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咸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咸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咸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咸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湖北省咸宁四校 2013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 B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 C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即废除郡县制 D “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 ”意在维护封建正统 25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 携持” ,益州 16 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 内外与铜钱并行” ,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26元朝疆域辽阔,被誉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 也” 。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B与匈奴、鲜卑等民族贸易加强 C黄岩岛为郭守敬天文观测点之一 D僧一行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27对右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 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 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 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 A B C D 28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 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2920 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 的是 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A B C D 30下图是 18401920 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准确的 是 l9 世纪中期传统纺与织结合紧密 土纱遭到了国内外机制纱的排挤 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 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 A B C D 311903 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 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 7 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 ) 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 A B C D 32中华民国的创立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呈现了新的前景,新的精神体现在各个领域。表现 为 A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B中国水运近代化开始起步 C中国现代政党政治初步展开 D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创刊 33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 自朝鲜至琉 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 ”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 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34在 19 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 。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35 1872 年到 1875 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 120 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 15 年 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 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 ”1881 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一)必考题 40 (25 分)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 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 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则 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 结 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 辫发长重,行 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 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 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且垂辫既 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 衣污则观瞻不美, 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 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1 )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8 分) 材料二 材料三 从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 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 试图 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周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 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 (7 分) 材料四 当时 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 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 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 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 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 1949) (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 (4 分)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淡 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6 分) 41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 ,而且还将决定辛亥 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 将怎样聊以纪念? 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 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 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 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 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 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 (12 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 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二)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45、46 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楚汉战争时, “楚汉相距 (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 钱)(史记货殖列传 ) ,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 (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 。汉兴, 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 十钱” (桓谭新论 ) ,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 乎!”的记载(史记 律书 ) 。到汉武帝时,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 腐败不可食” (史记 平准书 ) 。 (1) 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3 分) 材料二 文献通考卷 14 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 “榜(张榜公布) 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 ,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宋太宗 淳化二年(991 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 , 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 利(百姓的点滴收益), ”“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 ” 孙健编著 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 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时间 两税收入比例() 征榷收入比例()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年) 6734 3266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 年) 4973 5027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 年) 3224 6776 注:“两税”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税。 “征榷”是商业税和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 据郑学様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4 分)分析其影响。(2 分) 材料四 一百年前,西方用商品、枪炮和思想侵入了中国。中国曾经被伏尔泰和耶 稣教的传教士们称赞为世界上最文明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现在这个大清帝国似乎是 “可怜亦复可笑”了,它抵挡不住这些新兴的欧洲“王子” ,这些工业西方的矛头。 英格林堡著不列颠的贸易和中国的开放 (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4 分) 46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 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 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时,有人 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 战会使用什么武 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 的武器是石头。 ” 材料二 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 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 压抑。 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 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 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 核武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 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 分)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9 分) 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D C B C D A B C C B B (一) 必考题 40 (25 分) (1) (8 分)主张易服、剪辫。 (4 分)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 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任答两点,4 分) (2) (7 分)变 化 趋 势 : 由 传 统 走 向 现 代 ( 走 向 近 代 化 ) 。 ( 3 分 ) “接 近 这 一 历 史 性 目 标 ”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若答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也 可给分) 。 (4 分) (3) (10 分)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4 分) 认识:中 外 文 化 交 流 是 必 由 之 路 ; 文 化 碰 撞 交 流 所 激 发 出 来 的 历 史 进 步 作 用 是 巨 大 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 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任答三点,6 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41 (12 分) 评分标准: 一等(912 分) 列出其支持的观点(2 分) ;能举出多方面相关的史实论证自己观点(710 分) 。 二等(48 分) 列出其支持的观点(2 分) ;仅能从一两方面列举史实并论证观点(26 分) 。 三等(13 分) 仅能作一般性论述,缺乏史实和清晰思路,酌情给 13 分。 参考答案: 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 展;阶级上,领导辛亥革命的是代表新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是反封建的暴 力斗争;思想上,革命领导者提出了明确的资产阶级纲领,以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学 说为根据,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目标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 终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种观点:辛亥革命的性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济上,辛亥革命时中国 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 “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 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 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二)选考题(共 7 小题,共 25 分) 45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5 分)变化:楚汉战争时米贵,到汉武帝时谷价变贱。 (2 分)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1 分) ;汉初坚持“无为而治”的思想 (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 策”)(1 分)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1 分)水利工程的兴修 (1 分)( 任答三点) 。 ( 2) ( 6 分 ) 变 化 : 减 轻 商 税 ; (1 分 )来 自 材 料 。 城 市 商 业 中 打 破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限 制 ; ? 来 自 所 学 知 识 (2 分 )取 消 官 府 对 城 市 商 业 活 动 的 直 接 监 管 。 来 自 所 学 知 识 (1 分 ) / 影 响 : 促 进 商 品 经 济 发 展 ; 来 自 分 析 (1 分 )商 税 成 为 政 府 的 重 要 财 源 (或 “政 府 财 政 收 入 中 商 业 税 收 超 过 农 业 税 收 ”)。 来 自 所 学 知 识 (1 分 ) ( 3) ( 4 分 ) 西 方 国 家 在 工 业 革 命 后 , 用 廉 价 商 品 和 武 力 打 开 中 国 的 大 门 , (2 分 ) 中 国 沦 为 西 方 的 原 料 产 地 和 产 品 倾 销 市 场 。 (2 分 ) 46 ( 15 分 ) 【 20 世 纪 的 战 争 与 和 平 】 ( 1) ( 6 分 ) 观 点 一 : 同 意 。 原 因 : 1945 年 7 月 , 美 国 在 日 本 的 广 岛 、 长 崎 分 别 投 下 原 子 弹 , 迫 使 日 本 于 8 月 15 日 宣 布 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