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精品课件_第1页
病毒性肝炎精品课件_第2页
病毒性肝炎精品课件_第3页
病毒性肝炎精品课件_第4页
病毒性肝炎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是指一类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 其病因复杂多样: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临床十分常见 药物性肝炎:抗痨或抗菌药、免疫抑制剂、内分泌治疗药物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肝结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 遗传代谢性疾病 工业化学物中毒:四氯化碳、二甲苯、二恶英等 其他:肝脏缺血、胆道疾患、多脏衰等 肝炎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黄热病毒(YFV) EB病毒(EBV) 巨细胞病毒(CM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它 们 均 非 嗜 肝 病 毒 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概 述 n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 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n传染病防制法中为乙类 n世界公认为五类:甲型(HA)、乙型(HB)、丙 型(HC)、丁型(HD)、戊型(HE) n1993年在日本东京国际肝病会议上提出己型 (HF)和庚型(HG)肝炎的问题 n近期又发现TTV型肝炎病毒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 (Hepatitis A) n由HAV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n主要传播途径:粪-口 n预后良好 n世界性,经济水平与发病率成反比 ,5100 n我国甲肝抗体阳性率70 ,个别90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分布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病原体 n微小核糖核酸科嗜肝病毒属 n单股正链RNA病毒 n4个基因型 n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免疫力的标志 n抵抗力较强 n感染模型:猴子、黑猩猩 n对多种细胞株敏感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传染源 n急性病例和亚临床感染者,显性与隐性感 染为1:4,动物意义不大 n 潜伏期1429天,平均2630天,潜伏 期长短与感染剂量成反比 n排毒高峰期为潜伏期末至临床症状初期, 发病34周后意义不大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n接触传播:多发于卫生条件差、人口密集 、居住拥挤、卫生习惯差的集体单位,多 呈散发 n介水传播:爆发和流行是我国常见的流行 形式 n介食物传播:爆发和流行 n其它途径:血液、血液制品、药物少见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甲 肝 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多发于卫生条件差、 人口密集、居住拥挤、卫生习惯差的集体 单位,临床较多见 爆发流行:我国常见的流行形式 。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 是生食毛蚶、 蛤蛎、 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其它途径:血液、血液制品、药物少见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及免疫力人群易感性及免疫力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我国40岁以上成人90 98 抗HAV-IgG阳性 6个月以内婴儿 母 亲 抗 体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n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流行率低,多见成人 发展中国家:流行率高,多为儿童 封闭区域:爆发流行 n年龄分布 n周期性和季节性 流行高峰间隔57年,高峰持续23年, 而发达国家则无明显变化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我国甲型肝炎流行特征 n高屏区 指人群免疫高屏障区或稳定区 季节性明显,秋季多发 周期性变化,流行间隔59年 儿童多发 以散发和小型爆发为主 多为接触传播造成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n低屏区 指人群免疫低屏障区或非稳定区 发病无季节性高峰 流行周期不明显 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易发生大流行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的预防 n控制传染源 对病人的“三早”方针 对接触者医学观察45天 n切断传播途径 卫生宣传教育 个人卫生 水源管理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饮食卫生 n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 主动免疫:注射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 甲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 Hepatitis B n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世界性分布 n我国人群感染率70 ,HBsAg携带率平 均10 ,高达2030 n易形成慢性感染 n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密切相关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病原体 n1963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70 年Dane发现完整的病毒颗粒,为DNA病毒 n电镜下HBV的三种颗粒为22nm的球形颗粒和 管形颗粒、42nm的Dane颗粒 nHBV检测标志有HBsAg、抗-HBs、HBeAg、 抗-HBe、抗-HBcIgG、抗-HBcIgM、PreS1 、抗-PreS1、PreS2、抗-PreS2、DNA-P、 DNA等 n抵抗力较强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 HBsAg HBcAg HBV DNA DNAP (外膜蛋白) (核衣壳蛋白)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传染源 n急性和慢性病人,隐性感染占2/3 n潜伏期28180天,平均70 80天,各 期均有传染性 nHBV携带者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n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n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和性接触 n垂直传播 包括母婴和父婴传播,发生于受精卵、 宫内、产程中、哺乳期 n昆虫媒介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n无免疫力的人普遍易感 n病后获得持久(终生)免疫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n地区分布 指标标低流行区中度流行区高流行区 HBsAg0.10.5%27%815% 抗-HBs46%2055%7095% 西欧、北美东东欧、中东东 亚亚非第三世界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n年龄分布 n性别分布 儿童期无差别,成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 病人重于女性病人 n职业分布 n家庭聚集性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预 防 n管理传染源 乙型肝炎病人 HBV携带者 献血员 n切断传播途径 阻断母婴传播 消除父婴传播 防止医源性传播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n保护易感人群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丙 肝 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原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1989年Chiron公司利用逆转录酶随机引物从受染的黑 猩猩血清中成功克隆出与HCV RNA互补的cDNA。 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属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 Hepatitis CHepatitis C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传染源 n急性和慢性病人、HCV携带者 n显性与隐性感染为1:8 n传染期为临床前期至恢复期 n潜伏期226周,平均78周,与感染剂 量成反比 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n以血液途径为主 n性传播 n母婴垂直传播 n存在家庭聚集性 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n人人易感 n高危人群 献血员、血友病患者、静脉吸毒者 、同性恋、血液透析者为 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n世界性分布,周期性和季节性不明显,多 为散发 n抗-HCV携带率为430 ,发达国家高 于发展中国家 (why) n我国1 ,高危人群达70 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预 防 n尚无特效手段 n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管理好献血员 做好血液器材的消毒 检测血液及血液制品 丙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丁型肝炎 Hepatitis D n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 n1977年发现,定名为型肝炎 n1984年定名HDV。 n病原体嗜肝RNA缺陷型病毒,37nm的球形 颗粒,HDV复制必须由HBV提供外壳。 n感染方式 混合(联合)感染 重叠感染 丁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n传染源 急性和慢性病人、HDV携带者 潜伏期16个月。 n传播途径 n易感人群 HBV感染者,静脉吸毒者,血友病病人。 丁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n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与乙型肝炎一致,我国低发, 抗-HDV阳性率为1.75 。 n预防 无疫苗,传染源不易控制,切断传播途径 是唯一手段。 丁 肝 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省级精品课程流行病学 戊型肝炎 Hepatitis E n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也称肠道传 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n粪-口途径传播,常见水型爆发 n病原体 嵌杯状病毒,2738nm,R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