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之广播电视网的前景_第1页
三网融合之广播电视网的前景_第2页
三网融合之广播电视网的前景_第3页
三网融合之广播电视网的前景_第4页
三网融合之广播电视网的前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专 业 三网融合广播电视网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社会对于网络所能实现的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与其说现在看起来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状态,还不如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寻求创新 和突破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也正是由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三网融合才能得以提出并且实 施。相比较通信网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在其中总感觉有那么一点差距,或者说现在互联 网与通信网都无比火热的情况下,广电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关键字】三网融合 广播电视网 挑战 优势 【前言】1998 年、1999 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信息产业界发生过数次“三网合 一”的大争论。大争论把技术领域发生的“一种网可以开发多种用途”的技术,人为地引 导到了社会学领域,提出“在信息社会的中国,只要有一张网就行了”的论点。十多年后 的 2010 年 1 月 13 日,中国独创性提出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概念。而广播电视网作为三网融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究竟前景如何、优势何在? 【正文】 广电国网成立 备受关注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广电国网)于 2014 年 4 月 16 日悄然注册成 立了,没有鞭炮,没有掌声,也没有镁光灯,外界只是从国家工商总局网站的查询信息上 得知了这一重大事件。按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及配套方案,广电国网原本在 2010 年左右就 应该诞生。对于这几经周折,四年半后才落地的产物,其前景会如何?根据原广电总局提 交给国务院的组建方案,国网公司从组建到正式运营将分为三步:第一,由财政部、中央 干线网和部分省级网络公司以货币出资形式,共同发起设立经营主体;第二,评估所有网 络资产并将其分批注入国网公司,同时吸纳其他广电机构、国有大型企业和机构投入资金, 并适时由国家补充投入资金;第三,国网公司将在适当时机上市,并完成对已上市有线电 视网络公司的资产整合。业界普遍的观点是,广电国网的难点在于内部资源整合, “现在省 网如同诸侯,而且有的诸侯势力很强大。 ”吴纯勇说。比如华数传媒,前段时间马云和史玉 柱联手,以 65 亿元收购其 20%的股份,广电国网则“相形见绌 ”,注册资金才 45 亿元,而 且是分两年到期。数据显示,全国有线网络的总体资产评估额约为 1500 亿元、净资产 700 多亿元,45 亿元根本无法完成对有线网络的全国整合。所以业界有观点认为,国网整合各 地方省网的目标基本已不可能,它所能做的就是为各省网公司提供信号接入、分发的服务。 入股移动的可能性 虽然被悲观气氛笼罩,但是广电国网的成立对广电行业来说积极意义不能低估。三网 融合的政策启动后,广电、电信业务能双向进入,允许开展宽带接入、 IP 电话等业务,但 是广电方面的步伐缓慢,在网间结算、宽带出口等方面一直因为政策承接的主体缺失而无 法解决。广电行业拥有的一项资源让电信运营商非常渴望,这就是 700M 频谱资源。700M 频段处于低频段,具有信号覆盖广、穿透力强等特性,适合大范围网络覆盖,组网成本低, 因此被国际公认为“数字红利”频段。电信运营商一直就在呼吁,希望利用 700M 来快速部 署 LTE 网络,却始终未能如愿。 基于广电行业拥有 700M 频道资源,外界认为其可能从事 4G 移动宽带业务运营。广 电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之前也表示,广电一定要介入 4G 业务,700M 频段得天独厚。但目 前来看,有志于成为广电行业“带头大哥”的广电国网,介入 4G 运营的希望并不大。 “虽然 700M 频段资源目前掌握在广电手中,但是广电旗下企业不少,现在据我了解,700M 频段 是中广传播在使用,经营 CMMB 手机电视业务。 ”吴纯勇介绍。换而言之,这 700M 频段并 没有掌握在广电国网手中。 广电国网的注册信息显示,其经营范围为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为 开展上述业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信息咨询。也就是说,其运营范围没有包括 移动业务。即使有 700M 频段资源,吴纯勇认为,广电国网精力也应放在有线电视的布局 上,多进行业务的创新, “如果做移动业务,投资压力非常巨大,更关键的因素在于缺乏这 方面的人才。 ” 而对于中国移动入股广电国网的可能性,吴纯勇认为依旧存在。中国移动想要借助广 电国网的有线电视资源来进一步拓展业务,增强用户黏性,这也是国际上主流运营商的通 行做法,比如沃达丰等,都已收购有线电视运营商来增强自己的服务提供能力。公示系统 还显示,广电国网的经营范围包括有线电视网络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为开展上述业 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信息咨询。 “从这个表述来看,国网整合各地方省网的目 标基本已经不可能了,要做的业务就是互联互通。国网相当于一个集成平台,为各省网公 司提供信号接入、分发的服务。 ”接近广电总局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曾介绍过国网公司的组建细节,其中包括公 司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承担包括网络、技术、业务、运营和管理五方面的互联互通工作。 网络上要实现骨干网和各地分配网的物理衔接;技术上达到标准统一;业务上实现各台节 目和各行业内容跨地区传送;运营上实现统一结算跨域业务,实现产业链的利益分成;管 理上实现网络业务统一管理,确保内容安全。 业界对于国网寄予的厚望是成为第四大运营商,和电信、移动和联通形成直面竞争, 形成正态循环的市场竞争体制。中广互联 CEO 曾会明表示,目前来看,既然国网公司已经 成立,最现实的工作应该是为整个有线行业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根据国务院对国网组建 方案的批复,国网应可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 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 三网融合的政策启动了广电、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电信的 IPTV 已经从试点走向了 全国范围。但反观广电网络,虽然政策上允许开展宽带接入、 IP 电话等业务,但在网间结 算、宽带出口等方面却一直因为政策承接的主体缺失而无法解决。广电网络开展宽带业务, 还无法摆脱替电信打工的地位。在全国网络整合之前,也只有宽带数据业务具备全国跨域 运营的可能性。 “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为各地有线拿到合理的网间结算价格,提供合理价 格的出口带宽,先为小弟谋点福利,才能真正确立大哥的地位。让大家尝到甜头,然后规 划行业产业化的前景蓝图,各地的弟兄们才有可能放弃眼前利益,坚定地跟着带头大哥往 前走。 ”曾会明表示。 此外,建设强有力的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把互联网流量控 制在网内的重要举措。国网成立的背景就是为了整合各地省网,但最终搁置。数据显示, 全国有线网络的总体资产评估额约为 1500 亿元、净资产 700 多亿元,若加上上市公司资产 的评估数值,其有线网络的总资产约为 1800 亿元。显然,45 亿元根本无法完成对有线网 络的全国整合。根据工商注册资料,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并未参与其中。而此前,业界 传言中国移动入股广电国网,现在看来是不实的。缺少了中国移动支持的广电,孤军奋战 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而就目前来看,三网融合领域早已是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天下,广电已经完全 被边缘化。 “国网成立后就算能够整合全国网络,也根本不具备跟电信企业死磕的实力,必 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曾会明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电行业先天的技术劣势显然 跟不上互联网的变化,如何找准定位,如何寻求差异化竞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挑战 此外,摆在广电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亟须打破的经营体制。很多广电业界人士对国网 成立需要解决的事情有过各种观点,总结起来包括:第一,思想要解放,抛弃官僚幻想; 第二,整合要加快,合力不可少;第三,如何把视频业务变成高 APRU 值(每用户平均收 入)的业务;第四,提高用户 ARPU 值;第五,精心组织建渠道;第六,提升服务质量; 第七,转变 IDC 管理和经营思路;第八,积极筹措资金。而要做好这些,国网需要真正按 现代企业来要求自己,用互联网思维做出用户喜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或许能从电信运营 商的夹缝中创出一条路来。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现在,广电行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 三网融合之路就是发展 DVB+OTT,但各个运营商对 DVB+OTT 的模式理解有所不同。 2013 年底,华数与多家电视厂家合作,推出了智能云电视机,开展了买付费电视业务送电 视机的营销方式,开始在业务上与互联网融合;同洲与广电合作,推出了“1+1”互联网电视, 同样也是买广电的付费电视业务,以少量的机顶盒租金逐渐收回成本。二者都基于他们的 智能电视终端,在互联网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以获取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这和电信运 营商充话费送手机、发展合约用户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都是通过销售硬件积累用户,以 达到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目的。但是,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2004 年,苹果公司召集了 1,000 多名内部员工组成研发 iPhone 团队。 直到 5 年后才 开始起色,Android 生态链的建立周期更长。广电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受“互联网+智能 终端+内容”的产业链竞争形势所迫,虽然不能照搬互联网公司的运作模式,需要更进一步 地理解这种模式才能更好地冲出突围。智能终端产业是一个依靠创新驱动,高速发展且竞 争白热化的行业,即使财大气粗、人才充足的中国移动,不论依靠软件开发,从早期的 Ophone 开始,还是从去年的自主品牌的硬件开始,都基本上销声匿迹了,广电产业的这种 尝试成功与否有待观察。 不论任何商业模式,讲究分工协作、降低业务的推广成本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广电运 营商好比高速公路经营者,在以视频为主要流量的互联网时代,广电的高速公路和电信的 高速公路有 90%的相似性,但通向客户的高速公路是不对称的,即到用户的是单向 9 车道, 回来的是单向 1 车道。目前情况是,广电的单向 9 车道顺畅度高于电信,而回来的单向单 车道比电信更窄,好在对于目前的视频服务,回来的车道上跑的车很少。在不进行双向网 改造的情况下,只要广电在公网上架设一台服务器,可以利用电信回来的车道,以弥补自 己回来车道狭窄的短板,广电可以马上具备融入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将自己的数字电视业 务与互联网融合,降低因为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导致有线电视用户的快速流失,还可带来其 它利益好处,直接融入互联网。首先是为广电网络进行双向网改造技术的成熟争取时间。 就像广电的 CA 加密技术标准混乱一样,广电的双向网络技术也是五花八门,混乱的标准 体系增加了产业界进入广电行业的市场风险,如果借助与互联网融合,在降低基础业务用 户量的流失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通过自建双向网络开展互动电视的迫切性,为双向网技术 标准的收敛和稳定争取时间,降低双向网络改造的投资风险。 当广电的数字电视业务与互联网融合的时候,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各地封闭混乱 的技术标准,即使在广电自己内部都不能互联互通,机顶盒都不能跨区域使用,这与互联 网条件下,对技术标准的透明统一要求相距甚远,更不可能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所 以,广电参与三网融合不存在技术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不存在技术问题的说法在电信及 互联网产业是正确的。因此,广电行业参与三网融合,需要首先解决混乱封闭的技术问题。 优势 谈到三网融合中广电方面的优势,梳理一下媒体上的各类文章,大抵有以下几点:一 是内容资源优势,几十年来,各级广电媒体,尤其是中央和省级媒体,积累的资源是巨大 的。除了各类新闻、专题资源以外,还拥有大量的电影、电视剧,这些资源经过数字化转 换之后,都可以得到开发和利用,是广电宝贵的丰富的战略资源;二是频谱资源优势,开 路电视发射的频谱资源,微波、卫星传输的频谱资源,有线电视网络的频谱资源等等,这 些由历史形成的、具有很强垄断性的资源是广电光电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三是节目制作和 播出能力优势。全系统制作广播节目 650 万小时以上,电视节目 260 万小时以上,各级广 电媒体年播出广播节目达 1160 万小时以上,电视节目达 1490 万小时以上。全行业 2009 年 生产制作电视剧在 450 部,1.3 万集。动画片超过 17 万分钟。四是网络基础设施优势,广 电网络是由无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组成的,随着网络数字化整体转换和 NGB 的推进,广电网络技术上形成的优势会更强大;五是网络覆盖面广。2009 年电视用户 4 亿, 有线电视用户达 1.74 亿户,覆盖面和覆盖率处于各种传媒之首。 上面的谈到广电的优势没有错,也很有道理,然而仔细一想似乎又有点问题,总感到 有点拉大旗作虎皮之嫌。首先就是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上述优势是否都会作为广电网络 (主要指有线电视网络)的优势体现出来?我认为不全是。此次参与三网融合的是广电的 有线电视网络,不是整个的广电系统。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只是广电大系统集合中的一个 子集。基层广电除作为国家管理机构的广播电视局外,具体的业务部门有电台、电视台、 广播电视发射台(开路)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心)等等,各自独立核算,前三类属于事 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公益性,国家是作为喉舌牢牢掌 控的,他们所体现的内容、节目制作等方面的优势,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所制作的节目必 须通过开路的或闭路的网络高质量地传向千家万户,因此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上下 游关系。由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娱乐性节目,加之包含广告等复杂因素,从某种意义上 说,部分内容和传输管道之间又是一种买卖关系,在有线没有改制前就是这样。而有线电 视网络经过近几年的网台分离改革,大部分已转制为企业单位,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属于性质不同的独立核算单位,这样和广播电视台的关系似乎更远了一点,故广电优势完 全不等于有线网络的优势。现在广电总局给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等几家发了 DT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