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六单元信息窗5_第1页
1下六单元信息窗5_第2页
1下六单元信息窗5_第3页
1下六单元信息窗5_第4页
1下六单元信息窗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窗5买纪念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创设“妈妈带小雪购买纪念品”这一情境,通过解决“用50元钱去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的问题,引出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根据本信息窗的内容,设计了新授和练习2个课时。第二课时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括号,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10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2、 在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 在现实生活中,能发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与学生对话)1、小雪和妈妈去海边游玩,给大家带回来好多漂亮的贝壳(展示贝壳),要奖励给在课堂上会思考、会合作的小朋友,看看谁能得到这些漂亮的贝壳 2、学生解答小雪提出的几个简单的问题。(点击课件:出示教材P63页情境图。将贝壳、珊瑚标本价钱改成算式。)珊瑚标本:1052 海豚玩具:30103 贝壳:2285 海螺:20433、小雪:“你能帮我算一算珊瑚标本、海豚玩具、贝壳和海螺分别是多少元吗?”(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奖励小贝壳)【设计意图:复习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顺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4、小雪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主人翁小雪海南游玩”为引子,创设“海边买贝壳”这一情境,配之贝壳作为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1、小组讨论学习。 (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同时将讨论出的算法写在题纸上。)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竖式略)(1)5013=37(元) 3717=20(元) 答:还剩20元。(2)501317=20(元) 答:还剩20元。(3)13+17=30(元) 5030=20(元) 答:还剩20元。(4)还会出现5013+17这种错误算式。(5)个别小组可能会想出:50(13+17)=20(元)答:还剩20元。2、交流学习成果。小组同学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并奖励。)(1)对于1、3两种解题方法给予肯定。 (2)第2种解题方法,学生在计算时可能依次写两个竖式。鼓励学生把两个竖式合成一个连减的竖式。(给学生充分思考尝试的时间)引导学生结合题意理解计算的方法。比较两种写法,找出简单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写成一个连减的竖式更简单。) (3)对于第四种方法,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你们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先求买海螺和珊瑚标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再求用50元买这些东西,还剩多少元钱?”在这儿提示学生,“在一个算式里,先算海螺和珊瑚标本的价钱,再算剩下的钱,我们就得想一个好办法,比如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让学生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对于学生创造出的有一定道理的符号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的符号小括号。(点击课件:在算式5013+17中,将13+17加上红色闪动的小括号“( )”并指导正确读法。)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指导竖式的写法)(充分肯定想出第五种方法的小组,奖励每人一枚贝壳。)你能试着说一说吗?2、 梳理回顾。回顾学生探究出的四种方法。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和最优化。)通过比较,学生认为第三种和第五种方法更好。【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1、巩固练习。(1)、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点击课件:小雪提问“同学们,用50元钱买海豚玩具和贝壳,还剩多少元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好吗?)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汇报交流。多数学生可能会选用“502325”或“50(23+25)”两种方法解答。(指导读法)(及时肯定和奖励)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巩固加减混和运算(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和竖式的写法。(2)、(点击课件:小雪:“真棒!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住大家。同学们,在我的问题口袋里还装着几个小问题,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用50元钱买海螺和贝壳,还剩多少钱? 如果买海豚玩具和珊瑚标本呢?引导学生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只列算式,说出运算顺序,不计算。)(3)、(点击课件:小雪:“比比谁的眼力好” 下面的计算如果错了,找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好吗?)教材P65、3 2、拓展应用。(1)(点击课件。小雪:这是今年1-3月的月历图,算一算这三个月一共多少天?)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计算。(这是一个连加的计算,重点解决连加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写,再与连减的竖式进行比较。)问学生是否知道4-6月、7-9月、10-12月每三个月的天数,如果有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查一查月历,算出来。(2)点击课件。小雪:小朋友该怎样租车呢?(课件出示教材P66、6情景图) 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租车方案。 汇报交流,说清楚确定租车方案的理由。3、 总结。小雪:同学们真棒!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符号小括号,学会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我带来的全部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大家学得开心吗?好,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同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工具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不仅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1、 采用情境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创设了“小雪海边买贝壳”这一情境,以主人公小雪不断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合作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和运算”的知识。小雪的提问是本节课的主线,贯穿始终。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够富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2、 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总结出了数学规律,同时又将这些规律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节课选取的这些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3、 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组内积极参与,发表意见。这一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教师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竞赛,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得到的奖品(贝壳)最多。你们有信心获胜吗?好,有请主考官小雪出场。(点击课件:小雪:“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希望大家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现在比赛正式开始!”)【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竞赛的形式引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巩固提高(一)、第一轮:抢答。(点击课件:出示补充的口算练习简单的加减混和运算)1、小雪宣布比赛规则:小组长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同学抢答。小组其他同学当裁判,迅速判断。答对的同学得到一枚贝壳。得到贝壳的同学可以当小考官,考一考其他组的同学。凡一组同学全做对的得到一只大贝壳,贴在小组成果牌上。2、小雪宣布游戏开始。3、给有关组奖励。4、公布第一轮结束后小组得分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抢答游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在快乐的气氛中,学生积极进行口算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可以将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二)、第二轮:必答。1、笔算。(点击课件:小雪宣读规则 出示教材P65页 第2题)(1) 每个小组指定两道题,每人答对一题得到一枚贝壳。(2) 小组同学规定题目全都正确,奖励一枚大贝壳。 2、接力。(出示题纸:小雪宣读规则 教材P65 第4题)(1) 每人做一道题,从排头开始,传到每列最后一人完成。(2) 集体订正。(3) 答对可以为小组赢得两枚大贝壳。3、找错误。(点击课件:小雪宣读规则 补充练习)小雪:“同学们,现在请小组同学合作找错误。每个小组答一道题,找出一处问题个人赢得一枚贝壳,问题全部找出,小组可以获得一枚大贝壳。要仔细呀!”63(17+26)=20 49+(3618)=67 8022+17=41 76(5024)=402 2 8 0+ 1 7 3 9 3 9 4 14 9+ 3 68 51 8 6 7 1 7+ 2 64 36 3 2 05 0 7 62 4 3 6 3 6 4 04、实际应用题。(点击课件:小雪宣读规则 补充练习) 小雪:“下面的题目每人都要做,答对一题赢得一枚贝壳。加油呀!”(题纸上解答) (1)二年级同学订阅杂志情况如下表:米老鼠小葵花我们爱科学总份数二(1)班14份28份21份二(2)班12份19份25份二(3)班20份25份16份 “二年级每个班各订多少份杂志?”将结果填在表格里。 米老鼠、小葵花和我们爱科学这三份杂志,哪一份更受同学们的欢迎,为什么?(2)购物。妈妈带了90元钱,准备给小雪买一条裙子和一个玩具小熊,钱够吗?是否还能剩,剩多少元? 36元 45元(4) 套圈游戏。 课件出示:三人套圈。有10分、12分、14分、15分、18分、20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分丁丁14分18分50分东东14分10分42分小雪12分14分 第三次套圈,丁丁、东东各得了多少分?小雪能拿到总分第一吗?为什么? 结果小雪取得了总分第二,他第三次套圈可能得几分?(三)智力冲浪(1) 想一想,填一填。 (2)想一想,画一画。27(92)1513(70)44(71) (91)(64)( )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练习层层深入,以满足不同能力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小结。 回顾整理本节课活动情况。【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涵盖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梳理。】【课后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2、注重情感的培养。在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