min),1-2分钟起效,4-6分 钟血压降低到预定值,停药2-5分钟后血压恢复。 最大剂量不超过10ug/(kg.min),以免引起氰化物中 毒。 2)硝酸甘油: 对容量血管松弛作用强,对心输出量无影 响。 降低心肌氧耗。 1-5ug/(kg.min)或单次静注50-100ug,起 效 时间2-5分钟,停药5-10分钟血压恢复。 3)磷酸腺苷(ATP):少用 (三)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 1.适应症: 1)降低血管张力,便于实施手术:如动脉导管未闭 、颅 内动脉瘤及脑膜瘤手术。 2)减少手术野渗血,方便手术操作: 3)减少失血量:如血运非常丰富的组织和器官实行 手术 包括髋关节和脊柱的手术、后颅窝及纤维外科手 术。 4)麻醉期间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心血管并发症 :如 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肿等。 2.禁忌症: 严重的器官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 病、脑供血不足、及肝肾功能障碍;酸碱平衡 失调者;低血容量休克及严重贫血。 3.并发症: 全麻后苏醒延迟、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 模糊、急性肾衰竭、血栓形成。,包括脑血管、 冠状动脉和其他血管。 二、全身低温(hypothermia) 定义: 将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降低机 体代谢、保持或延缓机体细胞活动,以适 应治疗和手术的需要。 分类:浅低温:体温降至35-32。 中低温:体温降至31-26。 深低温:体温降至25以下。 (一)低温对生理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循环中断的安全时间和代谢率 体温 ( ) 循环中断安全 代谢率 时间 (min) (%) 37 3 100 32 3 80 3228 4 8060 2820 10 6025 2015 4060 2515 (二)适应症: 1)深低温:与体外循环配合进行复杂的心内手 术。 2)中低温:短小心内手术,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