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讲义选+王正龙_第1页
内经讲义选+王正龙_第2页
内经讲义选+王正龙_第3页
内经讲义选+王正龙_第4页
内经讲义选+王正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正龙先生内经讲义选 (转自国粹网)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万物生生不已、阴阳运化不止,都是得益于与天一之水相通 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只有(先天)真阳元气(阳)充足,才能使脏腑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秘) ,才能 使(后天)经气保持巩固而不会外泄(乃固) ,这就是能够使人身的生发、生长(阳)和收 敛、收藏(阴)功能保持正常调和状态的最基本的要素(凡阴阳之要) 。这便是生长 (阳)和敛藏(阴)功能不会颠倒分离的前提。 两者不合,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倘若真阳元气虚损,就必定会造成生长和敛藏(两者)功能的严重失调(不合) 。由于 真阳元气不足,收敛的功能(气机)就必定衰弱(无秋) ,就会使生发之气转化为邪火(春) 而不可遏止,就好像大自然只有春天(的生发功能)而没有秋天(的收敛作用) ,假如生发 的气机没有收敛功能的制约,那么,生发的气机就会变为阳邪亢盛而不能终止(若春无秋) ; 这便是“阳盛阴虚”的证候。 由于真阳元气不足,生发的功能或气机就必定衰弱而被阴寒之邪所困(若冬) ,就会抑 制生发的功能或气机,不能使各脏腑功能发挥正常生长运化的作用(无夏) ,就好像大自然 只有冬天(敛藏的功能)而没有夏天(生长的气机) (若冬无夏) , (人体的)自然万物将不 能正常生长。这便是“阴盛阳虚”的证候。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du 量长短) 只有认识并凭借人身的自然规律(因而)进行保持和培养真阳元气(和之) ,才可以称 得上是符合了(是谓)圣人的行为规范(圣度) 。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所以(故) , (如果)真阳元气极为虚弱就不能发挥紧密固摄脏腑经气的作用(不能密) , 脏腑经气必定会变化为邪火而亢盛(阳强)并浮飘于经脉末梢于外,这是(乃)因为真阳 元气衰竭而使得人身收敛的功能(阴气)几近枯竭(绝)的缘故。这种情况多数发生 在午后、夜间或秋冬季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如果阴寒之邪得以平复(阴平) ,真阳元气才能发挥“藏而不泄”的功能(阳秘) ,这 就是精和神(精神)必须通过“扶正祛邪”以及“反观内守”的方法才能(乃)得以统一 和谐(治)的结果;这便是使用回阳药物或灸法以及“恬淡虚无”才能达到的“真 (阳元)气从之”的境界。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倘若生长(阳)和敛藏(阴)的功能或气机出现颠倒(离决)的情况,这就是(乃) 真阳元气(精气)已经枯竭(绝)的征兆。这便是出现“命痰、命汗、昼夜颠倒”的 虚脱亡阳的景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第八 藏于灵台兰室密不传于俗人的经典 在现代中医学理论中,有关脏腑方面的理论,主要见于中医大专院校的中医教材中的 脏腑学说 。其理论中虽然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列举了脏腑各自的功能题目,并且少量地 引用了古代经典和名医的相关论述,但对于各脏腑功能的解释大部分都是用现代医学中的 解剖学、生理学理论来进行的,而且,在教材中遇到西医理论无法解释的内容时,就会采 取莫名其妙的回避和生硬的批判态度。这就失去了传统中医的本色,传统中医也就基本上 名存实亡了。 但是,中医药学院存在,还是必须要求学习中医的人,最起码要把现行教材中脏腑的 主要功能和变化规律学懂吃透,还要烂熟于心,在临床辨证时,才能举一反二,不至于出 现太大的偏差,并有助于继续认真自修传统医学理论。否则,就会墨守成方,更容易成为 庸医了。 就现行的中医教材及相关书籍中,关于素问灵兰秘典论这一篇章,至今也没有人 真正将其内容翻译或解释清楚的,古代医学大家的解释基本都是正确的,却过于简单,往 往令古文修养很差的现代人摸不着头脑。在书店几乎翻遍现代所有相关内容的书籍,所看 到的解释至今还没有令人心服口服的,基本上都是用西医理论进行解释,而且,越解释, 就越会使人觉得中医理论是不科学的理论,似乎是现代中医们在故意拆自己的台。这都是 不懂“阴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缘故。 我虽不敢说完全领会“阴阳”的含义,却对灵兰秘典论的内容有一些与众不同的 看法,并能够引用道家经典和其它医学经典进行佐证,写出来以供学者品评。 灵兰秘典论是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第八篇,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最重要的篇 章之一,用社会上人们常见的官职进行比喻,形象、简明地概括了人体脏腑的主要功能。 文字言简意赅,其内容、机理全都搞清楚了,中医基础理论也就全都清楚了。 现节录王正龙著中西医论坛如下: 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注曰】:“气急而志怒,故为将军之官。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 这句话,至今没有几个人将其解释得令人信服,一般都是依文解字。绝大多数人认为 “谋虑”应该出自大脑,绝对不会出自肝脏,甚至将其归咎于“中国古代医学不发达” 。 因为“肝主疏泄、在志为怒” 。怒气直中肝脏而不能疏泄,就会感到胸中憋闷,呼吸加 快,情绪急躁。从古至今,凡是上阵杀敌之前,将帅必作战前动员,目的在于使将士愤怒, 怒则临阵不惧,从而能够做到“一鼓作气” ;不怒者,面对敌人必会胆怯。如果将军临阵不 怒,就不能鼓舞士兵的斗志,就会“再而竭,三而衰” 。所以,用“将军之官”来形象地比 喻肝的疏泄生发的特性。就像竹笋破土生发,连石头都能顶翻。但这里所说的将军不是现 代老百姓常说的鲁莽好斗之人,古代的将军都是沉着谨慎、文武双全的人,用将军来比喻 具有勃勃生机而又不失约束的正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的书籍关于这方面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怒气冲天,就会抑制大脑思维,就 会感情用事而没有了理智,思考问题时就会产生偏颇,于是也就没有了谋略;如果一个人 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怒气,郁滞之气就会得以疏泄,气血才可以调和顺畅,这样才能够理智 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时才能够面面俱到,如此才可以“深谋远虑” 。 所以说,发挥聪明才智的最大关键在于肝。肝气舒就会头脑清醒,肝气郁就会感情用 事;肝血充足就会稳重踏实,肝血不足就会轻浮烦躁。肝的功能是一个人能否发挥聪明才 智的关键,这就是“谋虑出焉”的意思。 但这是较为浅显的解释。因为不能把比喻与客观实际相等同,比喻就是比喻。 “主春生之气,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 。张仲景根据肝的特性,将其定为“六经”中 的“(足)厥阴经” 。厥阴,就是阴气凝聚到了极点。物极必反,阴极则阳生,由收藏转化 为生发。所谓“主春生之气” ,就是冬天结束,春天来临,天气寒冷到了极点而温度刚刚开 始回升的时候。 “潜发未萌” ,就好比植物的种子,生机萌动却未发芽的状态。就好比一个人在做一件 事之前的谋划、考虑一样。若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先有谋虑,谋虑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这 才是“谋虑出焉”的真正含义。 在易中,坤 卦表示纯阴,阴之极点就会生出一阳,就是复 卦,即所 谓“一阳来复” 。所以, 易经上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t 音特,差错) ,上 坤 下震 ,则为复 。复则见天地之心乎?为大义矣哉!” 所谓“气急而志怒” ,是指肾精充盈就会使得生机强劲(志怒。肾藏志,怒就是非常满。 气急。气就是生机,急就是勃勃) 。 灵枢本神第八中说:“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其中的“思”就是肾精充盈的意思, “远慕”就是生机将要勃发的意思。 肝主疏泄” ,疏泄,实际就是生发之机。 “谋虑出焉”就是对此生发之机的比喻。犹如 种子发芽,上下伸展,无有阻碍,全赖生机;生机如果被压抑,整棵植物也就不能继续生 长了。人的生发之机全都仰赖肝的疏泄功能。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或郁闷,就会抑制肝的 疏泄生发功能,就会气郁,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流不畅,必然导致浑身无力、四肢冰 冷。如果肝的生发功能长期被抑郁,就会影响其它脏腑的生长和营运功能,哪个脏腑虚弱, 废物就不能及时排除,经过积累,就会在哪个脏腑生癌。 由此原理可以引申出“肝无补法,亦无舒法,只有破法”的结论。因为“已癸同源” , 厥阴的生发力量来源于少阴的收藏容量。精气不足,则生发之机也不足;有生发之力,才 能有疏泄之功;若无生发之力,疏泄之功也就无从谈起。 生发之力被比喻为“将军” ,说明力量强劲。 “木主生发” ,生发之力强,精气才能通行 十方,才能发挥疏泄条达的功能。肝的气血不足,必定是由于肾精亏损,就会造成肝气郁 滞而不能疏泄,只有通过“祛邪扶正”法恢复真阳精气,才能发挥肝的生发舒泄功能。许 多身体虚弱的人会经常感到心情郁闷,却不是因为生气,实际属于生机不旺造成的气血不 畅的缘故。 而“舒肝丸、逍遥散”之类的舒肝药物在临床上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因为舒肝药 物是不能祛除肾中寒邪的,也不能消除患者的郁闷情绪。只有用回阳救逆的药物才能消除 寒邪和无名懊恼,只有用“四逆散”才能破除积滞。所以说,若要补肝,只能补肾,因为 “水能生木” ;若要舒肝,只能破瘀,因为“金能克木” (金,在味为辛;木,在味为酸。 辛胜酸) 总之,所谓的“蕴含生机” ,就是“谋虑出焉”的真正含义。治疗肝病,只在“生机” 上做文章,则无所不治。否则,便有“越俎代庖”之嫌。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凡用针者(大凡在具体实施治疗时) ,虚则实之(真阳元气虚弱不足时应该使用补法以 使之充实。气口虚而当补之也。 ) ,满则泄之(邪气强盛有余胀满时应该使用泻法以使之消 亡。气口盛而当泻之也。 ) ,宛陈则除之(有淤血时就必须借助真阳的力量将其除去。去血 脉也。宛菀 y 积也。陈久也,陈旧) ,邪胜则虚之(势力强盛的邪气必须削弱之。言 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 ) , 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缓补经气而快泄邪气才可以使患者 的正气逐渐充实。言徐内(之病)而(用)疾出(之法治疗)也。如内寒,为三阴经 证,积存日久,应快速祛寒邪而正气方可逐渐充实) ,疾而徐则虚(速补经气而缓泄邪气却 会使患者正气很快虚弱。言疾内(之病)而(用)徐出(之法治疗)也。如外感,属 三阳经证,邪入未深,若用缓法治疗就会使元气虚弱而使病邪深入) 。 (非特指针法之“徐 进疾出”也。 ) 言实与虚(经书中所谓的虚和实的概念) ,若有若无(言实者有(邪)气,虚者无(元) 气也。 ) ; 察后与先(诊察真阳元气的多寡与存亡,方可知先用补法还是先用泄法) ,若存若亡 (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邪气)已下与(元气)尚存也。 ) ; 为虚与实(进行了补虚泄实以后,就会使) ,若得若失(补虚者佖然若有得也(正复病 愈) ,泻实则恍然若有失也(邪去病愈) 。佖 b满。恍 hun忽) 。 虚实之要(调整虚实的关键) ,九针最妙(诊断的功夫最为玄妙,所学全部相关的医疗 知识(即九针)都必须用上。知针不知药,知药不知针,皆偏颇不全也) ;补泻之时(补泻 的把握) ,以针为之() 。 泻曰:必持内之(必持真阳以内之。必须借助真阳发动的力量来控制和祛除邪气。內 之收容控制之,诛之) ,放而出之(并打开通路使邪气有路可出。桂枝、麻黄汤,麻附细 辛汤) 。排阳得针(排阳(之力)于针而得。能够推动真阳运行而去邪的能量动力是缘于针 或药的刺激) ,邪气得泻(真阳被激发才能有力量使邪气泄出) 。按而引针(如果抑制正气 运行而不用针药来泄邪气。滋阴清热就是抑制真阳运行。按抑止。引避开不用) ,是谓 内温(就会使邪气蕴含于体内) ,血不得散(内蕴就会造成瘀血长期误治就会形成积聚肿瘤 而不易消散,甚至成为不治之症。血瘀血) ,气不得出也(这是因为过服寒凉药物使得寒 邪更加强盛,真阳元气被过盛的寒邪压抑而不能生发的缘故) 。 补曰:随之(若使真阳得以生发,就必须用补阳兴阳之法。将补称为“随之” 。祛邪激 发之法。人活着就是凭借一口温热的阳气,不可有一丝寒凉,更不可长期服用寒凉之品) , 随之意(所谓随之,就是必须随顺真阳本性的特点和规律。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 之志) 。若妄之(如果在没病的时候或部位进行服药或针刺, ) ,若行若按(不论是行针还是 按摩,不论是服药还是吃保健品。因为都不是吃饭) ,如蚊虻止(都会像蚊虻叮咬一样,似 乎没有感觉,血液照样会被吸走而有所损失。是药三分毒) ;如留如还(不论医生的主观意 识是希望将元气留住还是追回。针无补泄手法,针者蒙人,只知用针而不知用药,庸医也! ) ,去如弦绝(正气被激发并发泄后就像离弦的箭一样一去而不可能返回。 ) 。 令左属右(令左嘱于右。使左向右倾注。治病的原则应该使邪气从左向右发展。从真 阳向真阴脏腑,从脏向腑、从腑向经、从里向外、从合向井。属嘱,倾注) ,其气故止 (待邪气消除,正气自然停止攻击而归原。比如:发烧,属于阳气发动,用发烧的形式驱 赶寒邪外出,寒邪去则烧自退,即使继续服用温热药物,也决不会继续发烧) ,外门已闭 (太阳经气充足,邪气不得复入,就像门关闭一样。不复传也) ,中气乃实(是因为元气已 经充实。中气好比中央军) 。必无留血(在元气较为充实的基础上,清净的身体一定容不 得淤血之类的异物。无勿) ,急取诛之(真阳会自动激发去破除体内的淤血。根本就不必 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因为平时不小心身上被碰出青紫色的淤血,不用服药也会自动消除, 这就是真阳破瘀的证据。而且有淤血就会有刺痛感,且固定不移,就是真阳在破瘀的表现) 。 灵枢本神第八 本神皆以神为根本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岐伯回答说:自然赋予我虚灵不昧、具备万事的规律并能适应万物的功能,这就是先 天真阳元气(德也) ;造化赋予我运化不息的性质,才能够通过饮食水谷而产生五脏真阴经 气(气也) 。只有通过真阳元气的流布(德流)才能使脏腑真阴经气(气)运行有节制(薄) ,如此才能够生生不息(生者也) 。 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 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所以,构成生命的物质和维持生命的一切动力的来源就是精,真阳充足就能温煦真阴而产 生经气,经气有余就会转化为精, (先天真阳)精气与(后天脏腑)经气(两精)发挥紧密 团结、相互运化的过程(相搏)就称之为神。能够随同感觉意识往来运行于身体天地之中 的气机称之为魂,具有约束作用并能够向全身输布精气的功能称之为魄,能够主管万事万 物运行规律的能力(任物者)称之为心,心要任物所必需的能量储备(之所忆)称之为意, 意所维持五脏的藏而不泄的精气和功能(之所存)称之为志,凭借志中的精气所蕴含(而 存)变化的气机(变)称之为思,凭借思所积蓄的能够哺育万物的及其充足的真阳能量 (而远慕)称之为虑,凭借虑的深远雄厚的真阳能量而能统摄自身万物规律及变化的能力 (而处物)称之为智。 (任物者,全部承担;处物者,具体事物) 。不俗即仙骨,多情 乃佛心。 灵枢决气第三十 分别元气的种类及其概念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