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 部分含部分含 150 题,每题题,每题 1 分,共分,共 50 分。分。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 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关于借 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2011 年卷一 单选第 1 题) A.本质的同源性 B.彻底的人民性 C.充分的开放性 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 【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包括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 性和充分的开放性。 选项 A、D 错误。本质的同源性、实践基础的相同性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 特征,因此,直接予以排除。 选项 B 错误。彻底的人民性指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有效治理社会的方式、过程和状态,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题干没有表明这种“借鉴”反映彻底的人民性。 选项 C 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民为邦本”、“法不阿 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 资源,广泛吸收、兼容并包、与时俱进、不断借鉴和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 了其具有“充分的开放性”的特征。 2.近年来,政法机关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 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关于这些做法的 意义,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恰当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2 题) 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 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 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答案】C 【考点】执法为民的内涵 【解析】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里的“执法”是指在广泛的内涵和外 延意义上讲的,是指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全部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 执法司法行为。执法为民理念不仅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而且科学明确 地界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本质和目的,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和文明 执法。 选项 A、B 说法正确。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执法工作“相信谁、 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我国 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其生命力就在于人民性。 选项 C 说法错误。执法主体必须是专门设置的享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人民群众没有 执法权,不是执法主体。 选项 D 说法正确。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 心,也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执法目的上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在执法标准上以人民满意为本,在执法方式上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 准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3 题)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立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止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答案】A 【考点】公平正义的内涵 【解析】选项 A 说法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司法和守法的平等,而不是立法的 平等。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立法,由专门设立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只有议员(或 人大代表)才享有立法表决权,普通公民没有立法表决权。在我国,行使立法权的是由人 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不是所有的公民都 有立法权。 选项 B、C、D 说法正确。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 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内容为:(1)平等对待,就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 以同样的标准对待。(2)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要求。(3)禁止歧视, 不允许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 4.2011 年 6 月 1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 求意见结果,30 多天收到 82,707 位网民的 237,684 条意见,181 封群众来信,11 位专家和 16 位社会公众的意见。据此,草案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了调整。关于这 种“开门立法”、“问法于民”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 第 4 题) A.这体现了立法平等原则 B.这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C.这表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D.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答案】B 【考点】民主立法 【解析】选项 A 错误。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意味着立法平等。 选项 B 正确。坚持民主立法,就是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过程的民 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注重把立法为民贯彻始终,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扩大公 众参与立法。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立法”、“问法于 民”的做法,体现了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民主性的要求。 选项 C 错误。本题体现的是立法,而不是执法。 选项 D 错误。权力制约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 权利的实现。本题立法中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并没有体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 5.某高校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处于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 地强调程序公正,选择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则会更看重实体公 正,倾向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解决纠纷。据此,关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与 接受方式,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5 题) 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 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答案】C 【考点】“公平正义” 【解析】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正义是指公正,公平正直, 没有偏私。公平正义朴素的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办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 衡、多寡相匀等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能够按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选项 A 说法正确。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受周围环境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此,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选项 B 说法正确。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于情理,反映社会 整体价值观和公众利益,才能为社会公众认可并接受。 选项 C 说法错误。“公平正义”既要求实体公正,也要求程序公正,只是说在“陌生人 社会”与“熟人社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相互排斥。 选项 D 说法正确。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 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运送正义的方式。程序正当,是指立法、行政和执 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 正确处理,确保公正、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目标得以实现。确 保充分参与、裁判中立、程序公开和程序约束。因此,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 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 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6 题)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B 【考点】“人民主权” 【解析】选项 A 错误。该项体现的是基本人权原则。 选项 B 正确。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 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 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 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 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 选项 C 错误。该项体现的是法治原则。 选项 D 错误。该项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原则。 7.1943 年,马锡五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深入基层,依靠群众, 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被总结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体 现的法治意义,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7 题) A.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典范 B.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民的典范 C.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法治经验的典范 D.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统一的典范 【答案】B 【考点】严格公正司法 【解析】司法公正,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 义的原则。要求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提高司法权威和充分发扬司 法民主。 选项 A 错误。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指公务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 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德 素养,它是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 选项 B 正确。“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就地办案,形式灵活,手续简便”的“马锡五审 判方式”,坚持将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结合起来,是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及司法为 民的典范。 选项 C 错误。“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从国情出发,没有借鉴国外法治经验。 选项 D 错误。坚持科学立法、维护法制统一属于健全完善立法的要求,而本题说的是 司法,不涉及立法的问题 8.2011 年 7 月,某市公安机关模仿诗歌见与不见的语言和风格,在官方网站上 发布信息,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你逃,或者不逃,事就在那,不改不变。你跑,或者 不跑,网就在那,不撤不去。你想,或者不想,法就在那,不偏不倚。你自首,或者不自 首,警察就在那,不舍不弃。早日去投案,或者,惶惶终日,潜逃无聊,了结真好。”关于 某市公安机关的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恰当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8 题) A.公安机关有权减轻或免除对自首人员的处罚 B.公安机关应以社会管理职能代替政治统治职能 C.公安机关可以从实际工作出发,对法律予以行政解释 D.公安机关可以创新工作手段、利用有效宣传形式,促进全面充分履职 【答案】D 【考点】行政机关的职能 【解析】选项 A 错误。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审判机关才可以依法减轻或免除对犯罪人 员的处罚,公安机关无权减轻或免除对犯罪人员的处罚。 选项 B 错误。社会管理职能和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机关的两项基本职能,不能相互代 替。 选项 C 错误。根据法律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某市公 安机关无权作出法律解释。 选项 D 正确。公安机关模仿诗歌的形式,促使在逃人员投案自首,是采用创新手段, 充分履行职责的表现。 9.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9 题) 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 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 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 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 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 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 【答案】B 【考点】法律规则 【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 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 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 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1)命令性规则, 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2)禁止性规则, 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的 规定属于义务性规则中的禁止性规则。 选项 B 说法错误。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 务与以及相应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合法性 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在结构和效力上符合法 律规则的特征,属于法律规则。 选项 C 说法正确。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 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 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 七条规定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属于委任性规则。 选项 D 说法正确。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 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可直接适用,属于 确定性规则。 10.某市政府为缓解拥堵,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做出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但 同时明确,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不予处罚。关于该免责 规定体现的立法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不准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0 题)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民主立法 C.注重效率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答案】C 【考点】立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立法原则是指导立法主体进行立法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守 的指导思想,包括合宪性与合法性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民主立法原则和原 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原则。 选项 A 说法正确。立法应当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 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为治堵而限行,因特殊状况而免罚,充分的反映了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原则。 选项 B 说法正确。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 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 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应坚持群众路线。“经充分征求广大市民意见”体 现了民主立法原则。 选项 C 说法错误。效率并非立法活动的原则,立法活动应当谨慎,充分考虑各方面的 利益,意见与建议,注重公平正义。因此,相对于效率来说,更注重公平。 选项 D 说法正确。在立法中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恰当处理各种关系,注意 各方面的平衡;应高度重视立法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立法质量。本题中,市政府既以坚持 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为原则,又以接送高考考生、急病送医等特殊情况未按号行驶的,可 不予处罚为例外的灵活性规定为补充,充分的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11.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 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 侵权责任。”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1 题) A.法律位阶的冲突 B.法律责任的免除 C.法律价值的冲突 D.法律责任的竞合 【答案】D 【考点】法律责任的竞合 【解析】选项 A 错误。法律位阶,是指每一部规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体系中的纵向等 级。下位阶的法律必须服从上位阶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须服从最高位阶的法。法律位阶 的冲突指不同位阶的法之间产生冲突,通常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来处理。本题没 有提及不同位阶的法的冲突,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选项 B 错误。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 全部地免除,主要包括时效免责、不诉及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和履行不能免责等。 本题只描述了法律责任的竞合,并没有提及免责的情况,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选项 C 错误。法的价值冲突指法的价值之间的抵触与冲突,主要包括:(1)个体之 间法律所承认的价值发生冲突,例如行使个人自由可能导致他人利益的损失;(2)共同 体之间价值发生冲突,例如国际人权与一国主权之间可能导致的矛盾;(3)个体与共同 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冲突。处理法的价值冲突的方法包括价值位 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本题只提及法律责任的竞合,没有提及法的价值问题, 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选项 D 正确。法律责任的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 法律责任的产生,而这些责任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本题属于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 既侵害了对方人身权,也侵犯了对方的财产权,出现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当事 人可以就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任选其一进行索赔。 12.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 为帮助妹妹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 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2 题) A.担保关系是债权关系的保护性法律关系 B.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性法律关系 C.诉讼关系是股权关系的隶属性法律关系 D.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调整性法律关系 【答案】B 【考点】法律关系的分类 【解析】选项 A 错误。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 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 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 系等。保护性法律关系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 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担保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性 的法律关系,而非保护性法律关系。 选项 B 正确。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 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是人们 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 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 质押关系是以债权关系的存在为基础的,属于从法律关系,而债权关系是质押关系的第一 性法律关系。 选项 C 错误。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 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 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其特点为:(1)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2)法律主体之 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与此不同,横向法律关 系是指平权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在于,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如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诉讼之原、被告关系等。 无论是诉讼关系,还是股权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不是隶属性法律关 系。 选项 D 错误。债权关系是主法律关系,质押关系是从法律关系,质押关系依附于债权 关系,而非债权关系依附于质押关系。另外,无论是债权关系还是质押关系都属于民事法 律关系,都是调整性的法律关系。 13.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要求法院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组织犯罪、 “黑恶”势力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尤其对于极端仇视 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该依法重判的坚决 重判,该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绝不手软。对于解决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犯罪分子生 命之间存在的法律价值冲突,该政策遵循下列哪一原则? (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3 题) A.个案平衡原则 B.比例原则 C.价值位阶原则 D.自由裁量原则 【答案】C 【考点】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解析】法的价值冲突指法的价值之间的抵触与冲突,主要包括:(1)个体之间法 律所承认的价值发生冲突,例如行使个人自由可能导致他人利益的损失;(2)共同体之 间价值发生冲突,例如国际人权与一国主权之间可能导致的矛盾;(3)个体与共同体之 间的价值冲突,如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冲突。处理法的价值冲突的方法包括价值位阶原 则,个案平衡原则和比例原则。 选项 A 错误。个案平衡原则,指对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 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本题中,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犯罪分子生命属于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故不能适用个案 平衡原则。 选项 B 错误。比例原则,指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益须侵及一种法益时,不得逾越 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换句话说,即使某种价值的实现必然会以其他价值的损害为代价, 也应当使被损害的价值减低到最小限度。本题中,“该依法重判的坚决重判,该依法判处死 刑立即执行的绝不手软”,完全牺牲了犯罪分子生命,没有体现比例原则。 选项 C 正确。题干表明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该重判重判,该判死刑的判死刑,也 就是说对于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犯罪分子生命之间存在的法律价值冲突,优先考虑社会 秩序与公共安全,属于适用价值位阶原则解决法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选项 D 错误。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中没有自由裁量原则。 14.甲法官处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耐心向被告乙解释计算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并 将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提供乙参考。乙接受甲法官建议,在民事调解书上 签字赔偿了原告损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4 题) A.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法 C.甲法官提供的指导性案例具有说服力 D.民事调解书经乙签署后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 【答案】C 【考点】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判例 【解析】选项 A 错误。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具有参考价值,但其本身不是法律规 范,法院的已生效同类判决书没有普遍约束力。 选项 B 错误。判例法,指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 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 主要法律渊源,它是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或制定法而言的。判例法的来源不是专 门的立法机构,而是法官对案件的审理结果,它不是立法者创造的,而是司法者创造的, 因此,判例法又称为法官法或普通法。我国是成文法国家,立法权由立法机关行使,法官 没有立法权,在法律体系中不存在判例法。 选项 C 正确。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同时还可以为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也是法律专家和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 选项 D 错误。这里应当是“司法强制执行力”而非“行政强制执行力”,由法院执行而非 行政机关执行。 15.下列哪一表述说明人权在本原上具有历史性?(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5 题) A.“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隶,也就无所谓释放” B.“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D.“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答案】D 【考点】人权的概念 【解析】人权在本源上具有历史性。人权存在和发展的内因是人的自然属性,外因是 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 发展。”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 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扩展的。 因此,不同时代对人权的取舍、理解和使用都会有所差异。 选项 A 错误。该选项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但该项并非体现 人权的历史性特征,故不选。 选项 B 错误。“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表明权利义务是对 立统一的,在结构上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在数量上,总量相等;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 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但该选项并未体现人权的历史性 特征,不符合题意。 选项 C 错误。该选项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权是“造物主”赋予的,与题意不 符。 选项 D 正确。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文化发展, 反映了人权的历史性特征。 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 特色?(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6 题)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答案】D 【考点】秦代的罪名与法律 【解析】选项 A、B、C 错误。秦代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在 危害皇权类犯罪中规定了谋反;泄露机密;偶语诗书、以古非今;诽谤、妖言;诅咒、妄 言;非所宜言;投书;不行君令等。秦亡以后,在汉代出现法律儒家化,偶语诗书,以古 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因此,“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 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选项 D 正确。“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这是中国古代官吏职务犯 罪的罪名,并非秦代特有,没有反映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 17.关于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7 题) 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 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 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 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答案】C 【考点】明代法律制度 【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鉴于元末法制败坏的教育,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 廷所以治天下也”。 选项 B 说法正确。明代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唐律一般根 据情节轻重作出不同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 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则。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 唐律,此即“轻其所轻”的原则。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是为了突出“重其所重” 的原则。 选项 C 说法错误。大明会典基本仿制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 机关执掌与事例。这里说仿照元六典错误。 选项 D 说法正确。明代的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 “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谋杀则定计而行,死者猝不及防、势不能敌,或以金刃,或以毒药,或以他物,或 驱赴水火,或伺于隐蔽处所,即时致死,并无争斗情形,方为谋杀。” “故杀乃因斗殴、谋殴而起,或因忆及夙嫌,或因畏其报复,或虑其控官难制,或恶 其无耻滋事,或恐其遗祸受害。在兄弟,或利其赀财肥己;在夫妻,或恨其妒悍不逊。临 时起意,故打重伤、多伤,伤多及致死处所而死者是也。” 据此,下列最可能被认定为谋杀者的是哪一选项?(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18 题) A.张某将浦某拖倒在地,骑于身将其打伤。浦某胞弟见状,情急之下用木耙击中张某 顶心,张某立时毙命 B.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后,洪某趁赵某独自上山之机,将其杀死 C.卢某欲拉林某入伙盗窃,林某不允并声称将其送官。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当即将 林某推倒在地,揢伤其咽喉并用腰带套其脖颈,林某窒息而死 D.雇主李朱氏责骂刘某干活不勤,刘某愧忿不甘,拿起菜刀将李朱氏砍倒。刘某逃跑 之际,被李朱氏 4 岁的外孙韩某拉住衣服并大声呼救,刘某将其推倒在地并连砍数刀,致 其立时毙命 【答案】B 【考点】“谋杀”与“故杀” 【解析】根据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的有关论述,谋杀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故杀是没 有预谋、突然起意的故意杀人。 选项 A 错误。浦某胞弟见浦某被张某殴打,为解救浦某而上前攻击张某,过失造成其 死亡,这里并无事先预谋,故不成立谋杀。 选项 B 正确。“洪某因父为赵某所杀,立志复仇”,属于事先有预谋的故意杀人,应认 定为“谋杀”。 选项 C 错误。“卢某恐其败露欲杀之”,属于临时起意的故意杀人,应认定为“故杀”, 不能成立“谋杀”。 选项 D 错误。刘某为逃匿而故意杀人,并无事先预谋,应认定为“故杀”。 【提示】六杀: 唐律贼盗、斗讼篇中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了“六杀”,即所谓的“谓杀”、“故杀”、 “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等。唐律的“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 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了杀人对象:“过失杀”指“耳目 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即出于过失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 故杀:明清都继承了唐律对故杀的定义,并进一步阐释,将谋杀与故杀相区别。 谋杀:明代继承了唐律的做法,将谋杀认定为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到了清代,我国 传统社会谋杀的概念已经定型。即谋杀是有预谋的故意杀人,而故杀是没有预谋、临时起 意的故意杀人。有无事先预谋是区分谋杀和故杀的根本标准。 19.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2011 年卷一单 选第 19 题)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 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 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D.法国国民会议于 1787 年 8 月 26 日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 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D 【考点】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 【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 制的典型反映,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成为中国传统法 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项 B 说法正确。汉代确立的“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唐 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亦溯源于此。 选项 C 说法正确。清末新政时期,参照西方法律制度,改革了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 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制度,这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大变化。 选项 D 说法错误。法国国民会议于 1787 年 8 月 26 日通过人权宣言,第一次明 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独立宣言是一份于 1776 年 7 月 4 日由托玛斯杰斐逊起草,并由其它 13 个殖民地代表签署的最初声明美国从英国独立的 文件。 20.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 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20 题) 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件 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 C.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答案】D 【考点】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解析】宪法文本中的“法律”在不同条文中表现不同的含义。如以“以法律的形式”、 “法律效力”的形式出现时,通常指法的一般特征,即具有一般性、规范性、抽象性、强制 性等。但是,当宪法和法律连在一起使用在宪法文本时,通常指由全国人大及其人大常委 会会制定的法律。当与行政法规等相连使用时“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法律。因此,这里的法律应当从狭义上来理解,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21.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 第 21 题) 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B.临时约法设立临时大总统,采行总统制 C.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D.临时约法确立了五权分离的原则 【答案】C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 1912 年 3 月 11 日公布的一 种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选项 A 错误。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属于宪法性文件,而不是辛亥革 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选项 B 错误。临时约法虽然设立临时大总统职位,但采行责任内阁制,由内阁行 使行政实权,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选项 C 正确。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 文件。 选项 D 错误。临时约法采取的是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即立法权、行政权与 司法权三权分立。1947 的中华民国宪法采用了五权分立原则。 22.宪法结构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 正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22 题) A.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 国歌、国徽、首都 C.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 D.宪法没有附则 【答案】C 【考点】我国宪法的结构 【解析】宪法结构,是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指一部宪法典是怎样构成的, 是如何把宪法的内容编排、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一般包括序言、宪法正文、宪法附 则三部分。 选项 A 说法正确。宪法序言,指写在宪法条文前面的陈述性的表述,以表达本国宪法 发展的历史,国家的基本政策和发展方向等。通常,宪法序言是宪法精神与内容的高度概 括。我国宪法规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 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选项 B 说法正确。我国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选项 C 说法错误。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 由于宪法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与一般条文相同。 选项 D 说法正确。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附则。 23.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关于我国宪法效力, 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1 年卷一单选第 23 题)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答案】D 【考点】宪法的效力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山西大学附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提高试卷(含简单答案)
- 学生会宣传部期末工作总结(30篇)
-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技术合同承诺书
- 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文本
- 离婚协议存款归女方所有的离婚协议范文
- 合同税率变更说明范文
- 合同实务指南
- 激励高三知识课件
- 《捣固研讨会演示》课件
-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油烟净化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 护理门诊开科方案课件
-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
- 占用人行道开挖施工方案
- 食品召回记录表
- 农村小学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的双师课堂研究
- 国开高级财务会计1-9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Unit 8 教学课件
- 天津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期末考试备战题库全集
- 《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