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32014年高中语文_兼爱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金版学案20132014年高中语文_兼爱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金版学案20132014年高中语文_兼爱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金版学案20132014年高中语文_兼爱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金版学案20132014年高中语文_兼爱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兼 爱爱 墨子选读 墨子名言集锦 (一)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 以身戴(载)行者也。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 害。 4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 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一、字音识记 1相篡(cun) 2.牂羊(zn) 3.胁息(xi) 4不惮(dn) 5.黧黑(l) 6.期年(j) 二、通假字 1苟君说之(通“悦”,理解为高兴、喜欢) 2教驯其臣(通“训”,理解为教育训练) 3破碎乱行(通“萃”,理解为聚集) 4贵必敖贱(通“傲”,理解为轻视) 5既以非之(通“已”,理解为已经) 6天下之难物于故也(通“迂”,理解为迂远) 7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通“辨”,理解为 辨别) 四、古今异义 1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让步关系的连词 2特上弗以为政 古义:按照处理 今义:认为 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破碎乱行 古义:“破”,人群分散;“碎”,通“萃”,聚集 今义:破成碎块 5人必从而害之 古义:跟随而来 今义:连词,上文为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 目的等 6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古义:身边的近臣 今义:方位名词 五、词类活用 1君臣不惠忠 名词作动词,施惠,尽忠 2是以仁者非之 意动用法,认为不对,反对 3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名词作动词,给利益 4破碎乱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分散,使混乱 5越王击金而退之 使动用法,使退却 六、文言句式 1此则天下之害也 判断句 2特上弗以为政 省略句 3何以易之 宾语前置句 4此何难之有 宾语前置句 启迪智慧 1墨子主张的“兼爱”与儒家有关“仁”的思想有什么不 同吗? 明确:墨家和儒家的主张都有关爱他人的要求,在这 一点上可以说两家有相同之处。但两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 别的,儒家主张的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之间 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爱有差等”。“仁者,人也;亲亲为 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意思是说爱他的 父母应该超过爱他的同族,爱他的同族超过爱他同族以外 的人。墨家所主张的爱是“爱无差等”,是普遍的,不分等 级亲疏远近的爱。 2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 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 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见第二单元,二、“王何必 曰利”一节)。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 明确: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 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 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自爱自利的褊狭,做 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 追逐私利的褊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 的关怀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 贴。在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的主 张显然是相通的。 3文章引用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有什么 作用? 明确:文章在后半部分引用这些事例是为了更好地 论证君王不相爱是因为“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的现 实。是文章讲道理之后通过事例的进一步论证,是为了 把观点论述得更清楚更明了。同时也体现了逻辑的严谨 ,引用这三个事例也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 加丰富。 4文章在逻辑推理、论证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首先摆事实,列举存在的种种祸害,然后 指出产生这些祸害的原因是“以不相爱生也”。那么怎样才 能改变这一现状呢?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兼相爱、 交相利。”最后,对统治者所说的兼相爱是迂阔难做的事 ,引用历史事实,进一步指出,只是“上不以为政而士不 以为行故也”。文章逻辑推理严密,结构极富层次感。 5如何评价文章在论述过程之中的“繁笔”? 明确:墨子为了把道理讲的透彻明白,在论述过程 中不厌其烦地使用“繁笔”,文章看似啰嗦,其实这是墨子 文笔的特点。“文章有为我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 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 ,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 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清光绪年间的钱振锽 名山小言中的评价应该是相当精准的。 归纳主旨 选文主要阐述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主张 。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 体分析了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 解析:B项中,“冠”,应读un;C项中,“有”应读 yu;“敖”读o;D项中,“要”通“腰”,读yo。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B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D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解析:A项,第一个“以”通“已”;B项,“驯”通“ 训”;C项,“辩”通“辨”。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看待 B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改变 C胁息然后带 腰带 D是以仁者非之 反对 解析:C项中的“带”应为名词作动词,系好腰带。 答案:C 4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其所以起 者,以不相爱生也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越王亲自 鼓其士而进之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解析:的(原则)方法;的原因; 自己的;他的。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 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 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 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 “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 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 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 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 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 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 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 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 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 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 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 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 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改动 B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举起,发动 C何以易之 改变 D是以仁者誉之 称赞 解析:A项中的“篡”意为“争夺”。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强必执弱”中“执”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手执红旗向前冲 B他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