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本科生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甘肃省碳源抑制问题 系 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方向)及班级:2012级金融学本科一班 学 生 姓 名:李振波 指 导 教 师:王俊 2014 年 10 月 18 日 浅析甘肃省碳源抑制问题摘要:人类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随着能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摒弃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涉及到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甘肃省作为经济发展中落后的省份,三大传统产业受制于地理因素,缓慢发展。在新能源技术刚刚起步阶段,甘肃要抓住历史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实现经济发展跨越式赶超。关键字:甘肃省、碳抑制、生态环境、低碳循环经济目录一、碳源和碳源抑制3(1)碳源的科学概念3(2)碳源抑制3二、低碳循环经济的意义4(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4(2)低碳经济的概念6(3)低碳经济的实质6(4)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7三、甘肃省当前经济发展状况7(1) 经济发展概况7(2) 当前发展水平8(3) 主要发展问题9四、甘肃省碳抑制和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前景10(1)甘肃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原因和必要性8(2)甘肃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对策13参考文献19一、碳源和碳源抑制碳源的科学概念碳源是指二氧化碳气体成分从地球表面进入大气或者在大气中有其他物质经化学过程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如大气中的co被氧化为co2,对于co来说也叫源。碳源的分类以iecd和iea共同于1991年初提交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报告为基础,经过ipcc等组织合作,历经5年修改和完善,最终对碳源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主要将其分为能源和转换工业、工业过程、农业、土地使用的变化和林业、废弃物、溶剂使用及其他共7个方面。但因ipcc的研究是在发达国家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化石燃料和工业发展所涉及的排放状况没有足够的估计。碳源抑制碳源抑制就是要对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源头进行控制,在排放源头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减少排放量和降低有害成分。碳源抑制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成熟的方式有沉降法处理废弃二氧化碳。这种方法是利用二氧化碳在烃类中的可溶性,经过对废弃的抽取,将其储存在开采过的油田中,也可将其注入深海底部,在深海底部形成液态二氧化碳湖,但这种工程技师难度高,而且风险大。一旦储存的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出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人们试图研究更好的处理办法。苏联科学家首先利用膜分离新技术,从烟囱废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通入温室内作气肥。他们发现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中,作物光合作用增强,生长加快,甘蔗,甜菜含糖量增加,产量提高。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7倍时,水稻产量竟能提高一倍。美日科学家曾设法将二氧化碳直接运用于工业,并取得了成功的例子。可以预料,随着人们对二氧化碳的开发利用以及大量的植树造林,二氧化碳的增长是可以遏制的,气候的恶化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制止。二、低碳经济的意义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当前甘肃省高度重视低碳化发展,政府部门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甘肃省发展带来的挑战。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背景: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天灾增多、冰川融化、疾病肆虐,甚至会因洋流改变而再次进入冰河期。2、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从世界能源储量看,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储量十分有限。从能源分布看,据统计,约38%的可采石油储量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欧洲不足4%,分布十分不均。此外,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于此同时,人类使用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呈现递增趋势。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近2%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全球各经济区域中,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供需矛盾突出。3、美英等发达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需要新引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英等发达国家受冲击大,经济衰退程度深。随着多国联合应对金融危机初步取得成效,世界经济形势在近期趋向缓和,但美英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靠虚拟经济拉动增长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美英经济复苏需要新引擎。为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提出了所谓的“绿色新政”,希望通过此举重振实体经济,同时加紧占领未来全球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4、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呼声更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受冲击程度相对较小。经历危机,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不断缩小和发达国家差距的信心增加,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话语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未来世界经济复苏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发展中国家巨大的需求拉动。g20峰会逐渐成为各国国际交往的最重要的平台。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希望通过本轮调整,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5、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孕育技术革命催生经济飞跃,历史上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是由技术革命推动的。当前,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革新对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撑仍然存在,但作用力在减弱,而且面临来自“动力”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低碳新能源是继人力、畜力、蒸汽和电力之后的又一次“动力革命”。从当前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看,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中。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概念源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不仅仅是减排,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和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外延十分广泛,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内涵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事物和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经济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建立低碳技术体系、低碳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系统,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三、甘肃省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发展概况总体而言,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均gdp达到7471元,道路密度达到0.09公里/平方公里。作为创造财富和提升经济能力的主体,企业数量在增多。2010年甘肃省城乡居民综合恩格尔系数是56.16%,表明居民的生活水平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为40.71%,但排名却从第10位上升到第9位。城市化比重为30.02%,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排名比从28位上升到27位。恩格尔系数排名20位,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的自身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得分比上一年上升4分,但甘肃的经济结构相对优势略有下降,结构排名由2004年的全国第二十二名下降到现在的第二十三名。2010年,甘肃省的gdp增长率为11.37%,比2009年的10.15%增长了1.22个百分点。使得甘肃的速度排名比2004年上升了三位。目前,甘肃省单位能源gdp为4428,表明能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排名仍为25位。单位用水gdp提升到现在的102.91,表明甘肃人的节水,用水意识进一步提高,排名比上一年上升7位。由于甘肃缺水情况较为严重,阻碍了甘肃经济的发展,而这个指标的大幅度提升,使我们看到了甘肃明天的希望。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当前发展水平结构指标: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结构层次。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经济结构的层次。甘肃省的第三产业比重标准化值为1.03,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为甘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城市化比重标准化值为0.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速度指标:甘肃省的经济速度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处于劣势,2010年gdp增长率的标准化值为0.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达到了11.37。从甘肃14个市州看,兰州市和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市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总量。兰州市经济总量最大。2007年,兰州市贡献了全省近1/3的gdp,其他13个市州的贡献率都在10以下;其中嘉峪关、临夏、定西、甘南、陇南等5市州的贡献率均不足5。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14个市州中嘉峪关市人均经济发展水平最高,2007年人均gdp达到58856元;定西市最低,为3418元。 城乡收入。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嘉峪关市,达到13442元,最低的是临夏州,仅为58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最高的是嘉峪关市,为5836元,最低的是临夏州为1595元。财力贡献。2007年,兰州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6.55亿元,贡献了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近1/4。武威、定西、临夏、甘南等四市州对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均在2以下。市州财力贡献能力差距悬殊。 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差距悬殊。2007年嘉峪关市最高,人均为2733元。定西市最低,人均仅为111元。工业化进程。据相关研究表明,嘉峪关市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而经济发展落后的定西市则刚完成前工业化阶段,步入工业化初期。同时,在14个市州中,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有8个市州,占总数的57.14%。主要发展问题自然区位因素是造成甘肃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原因。在甘肃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兰州市,其作为省会城市,地理条件优越,技术、人才、信息密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全省人才、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而金昌、酒泉、庆阳等地则依托资源优势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河西地区地势平坦,农村经济发达,特色农业正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相反,在甘肃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如陇南、定西、临夏等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社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长期以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为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甘肃区域受教育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兰州和河西地区的嘉峪关市、金昌市、酒泉市的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而甘肃南部地区的天水、陇南、临夏则较低;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人力资本的质量的体现,其虽然不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却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甘肃人力资本在质的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甘肃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四、甘肃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前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利用程度将是今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甘肃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甘肃省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甘肃省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甘肃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 生态阀值的存在决定甘肃省必须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影响环境的因素越来越多。环境质量包括人口、经济规模、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类型、贸易、政治体制、政策变化以及各国的数据统计口径等因素。同时, 环境质量除了受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外, 还受到公民环境意识、环境教育、消费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间接影响。尤其是生态阀值的存在必须引起重视。由于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这就决定了存在一个环境承载阈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超过环境容量的污染会积累在环境中, 一旦超过了承载阈值。 将失去解决任何环境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并非任何程度环境污染都存在着被改善的可能性。甘肃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原因与必要性从国际上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英国2003年发布了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又于2009年7月发布了低碳转型计划;美国于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设置了美国主要碳排放源的排放总额限制,相对于2005年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日本于2008年提出要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并于2009年8月发布了建设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任务,但高速的工业化发展和快速的能源消费增长排放及其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要求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危机时代挑战的准备。甘肃省虽然各种能源资源丰富,但因人口众多,分布不均,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与全国整体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甘肃省的能源利用效率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甘肃省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受到威胁,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农业生产损失巨大。因此,甘肃省的选择只能是继续化压力为动力,寻求低碳发展道路,在发展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对甘肃省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既能化解环境压力又符合我们自己的特殊情况。从实践上看, 发展低碳经济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所面临的外在压力所决定的。一方面, 甘肃省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甘肃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 所以甘肃省既处于高能耗阶段, 也处于高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民生得到改善, 甘肃省能耗还会增长,这主要是由于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甘肃省作为西北能源大省, 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正在快速增长。再加上甘肃省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高, 在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 甘肃省的碳排放问题将会愈发严峻。另一方面,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发达国家希望利用低碳经济抢占产业制高点。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普遍意识到谁能抢先发展好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动权,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努力,将促使国际贸易、国际政治规则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英国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代表了世界上的主流观点,很有可能会如同互联网一样,成为下一次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实现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跨越。谁能够在低碳经济的产业演化过程中占据制高点,谁就将引领下一轮增长的浪潮。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能源技术,在低碳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危机也使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低碳经济保持产业竞争力,为下一轮增长早作准备,抢占先机。发达国家可利用气候变化问题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甘肃省作为发展中西北大省, 不可能游离于这个趋势之外。甘肃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对策甘肃省的低碳发展宜采取既基于符合自身情况又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和可行的优先行动计划。甘肃省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的巨大破坏为代价的。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控制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甘肃省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所以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可以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能源技术的突破和革命决定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技术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使减排行动降低30%成本,因此,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能源技术发展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如开通环境金融、风险投资,建立能源基金等。其次,要建设能源人才培育机制,如通过自主培养和引进吸收来增加甘肃省能源技术人才储备,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能源技术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制定相应政策保障机制,营造低碳经济环境。甘肃省目前尚未制定系统的专门的低碳经济制度与政策,现有政策的不完善成为导致甘肃省经济长期陷入减排治理缺损的重要根源。甘肃省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加以深度推进:一是加强低碳发展立法,完善法治,深化相关配套改革,强化环评制度和能评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新机制。二是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政策向主要依靠市场为主的政策转变。三是完善现有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第四,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有序引导低碳消费。以低碳金融体系促进甘肃省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低碳金融体系是围绕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活动,如何以低碳金融体系促进甘肃省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显得日益重要。甘肃省低碳金融项目应重点在交通领域、农业领域、建筑领域发展。能源领域的发展重点是要加大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利用,支持能源低碳创新技术的重点突破,支持发达引进发达国家成熟的低碳先进技术。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政府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人们的消费活动进行有意识地、合理地、科学地引导,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向低碳、生态、健康的方向转变,使之消费行为向低碳化方向转变,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使甘肃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中国先进乃至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促进生产与消费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结合国家实际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产业结构,营造健康有序的低碳经济环境。全民应该动员起来,纷纷投身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生活中,以保证甘肃省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必须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经营消费观念,让企业和公众个人了解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在推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都能做出哪些努力,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和公众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对于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行绿色经营,建立高效清洁生产机制,自觉将环保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及污染治理工作,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对于个人,要积极响应国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彻底改变日常生活中诸如餐饮浪费、用水用电浪费等各种不良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相一致,同时要养成低碳消费方式,在消费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低碳产品,约束自己对奢侈品的追求。煤炭在甘肃省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煤炭利用率不高的前提下,高比例的煤炭利用便意味着较高碳排放量,这与低碳经济的内涵是相违背的,为此甘肃省应对现有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加快新能源的开发,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继续推进水电设施的建设;其二加大清洁风力发电和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方面的投资,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其三积极开发氢能,推进氢燃料电池、氢发动机技术的研究;其四积极开展生物质燃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五全面展开太阳能、地热等其他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目前甘肃省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同时期其他地区,能源利用率较低,也表明甘肃省能源利用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近期甘肃省能源结构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及时更新落后能源消耗设备,实现能源消耗设备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创新能源利用技术,对现有能源利用特别是煤炭利用技术进行改造,提高煤炭干馏、煤炭气化、煤炭液化、脱硫技术等在煤炭利用中的比例。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气、余热、废水、的回收利用,也间接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低碳经济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甘肃省是农业西北大省,低碳农业在甘肃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甘肃省发展低碳农业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产前,目前甘肃省农业活动会投入大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工业产出品,虽然这些对农作物增产作用明显,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土地质量退化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使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代替化学农药,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代替不可降解的农用薄膜,以此来减少对工业产出品的使用和依赖;产中,甘肃省目前农业生产、管理效率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严重,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以提高管理效率,推广立体种植模式、节水、节能模式以节约资源;产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是一项耗能的工作,如秸秆的处理,如果进行焚烧,不仅焚烧本身排放了大量的碳,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如进行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等,一方面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节约了其他资源;农业活动整个过程,农业活动整个过程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参与,其生产及使用过程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使用,所以我们应加快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提高其效率,减少单位土地上农业机械的需求及使用量。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下影院租赁合同含装修
- 电子产品维修员聘用合同
- 河道城市医疗设施工程合同
- 音乐器材珍藏条例
- 非营利组织员工借款政策
- 风景区设施招投标合同定制
- 仓储货架项目奖励方案
- 文物应急处理保护协议
- 盖瓦施工合同:公共装修
- 安防行业子公司管理模板
- 肺动脉CTA检查技术浅析课件
- 历史备课组活动记录
- 豆类病虫害简介课件
- 史料研读-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三轮复习
- 工程施工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 成都沥青路面铣刨加铺专项施工方案
- 水质采样及样品保存资料
- 江苏省电力公司结算管理实施细则
- 煤矿电气试验规程
-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必修1复习与提高AB组解析
- 关于转发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政纪处分规定试行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