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_第1页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_第2页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_第3页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_第4页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组员:王培芳:组员:王培芳:200903030003 田巧丽:田巧丽:200903030038 王玉峰:王玉峰:200903030010 冯圣威:冯圣威:200903030043 蔡亚杰:蔡亚杰:200903030045 牛纪斌:牛纪斌:200903030026 曹阳威:曹阳威:200903030047 贾卓峰:贾卓峰:200903030046 马培科:马培科:200903030035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09 软件一班软件一班 2011 年年 5 月月 9 号号 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摘要: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 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现状,分 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的相关策略。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心理急剧发展的高峰期,当面临众多压力与 挑战时,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们 对心理压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困惑来临之际,对其有正确的认知感和 较高的心理素质,从而起到预防作用或学会真正的解决自己的压力问 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教育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教育 ;正确;认识;素质;解决;正确;认识;素质;解决 本次问卷主要是在安阳工学院图书馆、宿舍、教学楼、以及餐 厅,主要面向全校各个年级、学院、专业的大学生,本次问卷主要 目的是调查安阳工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以 及这些压力的来源都有哪些,通过本次调查针对大学生压力目前的 压力,以及究根追源,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大学生减少这些 压力,通过本次抽样调查,我们将以小见大,一部分反映整体,从 安阳工学院部分的大学生看到整个学院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高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有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远远低于同年 龄阶段的其他群体,在总体上,大学生有 20%30%左右的人存在着 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总 体的 10%左右。另一项有关大学生心理疲劳的调查也表明,大学生 中有心理疲劳倾向的占 26.8%,低度心理疲劳的占 13.4%,而中高度 心理疲劳都与压力有直接的关系。除了数据统计之外,我们也可以 通过报刊杂志看到一些关于大学生事件的报道,每年都有一些高校 生自杀事件发生,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惨剧。事实上,这些事件不 仅发生在国内,在国外也有同类事件发生。尽管我们不能作出所有 大学生事件都是由压力所导致的结论,但有研究认为,任何事件在 发生前的一刹那,确实和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失衡有着必然的联系。 1 1、压力来源压力来源 1经济压力经济压力 经济压力是学生压力最主要的类型。在大学一年级入校时及毕 业离校时显得更为突出。近年来,大学学费不断上调并于 2005 年达 到高峰期,这给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们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压力。虽然 国家允许并鼓励高校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学业,但是能贷的金额 和名额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求。有些同学也会因为经济 困难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今大学生, 都希望能在大学里有所实践锻炼的同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 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做兼职而少了自己学 习、休息与同学交流的时间,而引发一些其他方面的矛盾与苦恼。 下面是计算机学院 2010 年新生的欠费情况一级准备贷款的情况,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相当严重的一项压力。 计科学院计科学院 2010 级新生准备贷款人数和金额级新生准备贷款人数和金额 年级年级 人数人数 金额(元)金额(元) 2010 级本科班级本科班 34 人人 148200 2010 级专升本级专升本 30 人人 135000 2010 级新生欠费人数和比例级新生欠费人数和比例 年级年级 欠费人数欠费人数 总人数总人数 欠费比例欠费比例 2010 级本科班级本科班 35 人人 284 人人 12.3% 2010 级专升本级专升本 30 人人 80 人人 37.5% 2 2学习压力学习压力 近年来考研竞争形式日趋激烈,据专家预测,2011 年报考人 数约在 135 万人,将极有可能形成“4 人考研 1 胜 3 败”的局面, 为全面突围,考生应全面准备。 年份年份报名数报名数( (万万) )增长率增长率录取数录取数( (万万) )报录比例报录比例 2010201014014013%13%46.546.53.0:13.0:1 20092009124.6124.63.8%3.8%47.547.53.3:13.3:1 20082008120120-39393.0:13.0:1 20072007128.2128.20.8%0.8%36.436.43.5:13.5:1 20062006127.12127.128.4%8.4%40.2840.283.2:13.2:1 20052005117.2117.224.0%24.0%32.49432.4943.6:13.6:1 2004200494.594.518.3%18.3%33332.9:12.9:1 2003200379.779.728.0%28.0%27272.9:12.9:1 2002200262.462.435.7%35.7%19.519.53.2:13.2:1 20012001464617.3%17.3%11.0511.054.2:14.2:1 2000200039.239.222.9%22.9%8.58.54.6:14.6:1 大学生课程专业性较强,专业课占重要地位,这需要的不仅仅 是单纯的理解和记忆。而需要将所学的将以应用与实践,并鼓励创 新人才。于是“怎样学习”的想法围绕着很多的大学生。再者,为 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采取了学分,英语四级与学位挂钩的 措施。而学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内涵,也不断给予自己精神上的 压力。到了大三大四学习更加忙碌,学习上的压力也成为影响大学 生的主要压力。据统计,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走 出,感到大学学习压力不大。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等, 压力逐渐增大。 3就业压力就业压力 2010 全国 100 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1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 630 万人,比 2009 年的 611 万多 19 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保 部门定下了“力争使 2010 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 80%以 上”的目标,即使目标实现,也意味着有 100 多万名高校毕业生不能 就业。 200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 107 万人,2001 和 2002 年分别为 114 万和 145 万人。2003 年,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 200 万人(达到 212 万人),之后平均每年都要增长五六十万人,2009 年首次突破 600 万人(达到 611 万人),今年则增至 630 万人。 从上面数据可知,不难理解大学生对毕业之后工作的恐惧。也 不难理解“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之说。在人才市场近于饱和的状态 下,大学生找到工作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 高年级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尤其对一些学习一般 又无社会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同学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产 生焦虑与无助感。 4 .人际压力人际压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原因,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思想, 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基本的礼仪与技巧,不注意尊重他人 和理解他人。而对于一个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组成的大集体来说, 需要的是一种和谐与宽容,这就是那些固有的思想观点相违背,这 样也会产生情绪的积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心理问题。如果这种 情况没人理解,也没人指导,一些同学就容易昌盛厌倦情绪,是一 种较为严重的精神萎缩现象,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 同学则选择在虚拟 社会中释放扭曲于内心的自我而对错综复杂的社 会更加感到迷茫,从而使自己无法解脱。 5家庭压力家庭压力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与自身的情况产生了落差, 面对父母望子成龙,望成凤的心情,害怕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 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而在无形中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另外一些同 学的家庭生活不完善,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不和,缺乏温暖, 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感情很脆弱。 6形象压力形象压力 这种压力多见于女大学生,不满于自己的相貌,体重,身材等, 易于在其他方面进行攀比,而导致心理扭曲,但以往的调查研究显 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并不会因为形象上的自身条件而产生过度的心 理负担。 总之,从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各个年级的心理压力是不 同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持有的是经济压力、人际压力 和学习压力,而大三大四这些将要毕业的高校大学面临着就业因而 接着就出现了就业压力、形象压力、家庭压力等。因而面对这些压 力,我们要有相应的措施。 2、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分析 为了解我校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在 2011 年 4 月 25 日至 2011 年 5 月 8 日期间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采取随机抽 样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 20082010 级部分学院学生 进行了抽样检测。共发出问卷 12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07 份。经统 计发现:强迫、焦虑不安、人际敏感、忧郁、敌对是当前大学生群 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被调查对象中约有 27.5%的大学生存 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约在 1520%左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2.1 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压力过大 (1)外部环境方面。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我国许多 行业,不少行业用人计划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 流传着“毕业即失业”的口号。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专业方向、社 会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 会等方面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一部分学生就读时 优心忡忡,以致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 (2)内部环境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四、 六级考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两 个证书作为获得学士学位资格的硬件。社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迫使 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三的重负以后,又进人了更为紧张的“高四”,繁 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一部分不善于化压力 为动力的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学习乃至 日后的生活。 2.2 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追求完美、向往成功,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加上一些 学校存在重“智”轻“德”,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的倾向,使得 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无论在自我估量方面还是在人际关 系方面,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裹足不前。长期的封闭式学校教 育也使大学生似温室的花朵,一遇风雨便神形俱废、一撅不振。相 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困惑 和矛盾,经常陷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有的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有的甚至发展到自残、轻生、伤人的严重程度。因此,对大学生进 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题中之义。 2.3 心理调节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大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周围的 人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要求,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 偏差,这种偏差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即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 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与对策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与对策 从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各个年级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持有的是经济压力、人际压力和学习 压力,而大三大四这些将要毕业的高校大学面临着就业因而接着就 出现了就业压力、形象压力、家庭压力等。因而面对这些压力,我 们要有相应的措施。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呢,以教育为主要方法,是 他们在教育、学习中得到压力的缓解,从而对大三大四乃至以后毕 业参加工作打一个好的铺垫。对大三大四的学生我们要多放一些成 功实例影视,让他们了解各个方向的成功人士的各个缓解压力的方 法,从而对以后工作学习有益。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由于各年级心 理素质的参差不齐,产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不同,因此,学校应把心 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贯穿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第一学年,重 点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以掌握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重点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后有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咨询与辅导, 同时关注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适应障碍的咨询与调适。在第二学年,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 的培养和加强,重点关注学生学业问题与人际交往及恋爱情感问题。 第三学年,重点在于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及求职就业 训练。 (2)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应是心理健康教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应是心理健康教 育的重点育的重点。从本次测试结果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上 是良好的、积极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个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弱点: 比如缺乏认真负责精神、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较差 等。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是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 质的培养与训练,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个性弱点,激发学生成长的 内在动力,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炼,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优化学生人 格结构,促进学生德、智、体、心全面发展。同时应该把创新能力 的培养列入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中,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等方式,帮 助大学生摆脱个性束缚,增强自信,培养创造品质。 (3)建立组织压力管理机制,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组织压力管理机制,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从对学 生进行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来看,在高校的专业教学、科研实践、 生活管理和服务工作等教育教学活动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 容十分必要。学校应该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 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学院党政 部门、学生处、团委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长抓 不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对 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要充 分发挥教育、管理和指导作用,深入学生、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和 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专业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过程,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后勤人员要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为 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4)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不只 是针对精神疾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发 展、潜能开发、生活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