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第2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第2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第2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第2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_第4页
高中地理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第2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2 2 单元单元 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城乡的空间形态与分布 第第 2 2 节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 布学业分层测评布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 分钟) 学业达标 1 1下列关于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 种类型 B组团型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 更加经济 C放射型城市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 D星座型城市在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是有利的,这 种城市空间形态通常是由人为规划形成的 【解析】 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 点型等几种类型。集中团块型是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较常见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伸展。这种形态的城市布局紧凑, 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 【答案】 B 下图是重庆市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2 2影响该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地理环境要素是( ) A气候、河流 B政治、经济 C地形、河流D地质、矿产 3 3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的叙述,属于“分散成组形态”的是( ) A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B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C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 2 D城市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居民生活方便 【解析】 重庆位于由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受地形与河流的影响,市区被分成相对 完整的几部分,使各片区之间的联系较为分散,但各片可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生活。 【答案】 2.C 3.C 读下图,回答 45 题。 4 4图示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为( ) A集中团块型B带型 C放射型D组团型 5 5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以中小城市居多 B多沿交通干线多向发展 C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 D主要分布在沿海各省 【解析】 据图观察可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体有 3 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故应为放射 型。图中城市的空间结构沿河及铁路发展,主要沿交通线分布,较大规模的城市多采用此 种空间布局形态。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属于集中团块型的特征。 【答案】 4.C 5.B 6 6下图是 2010 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解析】 照片中白色区域为灯光区域,明亮区域为城市分布区,可以看出城市的空 间形态;呈线性延伸的区域主要为城市道路两侧灯光的分布状况。不能通过灯光状况准确 看出功能分区、经济状况和人口密度状况。 3 【答案】 A 江城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 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 立的格局。后来,随着铁路的修建,其城市空间形态格局经历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 射型三个发展阶段。据此回答 78 题。 7 7促使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河流阻隔B交通条件改善 C地形的影响D区域的发展 8 8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势为( ) A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B散点型结构 C星座型结构 D条带型结构 【解析】 受自然条件制约,武汉市起初形成组团型的城市空间结构,但随着铁路的 建成通车,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填充扩大,城市用地连片,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式,呈现沿轴快速发展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影 响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通条件的变化。武汉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是开 放式多核心结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 【答案】 7.B 8.A 读某地 1965 年和 2013 年地理简图,完成 910 题。 9 9B 地形成城市的条件可能是( )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 1010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 城BD 城 CE 城DF 城 【解析】 第 9 题,B 地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 中转,利于城市的形成。第 10 题,受煤炭和石油的枯竭影响最大的城市是与煤炭和石油的 4 开发、运输关联性强的城市,D 和 F 位于矿产资源所在地,资源枯竭直接影响其发展;A 的 发展与石油和煤炭的运输有关,资源枯竭会间接影响其发展;E 城市的形成与当地旅游资 源(石林、溶洞)的开发有关,受资源枯竭的影响最小。 【答案】 9.A 10.C 能力提升 11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A 城市空间形态为_,B 城市空间形态为_。 (2)中小城市多采用_图中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_,优点是 _。 (3)用所学知识判断图 C 属于哪种城市空间形态,判断依据是什么?请举出两个与图 C 城市空间形态相同的城市。 【解析】 第(1)题,图 A 中城市的工业用地紧靠居住用地,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属 于集中团块型;图 B 中的城市受地形、河流影响,城市各组成部分分散布置,并沿河流延 伸,属于带型。第(2)题,中小城市规模小,为方便居民生活和交通,多采用集中团块型布 局形态。第(3)题,图 C 中城市受交通线和地形的影响各组成部分分散布置,属于组团型; 重庆、株洲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属于组团型。 【答案】 (1)集中团块型 带型 (2)A 用地集中 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利于人们生产、生活 (3)组团型。 受交通线和地形的分隔,形成若干片区。 重庆、株洲。 1212下图中的 A、B、C、D 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地中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_。 5 (2)从城市空间形态看,A 城市可能是_,C 城市可能是_。 (3)从城市交通运输角度看,C 城市地域形态的缺点是_。 (4)A 城计划在甲、乙两处中的其中一处建一座卫星城,较为合理的是_处,理由 是_。 【解析】 B 处位于两个热力环流圈之间,并且气温较低,所以应是郊区;根据两个 热力环流圈的形状和范围,可看出,两城市的空间形态不同,A 呈集中团块型或组团型,C 呈带型或放射型;建设卫星城,从环保的角度,一定要建在中心城市的热力环流圈以外。 【答案】 (1)B (2)集中团块型或组团型 带型或放射型 (3)运距长 (4)乙 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13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地形基本上以_米等高线为界明显地分为_和_两类地 形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_ _, _,其原因是_ _ _ _。 (3)A 城区成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是_ _ _。 (4)图中的条件为 A 城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_ _ _。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图中有两种地形,分别为平原和山区,它们之 6 间的界线为 200 米等高线。第(2)题,居民点多靠近河流和铁路,是因为交通便利;居民多 分布在平原,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第(3)题,A 处在两条河流汇合处, 并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第(4)题,此图表现出来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 河流、铁路等。 【答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