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_第1页
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_第2页
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_第3页
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_第4页
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甘肃省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摘要:摘要: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谁占领了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新形式下,大力发展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化建设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整体实力缺乏,在广大的农村并 未真正开始信息化建设。甘肃省地出祖国的大西北,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基 础设施落后,因此,甘肃省在进行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肯定遇到许多与其他地 区不同的障碍和困难。本文在肯定当前甘肃省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中已取得成绩的前提 下,针对当前新的发展形式下,发现了甘肃省在下一步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一些困难,笔者本着从理论方面加以研究,实践方面加以探讨的原则,针对相关问 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并且从当今现实的情况对比说明了甘肃省实施信息化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 信息化信息化 新农村新农村 建设建设 一、引言一、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农村地区的劣势已经开始扭转,交通、信息等方面开始与城 市比肩,而在环境、人居诸多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使得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 有了现实可行性。从广义上理解,如果破除长期以来建立在人们头脑中的“城市”和 “农村”的观念障碍,新农村建设相对于经营城市,实际上是从经营人口稠密地区向经 营人口相对稀疏地区过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0 世纪 90 年代,信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在 20 世纪末开始逐渐过 渡到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互联网 大发展的社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以“电子政务” 、 “电子商务” 、 “电子社区” 、 为发展阶梯,先后依序实施了“金卡” 、 “金关” 、 “金税” 、 “金审” 、 “金盾” 、 “金水” 、 “金农”等工程,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均有大幅投入。另外,基础设施也顺序从 中央、省、市、县四级发展,然后进入农村乡、村、社区,逐步形成以数字为主的社会 结构。一系列的政策与实践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和实践保障,也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信息化是推进国家经济信息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现代化农业的重 要途径,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 大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信息 产业列为首要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特别强调加快农村信息 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以及促进农 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信息化也是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率、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调整农业结构、 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国家高度重视“三农”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提出 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21 世纪是个信息化社会,要求世界各国都要紧跟全球信息化步伐。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 命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占有重要地位。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改革农村经济全 面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未来几年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对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方针,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村信息化 建设” ,农村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 标志,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推进农村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缩小 城乡数字鸿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变的观念,提高素质;有利于现 代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些对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 全局的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 设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增收、 农村繁荣的有力助手。充分认识农村信息化的问题,对于下一步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创造公平的信息社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至今为止,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了无线或有线电视网和广播电话系统,但是 它们所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而且范围比较狭窄,往往不能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因此, 农村在开展生产过程中,还非常缺少有效的信息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实农业 结构调整的不合理,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 为解决困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三农”问题而做出的战略决策。2006 年 2 月 21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信息 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以及信息化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信息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的重要基础,它拓宽了农民获取 有效信息的渠道,是提高农民素质、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建设不仅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按“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期间,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中 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为做好当前和今后 520 年的农村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正确的 第 3 页 共 19 页 方向,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农村信息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正 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入到农村的方方面面。 二、关于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定义和内容二、关于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定义和内容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信息化 信息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的。信息化在不同的国家, 甚至在同一国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领域,其发展的特点都会有所不同,没有一种理论 能涵盖所有的模式和内容。因此,本文试图在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信息化基本概念和 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和归纳符合甘肃省本省特点的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比较复杂。首先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对其认识有一个实践和认识 的互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我国,信息化的实践活动是在经济高速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对 信息化的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第二,信息化本身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涉及了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发展过程本身。因此,对信息化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说 法,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基本范畴,是不足为奇的。笔者认为对信息化的认 识要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其实质与内涵。 信息化一词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是基于对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 级的形态发展,即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社会转变 的认识。此前,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也是基 于对社会结构变化的考察提出的。可见,信息化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从社会产业结构演 进的角度提出来的。 随着信息化实践的发展,信息化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对是否能 带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仍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日本学者介屋太一认为,自从产业革 命以来,技术发展主要是以大型化、高速化和能够大批量生产为中心进行的。而目前, 多样化、信息化和节省资源已成为技术开发的主要目标。产品的多样化并不是由于技术 进步或提高经济效益而引起的,它是一个循环过程。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愿望,也就是满 足人的新的审美要求,开发了技术;而技术开发反过来又促进了人们需求的多样化。这 一循环过程不同于工业社会的循环。在工业社会中由于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物质财富, 因而引起了大型化、高速化及大批量生产。加入这一趋势今后进一步发展下去,他必然 导致工业社会的结束和新社会的诞生。持不同观点的人则认为,信息化的发展并没有带 来社会形态的变化。有信息化的农业,也有信息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他们依靠信息科 技日增的力量,将信息与知识融入劳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来生产和分配。改变的并非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种类,而是可以作为直接生产力的技术能力。因此,世界将进入高度 发达的工业社会,即工业社会的基本范畴或社会规范并没有发生变化,致使技术和产业 结构以及人的生活方式高度发展了。在此我们暂且不论信息化是否能带来“新的社会形 态” ,但信息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每个学者都承 认的。 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即从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开始, 发展到经济 信息化以及全社会的信息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 信息产业持续 发展, 信息网络广泛普及, 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并逐步向一场全 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全面发展和普遍采 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 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 这个转变将会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国提出信息化问题并展开讨论,是同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 技术革命浪潮分不开的。到了 90 年代,对信息化的理解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学者曾对 90 年代初和 90 年代中后期有关信息化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包括 1993 年 11 月召开的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对信息化五种含义的归纳(以下前五点)和其后的研 究中又出现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归纳(以下后几种观点) ,本文简述如下: (1)信息化是指通信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 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因此,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 个重要标志。 (2)信息化不仅要求计算机化,而且要求通信现代化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既涉及 到了三个“C”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Control),所以,信息化的概念不能仅仅 局限于计算机化,如果没有通信技术和网络服务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信息化。 (3)电子信息技术在通信、网络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中出现了回流(Convergence) 的趋势。信息技术的汇流,在计算机、电信及网络工业中的发展,即交换与传输的数字 化、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网络智能的分散化以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具有 高附加值的电信和信息服务,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进入信息现代化的主要标 志之一。 (4)信息化从内涵的角度考察,包含多个层次。一方面指信息技术的利用非常广 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指信息技术产业的高度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 发达和完善。从外延的角度考察,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 (5)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而信息化是 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可触摸的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 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6)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 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信息化有三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 产业化;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业和信息服务 业)的发展;三是信息技术手段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7)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发挥社会智能潜力,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8)信息化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加 第 5 页 共 19 页 快农业的工业化和工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支柱, 而且是一个“发动机” ,可以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化。二是利用信息技 术提高国民经济活动中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的能力,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运行的生 产率和效率,加强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信息技术在科学、医学、教育、文化以及公 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对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发展都有直接和 间接的影响。 (9)信息化指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 和信息网络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 并逐步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 程。 (10)信息化: 按照一般的理解, 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通过普遍地采用 信息技术, 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使由于利用了( 信 息技术和) 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 位的过程。信息化构成有六大要素: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 信息 化人才,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学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也反映出广大学者对信息化 的认识从最初的技术层面逐渐向经济、社会层面深化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和我国的 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信息的重要性在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 的体现,信息化从狭义的信息技术领域的概念扩展为涉及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广义概 念。例如,后来又有学者提出要全面理解信息化, “无论是技术层次,还是知识层次, 或者产业层次,最终都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得到反映。同时, 化是一个过程, 从起点到终点,渐进地慢慢演变。所以,又有这样的理解,信息化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 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 ”还有人提出:“信息化是指人们凭借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乃至人们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还有人认为:“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行全面改造,使人类社会的政治、经 济、社会、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 步。 ” 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也在总结对信息化的认识,根据 1997 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国家信息化的定义被定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 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 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上述对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实际上包含了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 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也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 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002 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国家“十五”信息化重 点专项规划对信息化也作了界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 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 综合体系。 综合以上相关观点笔者比较认同以下对信息化的解释: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 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智能化工 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 信息利用的功能。 )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 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 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 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 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上讲,它 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 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体系,包 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 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 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 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二)新农村与信息化新农村的涵义(二)新农村与信息化新农村的涵义 1 1、关于新农村、关于新农村 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即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是短短 20 个字,但其涵盖的内容非常 广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将新农村理解为“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 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 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 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同时还要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 的新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也有学者认为,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 5000 元,村中 80以上 的住宅方式砖混结构,80的家庭拥有彩电,90的农户装有电话(包括手机) ,80 的农民对村务决策和运行比较满意,95以上的农民在本村具有安全感,农村道路是水 泥或柏油路,村中人畜饮水是自来水,每个自然村至少有 1 台可上网的电脑,村中无因 贫困而失学者。还有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形象解读,认为生产发展就是 “人人有事干,户户有钱赚” ;生活宽裕就是“吃住不用愁,医学不用忧” ;乡风文明则 指“邻里如一家,遵纪又守法” ;村容整洁就是“村村美如画,庄庄开鲜花” ;管理民主 即“村官拿意见,村民说了算” 。诸如此类的各种理解不胜枚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的要求是一 第 7 页 共 19 页 个有机整体,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是 宏观层面上的目标要求。从操作层面看,有这样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新设施、新环境、 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 “新设施” ,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 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近年来,甘肃省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 步,但就整体而言,与城市比较,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仍需做出长期的努力。 “新环境” ,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尤其是要加强农村村内和农民院内 的环境整治,包括道路硬化、沟渠与水塘整治、垃圾收集与处理、院落整治等。 “新房舍” ,不仅是指农民住房的外表看起来新,而且房舍体现出新的理念。一要 美观,体现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建筑风格;二要实用,房舍大小高低、内部结 构、光照、保暖、通风等方面都要实用;三是要节约,包括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现 在农民不断地翻盖新房,但存在较多问题。例如随意占用耕地,广建豪宅。 “新公共服务” ,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基础教育和职业 培训。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前提条件是 实现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和在此基础上的职能技术培训。此外,农村的科技推广、医 疗卫生体系等,也需大力推进。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既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和全面规 划,也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新社会保障” ,是更具深远意义的制度建设。建立全国统一体系的农村养老保障 制度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最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取消城 乡户籍制度的必备条件之一。农村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些有利的基础。 除了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局部性进展之外,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推行为 建立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基础;农村扶贫救济工作制度的完善也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提供了基础。还应当考虑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体系是全国统一的,标 准可以有地区差别:即确立全国最低标准,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地方标准。 “新精神风貌” ,是指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及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这既 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要移风易俗,破除陋 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一些地方赌博、迷信之风盛行,违反计划生 育政策,大建豪华坟墓等等,都是与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新精神 风貌的树立同教育一样,是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途径。 2 2、关于信息化新农村、关于信息化新农村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勾勒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并提出 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息化赋予了新的内涵。多数学者认为信息化 新农村内涵至少应包括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 化、农村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政务管理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 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没有农村的信 息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目标。 对于信息化新农村这一概念的涵义,近年来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探讨,从各种不同 角度对信息化新农村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有的是从农业信息技术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农村信息资源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农村信息 应用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形态转变角度下定义等。这些定义从不同的侧 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信息化新农村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概括。具有代表性的 有以下几种 : (1)信息化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过程的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 撑装备现代农村产业,以数字农村作为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支持农村经营管理,以信息 服务体系作为依托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信息化新农村是农村社会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重心, 向以信息与经济 为经济结构重心转变的过程, 是在广大农村各项事业与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 为农 业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各种动态信息, 使其进行正确地预测与决策, 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同时, 农村信息化以丰富的农村信息资源、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 业和发达的信息产业为主要特征, 即以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 其它传统媒介( 电视、广播、报纸等) 为辅助,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服 务, 从而达到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等, 使农村社会得以全面发展。 (3)信息化新农村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主要包括农村行 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 (4)信息化新农村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信 息技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农村信息化内容包含了信息资源的 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 (5)信息化新农村是在农村地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以及相关 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农村信 息化技术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遥感、地理 信息系统、仿真及模糊模拟等。 (6)信息化改变的并非是人类所从事的活动种类,而是可以作为直接生产力的技术能 力。信息化是将信息和知识融入于劳动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来生产和分配。信息化新农 村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信息只有为广大农民所掌握,才能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民在切实理解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时,才会主动地去了解和接 受信息化。 (7)信息化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提 升现代农业,以数字农村作为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支持农村经营管理,以信息服务体系 为依托,更加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合以上新农村和信息化新农村这些不同角度的定义,结合国内外信息化发展实践 第 9 页 共 19 页 和甘肃农村经济社会实际,笔者认为可以把甘肃信息化新农村的概念界定为:信息化新 农村是指在广大农村地区,围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加快农村信息技术发 展及其产业化,以农民为主体,开发利用各种涉农信息资源,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领 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动农村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组织形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变 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过程。 (二)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二)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1 1、从农村发展方面来看、从农村发展方面来看 (1)农村经济信息化:农村经济信息化的重点是农业信息化。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结束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我国 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及农民增收的有 效途径主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在未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中,信息 技术将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 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 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其内容主要包 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 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等方面。其中,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 息化的基础,同时,农业信息化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其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首先, 信息技术要发挥先导作用。对生产者来说,最关心的是生产市场上需要的农产品,但由 于农业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就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 但由于盲目生产导致供需失衡,每年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 农产品供需分析和价格预测系统,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其次, 信息技术要指导农业生产。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 统,及时指导农户进行科学决策和农艺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再次,信息技术要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实现由 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针对“增产不增收” 、 “卖难” 等现象,开发农产品价格发布、联络交易、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对实现产销对接、促 进农产品销售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信息技术在此过程中首先发挥了先导作用, 可 辅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同时, 信息技术能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 品销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如何进行农艺管理,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降低生产 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 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 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农产品要 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进入流通领域, 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 只有 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 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只有实现了“生产发 展”, 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 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 实现“村容整洁” 。 (2)农村社会信息化:农村社会信息化是指农村社会事业信息化。农村的教育、科技、 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是农村社会事业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农村教育信息化不仅要 使农村各个层次的农民都能接受信息网络技术教育,还要最大化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 段来增强农民的教育机会,扩大教育面,丰富教育手段,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例如, 利用远程教育对农民进行培训。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就是要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建立起完 善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体系,增强农村的卫生防疫和应急能力。农村社会事业信 息化涉及农村事务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协调,用尽可能低的投入成 本来有次序地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事业的信息化。 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 为农民提供各种 信息服务; 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 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 以 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 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 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 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 促进农村城镇化, 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因此, 开展“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 开发各种农村信 息接收终端, 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 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与信息服务的需求, 促进农 村精神文化建设, 实现“乡风文明” 。 (3)农村政务信息化:农村政务信息化,指的是通过建设基层政府政务的计算机网络 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促使政府信息资源的广泛开发和使用,由此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 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政务信息化可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对内即政府内部上下左 右间信息和政令的传递,目的在于沟通和共享,以提高效率,强化决策的依据。政府内 部信息化又可分为一个部门内部和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对外即政府和乡村之间的政 务信息化,通过它,农民能快捷准确地得知政府发布的政令、公告等政务信息,而政府 也能方便及时地获知农民对农村政务的反馈性意见和建议及申述,了解到农民的实际需 求,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农民和政府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 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 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有利于提高基层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实现政务公开;有利于上传下达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密切干群关系, 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促进基层“管理民主” 。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 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等, 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上传下达, 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 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 密切干群关系, 推动 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保持社会长治久安, 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已实施多年,但农村的政务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村政务信 第 11 页 共 19 页 息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意义深远。自 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以来,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在全国广泛推进。农民有了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 管理农村社区事务的法律保障和制度化实践渠道。但期间也出现了诸如于群矛盾、 “两 委”矛盾、乡村与基层政府的矛盾等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我们探寻这 些矛盾发生的原因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农村政务信息不透明而引发的。农 村政务信息化不仅能提高政务的公开透明程度,让村民和村干部更清楚准确地知道政务 信息的真实意图,而且能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服务功能,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 农民能及时地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政府也能通过农村政务信息化增强对农村民主政治 建设的引导。通过农村政务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我国政府原本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扩 大服务范围,进行优质服务,提高整体效率,做到真正以民为本,服务农民,提高政府 的亲民实质功能与形象。 2 2、从农民需求方面来看、从农民需求方面来看 (1)农村信息技术层。主要指农村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是指适应农村环境状 况、地域特点产业特征、人员素质、经济水平、社会进步等特点,满足农村自然、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包 括微电子技术及产品、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技术和设施、网络技术及相关设备、自动控 制技术及产品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领域和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农村信息技术产 业发展主要是指农村信息技术装备产业发展,这是农村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层,也是农村信 息化的基础层。农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整个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专门适合农村特点和满足农村需要的相对独立的农村信息技术产业,农 村信息技术及其装备的提供主要是依托国家通用信息技术产业完成的。 2.农村信息服务层。主要是指以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发布等为主要内容的服 务产业发展,即生产、提供信息的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 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服务性产业,包括信 息数据、检索、查询、商务咨询等,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也可以说,农村信息服 务业就是将各种涉农信息计算机化、数据库化和网络化,加快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以及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及时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 各类农业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农村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农村信息服务业广义 上包括广播影视业、出版业、媒体业、咨询业、网络信息服务业等以信息内容加工为对 象、以信息形态为最终产品形式的所有产业部门;狭义上主要指网络信息服务业,涉及农 村电子商务服务、电子政务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数据库服务、电子出版服务、 网络信息咨询服务等各个方面。各类涉农网站、涉农信息中心,以及涉农媒体运营商、 数据库开发运营商、信息咨询商、信息发布代理商、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等是农村网络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各类涉农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 传输、利用是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WWW 服务、电子 邮件服务、名录服务、索引服务等基础网络信息服务,联机数据库服务和 INTERNET 数据 库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导航等搜索引擎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信息加工分析和 预测预警等咨询服务等。 3.农村信息应用层。主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 等各个方面的渗透与应用程度,及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既是农 村信息化的本质,又是农村信息化的目标。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造传统农 业产业、推动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社会组织形式创新、思想观念变革和人民生活方式革 命性转变的过程,也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 式、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推动传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态向现代信息经济、知 识经济形态转变的过程,推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农村信息应 用首先表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产业上,提高我国农业 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其次,农村信息应用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农村社 会事业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度,如农村与农业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信息技 术应用水平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农村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农村社会服务的信 息化水平等。再次,农村信息应用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人们思想观念、生 活方式的影响程度。第四,农村信息应用还表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农业与农 村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及影响程度,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公等业务的发展,有 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政府服务效能,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廉洁、透明、 高效、开放、节约型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三、信息化新农村发展现状三、信息化新农村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比较(一)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比较 1 1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国外,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信息化方面。世界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科学计算; 第二阶段是 7080 年代的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 第三阶段是 90 年代以来新的发展时期。目前就 正处于这个新的发展时期中, 这一个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计 算机互联网络, 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 有 47%的农场主使用 Internet, 20%的大型 商业化农场已经进入 Internet。首先, 我们来看看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农 村信息化状况。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 增长率超过 15%, 是这些国家同期 GDP 增长速度的 35 倍。自 20 世纪 70 年代初 开始, 美国就建立了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 能提供最新的作物生长管理、病虫害诊断、 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农业技术资源保护等。日本依靠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处理技术和通讯技 术, 增加农村地区的活力, 发展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日本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耕 作、作物育种、农作物与森林保护、农业气象等方面, 大大加快了其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进程。西欧国家, 如德国也采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其农业的发展, 他们在各州农业局开发 和运营电子数据管理系统( EDV) , 用户只要将计算机或电视机通过电话线与 EDV 系统 联机, 并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获得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预防等市场信息, 大大降低了 第 13 页 共 19 页 其在农业上的投入成本且收效极大。 其次, 我们来了解一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息化状况。印度农业的发展没有完成传 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农业市场也没有形成, 分散在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现有 约 7 000 个, 但互相之间很少沟通, 农民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都只在当地的市场上销 售。虽然印度农村信息化水平不高, 但其软件业的蓬勃发展还是值得关注的。近些年, 印度已经一跃成为世界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 几年来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50%以上, 远远超过世界软件业平均 20%的增长率, 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 上, 印度占据了 18.5%的份额,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由此 可见, 印度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潜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相信在政府的引导下也一定会有较 为迅速的发展。 2 2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截至 2002 年底, 我国各省( 市、区)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 建立局 域网的地市、县分别达到近 50%和 20%。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 网的用户有 9 000 多个, 占乡镇总数的 23%,在一些地区,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向中介 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村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同时近几年国内涉农网站总数 增长较快, 据统计, 到 2004 年底, 我国涉农网站已经增至 8 346 个。农业部在全国 累计设置了 8 000 多个信息采集点, 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等领域形成了 33 条信息渠道, 初步建成了连接全国 280 多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价格信息 网络; 开发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 目前用户已经达到 2.5 万个; 适时采集发 布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供求信息, 建立了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 初步开展了国 际农产品市场有关信息的采集分析。 3 3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比较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比较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 总体落后了 1020 年, 但是这种差 距并不是无法跨越的。有的学者认为, 我国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虽大约有 10 年, 但是在个别方面甚至都已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最近的几年里有了相 当的发展, 农村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以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网络逐 渐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技术正逐步发展,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入了快 速发展的时期。 (二)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二)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1、甘肃省成建制、成体系、有独立服务器、面向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有农业、教育、 扶贫、科技、气象等。 (1)农业系统。2001 年、2004 年分别开通了甘肃农业信息网和甘肃农业科教信息网, 已经延伸到 14 个市(州) ,主要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适用技术推广、市场信息传递、 农村政策法规,基本功能是农业专家智能系统和信息传递。 (2)教育系统。2003 年,甘肃省实现了宽带传输网与甘肃教育科研网的结合,在全省 14 个市(州)的城区基本建成了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平台,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教育 资源可以即时传送到较远的农村学校,基本功能是教学和信息传递。 (3)扶贫系统。2000 年开通甘肃扶贫信息网,已经贯通大部分市(州) ,包括政策法规、 农村经济、扶贫动态、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等,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和跟踪服务,基 本功能是扶贫信息采集系统和扶贫信息传递。 (4)科技系统。自 1995 年甘肃科技信息网、2001 年甘肃星火网、2003 年甘肃星火产 业带网、2004 年甘肃科技管理网、2005 年甘肃科普网开通以来,目前已经延伸到 14 个 市(州) 、一半以上的县(市、州) ,主要以数据库资源建设和星火业务互动为主。 (5)气象系统。利用气象威信综合信息系统实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工程,2002 年开 通了“甘肃兴农网” ,全省已经 12 个市(州)和一半以上的县(市、州)开通了网站 (页) ,运用“电视+121 电话+快递”的模式进行对农民服务,基本功能是动态信息和适 时农贸信息服务。 2005 年底,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启动了“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 工程” ,通过政府投资支持,建立一个省级农村网络平台、86 个县级应用平台、4461 个 村级信息点,贯通农村基层信息公共服务网络。 客观而言,甘肃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农业发展相比,与农民需求 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四通”目标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是省 市县间网络建设的协同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