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攀枝花格萨拉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报告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0310206041 院 (系): 外国语学院 年级专业: 03级本科一班 指导教师: 二七年五月an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guezala scenic spot of panzhihuagou junhuaunder the supervision ofliangyula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panzhihua universitymay 2007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摘要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攀枝花格萨拉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当地政府正极力将其打造成川西南的精品景区。但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其开发现状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环境、社会、文化、经济这四方面对其将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其中出现的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景区开发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格萨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分析和研究,解决方法ii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abstractthe tourism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chinas newly economic growth point; hence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tak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re are plenty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n guezala scenic spot in panzhihua.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spared no effort to its development to make it the high quality scenic spot of southwest sichuan. however, through visiting and surveying this region, the writer found that there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and the guezalas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environment, society, culture and economy and provides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existed and may appear. it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ers and administrators.窗体底端?key wordsguezala; tourism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alysis and study; solutions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绪论1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2(一)中国旅游业所取得的成绩2(二)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形势2(三)中国旅游业竞争力落后的原因2二、格萨拉生态景区现状4(一)景区资源4(二)开发现状5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52旅游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不到位53行业管理不够6三、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策7(一)生态旅游的环境可持续性71景区环境分析72针对景区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8(二)生态旅游的社会可持续性91景区社会所存在的问题92对策及建议9(三)生态旅游的文化可持续性101景区文化特征及所存在的问题102对策及建议10(四)生态旅游的经济可持续性111景区所面临的经济形势112对策及建议12结论14致谢15参考文献16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绪论绪论2006年全球旅游业再创新高,国际游客达8.4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5%。亚、非、欧、美各地区普遍增长,非洲和亚洲更是高出一筹。展望2007年,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一个向上的发展年,预计全球国际游客人数将保持4%的增长(以上数据信息来源于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2007)。面对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众多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对景区(点)的建设和宣传工作,更多新的,更具特色的景区(点)正在形成。那么在开发过程中,如何使对环境的损坏和破坏减到最少,对当地社会及文化的冲击降到最低,实现景区(点)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攀枝花格萨拉景区自然资源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是攀枝花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但是由于景区内从事旅游业的干部和景区导游绝大多数从未受到过系统的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那种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 “旅游资源可再生”的观念还相当普遍。实际上,旅游业并不是“无烟工业”,而是“无形的有烟工业”,而且旅游资源并不一定可再生,一旦被破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难以恢复的。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看,要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和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几代和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并以这种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工作。1990年加拿大召开的旅游国际大会上,最早明确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目的地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保继刚,1999)。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由于景区地处偏僻,所以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系统破坏较严重,生态环保观念落后,环保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将会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就景区的长远发展考虑,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将所有已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问题及早的解决,才能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同等的享有这一旅游资源的权利,让自然赋予的这一宝贵资源持续地为后代子孙造福。这篇文章将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四方面对其发展道路作较详尽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成功景区(点)经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行的方案,希望可以为格萨拉景区的开发管理有所帮助。16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最大的国度,幅员辽阔,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富足,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的旅游业开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上我国的南北跨度大,东西纵横长,民族众多,地方文化差异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国民收入的增加,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一)中国旅游业所取得的成绩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中国驻马德里旅游办事处提供的数字,作为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到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达4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3%;旅游外汇收入达339.5亿美元,增加15.88%。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以上数据来源于博士论文网,2007)。(二)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形势但是,世界经济论坛(wef)日前发布的首份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称:在124个国家和地区中,瑞士获选为最有利发展旅游业的国家,奥地利和德国排名第二、第三,香港排名第六,而中国大陆却排到第七十一位(邵伟琪,2007)。调查机构表示,这是比较各国(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因素,排名越高,代表愈多因素支持旅游业发展,例如经商环境、世界级交通网络及旅游设施等。(三)中国旅游业竞争力落后的原因那么,是什么造成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落后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1. 我国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2. 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3. 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4. 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举措,因此,中国还需进一步解决大量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然而只有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世界旅游业竞争激烈的时代,长期而持续的立于不败之地。攀枝花格萨拉景区也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本文将就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对其中出现的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环境、社会、文化、经济四方面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格萨拉生态景区现状二、格萨拉生态景区现状格萨拉生态景区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部的岩口乡、洼落乡、温泉乡及菁河乡境内,总面积为594.23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出跑马坪、索玛格泽湿地、夫妻林、天然园林、九道竹林、立石火普野营区、高山牧场七个景点,总面积为32.93平方公里。(一)景区资源 见下表:大类亚类基本类型典型类型自 然 旅 游 资 源地文景观地质景观攀西大裂谷、峨眉山玄武岩、箐河断裂、地质剖面化石山岳岩上山地、立石火普岩溶地貌灵泽洞、灵水洞、白羊洞、天洞等溶洞、天坑地漏860多处奇特象形山夫妻石、神龟眺望、小石林生物景观石景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古树名木云南红豆杉、香樟、西康玉兰、红椿、大杜鹃、铁杉、云杉、冷杉等植物群落万亩杜鹃、万亩盘松、九道竹林珍稀动物珍稀动物32种水域风光风景河段透底河、响水河、饮马湖及众多溪流暗河盲谷岩口、格朗河、干海子、天生桥瀑布岩口大水源、箐河瀑布沼泽索玛格泽滩温泉温泉乡气象气象景观云雾景观、霞光日出、冰雪霜露、风雨阴晴等人 文 旅 游 资 源民 俗 风 情世族节庆彝族年、火把节民族饮食坨坨肉、酸菜汤、处女猪、未婚羊、童子鸡民族服饰黑头帽、锣锅帽、黑底绣花马甲、百褶长裙、披毡“查尔瓦”等民族婚丧俗彝族婚礼有说亲、开庚、迎亲等,彝族实行火葬、出殡放排枪等习俗,还有傈僳,纳西等民族风情等民族宗教礼仪原始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民族音乐、舞蹈彝族民歌、打歌调、达体舞、锅庄民族体育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斗鸡民间传说跑马坪、索玛瑶池、夫妻树等建筑特色村落彝家村寨(三村、四村)乡土建筑彝族民居、纳西族民居购物地方特产中药材、野菜、冬菜、土豆粉丝、核桃等手工艺品手工艺品、根雕、彝族手工编织品(来源: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游勇、朱创业,2004)(二)开发现状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格萨拉景区实行的是企业招标制,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前,虽对旅游区做过深入调查和较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但是未对招标企业的开发能力做深入调查,也没对开发商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环保教育,导致开发者急功近利,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资源的损失与浪费。例如:景区中为修建观光道,许多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树被伐,大面积的地盘松林,矮青岗栎被挖掘机埋到地下。而景区开发初期,在大量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全的情况下,就开始对外开放,导致景区破坏加重,使很多相关专家在参观完后心痛不已。尽管一直呼吁停止对外开放,但是由于开发者缺乏资金,希望通过开放景区用所得收入来用于资金周转,所以对专家的建议充耳不闻,仍然我行我素,而实际上其开发行为已转变成了破坏行为。2旅游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不到位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共分三个时期:初期:2004-2005年(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中期:2006-2010年(建成5a级国家旅游区)远期:2010-2015年(特色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游勇、朱创业,2004)从时间上看,计划中现在本应该属于开发中期,但是由于资金缺乏,开发仍停留在初期阶段,致使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都没有建设完工。现在由格萨拉景区大门通往高山牧场的紧急通道仍在建设中,景区供水设施尚未完成,环境卫生设施及消防设施尚未动工,用于为游客指示及解说的路标缺乏。虽然景区旁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的设施基本框架已经构成,但投入使用仍需一段时间。目前,游客只能到距离主景区14km左右的格萨拉乡住宿。且从格萨拉乡到格萨拉主景区的部分路段安全设施不够,下雨时路沿极易发生滑坡,对游客人身安全形成威胁。3行业管理不够自格萨拉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以来,盐边县旅游局就成立了格萨拉管理委员会。但是管理委员会监管力度不够,很多情况下与开发公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造成开发者的盲目开发,对景区景观的破坏加重,大大损害了格萨拉旅游地的形象。而盐边县旅游局的上一级部门市旅游局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宏观调控能力,任由下一级部门与开发公司任意妄为,致使格萨拉旅游地还没有正式向游客全面开放,已形成口碑较差的旅游目的地。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策三、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策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拥有万亩杜鹃和地盘松林、高山草甸、千姿百态的地质奇观、绚丽多姿的峡谷风光,如梦如幻的原始森林,奇异的少数民族风情等。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憧憬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受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格萨拉就为旅游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堪与九寨、黄龙媲美的人间天堂。作为生态旅游基地,格萨拉必须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的时代里吸引到更多的旅客。(一)生态旅游的环境可持续性要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既要考虑到环境的抵抗能力,又要考虑到环境的恢复能力。1景区环境分析格萨拉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一旦破坏较难恢复。为了确保景区内有限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资源开发、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对不同属性的资源,要采用不同的对策。如格萨拉的日照时间长,可用太阳能为食宿及餐饮业提供热能,也可开发生物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对环境无污染。“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力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再生资源的再生产,要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生命的支持系统,保证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张河清,2005)。要实现生态旅游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据调查,格萨拉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问题: 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成片的冷箭竹退化到成小块状、丛生状,省道216线两侧20m-1500m范围内的森林植被全部消失,常绿阔叶林面积缩小速度惊人,地盘松林只有3万亩左右,比十多年前缩小了40%(以上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旅游局,2004)。 动植物和古树保护面临挑战在凝水洞的周围,人们为了开荒种地等,成片砍伐生长了逾百年的高大常绿栎树,400多株云南红豆杉约有80%被断梢、剥皮。植被的破坏,林地面积的缩小(以上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旅游局,2004),使许多动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格萨拉景区内的动物、鸟类数量锐减。动植物保护面临严重挑战。 水土流失,溶洞、石林受损格萨拉高原丘陵和高山峡谷、石灰岩分布广泛,且海拔多在2000m以上,是攀枝花降雨较多的区域,夏秋常有暴雨,植被破坏产生裸露的地表,在雨水冲击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下,极易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引发泥石流,破坏林茂谷幽的峡谷风貌;在溶洞内,不少天然石笋被人为破坏;在石林中树林被砍伐,失去了天然景观原有的风貌。2针对景区环境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为了使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用技术手段监测环境状况,控制环境容量,同时,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经济方面:设立专项基金,使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因在旅游开发及发展过程中蒙受的种种不便而获得适当的经济损失赔偿。与此同时,开发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移民的就业安置,使生态移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和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最好的保护者。 行政方面: 组织和落实产业结构。 实施生态移民,将主景区内700户农牧民迁移到有水源交通方便的河谷坝区和s216省道沿线。 组织生态移民的各种技术培训。 教育方面: 加强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增加宣传设施,组织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向社区民众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应经常、持久的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画、各种刊物等形式在全民中反复进行森林法、环保法、水土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等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对村社干部和乡镇干部的培训,带动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生态环保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编写适合格萨拉辖区范围内三个乡小学、初中的乡土教材,让他们从小认识、热爱、保护和建设家乡,以造就一批具有浓厚生态意识的新时代农民。 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通过网络、电台以及电视节目监督景区(点)的开发及管理行为是否合乎有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二)生态旅游的社会可持续性一个地区在一段时期内的对外部因素的包容能力,在不影响其正常功能和关系,不引起社会不和谐的基础上,该社会还能正常的起作用(杨桂华,2003)。1景区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格萨拉作为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旅游景区,在宣传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健全,以及景区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一,使得许多游览过景区的游客怨声载道,向旅游部门投诉的比较多。由于格萨拉辖区范围内居住者主要是彝族,他们文化程度落后,最高学历只有初中,甚至一大部分人还不会汉语,这与参与开发景区的大部分员工存在沟通障碍。攀枝花彝族大多居住在偏僻落后的地区,法制观念淡泊,使大部分景区员工与前来游览的旅客对景区内的少数民族居住者都存在民族偏见,时常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2对策及建议作为景区开发者和管理者,不只有着开发景区自然资源的责任,而且还应该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与当地村寨村民的合作。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消除员工中大汉族主义心理,对当地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为前来游览的游客制作介绍彝族风俗的宣传小册子,尽最大可能消除景区内人为的不和谐因素。格萨拉虽然尚在开发中,但是必须注意实现旅游的社会可持续性,必须对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估,使景区小社会正常运转,其内容如下: 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主要与自然资源有关,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估。 环境的社会、文化容量:景区接待者及来自于人类学家及其他专业的社会学家的帮助都很重要。 环境的心理容量:一个地区能保证随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体验的同时所能接游客的最大量。 环境的管理容量:不影响有效管理的情况下,特定旅游区可接待参观的最大程度。(杨桂华,2003)在评估的同时,还需严格控制景区内居住者的破坏行为。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原住居民原始的耕作方式,景区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被毁,造成环境恢复困难。为了更好的保护景区,政府准备组织实施生态移民,将主景区内700户农牧民迁移到景区外。但是,在移民过程中,应当注意尊重当地村民的意见,不可强制执行,以免产生民族矛盾。而且当村寨迁移出主景区后,政府应该为村寨村民安排合适的居住条件以及恰当的工作岗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由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或多或少的会对当地居民产生一些影响,部分居民的衣着及传统的生活方式都迅速地与外来者趋同,甚至“坑蒙欺骗、偷盗抢劫”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给当地社区带来的社会破坏力是隐形的、深刻的、更不容易医治的。所以在旅游者中间关于民族尊重,旅游行为规范的宣传也是很必要的。(三)生态旅游的文化可持续性文化的可持续性指的是一个民族或人民能够保持和适应使他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的能力(杨桂华,2003)。1景区文化特征及所存在的问题格萨拉景区内90%的居住者都是彝族人,熊熊燃烧的火塘和火把是彝族人的符号,他们人人生就能歌善舞,山坡上、四野里、劳作间到处都有他们的歌声,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是天生的歌者,唱的内容都是生活本身的内容。欢乐的彝族年和火把节,所有人聚集一起,围着锅庄跳舞庆祝,以及富有特色的民族体育和宗教礼仪等都反映了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者的到来,肯定会给当地文化带来一些影响和变化。即使少量客人的进入对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潜在有害的。随着景区的开发以及游客的到来,外来人口所带来的观念、文化、行为等冲击着本地文化,特别是对年轻人消极影响巨大。2对策及建议所以要实现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非常有害的影响,强调游客负责任的行为,防止当地文化的扭曲。针对这些情况景区管理者应制定3-5年的培训计划,对年轻人进行本民族文化、传统技能、普通外语、旅游知识、法制法规等进行培训,避免他们盲目追随“潮流”,使他们重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更多传统习俗再度回到人们生活中,激发起当地居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唤醒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保证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众所周知,云南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在国内一直遥遥领先,其吸引游客的不只是自然风光,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旅游是旅游业的灵魂,文化性是旅游的本质属性”(庄志民,2005)。但如果由于过度的旅游商业开发行为而导致原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大部分缺失、支离破碎或不伦不类,就会使我们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付出沉重的社会成本,而长远的经济利益也将受到影响过度商业化的最终结果必将是传统文化的本真性逐步消失,民族村寨特色随之衰退,最终导致对旅游者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格萨拉景区内农民多以养殖和放牧为主,生产和生活方式原始落后,旅游开发受到了当地领导和居民的热烈欢迎。本来民族文化的开发是一件既增强地区民族自信心又复兴当地特色文化的事件。但如果在开发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以牵强附会的方式“挖掘”历史文化的凝重内涵,甚至将严肃的历史文化娱乐化,以实现功利需求破坏宗教文化的肃穆气氛,以猎奇探秘的轻佻眼光颠覆民俗文化的纯真与质朴,以刺激放纵的感观享受引领娱乐文化的方向就不可避免的导致文化商品化,使原有文化功能发生变异,移植甚至丧失。“最先进、最赚钱的文化旅游就是看老百姓的百姓生活”,美国运河走廊协会会长杰罗德.阿德尔曼在滇西游历考察时如是说(李长荣,2004)。所以在开发民族产品时有以下建议: 由村民家庭顺其自然,自主开发满足大众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其中要注意发挥各级村民团体以及家族等传统社会力量的协调、整合功能,利用村规民约、禁忌和习惯三种民间法的形式,进一步规范村民的日常习俗和旅游经营行为,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质。例如景区内彝族烧烤满足不了游客需求;马帮散乱,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且经常不走规定马道路线,既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地方基层政府因势利导,组织村民群体积极参与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体育及民族宗教等旅游开发活动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旅游环境,营造村寨整体文化旅游氛围,提高对各种无形的但是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 村寨中的文化人起沉发潜,通过重构和完善地方知识系统、接待游客和研究者家访等形式,宣传村寨民俗文化,开拓文化旅游的专项市场。(四)生态旅游的经济可持续性 它指的是从旅游活动中所获取的经济收入,在不破坏其他可持续性的条件下,能够从中抵消那些为了满足游人到来而采取的种种措施的成本,或能减轻因游客的到来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庄志民,2005)。1景区所面临的经济形势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部的岩口乡、洼落乡、温泉乡和箐河乡境内,种植和养殖是三个乡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种植人均收入为800.5元,养殖人均收入为828.5元,格萨拉人均收入仅为1504元,是盐边县最大的少数民族贫困乡(以上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旅游局,2004)。水电、交通、通讯等也很落后。所以旅游开发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希望,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支持。但是在旅游业风靡全球的今天,许多地区都瞄准了这个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旅游开发者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要求更高,投资竞争和人才竞争也更激烈。格萨拉四周比邻多旅游名品和热点,其中有“峨眉-乐山、泸沽湖、丽江、大理、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等世界级景区,这些景区、景点以其优美的景观、生态环境和高品位、高知名度,已成为中外游客纷至踏来的旅游热点。在格萨拉的景内景外旅游者总量和停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游客大多分流到上述名旅游热点景区、景点,从而对格萨拉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威胁。2对策及建议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政府在经济发展等方面应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建成一个新的旅游精品景区,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所以政府应当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格萨拉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缺乏资金导致景区内的专业管理人才奇缺,许多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环保素质不高,所以人才的引进必须得有强大的经济为后盾才行。格萨拉景区尚处在开发初期已有大批游客慕名前来,看起来是件好事,实际上景区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远不能弥补游客参观和景区开发所带来的破坏。所以对游客及开发者进行环境教育是必需的,例如可以对开发者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专项评估与预测,意识到开发过程中,破坏环境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对于游客可以分发关于环保知识讲解的小册子,在景区增加指引说明设施以及警示型解说物,在导游的导游词中增加生态环保的知识,使旅游者在旅游的全过程中,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让格萨拉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环保中来,从最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为深度开发景区节省资金。作为景区的原始居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可以以家庭或村民团体的形式生产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服饰、饮食和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既保持地方民族特色,又能增加旅游收入。但是存在旅游收益的不公平分配,这种不公平主要对景区内及景区附近的少数民族居民而言,因为旅游业产生的利润都流向了外地人。一般来讲,参加民族旅游的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内呆的时间短,因此大量的日常花费不可能留存目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目的地、村寨,即使游客留在目的地,宾馆和旅馆属于外地人,这部分花费也不归当地少数民族;当地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无权经营旅游业,因此游客的管理费也不属于少数民族。而一旦大多数旅游利益都流到外面已经很富裕的世界的话,要继续保持当地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就会越来越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生活环境的愿望,所以管理人员应始终关注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力图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其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例如,可专门规划民宅新区,并从门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专项住房补贴基金,以满足村民对现代建筑的需求。不能为了展示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礼仪习俗,让当地村民放弃选择优越生活的权利,使之停留在“原始”的生活状态。但是同时,住宅新区必须在景区范围之外,以免与环境不和谐。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论结论本文通过展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发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至今存在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在格萨拉景区也多少存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格萨拉景区现状,并就其中的问题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同时,根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环境、社会、文化、经济这四方面对景区的发展道路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希望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后代人与当代人具有同等的利用和享受格萨拉景区旅游资源的权利。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很多旅游景区(点)之所以经营失败,都是由于过分注重经济利益而导致的。景区经营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意社会效应、环境保护、文化冲击等问题的话,景区的“繁荣”只会是“昙花一现”。因此攀枝花格萨拉景区更应该吸取教训,学习其它成功景区(点)的经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尤其该景区现在还处在开发过程中,太多人的关注,导致开发者急功近利,而忽视了这一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及当地文化造成的破坏。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景区的分析和研究,让相关部门和单位从长远考虑,更加谨慎的对待攀枝花所拥有的这笔宝藏;也希望以后的研究,可以更全面系统的就景区的每阶段发展情况作好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故处理的协议书
- 二手房购房协议书范例
- 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病因介绍
- 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培训课件
-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件-第7章
- (参考资料)罐头生产线环评报告表
- 工程材料概述-李子42课件讲解
- 2023年天津市市区重点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保洁保绿员例行培训课件
- 《软体工程课程联盟》课件
- GB 29216-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
- 齐鲁工业大学信息管理学成考复习资料
- 公务员面试-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课件
- 中频电治疗仪操作培训课件
- 柔弱的人课文课件
-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件
- 电梯曳引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查房课件
- 讲课比赛精品PPT-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药理学39人工合成抗菌药课件
- 班会课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