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经验材料(经验稿)_第1页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经验材料(经验稿)_第2页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经验材料(经验稿)_第3页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经验材料(经验稿)_第4页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经验材料(经验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夯实管理基础 创新管理方式 张家口市局“两税”征管成效显著 自 2010 年 3 月份接管契税和耕地占用税(以下简称“两 税”)以来,我局通过夯实基础、强化措施,优化管理,破解行 业税收管理难题,以“两税”为抓手,全面构建房地产税收一 体化控管体系,堵塞了税收漏洞,在“两税”精细化管理上摸 索出了一些初浅的经验。 一、理理顺顺征管征管权权限,构建以集中管理限,构建以集中管理为为主的管理新格局。主的管理新格局。 针对主城区范围内存在桥东、桥西和高新区局三个管理机构, 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弊端,从理顺征管权限入手,在 管理权限交叉的主城区实行全部契税和“二手房”税收集中管 理的办法,将主城区内的全部契税和“二手房”交易应纳的各 税统一交由桥东区地税局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因征管范围不 明晰、征管环节多而出现的重复征管或者漏征漏管的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纳税人多头跑的问题。 二、以二、以“两税两税”征管征管为为着力点全面推着力点全面推进进房地房地产产税收一体化税收一体化。 虽然房地产业各税种的纳税人、计税依据等税制要素不尽相 同,但房地产税收诸税种征管所依据的基础信息是一致的, 因而可以利用契税纳税申报以及从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国土 资源部门获取的信息,将房地产税收诸税种的税源控管联成 一体,在提高房地产业税收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两税”规 范管理。我局以契税征管为抓手,认真分析了房地产税收管 理的现状,以信息共享、数据比对为依托,综合利用信息,加 强跟踪管理,促进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诸环节的有机衔接, 健全了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体系。一是一是强强化信息化信息综综合利用。合利用。 按照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流程,在房管、规划、国土等部门的 配合与支持下,健全了部门联动的税收监控网络。税务部门 对房地产权属转移双方的名称、识别号码,房地产的位置、 面积、转移时间、转移价格等相关信息,输入微机形成电子 税源信息,并及时传递、比对、整理、归集,初步建成综合税 源信息库,逐步实现各管理部门之间、各税种之间最大程度 的信息互通共享。强化信息有效利用:利用利用土地使用权交易 信息,及时掌握承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名称、土地坐 落位置、价格、用途、面积等信息,了解或控制城镇土地使用 税、耕地占用税税源,加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对 占用耕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及时征收耕地占用税;利用利用契税 征管中获取的房地产交易信息,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税源台 帐和征收台帐,全面掌握有关房地产税收的税源变化和征收 情况,将转让方名称、识别号码,转让房地产的坐落地点、面 积、价格与有关纳税申报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漏缴税款 的,及时进行追缴,严格实行以票控税,促使购房者主动向 房地产开发商索取不动产销售发票,切实加强在房地产二级 交易市场转让房地产的有关税收的管理,大幅提高管理效率 和水平。3 至 9 月,通过部门信息传递发现并对 85 户次在接 管前已取得用地手续但未发证的单位和个人查补耕地占用 税 1296 万元、契税 1849 万元,通过查验销售发票和前手契 税,对 1275 笔无销售不动产发票和不能提供前手契税完税 凭证的交易行为追缴各税 1324 万元。二是完善税源二是完善税源动态监动态监 控。控。以契税为抓手,从房地产有关信息的获取及处理,到纳 税申报、税款征收、台账登录及相关资料的传递反馈,对每 个税种的征管环节和办理程序进行了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征 管岗位责任。为搞好征收管理,我们实行房地产税收跟踪管 理:通过建立管理台账,逐户分项目跟踪了解土地利用规 划、计划投资、施工单位、出包合同或协议以及建设施工进 度等情况,及时登记掌握从事建设施工的单位或个人应缴纳 的各税费种的税源情况,目前已对全市 278 户有开发项目的 房开公司建立税源台账,纳入税源监控的开发楼盘 2962 座、 10772 个单元、155780 套商品房,市值 470 亿元。房地产开 发建设过程中有关税收征管的信息从立项到用地建设到税 款解缴等情况一目了然。跟踪了解并掌握房地产开发商发 生的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商品房预售和实际销售进度、 收款方式、收款时间等情况,监控商品房的存量变化,适时 开展纳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跟踪了解涉税执法 程序,按照税收管理员执法责任制的要求,严格落实执法 目标责任制,规范执法文书,严格税收征管,对税收征管环 节、岗位衔接环节、征纳事项告知受理环节实行全程监控, 做到环环相连,程序公开透明,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管理的效 能。 三、以社会三、以社会综综合治税平台合治税平台为为依托,依托,强强化税收控管化税收控管链链条。条。 部门之间协作控税,是搞好“两税”征管的关键环节。在市、县 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密依托社会综合治税平台, 积极争取各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发挥职能部门的最 大管理优势,全面实行“先税后证”控管措施。一是加一是加强强与国与国 土土资资源部源部门门的的协协作。作。契税和耕地契税的征收,过去在管理上 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部门联控不紧密。我们根据国土 部门土地管理的特点,实施在土地权属转移环节控管全部土 地税收的办法,即用地人在办理土地权属转移或申请用地审 批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求其必须同时提供契税完税凭证,对 征用耕地的,在发放用地批准文件环节由其提供耕地占用税 完税凭证。地税部门在征收契税时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的 各类税收一并征收,实现了土地税收的集中控管。同时国土 资源部门在挂牌拍卖土地时,都会通知地税部门参加,确保 地税部门提前介入掌握税源情况。二是加二是加强强与房与房产产管理部管理部门门 的的协协作。作。房屋交易和发证环节是房屋契税征收的核心环节。 通过与房产管理部门联系,确定了联合控管的方式,房管部 门对不能提供契税完税凭证或减免税证明的申请人不予办 理房屋权属登记或变更。在市房产交易中心设立了契税征收 机构,负责征收主城区内的契税和“二手房”的全部税收,各 区、县地税部门也设立征收窗口,在征税的同时强化对交易 价格、前手契税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有效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三是建立定期三是建立定期审审核核对账对账及及联联席会制度。席会制度。建立定期审核对账制 度,各县区局每季或半年到房管、国土部门审核房地产交易 及相关各税缴纳情况,写出报告提交当地政府,由各级政府 或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房地产税收 征管联席会,听取各单位关于房地产交易及纳税协作情况的 汇报,对有关部门存在的未严格履行“先税后证”控管办法的 问题限期整改。各县区政府将“两税”“先税后证”管理制度的 落实列入对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赤城县政府还特别 要求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两税”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按 季进行检查通报,对渎职和失职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了“两 税”征管的社会化协作的有效实施。 四、四、“两税两税”及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成效及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成效 一是一是实现了“两税”顺利衔接和规范征收。建立了政策适 用准确、部门协作到位、税源监控有力的“两税”征管模式, “两税”收入增收显著,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好评。 自 3 月份接管以来的七个月内,累计入库契税 23118 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47%,占 09 年全年征收额的 76%,一 至九月份两部门共计征收 27153 万元(其中财政部门征收 4035 万元),同比增长 46%;三至九月份入库耕地占用税 3399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94%,占 09 年全年征收额 的 70%,一至九月份两部门共计征收 4024 万元(其中财政部 门征收 625 万元),同比增长 82%。 二是二是推进了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进程。紧紧抓住契 税征管的关键环节,从整合征管资源入手,不断强化部门配 合,诸税种统管,加强房地产各环节的税收管理,房地产业 税收一体化管理取得较好成绩。今年 3 至 9 月份,全市共入 库房地产业税收 88470 万元,同比增长 118%,占同期税收收 入总额的比重达到了 24.4%,同比上升 7.6 个百分点。 三是三是有效堵塞了税收流失漏洞。通过部门信息传递和查 验前手契税等控管措施,共追缴“两税”1360 笔,合计税额达 4469 万元;对查补部门通过调整计税依据、强化政策界限管 理等手段,对隐瞒交易价格的行为进行核定或评估 200 多次, 调增计税金额 650 多万元,增收税款 10 多万元。 四是四是把税收服务贯穿于“两税”和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全程。 整合管理资源,简化办税程序,实行“一窗式”管理。在软硬件 建设方面向基层倾斜,筹措资金为各征收窗口购置办公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