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习题_第1页
统计学基础习题_第2页
统计学基础习题_第3页
统计学基础习题_第4页
统计学基础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基础习题统计学基础习题 习题一 总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进行湖北地区三资企业从业人员调查,则( )。 总体是全省三资企业 总体单位是全省的每一个三资企业 总体是全省三资企业的所有从业人员 全省三资企业的从业人员是标志 2某班进行数学考查,3 名学生的分数分别为 75 分、80 分、98 分,这 3 个数字是( )。 标志 变量 指标 变量值(标志值) 3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可以有多个标志 C 只能有一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变异的含义是指( )。 统计标志的不同表现 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5离散变量可以( )。 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用相对数表示 用平均数表示 6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 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各种相互联系的数量标志组成的一个整体 各种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 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质量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7统计学中的变量是指( )。 数量标志 统计指标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的统称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和指标的统称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男性”是品质标志 “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 “平均年龄”是数量标志 “性别比”是品质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 大量性 B 同质性 C 变异性 D 可比性 综合性 2 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 A 商店个数 B 商店销售额 C 职工人数 D 学生身高 3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得到如下资料,指出其中的统计指标( )。 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全地区工业净产值 2500 万元 某企业职工人数 1800 人 全地区工业机器台数 4800 台 4统计一词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它们是( )。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 统计分析 统计报告 5全国“国有工业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 )。 总体是全国的“全部国有工业企业” 总体单位是全国的“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全国“国有工业企业总数”是指标 每个“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标志 6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 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相互转化 7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 )。 年龄 性别 社会阶层 汽车产量 行业代码 8下列指标中,属质量指标的是( )。 职工人数 平均工资 利润率 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 三、填空题 统计的职能有三种,即 职能、 职能和 职能。 标志是说明 特征的名称,分为 标志和 标志。 3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 、 、 和 四个环节。 统计指标按说明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 指标和 指标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 和 两部分组成。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和 。 的 一书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两种。 四、判断题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 社会经济统计对现象的认识,是从定量认识开始的。( ) 任何统计指标,不论是质量指标还是数量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 ) 总体与总体单位是相依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 ) 全国在校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总体单位是每所高等院校。( ) 任何种类的统计指标数值的大小都随总体范围大小而增减。( ) 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具体的量。( )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量表示,叫数量指标。( ) “女性”是品质标志。( ) 10统计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质的方面。( )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 12一般来说,以绝对数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 量指标。( ) 13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会发生转化,因此指标与数量标志也可能会发生转化。( ) 五、简答题 1 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习题二 统 计 调 查 一、单项选择题 统计调查中,具有调查标志的单位是( )。 A 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 填报单位 综合单位 以下调查方式中属于一次性全面调查的是( )。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普查 下面几种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与产值调查 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文化程度调查 人口普查 某市工业企业 2004 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 2004 年 1 月 31 日,则调查期 限为( )。 一日 一个月 一年 一年零一个月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 )。 基础环节 中间环节 最终环节 关键环节 对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 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 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是以( )。 调查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的 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调查资料的来源来划分的 目前我国对城市居民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5 10调查时间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B 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提交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属于专门调查的调查方式有( )。 普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为了解乡镇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每一个乡镇企业是( )。 调查对象 调查单位 填报单位 调查标志的承担者 2000 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是( )。 一次性调查 全面调查 专门调查 经常性调查 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 )。 统计总体 报告单位 调查单位 总体单位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人的年龄是变量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人的性别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点是 1990 年 7 月 1 日 0 时,下述哪种情况不应计算 在人口数之内( )。 1990 年 7 月 2 日出生的婴儿 1990 年 6 月 29 日 8 时出生,20 时死亡的婴儿 1990 年 6 月 29 日 21 时出生,于 7 月 1 日 8 时死亡的婴儿 1990 年 6 月 29 日 23 时死亡的人 三、填空题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 、 和 。 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 和 ;按调查对 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和 ;按调查登记的时 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 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 地选择的;抽样调查中样本单位是按 原 则选取的。 通过调查几个主要的产棉区来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 于 调查。 全面调查包括 和 ;非全面调查包括 调 查、 调查和 调查。 调查表的内容一般由 、 和 三部分组成,调查表的形式一般 有 和 两种。 四、判断题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 ) 单一表是指只用来登记一个调查项目的表格。( ) 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即调查时间。( ) 全面调查既适用于时期现象,也适用于时点现象。( ) 经常性调查都是定期调查,一次性调查都是不定期调查。( ) 调查单位就是报告单位。( ) 统计调查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高低。( ) 一般来说,调查项目较多时宜使用一览表;调查项目较少时宜使用单一表。( ) 五、简答题 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习题三 统 计 整 理 一、单项选择题 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 职工月工资额的多少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多少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 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7 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据是( )。 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 分组数目的多少 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 分组方法的难易程度 区分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的根据是( )。 总体的复杂程度 主词的分组程度 宾词的复杂程度 统计表的繁简程度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编制统计表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 70 分,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6070 7080 6070 或 7080 都可以 6070 或 7080 都不可以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 必须是重叠的 必须是间断的 既可以是重叠的,又可以是间断的 以上都不是 有一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 450,邻组组中值为 475,则第一组的 组中值为( )。 375 400 425 450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各个组的次数相等 各个组的组距相等 组内变量值相等 组内变量值呈均匀分布 10在对称分布中,( )是最常见、最重要且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的一种分布。 正态分布 J 型分布 偏态分布 U 型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 试判断哪些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 按性别分组 按年龄分组 按地区分组 同类产品按花色品种分组 变量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指标数值 组数 变量值 次数 在组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 )。 同组数的多少无关 同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同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同全距的大小成反比 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它们是( )。 简单表 简单分组表 复合分组表 时空数列表 统计表从外形结构看,一般包括( )。 总标题 横行标题 纵栏标题 指标数值 次数分配数列( )。 既包括品质分配数列,也包括变量分配数列 只包括品质分配数列或只包括变量分配数列 由总体分成的各组和各组相应的频数组成 由组距、组数、组限组成 在等距式次数分配数列中,相邻组间的组中值之差等于组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汇总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同、范围更小的总体 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范围更小的总体 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 划分现象的类型 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反映现象内部结构比例关系 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编制次数分配数列 三、填空题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 环节,起着 的作用,它既是 的继续和深化,又是 的基础和前提。 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将只能说明总体单位的 转化为能反映总体的 ,使统计资料系统化。 9 3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 。 统计表的宾词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 统计资料汇总的组织形式有 和 两种;统计资料的汇总技 术有 和 两种。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 ;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 ,终点数值称为 ,上下限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和 ,其核心是 。 分配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 和 。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 和 两部分。 10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 和 ,其中最主 要的形式是 。 四、判断题 穷尽性和互斥性是统计分组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 ) 在全距一定时,组数的多少和组距的大小成反比。( ) 简单表是指主词经过简单分组的统计表。( ) 在组距数列中,最小组的下限不能大于总体中的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不能小于 总体中的最大变量值。( ) 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将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转化为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值 。( ) 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 )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 )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组距和组数。( ) 10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 此值归并到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 11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性质。( ) 12钟型分布就是正态分布。( ) 13直方图常用来描绘变量分配数列的累积次数分布。( ) 14变量分配数列的各组频率之和必须等于 1。( ) 15较大制累计(向下累计)次数表示大于各组变量值下限的次数合计有多少。( ) 五、2002 年第 4 季度某管理局下属 40 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如下:(单位:%) 79 88 123 115 119 158 112 146 113 126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07 108 125 127 142 118 103 87 115 114 119 105 117 124 129 138 100 103 92 95 127 104 要求:以计划完成程度为分组标志,作如下分组:100%以下,100%-110%, 110%-120%,120%-130%,130%以上,编制变量数列,并计算每组的频率。 六、某班 48 名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如下: 80 75 68 55 50 72 65 82 90 94 85 78 64 60 70 75 86 91 69 73 54 87 95 98 77 68 85 84 70 73 97 90 81 76 36 88 60 71 83 99 74 65 67 78 80 87 95 96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品质标志分组,编制属性分配数列。 提示:优秀(90-100)、良好(80-90)、中等(70-80)、 及格(60-70)、不及格(60 分以下) 七、某市 1995 年职工家庭户平均收入情况如下表: 按户年平均收入水平分组(元 ) 户数(户) 11 3000 以下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7000 70008000 80009000 9000 以上 100 250 340 470 850 630 215 130 合 计 2985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 第四组上限 第七组下限 第五组的组中值 第六组的次数 第五组的频率 第三组的组距 两个开口组的组距及组中值 数据 8000 元应属于哪一组? 户年平均收入不少于 5000 元,但小于 9000 元的比重 10该表是一个什么数列?为什么? 八、简答题 什么是统计分组?其作用如何? 什么是分组标志?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习题四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某公司年末电冰箱库存量 180 台是( )。 时期指标、实物指标 时期指标、价值指标 时点指标、实物指标 时点指标、价值指标 某班共有 50 人,其中男生 30 人,女生 20 人,男生为女生的 1.5 倍,这个指标是( )。 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 标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某市城区人口密度为 12487 人平方公里,是郊县人口密度的 38 倍,这是两个( ) 。 总量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某厂 1999 年创利 100 万元,2000 年计划增长 10,实际创利 120 万元,则该企业超 额完成计划( )。 9.09 20 110 120 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实际降低,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 150%,超计划 50% 66.7%,超计划 33.3% 98.98%,差 1.02%没完成计划 98.98%, 超计划 1.02% 某市总人口 50 万人,有商业网点 1000 个,其商业网密度指标是( )。 500 人个 0.5 个千人 5 个人 500 个人 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相对指标是( )。 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比例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和增减幅度的相对指标是( )。 强度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动态相对数 结构相对数 二、多项选择题 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可以是( )。 百分数 倍数 有名数 绝对数 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 强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 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63.94% 人口自然增长率 13 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 615 人万人 家庭总户数 175029 户 某高校女生比重 2000 年为 20%,2001 年提高到 25%,男女生性别比 13 ,这里有( )。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两个结构相对指标 一个比例相对指 标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产品产量 年末职工人数 新增职工人数 资金利润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销售收入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牲畜存栏数 油料播种面积 物资库存量 粮食产量 人口数 三、填空题 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和 。 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一般有 、 和 。 相对数是两个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的对比。 总体中,各个结构相对数的总和必须为 。 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 是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检查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如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末达到的计划水平下达,应采用 检查;如计划指标是按全期累计完成总数下达,则应采用 检 查。 当计划指标以最高限额规定时,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要 100%才算超额完成计 划。 四、判断题 某地区人口密度为 260 人平方公里,这是一个总量指标。( ) 没有统计分组就无法计算结构相对数。( ) 某县(总体)下辖个乡,粮食总产量为亿斤,这里是个标志值。( ) 标志总量是总体单位标志值的总和,因此,它是标志值。( ) 计划执行进度指标也可属于计划完成相对数。( )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它们之间必须是同质的。( ) 如果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大于 100%,则肯定完成计划任务了。( ) 五、指出下列指标哪些是总量指标(时期指标或时点指标),哪些是相对指标(具体相对 数)。 旅游入境人数( ) 人均住房面积、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国民收入( ) 国民收入积累与消费比( ) 商品库存额( ) 恩格尔系数( ) 出勤率、产品合格率、适龄儿童入学率( ) 甲地的人口密度是乙地的 1.51 倍( )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 计划执行进度( ) 10劳动生产率、人口密度、资金利润率( ) 六、计算题 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产量应达到 45 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第三年第 四 年第 五 年第 一 年 第 二 年 上半 年 下半 年 一 季 二 季 三 季 四 季 一 季 二 季 三 季 四 季 产量 303217191010111212121313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产品五年计划完成程度; ()指出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某煤矿可采储量 200 亿吨,计划在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 0.1%,在这五年中该矿原煤 实际开采情况如下: 单位:万吨 年 份第一第二第三第 四 年第 五 年 15 年年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 实际开采量 156230540279325470535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 ()指出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七、简答题 什么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它们的区别如何?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 如何区别强度相对指标与比较相对指标? 习题五 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 )。 变量 权数 变量值 变量的个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无关 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 既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也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与标志值大小和次数多少无关 各组的单位数(权数)均扩大 100 倍,则算术平均数就( )。 扩大 100 倍 缩小 100 倍 数值不变 不能肯定 某企业第一车间平均工资为 85 元,第二车间平均工资为 96 元,如果第一车间的工人 数增加 50%,第二车间人数不变,那么该企业的平均工资会( )。 增加 减少 不变 不能肯定 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的权数较大时,计算的平均数( )。 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标志值 不受权数的影响 一批产品的合格率为 90%,其方差为( )。 0.9 B 0.1 0.09 D 0.4 已知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 10 和 15,标准差分别为 4 和 5,则两数列的平均数 代表性对比( )。 甲高于乙 甲低于乙 甲乙相等 无法判断 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总体单位的( )。 大量性 B 具体性 同质性 D 数量性 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是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 )。 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 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 10已知个水果商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要计算个商店香蕉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 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二、多项选择题 众数是变量数列中( )的变量值;中位数是处于变量数列中( )的变量值。 中间位置 次数最多 次数最少 最终位置 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的( )。 集中趋势 离散趋势 比例关系 近似程度 下列平均数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算术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可使用的指标有( )。 平均差 标准差 算术平均数 标准差系数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可选用的指标有( )。 算术平均数 众数 平均差 标准差 ( )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各组次数相等 各组次数不等 各组次数都等于 各组变量值不等 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17 三、填空题 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各组的 ,另一个是各 组的 。 简单算术平均数其实就是 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一般是总体的 总量,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权数一般是 总体的 总量。 标志变异指标有 、 、 、和 ,其中 是最常用的指标。 对 500 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合格品为 480 件,则平均合格率为 ,废品率 的方差为 。 平均数为 250,离散系数为 20%,则标准差为 ,方差为 。 四、判断题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 加权算术平均数转变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是各组变量值完全相等。( ) 如果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中有一个变量值为,则不能计算调和平均数或几何平均数。 ( ) 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与其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是一致的。( ) 某地人均粮食产量 2000 斤,是算术平均数。( ) 全距是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它受极端值的影响。( ) 中位数和众数是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 变量值相同的两个变量数列,它们的平均数也相同。( ) 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 ) 10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零。( ) 五、计算题 某产品资料如下: 等 级 单价(元斤 ) 收购量(斤 ) 收购额(元) 一级品 二级品 三极品 1.20 1.05 0.90 2000 3000 4000 2400 3150 3600 合 计 90009150 要求按以下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不加权的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 某公司所属甲、乙两企业职工的月工资水平如下: 甲企业乙企业按月工资分 组(元)工人数(人 ) 工人结构( )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550 550600 600 以上 50 80 100 120 200 80 5 12 10 20 35 18 合 计 630100 要求: (1)分别计算甲、乙两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 (2)分别计算甲、乙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 (3)比较甲、乙两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小。 某工厂生产某种零件,要经过四道工序,各道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 98%、95%、92%、9 0%。试求该零件的平均合格率。 六、简答题 什么是权数?其实质是什么? 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有何区别? 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指标有哪些? 什么是标准差系数?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19 习题六 时间数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最基本的动态数列是( )。 时点数列 总量指标动态数列 相对数动态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相对数动态数列 时期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 时点数列 对动态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 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是下列( )指标连乘积的 n 次方根。 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二次抛物线所依据资料的特点是( )。 定基发展速度大致相等 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 逐期增长量近似一个常数 逐期增长量之差近似一个常数 “首末折半法”适用于( )。 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由两个时点数列构成的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是( )。 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假定某产品产量 1999 年比 1994 年增加了 35%,则 19941999 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 6.2% 7% 6.8% 6% 二、多项选择题 被称为“同比”的年距指标是( )。 本年当期与去年同期比较 本年当期与上期比较 把动态数列发展水平(总量指标)包含季节变动的影响消除 包含了季节变动的影响 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的平均数称为( )。 算术平均数 序时平均数 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定基发展速度减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 100% 累积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各环比增长速度加后的连乘积减 增长 1%的绝对值( )。 是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是逐期增长量(环比发长速度 100) 前期水平除以 100 D 是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100) 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 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 下列各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 全国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人数 全国每年大专院校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某商店各月末商品库存额 某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 某企业历年内各月产品产量 序时平均数包括( )。 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增长量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影响动态数列水平变化的因素有( )。 长期趋势 循环变动 季节变动 季节比率 不规则变动 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 )。 半数平均法 按月(季)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趋势剔除法 最小平方法 三、填空题 动态数列一般由 和 两个基本要 素构成。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 和 动态数列三种,其中 动态数列是基本数列。 21 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 增长量由于基期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 增长 量等于 增长量之和。 发展速度由于基期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 发展速度等 于各 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可采用 或 。 某地 1993 年国民生产总值对 1990 年的发展速度为 115%, 每增长 1%的绝对值为 10 亿 元,则该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1993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 某企业 1990 年的利润额比 1986 年增长 25%,1989 年比 1986 年增长 20%,则 1990 年 比 1989 年增长 。 静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在 上的差异,而序时平 均数所平均的,是被研究现象本身的数量在 上的差异。 10若现象的动态数列是月份资料,则各月的季节指数之和应为 ,若现象的 动态数列是季度资料,则各季的季节指数之和应为 。 四、判断题 时点数列中各指标值的取得,一般是连续登记的结果。( )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是发展速度中,每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绝对数量。( ) 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没有考虑所有发展水平对平均发展速度的影响。( ) 对同一资料按累计法与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应该是相等的。( ) 直接将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几何平均,即可求得平均增长速度。( ) 五、计算题 某商场 2002 年月份商品销售额和售货员人数如下: 指 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商品销售额(万元) 90124164170 月初售货员人数(人) 58606466 试计算第一季度平均每人每月的销售额。 某企业 2001 年月份几次工人数变动登记如下:(单位:人) 月日月日月日月日 1210124013001270 试计算该企业月份平均工人数。 某企业 2001 年各月份记录在册的工人数如下(单位:人): 时 间 1 月 1 日 2 月 1 日 4 月 1 日 6 月 1 日 9 月 1 日 12 月 1 日 12 月 31 日 在册工人数 326330335408414412412 试计算 2001 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年份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产量(件) 逐期增长量(件) 累计增长量(件)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 1%的绝对值( 件) 9500 500 104.0 10.0 510 109 要求:()将表中空格数字填齐; ()计算 19941999 年间该企业产量的年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 增长速度。 某企业 19911999 年的产品销售额资料如下: 23 年 份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销售额(万元 ) 8083878995101107115125 三项移动平均 a) 用三年移动平均法计算趋势值; b) 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线性趋势方程,并计算 2000 年的趋势值。 已知某企业某商品最近几年各季度的销售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13 14 16 19 18 18 22 25 5 6 8 15 8 10 12 17 () 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 () 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六、简答题 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者有何特点? 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它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同异?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法有什么不同? 习题七 统 计 指 数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指数中,数量指标指数是( )。 商品销售量指数 每个工人平均产量指数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平均指标指数 统计指数按其所说明现象的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 )。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是用( )。 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 )。 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报告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基期产品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报告期产品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 平均指数是( )。 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对个体价格指数进行平均 对总量指标进行平均 若销售量增长 5%,零售价格增长 2%,则销售额增长( )。 7% B 7.1% 10% 2.1% 去年商品零售额为 120000 元,今年增加到 156000 元,零售物价指数提高 4%,则销售 量指数为( )。 130% 125% 126% 26% 在平均指标指数中,包含结构变动因素的指数是( )。 可变构成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平均数指数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 10在产品产量增长 10%、单位产品劳动消耗量减少 5%的条件下,产品生产中劳动总消耗 量则?( )。 增加 9% 减少 2.8% 增加 4.5% 减少 5%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劳动生产率指数 商品销售量指数 价格指数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产品产量指数 播种面积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物价指数 25 已知某商场报告期销售额为 p1q1=3250 万元,基期销售额为 p0q0=2600 万元,报告 期假定销售额 p0q1=2800 万元,经计算可得( )。 销售额指数为 125% B 物价指数为 116.1% 物价指数为 115.8% 销售量指数为 107.7% 销售量指数为 107.9% 根据经济内容确定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一般原则是( )。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都固定在基 期 进行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的指数有( )。 算术平均数指数 调和平均数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平均指数( )。 在使用全面调查资料时,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是总指数的一种计算形式 反映现象平均水平的变动 是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 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三、填空题 统计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指数和 指数;按其所反映的 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指数和 指数。 总指数有两种形式:一是 ,二是 ,其中 是总指数的 基本形式。 平均指数是 的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用 期的 指标作同度量因 素;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通常是用 期的 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在编制综合指数时,与指数化指标相联系的因素称为 因素,又可称为 。 因素分析就是借助于 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素变动发生作 用的影响程度。 四、判断题 同度量因素具有同度量的作用,也具有权数作用。( ) 若价格上升 10% ,销售量减少 10%,则商品销售额不变。( ) 因素分析法的目的,就是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 有三种商品,其价格指数分别为 110%、90%和 130%,则三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为(110% 90%130%)110%。( ) 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是不同的。( ) 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商品 15%,则价格指数应为 87%。( ) 五、计算题 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 销 售 量价格(元)商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1996199719961997 甲 乙 丙 公斤 件 袋 300 200 1400 360 200 1600 0.42 0.30 0.20 0.45 0.36 0.28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商店三种商品总销售额 1997 年比 1996 年的增长情 况,并分析其中由于销售量及价格变动造成的影响。 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表: 销售额(万元) 品 名单位 1996 年1997 年 1997 比 1996 年 销售量增长 27 毛 衣 皮 鞋 件 双 5000 4500 8880 4200 23 7 合计 950013080 要求: ()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加(减少)的销售额。 已知某工厂 1997 年生产的三种产品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计量 单位 产量 单位成 本(元 ) 1997 年单位成本 比 1996 年提高 甲 乙 丙 件 台 吨 200 400 1000 50 200 100 5 10 20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2)分析单位成本变动对总生产费用变动造成的影响。 某市 1990 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 200000 万元,1995 年增加为 584550 万元。在这年 中,零售物价指数提高了 75%。试计算零售量指数,并分析零售量和零售物价两因素变 动对零售总额变动的影响的绝对值。 某企业工人人数和月工资水平资料如下: 工人数(人)工资水平(元)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工人组别 f 0f 1x0x1 新工人 老工人 300 700 740 660 450 680 500 750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指数; 2)分析平均工资总变动中,工人数变动以及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值。 六、简答题 什么是综合指数? 什么是指数化因素?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确定统计指数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什么叫指数体系?它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因素分析? 习题八 抽 样 推 断 一、单项选择题 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