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后  led上演中外博弈_第1页
产业升级背后  led上演中外博弈_第2页
产业升级背后  led上演中外博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升级背后 LED 上演中外博弈 本报记者 赵奕 发自上海 正在北京召开的两会是陆泽明最关注的事情,这天上午他仔细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 报告,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温总理说,2010 年要努力 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这是我们要把握的大趋势。 ” 2009 年,上海明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明凯投资” )在浙江东阳砸下 4.3 亿元用 作 LED 项目,成为国内投资于 LED 灯具的最大单笔投资。作为副董事长,陆泽明希望整 个社会关于“低碳经济”的呼吁能够为他带来确定的市场前景。 之前,明凯投资为飞利浦、松下等照明巨头做了 10 年代工,长期代工的结果是这家企业没 有销售渠道,没有专利,甚至研发团队也逐步凋零;他们有的只是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产 能。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LED 从技术层面给了这家公司重新搏击市场的信心。 (小标)老国企的新格局 在元宵节刚刚过去的一个下午,陆泽明把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陈大华教授约请到办公室 来,聊聊 LED 发展的前景。他兴奋地告诉陈大华,年底之前以“Mikia”为品牌的 LED 灯 具可以上市,8 瓦的日光灯产品成本价在 156 元一盏,这比国内同类产品低了 20%,很具 竞争力。 不过,陈大华表示,今年年底,在这个型号上也许飞利浦要推出零售价在 100 元左右的产 品,来自国际照明巨头的产品,很可能在市场还未真正壮大之前,就将中国企业逼入困境。 竞争对手的低价产品策略,让陆泽明有些吃惊。此前,这些跨国巨头们往往占据市场的高 端。不过,很快他平复了心情,开始思考手里到底有多少“牌”来应对这个局面。 这并不是陆泽明第一次面对棘手的问题。2006 年,作为国企的上海照明灯具有限公司进行 了私有化改制,成了如今的明凯投资,陆泽明作为原国企领导,被留任为明凯投资副董事 长。 改制对在国有企业干了一辈子的人来说是一次再出发。而今,事隔 4 年,重金杀入 LED 制 造领域,旧格局打破,新格局即将到来。 目前,国内照明市场的蛋糕有 2400 亿元,由 10000 家厂家分而食之,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 有 5000 家。这些企业中,规模最大者如浙江阳光(600261.SH) 、佛山照明(000541.SZ) , 其销售额也不超过 20 亿,小、散、乱、差,让整个照明行业的产业升级举步维艰。 面对这个局面,要在 LED 上有所作为,对于陆泽明来说头等大事是“有所不为” ,于是在 2009 年,他将集团旗下 20 家和照明有关的企业中的 11 家“卖”了出去。这些企业改制以 来,摆脱了国有的“襁褓” ,又躲进集团的“襁褓” ,现在要彻底接受市场洗礼。 “卖掉的公 司完全进入市场后焕发了活力,没有一家倒掉。 ” 剩下的 9 家企业有 9 个品牌,其中不乏业内叫得响的牌子,如上海牌、双喜牌、登山牌等 等,它们不仅承载着回忆,也有各自领域的号召力。现在它们都被“Mikia”所代替, “各 个企业的老总统一思想,我们用了一年时间。 ”明凯投资总裁助理沈嘉麟表示。 事实上,直到现在,内部对新品牌仍有不同意见, “去年 6 月的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上, Mikia第一次亮相,很多人看到后都不知道就是明凯的展台。 ” 陆泽明并不认同对于老品牌的留念情绪, “商标和品牌不是一个概念,原先 9 家企业应该说 只有商标,没有品牌,品牌是对产品、商标、企业和企业家四要素的综合代表。 ” (小标)赶趟 LED 2008 年 4 月,明凯投资在江苏建湖投入 10.6 亿元,在那里形成了年产 1.5 亿只节能灯的产 能;时隔一年,又在浙江东阳投入 4.3 亿元,进入 LED 生产领域。 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都加紧在 LED 布局,而 LED 产业热潮背后,甚至节能灯的推广也 只是刚刚展开。陈大华告诉记者,20 世纪初,当白炽灯代替蜡烛用了 30 年;20 世纪 80 年 代,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用了 30 年;“到 2010 年,节能灯才逐步确立了市场地位,我觉得 LED 代替节能灯也需要 30 年。 ” 也许诸多投入 LED 的企业,不愿接受陈大华的论断。让他们如此有信心的是政府的推动的 手。中国自 2003 年 6 月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以来,成为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最快的区域,2008 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近 700 亿元。 目前,照明方式共有三种:传统白炽灯、节能型荧光灯和 LED。全球白炽灯保有量为 150 亿只,节能型荧光灯 30 亿只,LED 照明灯 1000 万只,照明用电消耗全世界整个电力的 22%。 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于节能产品进行不遗余力的推广,LED 占比已经达到 6%,远高于 国际平均水平。 当然,真正吸引诸多企业参与其中的是惊人利益,上海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会长翁寅福表示, 目前,同样的发光功率,LED 的价格是白炽灯的 30 倍。 “从价格来看,白炽灯每只是 4 元,使用寿命是 400 小时,节能型荧光灯每只 20 元,使用 寿命是 6000 小时,LED 照明灯每只是 400 元,使用寿命 4.5 万小时。 ”恩智浦半导体大中 华区照明产品市场经理陈嵘表示。 高额利润下,LED 产业呈现百舸争流的场面, “全国各种生产 LED 的企业有 6500 家,其 中有能力做芯片的企业几乎没有,其中 1500 家是做封装,这是中游技术,而 5000 多家企 业是将封装好的芯片做成光源。 ”陈大华表示。 目前,LED 芯片技术掌握在科锐(Cree) ,飞利浦,欧司朗、日亚等少数企业手中,以科 锐为例,从芯片、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甚至封装都在做,覆盖了大半个产业链,拥有 825 项美国专利和 1800 多项国际专利,国内众多企业必须面对 LED 专利申请殆尽的情况, 包括明凯投资在内的企业,想在一场 LED 盛宴中分一杯羹,得有不同的打法。 (小标)渠道为王 从技术含量看,明凯投资就是“下游”产业链的 5000 家企业之一。对于陆泽明这个老国有 企业干部,老上海人,新私企老板来说,他始终怀揣着这样的情结,想摆脱代工的命运, 想创立自己的品牌,想建立自主研发团队。 上世纪 60 年代时,上海照明产业一度辉煌,很多全国“第一”都诞生自上海,国内第一支 节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卤素灯都是产自上海。而现在不和外国人比,单国内来说, 广东、浙江、江苏的照明产业规模都超过了上海。 2009 年底,陆泽明招来了明凯内部薪水最高的员工营销总监,这位总监的薪金超过了 正副董事长,也超过了总裁。之所以如此高薪挖人,主要是搭建自己的营销网络。说来惭 愧,做了 10 年代工,明凯还不曾有自己的销售网络。 绝大多数靠代工“催肥”的企业,轻易年产值超过 10 亿元,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销售 渠道也几乎是不存在的。以明凯为例,其产品 100%OEM,80% 销往国外。如果不是金融 危机沉重打击,明凯可能还在源源不断的订单中,继续走代工老路。 摆脱 OEM,全面产业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浙江阳光为例,年报显示,2009 年销售全 年共销售各类节能灯 2 亿只、各类灯具 1860 万套,全年营业收入 17.4 亿元,同比下降 7.8%。将命脉放在国际买家手中,金融危机让光源企业深刻体会到 OEM 的尴尬。 作为一种行业共识,业内普遍认为 OEM 的比例不应超过 50%,必须自建销售渠道。在这 个方面,国内照明行业中已经有浙江阳光、雷士、欧普、三雄极光走在了前面。 同时,明凯还将产品结构从单一依靠光源转移到灯具开发上。 “销售 1 块钱光源,利润在 6 分钱;销售 1 块钱灯具,利润在 2.5 元。 ”翁寅福表示,至于 LED 灯具将会带来更高的附 加值。 灯具的另一重好处是,根据客户需要千变万化,难以放量;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较弱。对 此,跨国公司既失去了专利优势,又失去了规模优势。 然而,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仅靠名牌和产品是不够的。陆泽明把决胜的战场放在了渠道上。 2010 年 3 月起,明凯销售渠道将会以长三角、东北、西南等区域为重点开始全面铺设。同 时,投资 4 亿元的上海灯具城项目已经落成,而“Mikia”也开始进入全国各地的灯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