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态·新农村建设_第1页
茶·生态·新农村建设_第2页
茶·生态·新农村建设_第3页
茶·生态·新农村建设_第4页
茶·生态·新农村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茶生态生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 2008 中国绿茶中国绿茶( (古丈古丈) )高峰论坛组委会高峰论坛组委会 关于组织参加茶关于组织参加茶生态生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 20082008 中国绿茶中国绿茶( (古丈古丈) )高峰论坛的函高峰论坛的函 :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湘西自治州人民 政府主办,农业部计划司、科教司、种植业司,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 财政厅、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供销联社、湖南省质监局、湖南农业 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等为支持单位,湖 南省茶叶协会、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协办,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 古丈县人民政府承办的 2008 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定于 2008 年 4 月 27-30 日在中国湖南省古丈县、长沙市举行,届时将进行全国名 优绿茶评比、中国绿茶高峰论坛、武陵山区茶叶理事联谊活动、茶艺 茶道表演、游览酉水画廊、专题颁奖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的茶文化系列活动。为此,特诚邀贵单位及相关会员单位、协会 成员、客商、茶人等专业人士前往交流合作,共襄盛事。 特此奉邀。 茶生态新农村建设 2008 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组委会 二 OO 八年三月五日 2 茶茶生态生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 20082008 中国绿茶中国绿茶( (古丈古丈) )高峰论坛高峰论坛 2008 年 4 月 27 日-30 日 中国湖南省古丈县红星小区(红星茶叶专业市场)、长沙市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湘西自治州人民政 府 支持单位:农业部计划司、科教司、种植业司,湖南省发改委、 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供销联社、 湖南省质监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等 承办单位:湖南省茶叶学会、古丈县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湖南省茶叶协会、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 主办媒体: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湖南经视 特别策划: 一、活动内容 (一)全国名优绿茶评比 1、县内茶样征集。计划征集茶样 150 个,原则上每个企业、大 户、农户送茶样 12 个,每个茶样 500g。送样全部用无异味的铝 箔袋密封,忌用塑料袋或其它有异味的物品包装。 2、县外样茶征集。(1)参加本次评比的茶叶为获得省(市)级以上 3 认证的中国名优绿茶;(2)每个样茶要求送样 500g。连同包装,参展 参评申请书,名优茶荣誉证书复印件、产品介绍(包括产品的生产环 境、制作工艺、品质特征)送(邮)至古丈县茶叶局。邮寄送样需用无 异味的铝箔袋密封,注意防潮,外加木箱,切忌用塑料袋或其它有 异味的物品包装,以防异味污染。样品请寄湖南省古丈县古阳镇河 街 35 号茶叶局,邮编 416300,并注明“2008 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 坛名优绿茶评比”字样;(3)本次评比活动收取茶样评审费 300 元;(4)茶 样收集截止时间为 2008 年 4 月 20 日。 3、评比办法 (1)由中国茶叶研究所牵头,成立本次评茶专家委员会。对参赛 样茶进行密码审评。 (2)聘请茶叶审评专家 9 人,主要由刘栩(中茶所研究员)、龚淑 英(浙江大学教授)、施兆鹏(湖南农大教授)、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 茶科所、湖北省果茶所、贵州省茶科所、重庆市茶所科等专家组成。 (3)本次评比设金奖、银奖、优质奖。评奖面 80%以上。 (4)为保证评比工作的公正性,请湘西自治州公证处对评比活 动进行公证。 (5)对每个参评茶样出具审评结果。凡获奖茶样均由 2008 中国 绿茶(古丈)高峰论坛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奖杯。获奖结果在中国农业 信息网、商务部相关网站、中国茶叶研究所网站、湖南农业大学网 站、中国湘西网等媒体上公布,对获奖产品进行推介。 (6)另设优秀组织奖。请各省市区茶叶(业)协会和有关单位协助 组织茶样,对单位或个人组织 20 个以上样品参评的省市,给予适 当的物质奖励。获得金奖的产品将作为 2008 年国内外重大茶叶评 比参选产品,由中国茶叶学会推荐送审参评,送审及邮寄费用不再 另行收取。 (二)征文 1、面向全国行业内、绿茶产区征文; 2、征文围绕“茶生态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茶产业发展战略、 4 茶产业与新农村建设、茶叶科技、茶叶品牌建设、茶文化为重点,要 求文字精练,字数 30005000 字。 3、征文设一、二、三等奖、优秀论文奖,分别设奖名额 3 个、6 个、10 个、10 个,依次奖励 800 元、500 元、400 元、200 元。 4、获奖论文收集成册,由中国茶叶学会专刊刊发。 5、请用电子文档投稿,湖南省外发至:(中 国茶叶学会),湖南省内发至:(湖南省茶 叶学会)。征文收集截止 2008 年 4 月 20 日。 (三)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会 1、主题:茶生态新农村建设。 2、由中国茶叶学会主持,知名专家刘仲华教授主持会议。陈宗 懋、杨亚军、刘仲华作特邀报告,另从征文中选出 810 人作报告。 (四)茶艺茶道表演 由赞助企、事业及古丈县组织表演队伍 4 支,暂定为古丈县 1 支,省内 2 支,省外 1 支。 (五)武陵山区茶叶理事联谊活动 (六)游览酉水画廊 由组委会统一组织安排各参会嘉宾游览湘西坐龙峡、栖凤湖、 高望界原始次森林、红石林等神奇风光。 (七)专题颁奖及新闻发布会 在长沙举行“2008 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颁奖及新闻发布 会。特邀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主持,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出席和颁 奖。湖南卫视等湘籍媒体及各大驻湘新闻机构参加并报道。 二、宣传媒体 1、湖南日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三湘 都市报、潇湘晨报、红网、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长沙电视台 政法频道。 2、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 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 5 驻湘机构。 3、中 国 农 业 信 息 网 ( ) 、 中 国 农 业 信 息 网 商 务 版 (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商 务 部 ()、 商 务 部 中 国 商 品 网 ()、 中 国 茶 叶 学 会 ()、 中 国 茶 叶 研 究 所 ()、 中 国 茶 叶 网 ()、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 湖 南 省 茶 业 公 司 ()、 中 国 湘 西 网 ()、 古 丈 县 人 民 政 府 网 ()、 茶 乡 信 息 网 ()。 三、联系方式 1、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云栖路 1 号,邮编:310008 联系人:段文华含传真)、 86653176E-mail:, 2、湖南省茶叶学会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邮编 410128 联系人:尚本清含传真)E-mail:, 3、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 地址:湖南省吉首市人民北路 58 号州政府大院内,邮编: 416000 联系人:刘光复8226890、8223559(传真) 4、湖南省古丈县人民政府 地址:古丈县古阳镇正街,邮编:416300 联系人:龙欣0743-4727046(传真) 5、组委会办公室 地址:湖南省古丈县古阳镇红星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邮编: 416300 联系人:向勇平、印代武、张其江,电话含传真)、 613974335192E-mail: 四、报到时间、地点 2008 年 4 月 27 日全天报到,报到地点:湖南省古丈县坐龙峡 大酒店,总台电话 7 2008 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 绿茶评比参评回执表 茶叶名称 生产单位(全称)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联 系 人职 务 联系电话手 机 传 真E-mail 名称(商标)是否新创品 牌 生产面积(亩)年产量(kg) 绿色认证有机茶( ) 绿色食品( ) 无公害茶( ) 茶样外形卷曲( ) 扁形( ) 兰花形( ) 直条形( ) 参评茶样简介(主要制作工序、品质特征、以往获奖情况等,字数 200-300 字,可 另附) 茶样生产时间是否机制茶 备 注 注:每个参评茶样填一张报名表,用正楷字或打印(此表可复印) 8 回执表请寄:湖南省古丈县茶叶局 地 址:古丈县古阳镇河街 35 号 邮编:416300 联系人:宋春玲、彭晓燕 电 话13508437206 传真E- mail: 9 2008 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 征文回执表 论文标题 是否公开发 表 作者姓名单位职 务 联系电话手机E-mail 论文摘要: 备 注 注:1、征文应为在各种刊物上未公开发表的论文;2、用正楷字电子版打印,发至 组委会指定邮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