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语现象探微_第1页
外来语现象探微_第2页
外来语现象探微_第3页
外来语现象探微_第4页
外来语现象探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来语现象探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毕业论文) 郑本瑜 论问提要 外来语是随民族文化接触而产生的现象,用于表达外来的新概 念、新事物,能够丰富本民族的语汇系统。汉语外来语在从秦汉至 今的几次大规模进入汉语体系的历程中,是汉语自身的构词形式及 词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外来语在逐渐进入汉语的过程在,在 汉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其借用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大量外语原文 被大量借用,这种现象是一些人担心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被破坏。 但通过分析,外来语的生命力仍存在于对汉语规约的服从,再加以 适当的引导和规范,外来语的借入会不断促进和丰富中华民族的汉 语言语汇系统。 外来语现象探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毕业论文 郑本瑜 外来语也称借词,指本民族语言中那些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 过来的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 语越来越多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必要对外来语现象做 一些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促使外来语的产生?外来语进入汉语 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外来语的进入使汉语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外来 语的借用形式有哪些?外来语的进入到底是会丰富汉语言的语汇系 统,还是会破坏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并得出:在适度的规范和引导下,外来语的借入会不断促进和丰富 中华民族的汉语言语汇系统,我们要开放而又严谨地接纳、吸收外 来语。 民族之间的贸易外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甚至战争都会引 起语言的接触,不同语言的接触必然产生语言的相互影响,美国语 言学家萨丕尔在其语言论中说过:“一种语言对另外一种语言 最简单的影响就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 的词语也借贷过来。”这里的“借贷”就是语言学上常说的对外来 词的借用。当一种语言没有现成的词语用于表达外来的新概念、新 事物时,就可能会把外来语吸收过来,并尽量使它符合本民族的语 音和语汇结构;也有时是为了丰富本民族语汇系统,一种语言主动 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或借用词语。无论是被动地吸收还是主动 地获取,都直接地丰富、完善了汉语言词汇。 对于汉语而言,外来语进入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 秦汉时期,但大规模的进入则只有三次:第一次大批外来语进入汉 语词库的时期,开始于我国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 为西域带去中国丝绸、陶瓷器的同时,使“葡萄、石榴、苜蓿、琵 琶”等词语随着西域各国丰富新奇的物产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艺 术源源不断地踏上了中国的版图,并融入了汉民族的语言文化。魏 晋以后,佛教在我国广泛流传,佛经被大规模翻译,这使“地狱、 姻缘、斋戒”等佛教词语涌入汉语。据统计,东汉年间共译佛经 292 部 395 卷,如此数字,不难想象随之而来的佛教外来语的数量, 伴随着佛教文化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中的传播,大量佛教外来语转 化成了汉语的一部分。 第二次大规模涌入是从晚清到五四运动的近百年时间。这一时 期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家政权岌岌可危,但中国接受和吸纳外来文 化的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晚清时期,接受西方传教士启蒙教育的 中国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更为发达的海外,一大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书籍被译成汉语。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上译书办报高潮涌起, 外来语也就大量涌入并被使用,使用新词不仅是当时文化生活的需 要,也成为文化人的一种时尚。这一时期的外来语主要集中在科学 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以新事物、新思想为主,如“几何、三角、 德谟克拉西(民主)、赛因斯(科学)、马克思主义、法西斯”等, 这些外来语正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与此同时,一些代表西 方生活方式的日常用语,如“咖啡、白兰地、华尔兹”也越来越多 地进入了汉语。 第三个时期,就是改革开放至今的 20 多年。这 20 多年来,随 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现了她海纳百川的博大胸 怀,较之被迫开放国禁的晚清时期,以外来语为载体的外来文化得 以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内与中华文化亲密接触、相互交流。 上述外来语涌入汉语的三个时间段都是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迅 猛进步的时期,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大大缩小了时空的局限, 使民族文化交往频率加快,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 加上新闻媒体的催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为外来语融入汉语提供 了十分适宜的土壤。 经过三个阶段的外来语大规模进入汉语,汉语外来语已经渗透 到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汉语在消化和吸收外来语的过 程中,自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构词形式的变化和词的 内容的变化上。 构词形式的变化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复合式构词法受到冲击; 附加式构词法变强势;以及拉丁字母跻身汉语构词成分。 1.复合式构词法是现代汉语构词的主要形式之一,词汇采用词 根构词复合法构成双音节词,语素间意义关联,汉字和音节基本上 是相对应的。而一些外来语被音译为多音节词,有多音节构成一个 语素,而各字之间失去了联系,无法“望文生义”,从词面无法推 断词的含义,如“马赛克(mosaic)、拷贝(copy)、比基尼 (bikini)”等。音译外来词的大量出现使“复合式构词法”受到 冲击,音译外来语与含义原有的双声、叠韵等形式共存。 2.汉语的附加式构词法由于受到外来语的影响,在当代呈强势。 用外来词缀与其他汉语语素构成一系列新词汇的现象愈加强势,如 “单身族、丁克族、有车族、捏捏族、上班族”这样的以“族”为 后缀的词在汉语中已被广泛应用,其中后缀“族”就是借自日语词 缀。类似的外来词缀很多,例如:由词缀“网(net)”构成的词 “网管、网友、入网、上网”,由词缀“吧”构成的词“迪吧、酒 吧、水吧、球吧”。然而这种外来词缀在汉语中具有不稳定性,应 称为“准词缀”,这些“准词缀”可能随着使用逐渐广泛而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汉语词缀,也可能随社会发展逐渐淡出汉语基本语汇行 列。无论怎样,这些外来语词缀都颇具时代气息,丰富了汉语中由 附加式构词法产生的新词,成为汉语词汇中新的成员。 3.拉丁字母跻身汉语构词成分。CT、NBA、OK,像这样的非汉字 语素构成的词语在现今社会在已成为大家广泛应用的外来语词汇, 不仅口头使用,在书面语中同样应用广泛,甚至像现代汉语词典 等工具书中也收录了许多西文字母词。这些在生活中被应用的拉丁 字母词语以原文缩写或纯字母外来词的形式被应用,从而打破了汉 语只用汉字语素构词的规限。 外来语的进入使词的内容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加速了一词多义 进程和增多了一义多词的现象。 1.外来语意译造成了汉语词义项的增加,也就加速了一词多义 的进程。比如“病毒”原指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用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并会给生物带来危害。后来产生比喻义,表示通过网络、 磁盘或媒体资源传播的破坏性程序。 2.一义多词的现象随外来语的进入增多。由于音译词、意译词 并存,出现了许多相同事物却有多个称谓的现象,如:伊妹儿 电子邮件等。意译词与使用外语原文并存及汉字同音字也造成一义 多词现象,如:工商管理硕士MBA、艾滋病爱滋病等。 如果说一词多义是丰富了汉语词的内容,那么,一部分一义多 词应称为汉语词的负累,因此一义多词的现象是应适当规范的。 外来语的借用使汉语的构词形式和词的内容产生了许多变化, 而在外来语融入汉语的进程中,外来语的借用形式也随时代变迁、 社会进步发生着变化。语言学家将外来语的借用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音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及直接使用原文 等。在改革开放以前,汉语对外来语的借用比较慎重,很少直接使 用原文,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深刻社会变革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外来语的涌入也有了新的特点,也就是直接使用外语原文 的多了,连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也专门在附录中收录了 38 条西文开头的词语。使直接引用原文与其他借用方式有相匹敌的 趋势。 下面是对各种借词形式的简要描述。 1.音译。借词的常用形式,对意译后较复杂、且音译后不易与 汉语原有词汇混淆的外来语较多采用音译。如“克隆(clon)”、 “拷贝(copy)”、“比基尼(bikini)”。 2.音译兼意译。中国人大多对汉字有一种心理定向反射,即见 到某个字或词就会产生一些与其愿义相关的联想,因此,一些翻译 工作者在对一个外来词进行音译的时候尽量选择与原义关联的字词, 使译后的词语与原词既音近又能表达一些与原词相关的信息。如 “奔驰(Bonze)”系德国著名汽车品牌,“奔驰”这一译法较之香 港早期译法“宾士”在意义上就更接近其产品卓越的性能,让人产 生一种在旷野驰骋的畅快感受。 3.音译加意译。为实现一些特殊的要求,有时又采用音译加意 译的形式。“金利来”本义“金狮”,但粤语中“金狮”与“金输” 谐音,港澳地区的消费者对此很是忌讳,该公司老板曾宪梓将其前 半部分“Gold”意译为“金”,后半部分“lion”音译为利来,定 品牌的中文名为“金利来”以迎合消费者求吉利的心理,品牌因此 逐渐被接受。 4.音译加表意语素。在借用词语时为使词语指称对象更明确, 在音译同时,后面加一个汉语的表意语素,如“Mimi”本义为“超 短裙”,音译为“迷你”后,加“裙”这一表意语素,就能让人更 快接受理解这一外来语;再如“AIDS”音译为“艾滋”后,加上表 一的“病”字,道理亦如。 5.直接引用原文,一些本身十分简短的外语词,尤其是缩写形 式,若进行意译会使译出的内容冗长难记,这样,一些外语词便以 原文进入了汉语,如 CPU(计算机中央处理器)、UFO(不明飞行物) 、CT(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摄影)等。当然,一些人们普遍理解的外 来生活用语也被以原文引入汉语,如“Bye”、“OK”等。 在当今,使用外来语的多了,尤其是直接使用外语原文的也多 了,使一些人开始担忧外来语会破坏汉语言的纯洁性。对此担忧我 们首先要对直接使用外来语原文的现象有正确的认识。第一,人们 外语水平提高了,对常见的外文词语,尤其是英语能做到认得准、 说得出,若大多数还停留在“CT”与“CD”不分的程度,直接使用 外语原文就不会如此普遍。换言之,是普通民众的外语水平提高为 引用外语原文创造了条件。第二,求简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代 人生活节奏加快,要求人们长话短说。外语中大量的缩略语正好适 应了这种需求,如“CT”要比“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摄影”简洁得多, “CPI”、“DOS”、“UFO”等也都属于这种情况。第三,有些外来 词难以音译或意译。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科技术语, 这些术语介入汉语时往往找不到能互相对应的词,即使找到也过分 拗口难记,因此产生了如“DNA”、“CPU”这样的外来语。第四, 汉语中的一些词有些“不雅”,用外语原文表达就可以淡化这种色 彩,如一男生路遇一女生,问:“去哪儿?”女生此时要去厕所又 感难于启齿,就答道:“去 WC。”这就淡化了厕所的“不雅”色彩。 通过分析直接引用外语原文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外来语的借 用非但不会破坏汉语的纯洁性,还促进了汉语言系统的实用性发展。 但是,事无绝对,在现今社会一些人为引起人们的注意,追求 新奇、时髦的效果会滥用甚至是生造外来词语,如商家往往过多的 使用如“曲奇(小饼干或小蛋糕)”之类的商标,让消费者无法明 了到底包装内是何产品。生造外来语的例子也不罕见,2001 年 5 月 10 日出版的国际经贸消息何 2002 年 11 月 29 日中国产经新 闻中分别用到了“M 化”和“C 核心”,这两个词分别借用了 “mobile”和“consumer”两个英语单词,指移动通信化合以消费 者为核心,像这样生造外来词,语义模糊,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像 这样用原有词汇可以表达却偏偏采用外来语和生造外来词对汉语语 汇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随时间推移及在正确的引导下, 那些不规范的外来词是会被汉语语汇逐步剔除的。 在这里既提到直接引用外语原文不会破坏汉语的纯洁性,又指 出影响汉语健康发展的不规范外来语会在时间和正确引导的双重作 用下被汉语语汇剔除,这样的论断并非笔者主观臆断,我们可以通 过对外来语文化进行心理分析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外来语的借用以各种形式出现,当前外来语直接引用的数量与 日俱增,但仔细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出,直接引用外文多是科技术语, 而其意译名称又十分冗长,我们使用外文原文主要是追求简洁明晰 的原则。当然像“OK”“sorry”这样容易意译的外文原文也在我们 耳边不时响起,但请注意,这样的外文原文在正式的书面作品和工 作场合是鲜有出现的。汉语词汇体系庞大充实,汉语大词典中 汉语约有 37 万个词,汉语外来词词典“共收录古今汉语外来词 一万余条,其中包括某些外来词的异体或略体。”这其中 37 万与 1 万两个数字表明,汉语外来词在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很小,而外来 词原文则可称为少之又少了。作为极少数的外来语原文只会使汉语 词汇体系更加完备。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考虑汉语魅力的角度去分析外来语对汉 语的影响。汉语有着独特的魅力,汉语的使用者普遍有着特定的文 化心理,在汉语吸收外来语时,人们一般都尽量使用汉字作为它的 表现形式,即使是采用借音或音义兼借的方式,也力图使其融入汉 语的造词和构语模式,加以汉化。汉语在翻译外来语的时候往往着 意是选用的汉字音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