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汇报人XXX汇报时间20XX.X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01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03课程性质与理念02课程内容与结构04contents课程实施与评价05目录01PowerPointDesign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PART随着社会进步,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需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育人蓝图。科技发展、网络新媒体普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青少年成长环境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课程需与时俱进。社会需求转变促使课程改革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基本要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梳理课程改革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标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新要求1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改革要求,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坚持目标导向2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问题,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3继承我国课程建设成功经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创新导向课程标准修订原则02PowerPointDesign课程性质与理念PART01030204历史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探寻历史真相、总结经验、认识规律、认清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思想性以人类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识。人文性历史课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如与地理学科结合了解历史事件的地理背景,与语文学科结合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综合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奠定基础,提供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历史知识框架,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撑。基础性历史课程性质以学生为中心0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核心素养培养02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能力。通过历史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实践与体验03增强课程实践性,通过历史情境创设、历史活动开展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参与历史调查、历史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理念03PowerPointDesign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PART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正确历史时空观念。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历史阅读、表达和研究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01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02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课程目标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历史观看待历史发展规律。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能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准确地定位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认识历史研究需要依据史料,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能够对史料进行辨析和解读,运用史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实证精神。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尊重历史事实,理解历史的多样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评价。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祖国、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内涵04PowerPointDesign课程内容与结构PART史前时期了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如元谋人、北京人等,理解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历程。探究原始农耕生活的出现和特点,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认识农业的起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夏商周时期认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如分封制、青铜文化,了解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如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秦汉时期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探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成就,如丝绸之路的开辟、造纸术的发明,理解汉代的繁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史了解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分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经济掠夺、文化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爱国情感。认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意义,理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探究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近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历程,如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近代史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功绩。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成就,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0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决策过程,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抉择。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如经济特区的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02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认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如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03中国现代史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探究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如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理解西方文明的源头和影响。认识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如庄园经济、等级制度,了解欧洲社会的演变。探究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如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理解不同地区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差异。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如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探究古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如亚历山大东征、十字军东征,理解文明交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类文明的开端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世界古代史01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认识资本主义兴起的思想基础。探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如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形成,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0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探究俄国、日本等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理解不同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特点和差异。03工业革命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如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结构的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探究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帝国主义的产生,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近代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和影响。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如法西斯侵略扩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理解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冷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了解冷战的背景和表现,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探究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如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当今世界的发展与挑战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如联合国的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认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贫富差距,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责任感。世界现代史历史与地理探究历史事件的地理背景和影响,如古代文明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如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历史与文化探究历史与文化的关系,如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影响,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运用文化知识解读历史现象,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理解能力。探究历史与科技的关系,如科技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科技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如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历史与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05PowerPointDesign课程实施与评价PART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如图片、视频、实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Part01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调查、历史研究、历史剧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Part02灵活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Part03创设历史情境开展历史活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建议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历史活动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评价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通过过程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建议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价值。通过教材内容的呈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体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教学效果。优化内容结构教材形式要多样化,如文字、图片、图表、地图等,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和吸引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材,丰富教材资源。丰富教材形式教材编写建议030201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校内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开展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历史纪录片、历史学术论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如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开展社会调查和历史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0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动产拍卖委托代理合同范例
- 区域代理合同标准模板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交易中介协议合同范例
- 会计职工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无偿租车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航空制造和材料专用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鱼塘出租合同
- 2025渔场租赁合同模板
- 个人转让别墅合同标准文本
- 倒闭工厂转让合同样本
- 湖北2023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分行春季校园招聘(第一批)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T-DLSHXH 002-2023 工业干冰标准规范
- 典型示功图应用与分析
- 出凝血完整版终版
- LY/T 2006-2012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 GB/T 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
- 《地铁突发大客流应急管理》论文11000字
- 第五章-项目时间管理课件
-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木箱检验作业指导书
- 初中级档案职称《档案事业概论》档案事业题库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