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若干思1_第1页
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若干思1_第2页
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若干思1_第3页
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若干思1_第4页
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若干思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若干思考 高 俊 寿 (阳泉市气象局 阳泉 045000) 提 要 :在总结历史灾害的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气象灾害的发 展势态,评价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从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提出气象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气象 防灾减灾 若干思考 1 气象灾害的基本势态与主要特征 1.1 气象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包含种类最多,活 动最频繁,分布特 别广泛,除 主要危害农业生产外,还不同程度影响工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恶 化,对经济 增长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造成更深远的危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 涝、冰雹、 大风、寒潮、干 热风、雷暴、沙尘暴等。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 亡比例占到 45%;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例占到 88%;气象灾害造成的直 接经济损失比例占到 71%。由此可见气象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许多情况下,各种气象灾害并非独立发生,而是在某一种灾害发生之后常常诱 发一种或几种灾害,形成复 杂的灾害链。例如:暴雨除引起洪涝外, 还引起崩塌、滑坡、 泥石流并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干旱灾害会进一步引起土地沙漠化以及某些农作物 病虫害。这种特征极大地 扩大了气象灾害的危害范围,进一步增强了气象灾害的 破坏程度。 1.2 干旱 旱灾是我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我省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65%80%的雨量 集中在夏季,而冬春季只有 1020%的降水,因此素有“ 十年九旱”之说。从历年灾情 2 记录看,20 世纪我省旱灾具有不断严重的趋向20 世纪前半期大约 1020 年发 生一次全省性重旱期,20 世纪后半期,由于人口、经济 持续增长,水资源需要急剧增 加,水环境日益严重,所以旱灾加重,重旱周期 缩短,频次增加,持续时间增长,特别 是 80 年代以后,每隔四、五年甚至二、三年就发生一次大旱,每次持续一、二年甚至 五、六年,仅 90 年代 1991994 出现连续干旱之后,19972001 年再次出现连续干 旱。与此同时,旱灾的危害方式和破坏损失程度也发生很大变化死亡人数减少, 但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粮食减产,人蓄吃水困 难的数量及工 农业产值损失不断增加。 由图 1 和图 2 可以看出,降水逐年减少和旱灾逐年加重的发展趋势。 旱灾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危害:一是严重旱灾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减产、绝收,可导 致饥饿,疫病,甚至大量人口死亡;二是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城乡居民饮水困 难,直接危害人民正常生活。三是破坏农工业生产,阻碍经济发展。四是旱灾对水资 源和水环境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五是破坏资源、生态环境,不但造成直接的经 济破坏损失,而且威胁一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 经济造成广泛而又深远的危害。 图 1 阳 泉 市 逐 年 降 水 量 演 变 曲 线 与 趋 势 线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962年 1966年 1970年 1974年 1978年 1982年 1986年 1990年 1994年 1998年年 降水 量( 毫米 ) 线 性 (580.5) 5年 移 动 平 均 3 0 5 10 1900 1928 1936 1945 1957 1962 1970 1980 1987 1994 1997 2000 图 2 山 西 省 历 年 ( 1900 2001) 旱 灾 受 灾 程 度 统 计 重 旱 极 旱 1.3 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是我省一种重要的气象灾害,特别是持续时间久,强度大的暴雨常可造成洪 涝灾害, 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我省夏季盛行夏季风,水汽 丰沛,炎热多雨,极易产生暴雨天气,形成洪 涝灾害。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除了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等控制了暴雨洪水发生的区域外,还有水土流失, 环境 破坏,湖泊、水库蓄洪能力的降低等因素。但从历史事 实看,出现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的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往往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但从另一方面讲,暴雨又是宝贵 的水资源。 暴雨洪涝灾害是破坏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比如:1966 年 8 月 23 日 阳泉市出现的特大暴雨,造成阳泉市区被淹,火车站 进水, 25 节车厢翻进水中,石太 线中断, 财产严重毁损,死亡 57 人,受伤 40 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近 1 亿元。 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历时短,具有突发性。近几十年来,由 于干旱日益严重,所以洪水 发生频度降低,但潜在威胁仍然特别严重,随着人口、城 镇、财产 密集,所以防洪抗灾的任务十分艰巨重大。 1.4 冰雹 冰雹是我省较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夏季对流旺盛,加之热力和山地动力抬升作 用,往往形成强对流天气,造成局地风雹天气, 对农 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有时也 4 不同程度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损,尤其是随着农业科技进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 兴起,冰雹灾害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比如 1998 年 5 月 19 日平定县锁簧镇一带出 现的局地风雹天气,降雹 2030 分钟,最大冰雹直径 70mm 地面积雹 4050mm,两 名女青年被洪水卷走,17 个村灾情最重,菜地全部毁种,果园 绝收且因树叶被砸掉 78 成,对下年产量也造成严重影响,蔬菜大棚全部被砸为平地, 损失惨重,直接经 济损失 2000 多万元。 冰雹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措不及防,持续时间短,一般只有几至二十 几分钟,范 围小,每年都有发生且往往伴有局地暴雨和 强风, 综合灾害危害大。 1.5 其它气象灾害 寒潮、霜冻、低温冷害、干 热风等气象灾害,常常使大面积农作物受灾,对农牧业 生产造成危害。近几年来,由于出现持续干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冬 春季沙尘暴天气越来越严重,具有逐年加重的发展趋势。 2 气象灾害的破坏效应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式 2.1 气象灾害的破坏效应 气象灾害具有多种破坏效应,主要表象在: 造成人口伤亡,疫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 破坏房屋、道路、桥梁及其他工程设施,损毁公共和私人 财物,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 破坏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产业活动,导致产品产量下降,产值减 少,造成间接经济损失; 破坏土地、水、森林植被、海洋等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生存发展条件; 5 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2.2 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式 以上破坏作用从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一是因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和生 产损失影响当年或近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二是因资源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地区贫 困,阻碍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或可持续发展。 3 气象防灾减灾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在各方面进行了大量工 作,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了灾害 损失。不但促 进了人民的安定生存 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创造了丰富的防灾减灾理论和经验。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随着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普遍提高, 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 建立 了以各级政府为核心的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与行动系统,如:防汛抗旱指挥部、人工增 雨防雹指挥部等专门机构;初步建立了由监测、预报、防灾、救灾、灾后重建 组成的 综合防灾减灾系统;气象防灾法 规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山西省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 减灾规划不断加强, 如:“山西省扩张 开发利用空中水 资源” 、阳泉市第九届人大第六次会 议通过的“十五” 规划将“阳泉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列入十五期 间重点建设项目;气象防灾工 程建设不断发展,减灾效益显著;灾害监测、预报全面发展,初步建立了气象灾害 监测网,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与科技减灾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发展的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中国成立 50 年以来,虽然各种灾害仍然十分频繁,但 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 6 抑制。特别是避免了灾害带来的饥饿、流离失所以及巨大人员伤亡等危害社会稳定和 影响巨大的事件。对于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恢复发展经济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保 障和促进作用。最近 20 年来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但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 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数十年来,虽然气象防灾减灾事业迅速发展,减灾能力持续提高,但 总体水平仍 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减灾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由于自然条件复 杂,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土地 资源、森林植被资源等严重不足。我省作为能源重化 工基地,长期以来,广泛地掠夺式开发资源和其他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 导致许多 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脆弱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使气象灾害种类增多,活 动频繁, 危害深远。加之,社会经济尚不发达,虽然近 20 年来社会 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 续增长,但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还都有限,基于上述原因,尽管我 们始终把气象防灾 减灾放在十分重要地位,竭尽全力进行减灾工作,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基础,所以 难以 达到需要的水平。 减灾投入不足,减灾能力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防灾减灾,减少损失也是重要的。建 国以来的经验已经说明,在建国初期,由于防灾能力极低,经受不住灾害的侵袭,所 以一旦灾害发生,特别是灾害严重时期,工 农业总产值,尤其是 财政收入较大幅度降 低。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成绩显著,但气象减灾不尽如人意,减灾投入不足,许多防 灾工程年久失修,防灾体系不健全,也是灾害损失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开 展人工防雹工作以来取得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有些地区由于经费不 7 足,仅因为缺乏防雹炮弹而致使出现冰雹天气时得不到有效防护,造成冰雹灾害肆虐。 巨灾风险比较严重,防御大灾能力显著不足。目前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多限于防 御多发性的,常规性的中、小型灾害。比如冰雹,一般年份的暴雨洪涝灾害。对于大灾 防御能力明显不足,所以巨灾风险仍然比较严重。比如:阳泉市区地处桃河两岸, 1966 年出现的特大暴雨造成阳泉市区被淹,损失惨重,但 66 年至今三十多年再未出 现如此强的暴雨天气。由于这类天气离散度大, 发生频度低,估 计发生几率为 3050 年一遇,这样极易造成麻痹思想,加之,随着 经济发 展,桃河两岸高楼林立,人口、 财 产密集,太旧高速公路依桃河上游而过,上游河道 调洪能力降低,倘若出 现 1966 年 的洪水灾害,出现灾害的风险巨大。 人为致灾作用增强,过渡资源开发和其它不合理经济活动加剧了环境灾害,阻 碍了减灾事业的发展。几十年来,政府一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环境治理与防灾抗灾, 另一方面,伴随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在 许多地区过渡开采矿产, 过渡开发或掠 夺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以致造成 环境 污染严重,因此不断导致气候恶 化,不断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在自然状态下,资源的再生过程和环境的良化过程非常缓慢,所以各种环境灾害 的危害程度和治理难度往往超过多数突发灾害。过渡的资源开发和其它不合理的经 济活动,增加了减灾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减灾效果,使减灾措施常常事倍功半, 甚至停止不前。 减灾管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减灾发展的需要。伴随减灾实践的不断 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 门专业负责 ,中央与地方条 块结合的减灾管 理系统, 这种管理是在计划 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 虽 然有效地领导组织了防灾抗灾, 8 救灾与重建工作,为减少灾害破坏损失,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 对 不断发展的减灾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 是减灾系统不完善,综合减灾薄弱。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把减灾作为一项纯粹的公益事业,政府包揽防灾、 救灾、重建等一切工作。这种体制虽然高度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和负责精神, 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减灾工程,但同 时 也造成严重的弊病。最突出的是 造就了一些地方、企业和民众的依赖思想,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减灾积极性, 难以 形成广泛的社会化减灾行动。 这种机制除了导致社会减灾意识薄弱外,还造成减灾能 力严重不足,单靠政府投入,使日益沉重的减灾工作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和力不从心。 5 对策与措施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现经济与减灾同步发 展。 充分认识气象防灾减灾的长期性、艰巨性, 坚持远近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 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全面减灾的同时,突出重点,保障经济安全与社会稳 定。 重视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在注重抗灾、救灾的同 时,确实 加强防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气象减灾与 资源保护、 环境治理有机结合 起来,建立广泛坚实的气象防灾减灾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