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成像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品论文】 .pdf_第1页
微波成像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品论文】 .pdf_第2页
微波成像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品论文】 .pdf_第3页
微波成像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品论文】 .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瑚全国第主墨昙莩嚣麓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 微波成像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剑黄智刚万国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 0 0 0 8 3 摘要 为解决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数据采集速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p c i 总线结 构的数据采集系统方案,采样率这2 0 0m s p s ,存储量迭3 2m b 。该方案采用f p g a 技术实现系统的逻辑控制, 具有结构简洁,尺寸小和灵活可控的特点。经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案可行,系统运行可靠,满足被动式毫米波成 像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高速a d ,f p g a ,p c i 总线 i 引言 在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中,数据采集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模数转换之后可进行数字相关,数字相 关相对于模拟相关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灵活的特点。为得到高质量的图像,须接收宽带物体辐射信号,因此,须 进行高速采集。同时,成像算法要对每两个天线做相关,故至少需要两个采集通道。最后,为了提高温度灵敏 度,可采用延长积分时间的方法,因此,需长时间采集,进行海量缓存。 p c i 作为计算机高速总线,具有存取时间短( 3 0n s ) ,数据位宽( 3 2 位) ,可同步触发,传输可靠等特点;f p g a 为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通过更换外部的e 2 p r o m ,可方便地改动内部结构,实现对系统的灵活控制。 本文介绍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在上述两种技术基础上,辅以高速f i f o 和高速a d 技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 集。实验运行结果证明,该采集系统性能可靠,可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并进行存储和传输,满足被动式毫米 波成像系统的要求。 2 系统总体结构 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使用孑l 径综合的方法得到高分辨率图像,因此需要多个接收通道,每个接收通道包 括接收机和高速a d ( 如图1 所示) 。在原理验证阶段,为了降低成本,仅用两个接收通道接收静止场景信息, 将接收机安装在天线架上,通过电机移动接收机的位置模拟天线阵列,接收机通过传输线接人数据采集系统 中。数据采集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高速a d 、缓冲器、f p g a 、f i f o 和p c i 接口芯片。系统框图如图2 所示。 高速a d :由于接入高速a d 的信号是一带宽 为3 0 8 0m h z 的带限信号,所以根据采样定理用 采样率为2 0 0m s p s 的a d 9 0 5 4 可实现信号的无混 叠采集。a d 9 0 5 4 内含两个输出寄存器,将转换的数 据通过两个寄存器交替输出,每个输出通道的速率 可降为1 0 0m s p s t “。 缓冲器:a d 9 0 5 4 的分辨率为8 位,但为了满足 系统要求( 3 位) 又不浪费缓存空间,只对a d 转换 结果的高4 位进行缓存。因为1 、2 两路转换结果均 是双通道输出,且a 通道与b 通道有5r l s 的相位 成像 圈i 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框图 差,所以通过一个缓冲器将1 、2 两路的a 通道拼在一起,再通过另一个缓冲器将1 、2 两路的b 通道拼在一起, 两个缓冲器均是8 位输出。 f p g a :系统的主控制器,管理整个系统的时钟,实现采集、缓存、传输的控制。采集部分的控制包括a d 的启动停止,双输出通道同步l 缓存部分的控制包括存储器的复位、读和写;传输部分的控制是本地逻辑的实 现。f p g a 还实现了将两个缓冲器的1 6 位、1 0 0m s p s 输入整合为3 2 位、5 0m s p s 输出,再次降低了速率。 第四篇d s p 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1 9 9 l 2 b 9 0 5 4 b刮缓冲器 p c i p c i 9 0 5 4 一接口。 a d 9 0 5 仁 、厅磊习z f o 总线控制器 y k r i l r 。 川7j ej e f p g a 逻辑控制电路 外时钟f 外触发f 内时钟f 瓮要妒i 哩基l 鐾釜- 线 图2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框图 存储器:存储f p g a 输出的3 2 位、5 0m s p s 数据,由于连续采集时间为2 0m s ,则总共存储空间需3 2m b , 用8 片容量为4 5m h 的f i f o ( i d t 7 2 v 3 6 1 1 0 ) 级联实现。 p c i 接口芯片:实现本地侧与p c i 侧的通信,将采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或通过软件将控制指令数据传 递到f p g a 中,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实现途径 系统上电后,加载f p g a 程序,配置p c i 9 0 5 4 ,实现对系统各部分的初始化。此时,通过软件设置系统参数 并复位硬件,启动硬件工作,包括a d 转换、数据缓存以及d m a 传输开始。由f p g a 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硬件按时序控制a d 转换,接收d m a 中断申请,接收新数据,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将采集数据以文本 文件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此时,如不进行暂停结束操作,则不断地进行采集一保存操作;若进行暂停操作, 则系统复位;若进行结束操作,则系统停止工作。 整个系统的数据整合过程如图3 所示,1 路的a 通道和2 路的a 通道进入一个缓冲器,1 路的b 通道和2 路的b 通道进入另一个缓冲器,两个缓冲器输出到f p g a 中,f p g a 将一时刻与二时刻的缓冲器中的数据进 行拼凑,输出到f i f o 中。 圈3 数据的整合 4关键技术 4 1 高速a d 转换器 a d 9 0 5 4 既可以选择单通道输出,也可以选择双通道输出。虽然双通道输出比单通道输出控制逻辑复杂, 但其使得数据输出速率从2 0 0m s p s 下降到1 0 0m s p s ,此时不论是对后续的处理速度,还是对系统的高频效 应,都有了大幅改善。 高速a d 是整个系统包含模拟电路的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多加注意。在电路板表面a d 模拟部 分铺模拟地,数字部分铺数字地,模拟地与数字地在一点用磁珠相连,保证模拟与数字隔离 到两路a d 的时 :。全国第主竺篙嚣捻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 钟走线应尽量一致,减小采样时钟的相位差;输入到a d 的两路模拟信号应加以保护,防止串扰。 4 2 存储器 因为要缓存的数据量非常大,如用s d r a m ,虽然单片存储量很大,但是控制逻辑复杂;如用s r a m ,则单 片存储量小,要用多片,则会有很多地址线和数据线,不利于布线。因此选用f i f o ,虽然单片存储量不大,但是 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扩展存储深度,且没有地址线,接口的数据线也不多,因此可减少布线的麻烦。 i d t 7 2 v 3 6 1 1 0 的级联是采用了其f w f t 模式的特点,即输入到f i f o 中的数据会在3 个读时钟后自动出 现在输出端口上“ 。8 片f i f o 的连接方式如图4 所示。 f w f t 图4f i f o 级联方式 4 3p c i 高速总线接口技术 p c i 9 0 5 4 是p c i 侧3 2 位、3 3m h z ,本地侧3 2 位、最高5 0m h z 的p c i 接口芯片,相对于其他的传输方式要 快得多,可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为得到最大的平均传输速率,专门设计了数据通信伺服逻辑电路,及 时响应p c i 9 0 5 4 的状态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数据的读取、传输和存储。 p c i 传输采用d m a 方式,此时9 0 5 4 既是p c i 总线的主设备,又是l o c a l 。侧的控制者,通过在读写操作 时对d m a 目标地址、源地址、传输数据个数、d m a 方式、d m a 的启动和d m a 状态等信息进行设置,实现两 总线问的数据传输h 。 用到的9 0 5 4 结构框图如图5 所示。 图5 用到的9 0 5 4 结构框图 4 4 系统控制器f p g a f p g a 采用x i l i n x 公司的x c 2 s 3 0 0 e 。f p g a 包括系统时钟管理及采集、存储与传输三部分逻辑控制。 f p g a 的关键技术之一体现为对从a d 到f i f o 的高速动态数据流的控制,其时序关系要求严格,逻辑结 第四篇d s p 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2 0 1 构复杂,在传输过程中既不能丢失一个数据,也不允许多产生一个数据。 f p g a 的关键技术之二是数据从f i f o 到p c i 本地侧的传输采用有限状态机的方法实现,图6 表示状态 转换图。其中,s o 。是初始状态,s 1 是预读f i f o 状态;s 2 是f i f o 数据猝发传输状琴。棚。 圈6 状态转换图 5结论 p c i 总线由于具有高速传输和使用方便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本文介绍的基于p c i 9 0 5 4 的2 0 0m h z 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中数据采集速率高的问题,采样率达2 0 0m s p s ,存 储量达3 2m b ,且数据的采集、缓存及传输灵活、可控。 此系统将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中的模拟信号数字化,并传递到计算机中用成像反演算法进行成像处理。 经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案可行,可满足被动式毫米波成像系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彭杰,汪国有,张天序p c i 9 0 5 4 本地总线控制可编程逻辑设计2 0 0 3 2 戴紫杉,孙万忠,张永福p c i 9 0 5 4 局部总线设计及应用2 0 0 3 3 a n a l o gd e v i c e s a d 9 0 5 4 ad a t a s h e e t 2 0 0 1 4 i n t e g r a t e dd e v i c et e c h n o l o g y 7 2 v 3 6 1 1 0d a t a s h e e t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