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踩疼了雪(答案)_第1页
别踩疼了雪(答案)_第2页
别踩疼了雪(答案)_第3页
别踩疼了雪(答案)_第4页
别踩疼了雪(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踩疼了雪(2011 年铜仁地区中考阅读题) 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 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 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地 渴望看到它。 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 它多么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女儿伸开手掌。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随我们的爱意 而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 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到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 妈妈。 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 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的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 世界,不要才疼了他们的梦想。 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 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孩子的信。她说:即使 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缠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 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 就会变成雪花 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了,但 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阴凉,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 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 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 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棵小小的心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这就是她要去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雪花在天空舞蹈! 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夜晚在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 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 1.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特别渴望看到雪? 答: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2.第段画线的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为后文写妈妈离世作铺垫。 3.品味语言 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 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吗,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答:变具体为抽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关爱。 爸爸,顺着我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答:用拟人手法赋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联系上下文,理解“夜晚在黑,也压不过雪的白”的深层含义。 答:人生有再大的不幸,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4.“雪”洁白、晶莹,是美好的象征,它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答: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象征纯洁心灵。 5.读了文章第段中妈妈写给女儿的信,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母亲节”即将来临,让你 给妈妈发一条短信,你打算说什么? 答:读完了本文,我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永远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短信:妈妈, 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对您说:“妈妈,我爱你!” 。 2.永远的花布 王梅芳 大战过后的德国,一片废墟。两个记者步履沉重地走过,其中一个问:“他们还有重建家 园的信心吗?”另一个指指底下室窗台上的花,肯定地说:“有!有花的地方就有信心和 创造生活的激情。 ” 忘不了外婆的花布,在些贫瘠灰暗的日子里,那些北风卷着雪花呼啸着掠过村庄的寒冬, 寂静简陋的农舍里,因为外公而被遣返还乡的外婆盘腿坐在蒲团上,打开从江西带来的一 卷卷色泽鲜艳的布头,带着安详的微笑,舞动剪刀,剪出一个个瓣,一片片叶,一朵朵花, 一束束花。玫瑰、百合、月季、石竹,娇艳欲滴,层层的花瓣里似有幽香散出。待嫁的姑 娘们蜂拥而来,羞答答的围着外婆,想要一束花放在未来的新房里。外婆慷慨赠予,老脸 笑成一朵花。外婆还把不花送给左邻右舍的农人们,让那些在贫困中挣扎的粗粝的心感受 到了美的震动和明亮而温暖的照耀。那么灰冷的草屋,那么荒凉而寂静的岁月,因了几朵 不花而霎时生动起来,日子也过得有盼头了。 满腹诗书的外公死的很惨,他是饿死的。他曾有良田千顷,可死的时候肚子里一颗米也没 有。外婆在他的身边摆满了不花。没有面包可以,没有阳光也可以,但生命力不能一日无 花呀,那时一个人心灵的家园。 表姐萍下乡插队到湖南时带走了两束布花,我记得那时两束欲绽未绽的玫瑰。一年后,表 姐乘的小船翻了,淹死在她养鱼的湖里,同船遇难的还有另外两名女知青。二十岁的表姐 长眠在黄土之下,陪伴她的是那两束欲绽未绽的玫瑰。表姐一米六七的窈窕身材,爱打篮 球,梳着两条长辫子,笑起来酒窝一闪一闪的,她还没有来得及接受爱情,赐予生命所赋 予的甘露醇酿,就遽然凋零了青春的容颜。但她拥有两束花所拥有的春之希望与梦想啊, 在那无边的冷寂的黑暗里。 浪迹天涯时,我在随身的行囊里放了两束已显陈旧的布石竹,是家乡山野上那种小小的淡 淡的野石竹,像母亲忧郁的目光,又像岁月深情的回望。其时祖国大地也是花的海洋,改 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角角落落,繁华处处如云锦。但,我还是喜欢外婆的布花,有着温暖 的质地和朴素的颜色,带着悠远的怀旧情调的布花让我心灵沉静,让我时常想起那段日子, 想起故乡积雪的山峦,冰封的河流,杨林梢头的喜鹊窝,以及青石农舍里的外婆和永不颓 丧与妥协的生活。让我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是时,能挺直脊背,坚定地对命运说声:不! 外婆八十六岁那年溘然长逝,至死前几天还在摆弄布花。她的梳成美丽圆髻的长发,漆黑 漆黑的,不参一根白发,我仔细找过,一根白发也没有,这让人惊奇。这使他总是漾着淡 淡微笑的脸庞显得高贵,纯真而静谧,像一张天使的脸,苦难在这里留下了丁点痕迹。 我知道外婆一生都在布花上舞蹈。 一个有花的心灵永远不会萎落尘埃。一个有花的民族注定会强盛起来。 1. 作者围绕“外婆的布花”写了那几件事? 答:因外公被谴而还乡时外婆把布花送给待嫁的姑娘和贫困的农民;外公死时身边摆 满了不花;表姐下乡遇难时身边有外婆的布花;我浪迹天涯时身边带着外婆的布花; 外婆死之前还在摆弄布花。 2. 本文用了“灰冷的草屋” 、 “贫瘠灰暗的日子” 、 “荒凉而寂静的岁月” 、 “无边的冷寂的 黑暗里”等词语来写环境,与“外婆的布花”有什么关系?题目“永远的布花”有什 么含义? 答:环境的灰暗冷清正反衬“外婆的布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亮色;题目“永远的 布花”既是对外婆和过去生活的怀念,有是对美和希望的永远追求。 3. 你如何理解划线句子“外婆一生都在布花上舞蹈”? 答:外婆一生都爱花、爱剪布花;外婆用花赠人传播美;外婆自己有花一样的美好心 灵。 4. 文章开头写德国战后两个记者的问答与“外婆的布花”有什么关系? 答:点明主题:“有花的地方就有信心和创造生活的激情” , “外婆的布花”也是花。 5. 文中外婆的头发和微笑的脸庞有什么作用? 答:写外婆的头发和脸庞时为了告诉读者:爱花的人心灵高贵、美丽,因为充满对生 活的热情而永远不变老 3 感悟生命的本能 不知何时,单面的楼道里飞来一只细腰的胡蜂。见有人走过,便嗡嗡地带着敌意转圈, 俨然一个忠于职守的岗位哨兵。 我彷徨之余发现它护卫的原来是北墙砖与砖的凹槽间那几个小泥疙瘩。远远望去,椭 圆形的疙瘩底部依次粘贴在砖上,愈往外愈光滑。到顶端分别突起一个小平台,牢牢地封 住了里面的一切。 好奇心促使我躲在一边细细观察,从这片儿尚未完工的泥疙瘩中,看出了这项“生物 工程”的艰辛:一座细腻的泥壳,全凭着这寸许蜂儿一点点堆砌起来,也算浩繁了。但见 飞来复去的蜂儿,六条细腿抱着一个从远处携回的绿豆大泥团,伏在未“竣工”的巢口前, 边用嘴啃着泥团边使之旋转。那本来用于进食的咀嚼式口器,快速蠕动着将泥吞进吐出, 恰似一台微型打浆机。和了唾液的泥浆沿着壳缘砌上去,使圆圆的壳口逐渐缩小着。待下 次取泥回来先砌上去的已是大半干了。如此几番,待口快要封住时,又将尾部对准了插进 去。把那细如针毫的腰弓起来,费力地往里去顶那硕大滚圆的腹尖。直到腹部遽然颤动几 下,才抽出来径直飞走了。我小心翼翼地挪到跟前,只见那壳口已被蜂腹挤压成了一个漏 斗状,再往里一看,一只小麦粒长短、铅笔芯样粗细、形如香蕉状的卵从洞底垂下来。卵 体光滑明亮,像只倒挂起来的小瓶子。这才明白,这小小的巢泥,是蜂儿的产房呐! 正在揣摩它的后代怎样成长起来并冲破这封闭的世界时,蜂又飞回来了。它用嘴和腿 把一团软绵绵的东西推进洞内,复又急慌慌离去。我凑近一瞧,竟是只鳞翅目昆虫的幼虫。 用小棍一捅,还动呢!挑出来一看,虽是活的,却已不能爬了,好似喝了麻醉药。我自然 想到了蜂尾那根令人生畏的毒针,这小东西还不是挨了蛰来充当幼蜂孵化的食物?毒汁保 鲜、密室封存好一个为下一代贮藏营养食品的奇妙绝招!背进去的是蛆虫,再飞出来 的则是蜂。我忽然想起了早年曾经读过的一句古语:“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大概,就是 指的这种物种变换的奇怪现象吧? 没几个来回,窝里便塞满肉乎乎的虫子。此时胡蜂才又一次弄来泥团,顷刻间将口封 死了。接着,当然又是另打基础,继续垒砌、产卵、塞虫、封口,每个工序都是那样有条 不紊,那样不知疲倦和厌烦 我忽然悟出:世间一切具有衍生力的生命个体,其本能不都是以各自不同乃至独特的 方式,为自己种群家族的繁衍与昌盛,勤勤恳恳、无艾无怨地去尽自己那份努力、那些劳 碌吗?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不差弄过 15 个字) 答:作者观察胡蜂筑泥巢产卵的过程。 2.第三自然段用什么描写方法将胡蜂的劳动工序写得惟妙惟肖?胡蜂劳动工序是怎样的? 答: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先是垒砌、二是产卵、三是塞虫、最后封口。 3.“这种物种变换的奇怪现象”指的是什么现象? 答:背进去是蛆虫,再飞出来的是蜂。 4.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世间一切具有衍生力的生命个体,其本能不都是以各自不同乃至独特的方式,为自己 种群家族的繁衍与昌盛,勤勤恳恳、无艾无怨地去尽自己那份努力、那些劳碌;给我的启 发式生命的意义在于勤劳,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乡下人 刘殿学 下班回来,看到楼前树底下,蹲着个小伙,双手抱膝,眼睛骨碌碌地看着人。 近来常听说,楼里有人家门被撬,我就多留了点神,对他看了看。 我对他一看,他马上站起来,跟我说话:叔叔,包门吗? 包门 他是包门的 门倒是想包一包,冬天,门缝老是往屋里钻风。我问他: 多少钱 那小伙一听,又往前走走,说:便宜,叔叔,给别人包,给你包。 为什么 为什么给我便宜? 因为,因为我看叔叔您人好。 就冲这句话,不好意思不包。 那小伙见我同意了,就拿了工具,进来卸门。他把门卸到树荫下,叮叮地敲, 我就开火做饭。心想,连带小伙子的饭一起做了吧,巴巴人家说叔叔人好,留人家 吃碗饭,出门人,谁也不能把锅背在肩上。 我的饭没做好,那小伙子,门已经包好了。亮亮的白铁皮,金黄色的圆头钉, 门四边还钉出许多花纹来,中间钉有,好吉利。我一边高兴地往桌上端饭端 菜,一边说:小伙子,洗手,在我们家吃饭。 不不不,我有馍。他说完,上好门,就要走。 哎,出门人,不要客气,顺便。 叔叔,你真是好人。现在,许多城里人家,不用说留乡下人吃饭,有的人家, 都不喜欢我们进门。 哎,说哪儿去了,城里人是人,乡下人也是人嘛。其实,城里人也是乡下来的, 因为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嘛。 叔叔你真是好人。小伙听了我的话,眼有些红。 吃饭时,他连头也不敢抬一下,也不敢吃菜,我给他夹一点,他就吃一点,脸 上充满了自卑和胆怯。 这时,门一推,我那上高二的女儿回来了。一进门,就对那个陌生的乡下小伙 看。 我告诉她,这是替我们家包门的小师傅,留他吃碗饭。 我女儿没答我的话,把书包重重地往沙发上一扔,就到自己房间里去。我叫她 吃饭。她说不饿。 我知道她不是不饿,是讨厌人家弄脏了地毯,弄脏了碗筷,甚至整个房子。 小伙很自觉,马上把饭吃完,就把自己用过的碗筷收好。 我就给他工钱。小伙说:叔叔,我只收,这块,算饭钱和碗筷钱。这 只花碗,就卖给我吧,我也正要到街上去买哩。 我一听,拿起桌上的钱,往他兜里塞。 他不要。说:叔叔,你收了我的钱,我是买你饭吃,你不收钱,我就是讨你饭 吃,乡下人还不至于这样。 我女儿见我和人家说话,在房里大声喊:哎呀,爸,快关门,你闻闻,家里都 是什么味道。 1.第致段运用了些描写方法?表现了小伙子怎样的性格? 答: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小伙子的机灵、董事。 2.第段中的的“叔叔,您真是好人”与第段的“因为我看叔叔您人好” ,小伙子在说两 句话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心态? 答: 前面“因为我看叔叔您人好”只是小伙子的推断,也有为了让作者包门,特意恭维的 成分。但后面“人好” ,不只是长相和蔼,也指品质好,时小伙子发自内心的。 3.小伙子为什么吃饭时“脸上充满了自卑和胆怯”?联系实际,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 因为:他在陌生人家吃饭,所以胆怯。他作为一个乡下人的身份在一个城里人家 吃饭,而且许多城里人都对他厌恶,所以自卑。 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内心的虚伪、冷 漠,总是把人分成不同等级看待。 4.第段中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为写女儿对乡下人反感埋下了伏笔。 5.文末,当女儿听到爸爸说话的时候心情怎样? 答: 尴尬、不满。作者写作目的是对现在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它已经让下一代孩子心里受 到了冲击及污染,且提醒我们“城里人也是乡下来的了因为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教育我 们应该平等待人。 5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 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 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 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 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 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 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 “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 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 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 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 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 1.本文托物言志,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 答: 兰草或访兰 2.父亲制止“我”挖兰草回去栽培的原因是什么? 答: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 成了玩赏的盆景。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3.我为什么会惋惜空谷幽兰?“我”的这种惋惜心态和“父亲”爱兰草的心态有何不同? 答: “我”认为空谷幽兰没人欣赏令人惋惜;“父亲”认为兰花“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 应该让空谷幽兰不媚俗,淳朴第展现它的野趣。 4.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话“做人也是这样啊”做人应该怎样? 答: 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 5.空谷幽兰和盆景家兰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题目叫“访兰” ,怎样理解“访”的意义? 答 空谷幽兰淳朴;盆景家兰媚俗;“访兰” ,表达了对空谷幽兰的极端尊重,不可唐突。 6 蘑菇转了一个弯 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 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 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 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 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 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 味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 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 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 50 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 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 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 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 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 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 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 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 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 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21、第段“扫街” 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答:第段“扫街” 在文中的意思是:满大街寻找工作。 2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2 分) 答: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怎会发现我的才能? 2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 分) 答:寻工作不得,回老家。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因为人多未采到蘑菇。 采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2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尊重、理解孩子(1 分) ; 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2 分) 。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4 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7 一封“家书” 邵明法 寂静的自习课堂上,我悄悄走过一女生的身旁。她神情专注,以致于我走到她的身边 她都丝毫没有察觉。她聚精会神、埋头苦干的劲头让我忍不住又瞟了她一眼。突然,我感 觉有情况:她正在红信纸上写着什么。凭我十几年班主任的洞察力,我还发现了信纸开头 的几个字:“亲爱的”我一惊, “莫非小梦”我不加思索地把手伸向了那张信纸。 她一哆嗦,显然被我的举动吓一大跳。不等小梦用胳膊来掩藏,那张信纸已成为我手中的 “俘虏” 。 小梦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脸色通红,她的神态已告诉我:这一定是一封情书。 我草草地看了一眼那张信纸,果不其然,确实是情书是写给班上另一个男生的。 小梦的叫声立即引来了几十道注视的目光。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我知道他们在说些 什么。更有几个调皮的同学直接问我:“老师,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呀?能不能读给我们 听听?”我又看了一眼小梦,她的脸已贴在了桌面上,耳根通红,肩头抖动。是发抖?还 是哭泣?我在心底暗暗埋怨:“小梦啊,小梦!你怎么能” 我的这一迟疑,引来了同学们更多的猜测和喧闹。 “怎么办?”我突然感到这张信纸竟 是那么的沉重!我后悔自己当众拿起了这张信纸, “为什么不等课下单独处理这件事?现在 我该怎么办?对学生不做任何回答?那不就等于做了回答吗?向学生们坦白?那不就等于 把小梦推向了深渊了吗?可怜的小梦!可气的小梦!你让我怎么办?” 班上的喧闹声更大了。我明白: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些“调皮鬼”们是不会 “善罢甘休”的。为了给小梦一个“清白” ,于是,我大声说:“请同学们静下来。这是一 封家书 ,现在我就给同学们读一下这封信!”我看了一眼小梦,我担心她会泣不成声, 我担心她会夺门而出。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小梦啊小梦,你可要挺住啊!” 我高声读道: “亲爱的爸爸: 您好! 此时,我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给您写信,想到你在山西为了家里忙活一年,难得回家 几次,我就想流眼泪,因为我学习还不够专心,因为我还没有用优异的成绩来换取您舒心 的笑容,因为我还没有做一个让您真正放心的好孩子 我悔恨自己辜负了您的厚爱,我悔恨自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悔恨自己曾经欺骗过 您,我悔恨自己曾游戏过青春,我悔恨自己用任性在您的额头上刻下了条条皱纹,我悔恨 自己用无知染白了您的缕缕华发 亲爱的爸爸,请相信我:我一定会把失去的时间再夺回来,我一定会把属于自己的荣 誉再争回来,我一定会做一个让您永远放心的好女儿 “读”着, “读”着,我自己也突然被这美丽的谎言打动了。我嗓音沙哑,不得不停下 来。 教室里,突然掌声四起。 小梦也仰起头来,满眼的泪水。 这次意外,让我突然明白:原来错误也可以如此美丽! 【反思】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又处在青春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一些错误。作为教师,我们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公开这封情书,不仅会伤害到两个年 少的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遭到其他孩子的哄笑,使他们无法再在班里抬头,更会让孩子 的逆反心理加重,使他们走进自暴自弃的地步,也许会让这个孩子仇恨自己一辈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受创,会让一个人一辈子精神上无法得以 平息。当学生无法控制自己,做出了不该做的事,老师必须适时地扶他一把。当然,老师 传递给学生的信息相当重要,是出于真诚的帮助,还是恶狠狠的教训,学生自然会明白。 当他读懂了你的爱,教育才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正如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 中所说:“我们自然而然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 教育之舟便已驶向了成功的港湾” 。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一封“家书” 2.通读全文,判断下面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那封并不存在的“家书” ,表面上是些女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实际上是表达父母对孩子 的殷切希望。 ( ) 班主任编造“家书”的用意一方面使珍从尴尬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另一方面是给珍以及 与她同样错误的同学一个正面的教育。 ( ) 早恋是错误的,但对早恋学生如何教育的方法则不同。文中的老师以编谎来教育学生, 以假情来打动学生,这种做法是不高明的。 ( ) 3.“可怜的珍!可气的珍!”请根据这句话分析一下班主任当时的心理活动。 答:又气又怜的矛盾心理。 “可怜”是因为她的早恋行为被公之于众,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 “可气”是没想到她竟然犯了这样的错误。 4.文章以“原来错误也可以如此美丽!”收束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的“错误” 是指学生可能出现种种缺点和错误;“美丽”是指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收到的美满效果。 5.“珍也满头大汗,满眼泪水。 ”你能体会此时珍的心情吗? 答:珍没有想到班主任会用这种方式来处理她课堂写情书的事,她感谢班主任在全班同学 面前还了她“清白” ,更被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谎言”深深感动。 8 看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 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 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 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 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 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 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 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 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 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 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 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 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 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 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 的“水袖 ”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 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 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 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 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 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 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 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 以后,现在 66 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 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 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文章开头部分写露天的剧场寂静,但是却有一片人海,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 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渲染了人们看戏的那种期待、热情。 2.文中将观众比喻为一片海洋,在文中画出关于这片人海在戏前、戏中、戏后变化的句子, 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观众什么样的心理状况? 答:“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反映出人海的期待;“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人海看到演员时激动的心情;“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海又忽然膨胀起来” ,观众已入戏, 随着戏情不断高涨;“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 ,说明在戏后,因为演 员的精彩演出,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3.品析下面句子的妙用。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他的一笑一颦中,从他的优雅的“水袖中,从他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 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答:有力地表现了梅兰芳唱腔圆润优美、柔和又铿锵;同时,又将无形的声音幻化成有形 的珠子,给人清晰的印象。 “珠子”不断地变换位置,让人清晰感受到这种声音流动的魅力。 4.作者为什么说“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答: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此情此景既表现出了观众的热情, 更衬托出梅兰芳先生表演艺术的高超。 9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 3 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 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 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 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 “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1 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 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 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 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 1 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 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 ,像发现了新大陆似 的,一再恳求 1 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 块钱一盘,却没 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 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 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 “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 27 块钱不可。1 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 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 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 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 “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 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 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 “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 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 2 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 1 号床。起初 1 号 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 “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 ”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 “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 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 1 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1. 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 答:“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 1 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 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2.下列对题目分析不真确的一项( A ) A “最美的善举”指把亲友送给的水果送给了 1 好床。 B “最美的善举”指“络腮胡子 ”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 1 好床病友的事情。 C 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了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 “最美” 。 D 开头写络腮胡子举止粗俗不雅,对比之下他细心善良帮助别人的行为显得更美。 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讨厌 3 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答:因为“络腮胡子”样子吓人、吃相难看、占据空床、睡觉打鼾。 4.第二自然段写络腮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