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22英国学制与教育发展_第1页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22英国学制与教育发展_第2页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22英国学制与教育发展_第3页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22英国学制与教育发展_第4页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22英国学制与教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英国学制的演变 二 、英国现行学制分析 英国学制与教育发展 英国学制的演变 (一) 17世纪前主要是僧侣教育和贵族教育 (二) 17世纪民办(慈善)大众教育开始发展 (三) 1870年后公共教育制度确立与公立初等 教育发展 (四) 1902年后公立中学发展 (五) 1944年现代公共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六) 二战后学制方面的改革 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可以追溯到罗马统治 时期(公元43-410) 5世纪下半叶,罗马文明衰落后英国教 育也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 公元6世纪基督教传入,有组织的教育 再次被引入英国。由此一直到宗教改革 约一千年间,英国教育几乎由教会垄断 。 最初学校附设在大教堂或寺院内,既无 专门校舍,也无专职教师 之后逐渐出现单独设立的文法学校和歌 咏学校 随着中世纪大学牛津大学(12世纪中期)和 剑桥大学(1209)的兴起,文法学校成了大 学的预备学校 14世纪开始出现后来被称为公学 (public school)的新型寄宿制私立 文法学校,如温切斯特公学(1382) 和伊顿公学(1440) 17世纪后期,一些宗教和慈善团 体相继创办宗教问答学校和慈善 学校,为大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一 定贡献 工业革命后,在民间团体推动下 ,18世纪下半叶兴起面向工人阶 级及其子弟的“星期日学校运动” 1833年,英国议会拨款2万英镑, 对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开办的大 众学校给予补助 首开政府对教育进行公款补助之 先河,标志国家开始干预教育; 但当时的教育机构仍属民办,法 定公共教育制度尚未形成。 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初等教 育法(福斯特法),规定: 1) 教会学校地位不变,但不能得到地 方税补助; 2) 在学校设置不足得到地方,设立民 选的学校委员会,用地方税开办公立 初等学校; 3) 不能强迫公立学校开展宗教教学 1870年初等教育法虽然没有触 及教会学校的地位,但标志着英国 公共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从而形 成公立学校与教会(私立)学校并存 的局面。 由此,1876年桑登法开始,英 国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1、1902年,英国议会通过巴尔福法 规定: 地方教育当局应开办和资助“不属于初等 教育的教育”; 由此,撤销1870年以来设立的地方学校 委员会,确定郡和郡自治市议会为新的 地方教育当局; 私立学校同样享受国税与地方税补贴。 此后,很多地方教育当局纷纷 按传统公学和文法学校模式开 办公立中学。 义务教育的年限也逐渐延长 2、1938年,史宾斯报告建议 将中学划分为文法中学、技术中学 和现代中学三类 1944年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1) 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 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 2) 郡和郡自治市议会为负责为负责三个阶 段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当局; 3) 改组民办学校,使它们可以自由选择成 为不同类型的公助民办学校; 4) 受完初等教育的11岁儿童,参加统一的 “11岁考试”后,依照学力与智力测验,分 别进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 1944年教育法的意义 1) 中等教育成为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的一 个组成部分; 2)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战前民 办学校通过改组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等, 使双轨制不再如以前那么明显。 总之,1944年教育法确立了英国的现代 公共教育体系 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大力推广 综合中学 1947年,伦敦和布里斯托等地开始创 办综合中学,但直至60年代中期仍发 展缓慢; 经过60、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初, 综合中学已成为英国中等学校的主体 。 2、改变重视人文学科,轻视职业 技术教育的传统 1) 加强中学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如 延长现代中学年限; 2) 在扩充原有科学技术院校的同时; 50年代新建10所高级技术学院,60年 代升格为大学;且1969-1973年新建30 所多科技术学院。 3) 工商企业界广泛参与职业培训 3、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发展高等 教育 双重制的确立与终结 二、英国现行学制分析 现行学制以1944年教育法为基础建 立。现行公立教育制度由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各级教育中绝大多数为公立或接受国家 补助的私立学校;另有不接受官方补助 、私立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 、预备学校和公学)。 1972年起实施5-16岁的11年义务教育 1学前教育 5岁以前儿童的教育为学前教育,不属 义务教育。分为招收年满2岁儿童的保 育学校(nursery school)和招收年满3岁 儿童的保育班(nursery class) 。 至少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的学 前教育发展相对缓慢 2初等教育(5-11岁) 分为两段:幼儿学校(infant school ,招收57岁儿童)、初级学校(junior school,招收711岁儿童)。可以分设 ,但大多合设在一所学校。 从归属来看:分为地方教育当局开办 、维持的郡立小学;中央直接拨款公 立学校。 3中等教育 实施机构 从归属来分:有郡立中学 ,中央直接拨 款中学,中央政府与工商界共同开办的 城市技术学院,以及私立的公学。 公立中学的类型:文法中学、技术中学 、现代中学、综合中学、中等教育性质 的中间学校。 (1)文法中学(学制7年, 11-18岁) 英国最古老的一种学术性中学,主要为智 力较高的儿童提供学术性课程,为他们上 大学做准备。现已为数不多。 分为5年基础阶段和2年分科阶段(第六学级 )。 毕业时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 ”(A Level GCE) ,获得证书者升入大学。 (2)技术中学(学制5-7年) 开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毕业生成 绩合格者升入技术性学院或大学。 数量较少,1980年仅存10余所。 (3)现代中学(学制5-7年) 偏重实用和职业课程。 (4)综合中学(学制7年) 文法中学、技术中学与现代中学三者的重 组或合并,1982年以后,就读于综合中学 的学生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 (5)中间学校(8、9-13岁) 始建于1968年。分别有属于初等学校性质 和中等学校性质的。 (6)公学 英国最古老的一种私立学校,以培养英国 绅士风度而著称于世。 指包括9所大公学在内的一批建于中世纪 和20世纪20年代初、具有全国声望的寄宿 学校和教育质量优异的走读学校。 招收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在学年 龄为1318岁。绝大多数进入公学的学生 取决于其家长的经济能力。 4继续教育 义务教育结束后所进行的除高等教 育之外的所有教育。 实施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 公立中学附设的第六学级(Sixth Form) ,单独设置的第六学级学院,第 三级学院,城市技术学院以及继续教育 学院 第六学级 英国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最初出现在 文法学校,招收16-18岁学生,专门以升 学为目的。随着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的 兴起,第六学级不再以升学为目的,也 开设其它职业文凭课程。 但以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课程和高级 补充水平普通教育证书为主。 有的附设于中学(居多),有的单独设立。 第三级学院(tertiary college) 最初出现于1970年,大部分由中学第 六学级或第六学级学院与继续教育学 院合并而成。 虽开设部分以升大学为目的的课程, 但以职业技术文凭课程为主。 继续教育学院 主要开设职业技术文凭课程,原由地 方教育当局开办,1993年后逐渐转为 继续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 5高等教育 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主指大学,从历史发 展、组织结构和学科特点来看,可分为: 1)古典大学。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实 行学院制和导师制。 2)近代大学。这类大学建立于19世纪上半 叶,包括伦敦大学(1836)和达勒姆大学。 3)城市大学。大多成立于19世纪下半叶 ,主要设在如利物浦、利兹、曼切斯特 、伯明翰等重要工业城市,与当地工业 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 4)新大学。专指60年代由国家创办的大 学,包括苏塞克斯大学、约克大学等, 共计10所。 5)开放大学。1969年获得皇家特许状, 1971年正式成立的一所独立和自治的大学 教学机构。 6)原多科技术学院升格的大学。这类学校 1992年之后改称大学,除获得了独立的学 位授予权之外,在其他方面保留了原多科 技术学院的特点。 7) 一所私立大学,即白金汉大学。 6师范教育 师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