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与地理环境 毕业论文.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1/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1.gif)
![“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与地理环境 毕业论文.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1/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2.gif)
![“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与地理环境 毕业论文.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1/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3.gif)
![“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与地理环境 毕业论文.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1/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4.gif)
![“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与地理环境 毕业论文.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12/21/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7c80400d-962c-441f-a9c0-1ddbc208d86d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与地理环境 摘要:源自青藏高原地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这三条河流流入滇西北横断山脉地区,称为三江并流区, 主要由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所组成。而迪庆州的维西县则是三江并流地区的腹地核心区域。本文从文化地理的角度分析三江并流腹地的维西纳西族文化的形成与复杂的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关键词:三江并流;地理环境;维西纳西文化;保护对策。引言从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和灵魂是文化,同时它也是该民族发展凝聚力的核心因素。每一种少数民族文化都将成为中华民族的无限活力和发展基点。从本民族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来看, 丽江的纳西族文化和香格里拉的藏族文化早已问世,却忽视了地处三江并流腹心地的民族文化发展。随着近年来滇西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也有所发展,该地区的纳西族文化构成了三江并流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发扬了维西县纳西族的民族文化特色。维西县处于三江并流地区的腹地,是香格里拉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主要以傈僳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2004年,纳西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2.38%,因此纳西族也是该县的主要世居民族,纳西族在全县都有散居,纳西族分布的地方海拔在1800米至2300米之间的江边河谷。由于维西县地理环境的关系,其纳西族文化深受周边的纳西族文化、藏族文化、傈僳族文化等的影响,出现异化或消失现象。本文从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的角度分析如何继续保留该地区纳西族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1 三江并流区与纳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谓“三江并流”,是指源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流入云南省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复杂,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滇西北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三江并流地区的核心地带是迪庆州维西县,主要以傈僳族文化、藏族文化、纳西族文化等最具特色。 维西纳西族分布主要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散乱,主要分布在澜沧江沿岸的叶枝镇、攀天阁乡、二道河旁的永春乡、塔城镇启别村等地,与丽江市纳西族分布相比,分布零散,受其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多民族杂居的现象,因此形成的维西纳西文化是一种与丽江和中甸三坝乡纳西族文化有着较大区别的民族文化,其发展的前景也不一样,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影响其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藏文化与傈僳族文化及其本民族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复杂的地理环境是影响该区纳西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所谓“一方水土样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一条件下,社会环境的作用相对较少,而自然环境的影响则较为突出。特别是山高谷深和封闭的地理环境阻碍了本区纳西族文化的向外界传播。 2 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族文化2.1 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族文化的起源 根据中甸县民族研究院李先生介绍,不管是三江并流地区的东巴文化还是丽江市的东巴文化都是一支从黄河上游一带从北向南迁移的民族。在迁移过程中体现各种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共处的种种痕迹,整个纳西族迁移的演化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的足迹和纳西先民的进化轨迹,这是纳西族东巴文化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底蕴。整体的东巴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主要有游牧时期、狩猎时期、农耕定居时期,他们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生产、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在一时期为产生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等,不管是哪个地区的纳西族这些历史发展过程是必须经历且有一定影响意义的。根据纳西族文化的发展史来看,东巴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东巴文化象征的是纳西族文化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地理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东巴文化不仅成为本民族人士的研究对象,更成为全球文化范围;从旅游的角度看,东巴文化为滇西北旅游业的发展造就了更多的文化意义、文化影响和经济来源,为当地民族的经济发展提供优势;从科学价值看,纳西族是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为了不让该民族被异化,我们要尽力保护纳西族文化,并流传千年。2.2 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维西县的纳西族文化渐渐受到重视,不管是在东巴文化还是饮食、居住、婚姻、个人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纳西族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外来文化的介入直接影响其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相比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其文化影响更深刻,因此引起相关政府及纳西族文化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当地纳西族文化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传播等各方面。未来生存,这里的纳西人民高居山中,地广人稀,他们必须不断摸索生存空间内的自然规律,必须竭力探求适宜之策,这种艰苦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三江并流区特殊的纳西族文化。3 三江并流腹地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特征3.1 语言文化维西县纳西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能与丽江纳西族会话,但维西县纳西族语气相比丽江要慢一些,托的语气短些,该地区的纳西族大多都通汉语,有些人的汉语水平较高。本区纳西族也有属于自己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但只有叶枝镇的小部分人对其有所研究,在永春、美洛村有大量的“东巴经”出现,但研究者甚少,而在塔城镇受藏文化影响,很少有人知道“东巴文”。这与其他地区相比,维西县纳西族象形东巴文的研究内容就相对薄弱些,这是当地民族文化的缺失现象。3.2 艺术文化在维西县纳西族部落里,人们都喜欢用歌声、舞蹈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甚至通过歌声等来表达男女情爱。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民间歌舞包括东巴舞、阿里里、满达等,这些歌曲都表达着纳西人民的生活。纳西人民在逢年过节时最喜欢开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有斗牛、斗鸡、长跑、打篮球、唱歌、跳舞等。通过这些来表达纳西族人民对中国节日的热爱,对本民族节日的热爱,更表现本民族的团结互助、热爱祖国的净胜,同时发扬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三江并流区纳西族节日主要以过年、二月八、端午节、中秋节最为隆重。本地的纳西族人民在节日期间,不管富有还是贫富,都以一颗快乐的态度来对待,对中国及自己的民族节日充满了热情和洒脱,体现了维西县纳西民族的热情豪爽。3.3 风俗习惯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因此纳西人能吃苦耐劳,热情好客;民族团结一致。纳西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该区纳西人民崇拜山水树木,保护村寨周围的森林,乡规民约中有“即绝薪,不饶公山一柴;砍一树,犹屠亲后一苗”的规定,逢年过节时,常以树、水为敬拜对象,我也是该地区的纳西族姑娘,对树对水的敬拜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我一直相信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境界,更是唤醒世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一点是维西纳西族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一大文化特色。维西县纳西族男女长到13岁时举行“成人礼”,一般进行“穿裙礼”“穿裤礼”,举行这个成年礼的当天,家中请来一个与儿女属相不相冲的人,男子成年请女子,反之请男子。此人家庭要三代人健在,夫妻俱在,子女多而健康。代表从那天以后这些儿女就长大成人了。在我十三岁那年,我在家里进行“穿裙礼”,由于我是属龙就请了一位属鼠的哥哥,听奶奶说他和我的属相不相冲,那时不明白怎么一回事,现在好像明白了,其实这是长辈们给予我们深深地祝福,是希望我们从今以后平平安安,一路顺风。3.4 建筑文化每个民族的居住房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三江并流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维西县的气候呈垂直立体分布,在不同高程和不同地形的小气候带,有着较大差异,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因此一年中气候类型复杂,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处于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普遍的纳西族皮肤偏黑。因此维西县纳西族的居住房一般为楼下土木结构,用作畜圈;楼上两头安两间木楞房,中间用骑马柱和梁连接起来,成为纯木结构的三开间,用作住人。这样的房屋建筑起到防寒作用。近年来随着纳西族人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纳西族人民的居住房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的房屋用砖、钢混结构的平顶楼房或砖木结构楼房为主,不过也有少数家庭的建筑形式仍保留古老形式。3.5服饰文化维西县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的有相同之处,不过由于受藏族服饰和傈僳族服饰及汉族服饰的影响,也略有不同,男子一般穿藏式上衣,腰束毛巾带,喜欢佩戴腰刀,火镰。头戴金边绒毛。现在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男子一般只在逢年过节时穿戴民族服装,现在几乎与汉服相同。女子服饰基本与丽江地区的女子服饰相同,但由于中甸县三坝白地村是纳西族文化的发祥地,因此维西县女子的服饰与其相当吻合,普通身穿白麻布或黑金绒对襟圆领长衫,下身白布百褶长裙,长衫背部下摆绣彩色图案,腰系五色彩带。头饰与藏族妇女头饰相近,一般梳长辫子缠绕银圆花装饰的五彩丝线,佩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首饰。3.6饮食文化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三江并流区长年湿润而寒冷、雾气大,因此维西县纳西族人民喜欢吃热辣的食物,纳西族男女都喜欢喝酒,好像酒是纳西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饮食可以解寒,在维西县纳西族中最忌讳吃狗肉,这也是该区纳西族的一大文化特色。人们觉得狗就像是自己的同胞,它有一颗永远拥护主人的心,永远不会背叛主人,因此这也形成了纳西族强烈的正义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维西县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没有吃的东西,现在也慢慢开始接受,吃的东西比较接近当地的藏族和傈僳族饮食,比如喝青稞酒、喝酥油茶、粑粑等,总之维西县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是其文化发展的一大景象。3.7 习俗文化 人类对自身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婚姻,是婚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单位和亲族集团,一个民族的不断壮大和扩大,跟本民族的婚姻习俗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族婚姻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同的婚俗,维西县纳西族婚俗或多或少受其他文化影响。在十年前维西县纳西族家庭中儿女的婚姻还时常被父母包办,不可以自由恋爱,有些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最终都走下分开的下场,一般男嫁女娶,女子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习俗。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青年男女可以自由恋爱,不过在结婚之前,男女要根据东巴文化测生辰八字,并且婚期也要由东巴古人择定,这些婚俗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维西县的纳西族丧葬习俗也是很有特色的,由于受东巴文化的影响,一般人死后,都要有东巴接气、净身、指引魂路,招魂并用三天举行超度亡灵仪式。在这期间纳西族会请喇嘛、东巴,请他们为死者念经求归路,东巴教明白人死后的回归祖地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丧葬仪式中极尽哀悼和指引亡能,以期亡灵顺利回归,如果人在死后没有为死者进行东巴教丧葬仪式,他的亡灵就无法回归,他就一辈子找不到回归的路,变成冤鬼。在维西县纳西族文化中丧葬一般用火葬、土葬,还受佛教的影响,如果有不超过四十岁的人意外在外死亡,一般不在村中火葬,或者用念经、超度等习俗把他们招魂,这些习俗在其他地区基本不存在。从以上的叙述中,可见到其实纳西族的人生礼仪习俗和东巴教密切相关,从这些礼仪中可看出东巴文化源于纳西族传统习俗,而纳西族文化又以东巴教为载体得以在纳西社会中比较稳定地传承下来。3.8宗教文化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土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丽江纳西地区一般信仰东巴教,维西县纳西族中人们大多信仰东巴教和藏传佛教,因此维西县塔城镇的达摩祖师洞成为我们纳西族和藏族人民最崇拜的佛教圣地,一般在家中都设有祭拜的佛堂,不论是哪个地区的纳西族,其东巴教对维西纳西族的文化生活,民族净地和社会习俗具有重大影响,是当地纳西族多元文化宗教信仰的主要组成部分。4 影响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文化传承的因素4.1 来自藏族文化和傈僳族文化的影响“两山夹一江、两江夹一山”这一复杂的地理环境使三江并流腹地分布着各种少数民族,其中傈僳族和藏族占绝对优势,因此纳西族一般夹杂这两民族之间而居,叶枝镇、攀天阁、永春乡的纳西族文化受傈僳族文化的冲击较大,这些地区纳西族文化已掺杂很多的傈僳族文化,有些几乎已被同化或消逝,如一般的婚俗习惯、饮食习惯等,而塔城启别村的纳西族夹杂藏族地区而居,其文化受藏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一般在表现在婚俗和丧葬仪式,我们在婚俗中一般穿藏式的衣服,行藏式婚礼;在丧葬中请喇嘛进行超度,这直接影响本区纳西族的宗教信仰。汉文化对本地区纳西族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少,在大多数人看来,纳西族的部分文化是落后的象征,因此任其慢慢消失,这是被其他文化冲撞后形成的维西县纳西族文化走向消亡的迹象,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更深层次的考验。本民族的文化都抛弃了,又如何将纳西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在关注纳西族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而相比之下,丽江的纳西族基本集中分布在金沙江两岸,因此受其他文化冲击较少。4.2 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维西县是一个重视傈僳族的地区,尽管有三江并流腹地的美誉,但由于总体经济还不够发展,因此对文化的发展不够重视,再加上傈僳族文化的影响,纳西族文化在本地区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随着迪庆州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纳西族文化也可以进入旅游业文化市场,发展纳西族舞蹈文化、东巴文化等,这些都是本区纳西族文化的资源优势。但由于受各种文化的挤压,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空间领域越来越受限制,民族影响力越来越小,维西纳西族文化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危机。4.3 受现代文化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维西县纳西族儿女或读书或到大中城市发展了,慢慢的他们的民族语言也不那么传统了,现在好多小孩都已不讲纳西语了,因此随着老一代的纳西族文化研究者的离去,新一代纳西族研究者也慢慢消失了,甚至更多的年轻无视纳西族文化。有些纳西习俗也已慢慢淡化,部分年轻已不按东巴文化的程序办事了。这些外来的社会压力和社会文化,成为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文化消失的影响因素之一。4.4 当地纳西族对其自身文化保护的意识薄弱 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维西,由于一些人对纳西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对纳西族文化的保护,包括对纳西族建筑的摧毁,随意设置一些不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开发区,这些都导致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大缺失,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更正,就造成了纳西族文化的损失,甚至造成灾害性的后果。5 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每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因此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了更好地继承和保护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族文化,政府及本族人民应对其给予重视。5.1 政府通过教育实现纳西族文化的传承 面对年轻人中“民族传统文盲”越来越多的状况,教育部门应该把民族文化学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教育能使人民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意识到本民族文化发展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纳西族文化的传承。让更多的年轻人意识到本民族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改变思想意识不为眼前利益而破坏民族文化为。5.2 进行有特色的纳西族文化活动根据政府对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比如逢年过节开运动会、舞蹈比赛,进行各种纳西族特色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这样不但继承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纳西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推动家庭和社会的纳西族文化传承。政府也可通过分析进行文化整合,不同文化相互吸引、融合、调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让纳西族文化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5.3 当地政府对纳西族文化建立的法律法规当地政府在有必要的时候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约束纳西族人民的行为,只要是对其文化进行破坏的,或不尊重其文化发展或阻碍其文化发展都依照法律来进行相应的制裁。政府通过在修复和扩大具有悠久历史的纳西文化建筑,为其披上“纳西装”,以展现浓厚的东巴式建筑文化特色;开展纳西文化旅游活动,发展纳西工艺文化和各种歌舞文化产业等,破坏三江并流腹地纳西文化建筑及活动的,一律以法律措施给予制裁。6 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物质生产、生活中积累和积淀而成的,不同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伴共生、互相促进的,同时在与时俱进的。在推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中,人们不但不能放弃各种传统民族文化,相反,必须树立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创立民族文化品牌,打造一只可以独自且与中国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的优秀文化。因此维西县对纳西族文化的保护势在必行:6.1 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对其文化进行保护由于三江并流是高原明珠上一处闪耀的旅游景点,近年来也深受外来人员关注,因此可以借此机会,打造一支纳西族文化旅游产业,把它打入旅游市场,这样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纳西族文化,使维西县纳西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得以更好的发展,同时可以带动身边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6.2 增强纳西族人民的保护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宣传纳西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伟大壮举,改变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的发展,那这个民族的核心就不复存在,而它继续想在一个多民族地区发展,也毫无优势可言,因此要加强人们对纳西族传统文化及前人光辉历史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增强本民族的自信心,使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特别是对东巴文化研究发现。6.3 发扬光大维西纳西文化特色一个民族它具有的特色就是它能在其他民族地区能继续站住脚的一大优势,因此发展其文化优势是本民族发展的前提,挖掘纳西族文化中的精神,减少表面的民族文化,例如东巴文化和东巴教是纳西族文化中值得发展和研究的一大精髓,挖掘和发展其文化,使其与时代相联系,与时俱进,但同时又不失其文化的发扬光大,但一般在民族文化中我们往往忽略的是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因此对其研究是我们多少后人需要去做,并且一定要去发现的问题。挖掘纳西族文化的精髓、保护民族文化,这不仅是本民族经济利益和文化的发展前提,更是当地纳西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复杂地理环境下纳西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知道纳西族文化与其东巴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应该挖掘东巴文化的精髓,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保护这种文化,并要能够得到保护和延续。但我们也不能麻木保护,要知道这种民族文化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否具有代表性、有价值的,再加以重点保护与发展。因为不是每种文化都有保护的必要。不管怎样,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是“民族文化大省”“旅游文化大省”,因此借助其建设战略,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每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我们应推进维西县纳西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三江并流腹地经济的发展。 致谢:在此非常感谢高昆谊老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 本人在写作中,参考了大量相关材料,但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地理环境对三江并流腹地的纳西文化的影响的分析还是很肤浅,还有许多不足和欠缺,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 郭大烈,纳西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92 和金光.纳西族东巴文化研究发展趋势.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3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述丛书(修订本).维西县傈僳族自治县概述.云南民族出版社.4 赵心愚著.纳西族历史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8(西南民族研究书系)5 周尚意,孔翔,朱立弘。文化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10重印)6 赵荣,王恩勇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08-409 7 王声跃.张文.地理云南省.云南地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8 8 刘金锋等著.中国“三江”概况.地理教育出版.2011年5期. naxi culture and geographic environment in the h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单靶射频磁控溅射镀膜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不锈钢单刃剃须刀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幼儿绘本讲述与演绎经典幼儿绘本介绍讲解
- 2025室内植物出租合同范文
- 全新员工合作协议书合同下载
- 收购合同范本
- 软件系统维护服务合同
- 指标租赁合同年
- 2025合同模板信息服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范本
- 建筑工程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航运市场营销》课件-海运巨头马士基
- 博物馆布展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完整模板)
- 绘本创作方案
- 《童年的水墨画》的说课课件
- 地铁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事业单位招聘53人高频考点题库(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练习试卷
- 2023年小升初简历下载
- 广府文化的奇葩
- 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18年版)解析
-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 第八节 元代散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