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习困难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学校:系别:年级:姓名:完成日期: 学习困难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学习困难儿童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儿童问题之一。该类儿童大多智商正常,有的甚至超常,但他们的学习能力水平未能却未达到实际年龄水准。他们在听知觉、视知觉、注意力、意志等方面能力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因而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均衡发展。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致使该类儿童学习上出现困难,其中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各方面。因此,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并及时给儿童给予必要的矫治,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人,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本文侧重围绕学习困难儿童行为表现 、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措施等方面进行积极探讨。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弱势群体进行研究,帮助学习困难儿童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关键词】 儿童,学习困难,问题行为,影响因素,教育措施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the children feeling hard to study and its factorsabstractthe problem that it is hard for some children to be absorbed in study is one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children which is very common and paid much attention to all over the world. these children usually have normal iq and some even much higher than the rest. but their ability of study cant meet the standard of the actual age. they cant make progress on sense of hearing, visual sense, attention,and will etc. with age increasing, so that their study ability doesnt develop evenly. there are all kinds of reasons, including heredity, family, society, schools and self,etc. thus, when children show dislike on study, parents should understand and sympathize with them and correct necessarily, which is helpful to both children and the whole nation aiming to develop cultural quality.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bout the behavior of these children, the factors why they don t like study and the measures on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problem is researched from a view of developing psychology and the author intends to help these children grapple with the problems during their study and grow actively and initiatively. key words: children,learning disability,ld,behavioral problems,factors,educational measures目 录一、绪论1(一)选题背景及目的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1(三)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2二、学习困难儿童概念的界定4三、学习困难儿童问题行为表现5(一)知觉困难5(二)注意困难6(三)意志异常6(四)学习习惯差7四、学习困难儿童的影响因素8(一)社会环境因素8(二)家庭环境因素81、教育方法不当82、家长行为不当83、家庭离异影响8(三)学校教育因素91、教师影响92、同伴影响9(四)儿童个体因素91、自我中心92、轻狂马虎93、虚荣嫉妒94、好动懒散105、自卑消极106、孤僻沉默107、谨小慎微108、学法不当10五、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措施11(一)呈现教育理论111、满怀爱心112、真诚期待113、扬长避短12(二)形成家校合力13(三)加强班级管理141、遵循因势利导原则142、强化集体教育氛围14(四)转化课堂教学151、运用角色扮演152、培养学习兴趣153、坚持常抓不懈154、改变阅读方式16结论18致谢19参考文献20一、绪 论(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每个儿童都会通过学习获得成长。通过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通过学习掌握知识,获得智力的发展。但是,现实中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儿童出现了学习困难,这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做为教育者,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学习困难儿童学业上有所进步。随着当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对学习困难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问题行为表现以及成因越来越关注。本课题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当今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根据不同的儿童行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措施,有效地进行学习困难儿童矫正,树立教师转化学习困难儿童信心。 同时,了解儿童学习困难背后隐藏的问题,正视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使学习困难儿童建立成功与维持成功的信心、获得有效的指导和规划;并研究其教育措施,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矫正其错误行为,消除其学习障碍,使这些特殊群体得到自我潜能的实现,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了他的导师、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说。维果茨基指出:“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做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教学才有好的结果。当代教学论专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深刻了解各类儿童学习困难后,成功地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维果茨基建立起的唯物主义的意识心理学理论,正确揭示了教学与发展的一般关系以及学校每一门学科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特殊的、具体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日后教育界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1。澳大利亚的霍尔鲍姆和贝里所进行的一项对小学儿童的大规模研究后发现,27%的活动过度儿童学习困难,41%的学习困难儿童有活动过度的特点。美国联邦教育署全国障碍儿童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给学习障碍下的定义是:儿童在理解或应用语言的基础心理过程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的异常状态,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或计算时显得能力不足,这些异常就像有知觉障碍、脑伤、大脑功能轻微失调、阅读缺陷、失语症的情况一样,但此障碍不包括因视觉、听觉或运动障碍、智力不足、情绪困扰以及由文化、经济或教学环境不利因素所导致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内。1963年,美国特殊心理教育学家samuel kirk正式提出了“学习无能”概念,使学习困难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cecil d. mercer(美)经过系列研究后认为,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在注意过程的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在国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雷雳研究后得出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的自我概念随年龄的增长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各年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自我评价大多显著低于非学习困难儿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国良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11个学习困难儿童和217个一般儿童的自我概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学习困难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略高于男性学习困难儿童;并且还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发展速度、学习动机乃至家庭资源配置等方面都与一般儿童有明显差异。国内学者龚耀先针对此问题亦发现各类型学习困难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教授王瑜等人对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个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时发现,其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且性格偏内向,情绪稳定性差,神经质倾向高,表明学习困难儿童更易冲动和引发不良行为问题。(三)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儿童学习困难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本课题在系统地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的概念、行为表现、成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干预策略,为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提供一定参考。全文分四部分内容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学习困难儿童群体的界定;第二部分介绍学习困难儿童问题行为表现(知觉困难、注意困难、意志困难等);第三部分分析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家庭、社会、学校等);第四部分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的案例、综合与分析,探索出对学习困难儿童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学习困难儿童的身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的。本课题探讨中,通过采用实践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研究分析,运用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得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成果借鉴。针对儿童学习存在的某些困难及其成因,力图从当今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题的展开。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精心考虑,探讨出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策略,通过实践对这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从而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资料积累以及对小学儿童教育中弱势学生群体教育进行关注研究调查,努力体现出新时期的科学教育观,深刻领会小学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完善研究效果。二、学习困难儿童概念的界定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界定,神经生理学称之为“学习障碍儿童”或“学习无能儿童”。但是,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是不相同的。理解“学习困难”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一般认为,所谓学习困难儿童,指的就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不包括由智力落后造成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儿童,后者称为“学习迟钝儿童”。第二,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不良状况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通过一定的教育补救是可以改善的,这一特点使得他们有别于其他特殊教育对象。 学习困难儿童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类特殊儿童群体,严重地困扰着教师和家长。教师应注意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措施,消除其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存在许多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不过由于对生活、学习还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被儿童家长所忽视2。等到上学以后,认知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才关注起来。专家普遍认为,对儿童的认知问题越早进行干预,越能减轻对学业的影响,并产生良好的矫治效果。这里所研究的学习困难儿童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三、学习困难儿童问题行为表现(一)知觉困难知觉是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觉困难可具体反映在视知觉、视听觉、方位与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四方面3。第一,视知觉困难的儿童,由于缺乏精确的视觉辨别能力,致使常不能在某些背景上识别字或图形。例如,要求在大图中找到上面小图并着色时,他们感到困难;在整体图像未完全显现之前,无法正确猜出完整的图像,不能再认物体。第二,方位知觉有困难的儿童,出现书写字母颠倒,呈现镜中倒影的现象。如对“上”与“下”,“6”与“9”,“b”与“d”等分辨有困难4;上体操课时,对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反应不灵敏和不准确,分不清左和右;对类似的字难以区别,不能正确区别笔划的长短、多少,如“天”与“夫”,“甲”与“田”,“大”与“太”等;有的对书写的词的位置顺序理解困难,如不能区别“我打他”与“他打我”。有的儿童空间知觉缺乏,如8个立方体堆积而成空间立体,学习困难儿童不能说出是8个立方体,而只能数出小方格子数。第三,有些儿童运动知觉有困难,表现为写与绘画能力差,动作笨拙。握笔时,手指过于接近笔尖,或过于远离笔尖,只用食指来运笔,纸的位置不正确,常移动或放得太斜。写字的时候,肌肉过于紧张,手指僵硬,运转不灵活,字迹歪歪扭扭:有的儿童有用在铅笔上的力量不够,握不住笔或笔道太浅;用在铅笔上的力量过重,会折断笔尖或戳破纸。字写得不均匀,该大的不大,该小的不小,粗细也不一,如“吃”的左右两部分写得一样大,变成“口乞”。每个字的组成部分之间距离太远,要么太大,要么太小,如“明”的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距离太远,变成了“日月“。笔顺也不正确,写字时不遵循笔画顺序规则,如“国”字,先封口,再写里面的“玉”字。还有的儿童把一笔分成两笔,或把几笔连成一笔。而且写字没有结构,东倒西歪,不成比例。也没有笔画,横不像横,竖不像竖,信手乱涂,有时连自己都认不出写的是什么。第四,许多学习困难的儿童并不是听力有问题,而是听力正常。但常有一种或数种听功能缺陷,如声音的混合、声音的记忆或声音的分辨等以致造成诵读不能,即听知觉存在困难。在只依靠耳朵听的情况下,无法正确辨别出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异,如不能区别“兵”与“拼”,也无法辨别出一组或一对词之间的差异,如不能区别 “百”与“白”。不能区别近似的声母或韵母,无法正确地把单个语音或音素混合成一个完整的词,如不能把音素“t-i-a-n”混合成“天”字的发音。并且听觉速度慢,影响儿童对信息的知觉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速度。无法正确储存和回忆所听到的信息,对于长于36个词的句子不能重复,比如,听到口头指示“关窗、开门并拿起书”,儿童执行了两个指令之后,第三个指令竟然忘记了,还常讲出一些无意义的“词”。 还有些学习困难儿童回忆瞬间出现的形状、顺序、方向等都出现困难。例如,短暂显示26584后,无法正确回忆出显示了哪几个数字,这几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在头脑里形成视觉形象。由于知觉障碍,使之依靠知觉能力的学习发生困难。(二)注意困难注意是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有调查发现在正常儿童中也有5%10%的儿童存在较严重的注意问题。而学习困难儿童中,有注意问题的比率高达80%,可以说,注意缺陷是学习困难儿童最普遍的特征之一。他们有的集中注意困难,不能把注意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有的注意选择性差,在多种刺激同时呈现时,无法忽视或限制无关刺激而把注意集中在有关的任务或情景上;有的注意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地把注意集中于某项任务;还有的注意所集中的对象范围狭小,影响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注意力分散是学习困难的一种行为表现:上课时坐不住,交头接耳,经常做一些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而且,一些有注意困难的孩子同时伴有多动。他们一般好动、容易分心,很难坚持长时间玩一个游戏,经常在大庭广众下大声叫喊,在游戏或小组活动中不能等待致使学习成绩每况愈下5。 (三)意志异常儿童入学以后,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任务的复杂活动,是一种有一定难度的社会义务,加上学校的集体生活时刻要求小学生要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服从集体利益。而学习困难儿童中,随着知识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不会随之增强。学习困难儿童行动动机和目的很不稳定,常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坚持较长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学习困难儿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毅力也不强。面对困难表现慌张,情绪极不稳定,屈服于困难,自此无心学习,心神不宁,垂头丧气,学习效率极低。感情易冲动,缺乏自我评价和自控,日常表现为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意志很薄弱,心理受挫能力较弱,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心理负担过于严重等。(四)学习习惯差一些孩子各方面都很灵,视、听及感觉统合测试都没问题,学习成绩虽过得去,但却总不能更上一步。这往往与学习习惯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用孩子自己的话讲,不会学习,不知道怎么学。长期只依赖某个感觉通道,如光看不朗读,记忆方法简单或偏科学习,影响学习技能的发展,出现学习困难。首先,阅读时动作紧张,速度慢,声音小、不流利,用手指着书读,没有节奏,也没有标点符号的停顿,而是在不适当的地方停顿。声音尖锐,喘气声很大。易串行、错读、倒读、漏读多且难以纠正,并伴有皱眉、咬唇、侧头阅读或头部抽搐;阅读时和所读书本距离过近;有的儿童以哭泣或其他问题行为来拒绝阅读6。其次,阅读时不善划出重点、难点,不善查找文中有关时间、地点等问题;那么就无法说出所阅读内容的主题,无法按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来复述故事;同时还有主题回忆困难,逐字理解有困难,无法正确说出阅读内容中的有些细节和一些特定信息。再次,理解性理解技能不足,不能从阅读材料中得出结论,无法比较观点之间的差异、无法把新的观点与学习过的观点综合起来;评论性理解技能不足,无法将阅读材料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无法分析作者的意向和信念、无法将阅读材料互相比较。四、儿童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一)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条件改善,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着儿童,而儿童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小说、电视的趣味性、游戏机的刺激性使儿童流连忘返,不能安心学习7。(二)家庭环境因素1、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于“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2、家长行为不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胸无大志、工作懒散、趣味低级、生活平庸、言谈粗俗、热衷赌博、沉迷色情,如此等等怎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3、家庭离异影响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经常打架吵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8。由父母离异造成的家庭破裂,使一些子女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学习困难儿童”。张玉文在从这里起步一书中提及这样一个案例:晓宏是个不幸的女孩子,父母离异,导致她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不能专心致志,脑中经常出现家中的一些烦心事。在她的学习生活中,她变得畏畏缩缩,常有自卑感,怕被别人瞧不起。于是便脱离集体,浪迹于社会上某些不适合学生身份的场合,久而久之便染上不良习气。这样的儿童主要是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学习困难。这样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排除其中一部分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学习上更加努力,自我约束力不断加强,但其消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晓宏就是其中之一。(三)学校教育因素1、教师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定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上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更不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其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致使一部分儿童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加入抄袭作业的行列,日积月累,对学习愈来愈讨厌。2、同伴影响 由于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业成绩差,往往会拖班级的后腿,甚至影响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就会导致其他儿童对其产生歧视9。有的因与同学关系搞不好,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困难儿童的逆反心理会更大,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四)儿童个体因素1、自我中心按自我的意愿要求评价周围的一切,希望家长、教师、同学都围着自己转,为自己服务,从不考虑别人。这种儿童自私、主观、难合作,别人丝毫不能冒犯,一遇挫折则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少独生子女因溺爱娇惯养成这种个性,导致学习困难。2、轻狂马虎无限夸大自己的优点,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常出口狂言,以世界伟人自居,而行为轻率,学习做事不踏实,马虎潦草做错事受批评也满不在乎。这种儿童如受挫折打击,向周围世界发泄愤怒的情绪的方式格外猛烈,不顾后果。3、虚荣嫉妒过分讲面子求荣誉,时时事事要高人一等,嫉妒别人的成绩、相貌、家庭,甚至一件小小的文具等。有时还会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荣誉和成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4、好动懒散具有“没常性”、“坐不住”、“管不住自己”等行为。这一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儿童的不良心理,致使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做作业,在学习上松松垮垮,情绪低落,基本知识不肯下功夫去学习,又常遭教师训斥和置于一边,考试不及格的恶性循环,使之逐步变得情绪沮丧,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和情绪。5、自卑消极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而且再努力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看自己全是缺点和不足,明明是优点和长处,也予以否定。自卑感是由于自身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引起的,把其严重性夸大而扩散到一切方面,如有残疾,患过严重疾病,身材过分矮小等,但有的仅是皮肤黑、眼睛小或者成绩不好、体育动作笨拙等而自惭形秽,认为人们永远都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情绪低落,影响身心发展,影响学业。6、孤僻沉默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乃至不愿与人交往,没有朋友,经常独处一隅,沉思默想进而发展到远离群体,逃避群体活动,虽然不能说孤僻性格一概不好或绝对影响其未来成就,但在人际交往日益密切的现代及未来,孤僻所带来的弊害总是多于好处。7、谨小慎微过分胆小,事事怕出差错,处处谨小慎微,顾虑多端,无谓的担心和思虑,干扰正常的学习效率。虽然其另一方面可能表现为细心认真等优点,但不分轻重的细心和认真,并伴随着怕失败的心理焦虑,做事缓慢、效率低下,这对儿童未来的成就水平将有不利影响10。8、学法不当某些儿童长期依靠视觉学习,缺乏丰富的联想,或偏科学习,也常常影响学习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学习效果明显不如其他儿童,结果因为一步跟不上,便一直落在别的学生后面,滑向差的方面,出现学习困难。五、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措施(一)呈现教育理论1、满怀爱心别林斯基说:“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这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仅要把爱洒向优秀生和中间生,尤其要把爱洒向学习困难儿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对于学习困难儿童来说,他们尤其需要老师的热爱、同情、关怀和尊重。由于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却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又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对于他们,一般的说教无济于事,粗暴的训斥只能适得其反;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所以,对他们首先要做到尊重和信任,用慈母一般的心肠体贴他们,用火一般的真情感化他们。这种尊重、信任、体贴和感化,会使他们产生得到承认的慰藉,消除对教育者的猜疑和对抗,促进双方的心理相容,进而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精神雨露的浇灌。“爱”以及由“爱”产生的“情”,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教育工作的根本点在于以理服人。教育的成效靠的是真理的力量。动之以情后,还必须晓之以理。儿童若是出于无知而犯错误,要讲明道理,使他们明辨是非。对受不良思想影响比较深的儿童,就要着重分析问题的性质、危害及根源,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至于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儿童,则要通过剖析足以使之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的事件,使其从内心萌生自责和负疚感。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要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同时,指明努力的方向,使他们真正感到有奔头,从而扬起前进的风帆。2、真诚期待老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已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所做的著名实验所证实。1968年,罗森塔尔等人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八个月后进行复试。结果提供名单的学生,成绩的增长比其他同学都快。原来,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实验者随意指定的。罗森塔尔等人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调整了教师对这批学生期待和偏爱的感情,教师通过对这些学生的态度和接触方式,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的传递给这些学生,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强,欢乐和奋进。这就是皮革马利翁效应。它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因为,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与鼓励,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的要求11。反之,受教师冷落,厌恶的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因而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甚至在学习或言行上表现出破罐破摔,不求进步。这样的学生因其特殊的性格特征,具有比他人更为敏锐的情感。对外界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使他们更渴望爱、渴望温暖、渴望被人了解、渴望与人交流。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爱的效应”告诉我们,既然爱心可以感应没有生命的石头,那么爱心更能呼唤紧闭的心扉。肯定、表扬与激励的评语对这类学生正是一剂良药。肯定,会使他们获得满足;表扬,能使他们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励他们充满信心。因此,对他们应当给以真诚的期待,以使其行为朝着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3、扬长避短学习困难儿童尽管缺点比较多,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仍然有长处和积极因素,他们仍向往着美好的未来,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些都是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只不过是被较多的缺点所掩盖罢了。因此对他们不能只注意消极的一面,忽视了积极的一面,要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要倍加珍惜,使那些微弱的心灵火花点燃起来,一丝一缕的积极因素连缀起来,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教师的教育可采用一种点面协同的措施,即由点滴小事入手,扩大到学习、生活、品德等诸方面的一种教育措施。张玉文在从这里起步一书中提到了另一个案例:一个外号叫“二利头”的学生,闻名全校。他经常打架,违犯校纪,曾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学习成绩差,又经常逃学旷课,在社会上游荡闹事,与教师、班干部对立情绪很严重。班主任曾多次设法从各方面接近和亲近他,都无法使他感动。偶然一天,学校里的厕所堵塞,污水横流,班主任见“二利头”一个人二话没说,跳进污水中用手去掏堵塞物。班主任见状也毫不犹豫地跳进去同他一起干。事后有的教师、同学觉得不可思议,“二利头”竟做出好事,不知动机何在?班主任则认为,好事就是好事,没有必要怀疑他的动机,学习困难儿童并不是一点优点没有。不过班主任并没有马上表扬他,因为她认为“二利头”的荣誉感是畸形发展的,当众表扬他,他会认为是当众出他的丑12。所以只在他面前流露出“这是应该”的态度。之后,班主任又找他商量如何修理班上的一些坏桌椅及门窗,如何争取在全校运动会上夺取冠军,并按照他的合理建议,给他分配任务。通过先“行”而后“知”的办法,用他自身的积极因素去矫正他自身的不良习惯,结果“二利头”由坏生变成了一名好学生。由此可见,对他们的教育,首先要从解决心理问题开始 ,一分为二,发现闪光点。要对他们更加热爱,更加关心,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理世界,发现他们积极的一面,因势利导,从而使其去掉消极因素,达到根本的转变。(二)形成家校合力对于学习困难儿童,仅靠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把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与监督结合起来,使一些不良的习惯没有表现的机会,久而久之,优良的行为习惯就会代替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分析学生的情况,当然,不能“报忧不报喜”。例如在学校召开家长会时,有的班主任认为机会难得,趁机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张三上课不注意听课,李四抄别人的作业,王五参与打群架等,而对这些同学身上的长处、“闪光点”,或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家长听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孩子如此不长进,一股无名火从心头涌起,回家后,轻则给孩子脸色看,重则一顿臭骂,拳脚相加。一声“暴风雨”过后,孩子知道是老师向家长告的“状”,遂对老师产生了逆反的心理。以后,他们便与老师过不去,“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师生关系开始紧张起来。而有经验的教师,则十分注重方式方法。张玉文从这里起步一书中提到有这样一位学生,举行家长会的当天上午,把班上另一个同学的额头打起了一个大包。当晚,他如临大敌,等待着父亲开会回家后的一顿拳脚。哪知,其父亲回来后,笑容满面地夸他学习有进步,还奋不顾身地救火,鼓励他以后好好干。原来这名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很注意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闪光点”,利用家长会之机,向家长恰如其分的汇报。这位同学被感动了,决定痛改前非,后来他的进步越来越快。所以对这些学生,教师要注意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向着好的方面转化13。(三)加强班级管理1、遵循因势利导原则学习困难儿童身上有优点和缺点,界限分明。有些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有些缺点中隐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坚持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原则。首先,要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为他们创造表现才能和优点的机会,充分利用他们某方面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即以其长克其短。其次,对那些不同时空条件下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的,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之朝好的方向发展,即扬长避短。再次,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他们的缺点,善于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抓住有利时机,促其发展,并利用它克服消极成分,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张玉文在从这里起步一书中也列举了这样的案例:学生小陆因迷上了捉蝎子,而经常迟到,上课打瞌睡,学校或班级组织各项活动时,他都偷偷地遛走,和小伙伴去抓蝎子,影响了班集体,影响了学习。老师得知后,未批评他,而是跟他谈了有关蝎子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小陆学习自然的积极性,还参加了自然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小陆逐步掌握了人工饲养蝎子知识,并在家里养了一个小蝎子。不久,他饲养的这一个蝎子出售,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趁小陆获得成功之机,老师又找他谈心,从而使小陆感到学无止境,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成了一个刻苦学习的学生。这一事例表明善于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有效方法。2、强化集体教育氛围班集体的形成与巩固,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还是进一步做好集体工作的手段。班主任在教育学习困难儿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使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形成教育氛围。社会心理学认为,对群体偏离的恐惧所感到的群体压力,会导致个体对群体的遵从。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动用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对学习困难儿童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和压力,使之经过思想斗争和别人劝导,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把外在舆论压力变成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逐渐产生有利于集体的从众行为。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还可以形成一种情绪的感染、熏陶和激励,提高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之逐步成为抑制和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增长和发扬积极因素,跟上集体前进的步伐。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特别是小组长和班干部,向学习困难儿童伸出热情的手,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起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集体。(四)转化课堂教学1、运用角色扮演运用一定形式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让其充当新的角色,体验新的人格,接受新的要求,改变不良习惯行为。这既可以在日常活动、学习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中进行。当然要因人而异,如在新动机和新的行为习惯已初步形成的时候,可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触的机会,以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新的习惯行为。如让有偷窃行为的学生收管学费等,让好打架的学生维持纪律,让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带教室的钥匙,让学习后退的学生收交作业等,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信任,可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在考验中,新的高尚的动机战胜了旧的不良的动机,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但这一过程要在有充分把握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适当引导督促,搞不好会适得其反。2、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儿童受家庭方面的影响分散了精力,学习成绩下降,又因学习成绩差,遂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致使低级情绪在精神世界中日益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的退步又进一步导致学业的荒废,如此往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显得特别重要。培养学习兴趣,除了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从思想上帮助提高外,重要的是要进行具体的学习指导。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并在学习成功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由此逐渐产生学习兴趣。而在文化科学知识的熏陶中,他们的思想品德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走出低谷,跨入先进的行列。所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使之彻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3、坚持常抓不懈小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定型,自制能力差,这决定了他们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形成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一个艰巨的、渐进的漫长过程,而且中间还会出现反复,甚至多次反复。对于缺点较多、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习困难儿童来说,这种长期、艰巨、反复的特点可能更为突出。对此,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当学生出现反复时,要冷静地分析,确定是单纯的旧病复发,还是其中有进步的苗头。要针对产生反复的原因,吸取教训,创造条件,采取新的措施,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当然也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善于及时发现苗头,未雨绸缪,减少反复或防患于未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一个态度问题,对他们必须要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集体的温暖,这对学习困难儿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真心的爱,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另一方面要有极大的耐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爱心加耐心,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理世界,才能慢慢地促使他们由量变到质变,最后取得成功。4、改变阅读方式教育学博士刘守旗主编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提到一名叫费佳的学生,他算术很差,其最大障碍是应用题和乘法表。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下一件事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14。那么如何教育这样的儿童,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死记硬背,单调无味,学生自然不想学。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从阅读入手,把有关学科内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看,这一教学形式引起了小学生的极大兴趣。事实上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新奇的东西往往最易引起他们的求知的心理需要。在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应该发展其智力,学习困难儿童表现差就差在他们不能科学用脑。在阅读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是盲目让学生浏览情节,而是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又为学生学习各门功课提供了条件。以阅读为切入点,不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遵循了教学本身的规律。学习困难儿童往往尝到的都是失败的苦果,很难有成功的愉快体验,久而久之,挫伤了学习积极性。改变阅读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一次成功意味着两次、三次乃至实现自信的确立,是通向成功之路的起点。结 论本课题是关注小学低年级中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教育问题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实践中贯彻新时代全面教育观、质量观的重要环节。学习有困难的儿童表现复杂繁多,原因也多重,帮助他们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既要为全体儿童上“基本课”,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上“特殊课”。没有耕耘,哪里会有收获!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上“特殊课”,不是增强儿童的学习负担,而是为了从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2025届数学三下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商务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租赁合同范本参考文献
- 2025汽车销售融资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建筑物外墙及阳台栏杆翻新项目合同
- 2025水电工合同范文合同
- 2025年济南长清区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智能家居动漫设计合同
- 2025年石油销售居间合同协议范本
- 电子口岸简介
- 专题13 统计与概率-【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样题
- GB/T 44273-2024水力发电工程运行管理规范
- 城轨行车课程设计
- 中职护理专业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2024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小学生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精课件
- A类供应商绩效评价表
- 新目标英语初三英语总复习资料讲义
- 体育馆钢结构工程马道施工方案
- 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内蒙古赛区初赛试卷(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